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水下游河道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
5
1
作者
鲁西奇
潘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40,共5页
汉魏六朝时期,汉水下游河道当在今河道之北,与今天门河位置相当。隋唐至北宋前期,汉水下游河道南移至今东荆河一线。北宋中期至南宋,汉水下游有两条河道并存,北支在今河道附近 (具体位置与今河道略有差异 ),南支相当于今东荆河。...
汉魏六朝时期,汉水下游河道当在今河道之北,与今天门河位置相当。隋唐至北宋前期,汉水下游河道南移至今东荆河一线。北宋中期至南宋,汉水下游有两条河道并存,北支在今河道附近 (具体位置与今河道略有差异 ),南支相当于今东荆河。明代汉水下游岳口至汉川段河道在今河道之北,流经今天门横林、干驿与汉川田二河。这一河道在明清之际淤废,汉水主泓道迁移到今河道位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汉水下游
历史变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汉水下游主河道入江口之变迁
被引量:
1
2
作者
范植清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66-73,共8页
汉水发源于陕西宁强秦岭大巴山系的嶓冢山,自西向东流入湖北,主河道在武汉市汉阳区龟山北麓注入长江,全长1497公里,是长江最大的支流。然现今汉水入江的场面,是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出现的,至今不过五百年。
关键词
主河道
汉水下游
云梦泽
汉阳
江口
长江
变迁
江汉平原
汉口
龟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荆江河段及汉水下游防洪对策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治强
《中国水利》
2006年第15期40-41,55,共3页
针对长江荆江河段和汉水下游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防洪能力较低、易遭受洪水灾害等特点,对洪水进行了分析。同时,从防洪、工程治理和调度应用,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效益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提出了相应的防洪对策。
关键词
防洪对策
荆江
汉水下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时期汉水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堤防管理制度
被引量:
8
4
作者
肖启荣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43,共10页
明清时期国家对于汉水下游的水利管理制度经历一个变迁的过程,与这一区域的水利问题的日益突出密切相关,垸田的发展以及带来的问题是主要的因素。钟祥至沙洋的汉江干堤极易溃决,并且关系到整个下游地区的安全,因此在人力组织、资金筹集...
明清时期国家对于汉水下游的水利管理制度经历一个变迁的过程,与这一区域的水利问题的日益突出密切相关,垸田的发展以及带来的问题是主要的因素。钟祥至沙洋的汉江干堤极易溃决,并且关系到整个下游地区的安全,因此在人力组织、资金筹集、岁修维护上,国家的政策表现出明显的倾斜性,相对于沙洋以下的区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沙洋以下,天门、潜江、沔阳等州县所在区域主要以垸田为主,国家将这一区域的堤防修筑与维护主要交由地方来进行。垸堤岁修维护采取堤甲制的组织形式,由垸民完成,一方面没有固定的资金,另一方面在正常年景之下,垸民可以获得基本的物质生存,因此垸堤的维护面临相当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
堤防管理制度
汉水下游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汉水下游泗港、大小泽口水利纷争的个案研究——水利环境变化中地域集团之行为
被引量:
3
5
作者
肖启荣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114,共14页
该文结合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通过对清代、民国时期关于襄河水利纷争的史料——《襄堤成案》、《大泽口成案》、《襄河水利案牍汇抄》的解读,理清明清时期汉水下游州县关于小泽口、大泽口水利纷争的全貌。分析纷争过程中地方社会的行为...
该文结合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通过对清代、民国时期关于襄河水利纷争的史料——《襄堤成案》、《大泽口成案》、《襄河水利案牍汇抄》的解读,理清明清时期汉水下游州县关于小泽口、大泽口水利纷争的全貌。分析纷争过程中地方社会的行为,以及督抚、府州县官员等不同层级官员行政的实质与角色,并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水利环境变化之下地域集团行为的性质,以及其行为对水利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下游
水利纷争
明清
水利环境地域集团
原文传递
新石器时代汉水流域的经济类型及其地区差异
被引量:
4
6
作者
鲁西奇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1-7,共7页
关键词
汉水
流域
新石器时代遗址
旱作农业
稻作农业
经济类型
汉水
中上
游
地区差异
汉水下游
江汉平原
屈家岭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水河口段历史演变及其对长江汉口段的影响
被引量:
12
7
作者
张修桂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29-39,共11页
历史时期汉水河口段的演变,是汉水水系历史演变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长江汉口段历史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水口的变动,直接影响汉水下游和长江汉口段的河床形态和河床稳定性。
关键词
历史演变
汉水下游
长江
汉阳
鲁山
历史时期
曲流
演变过程
先秦时期
夏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陵地区的南朝画像砖
8
作者
陈昊雯
《大众考古》
2023年第5期76-81,共6页
画像砖是南朝墓葬中具有代表画性的装饰方式,以都城所在的建康(南京)和汉水中上游的襄阳一带为两个分布中心。汉水下游的江陵地区(这里所讲的“江陵地区”,主要是今江汉地区鄂州、武昌、荆州一带)也有画像砖墓,主要有江陵黄山宋元嘉三年...
画像砖是南朝墓葬中具有代表画性的装饰方式,以都城所在的建康(南京)和汉水中上游的襄阳一带为两个分布中心。汉水下游的江陵地区(这里所讲的“江陵地区”,主要是今江汉地区鄂州、武昌、荆州一带)也有画像砖墓,主要有江陵黄山宋元嘉三年(426年)墓(以下简称“江陵黄山墓”)、武昌三官殿梁普通元年(520年)墓(以下简称“三官殿梁墓”)、武昌吴家湾南朝墓、麻城斗笠岗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砖
汉水下游
三官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随枣走廊话曾国 随州的曾侯墓地
被引量:
6
9
作者
黄凤春
《中国文化遗产》
2013年第5期70-81,9,共12页
一个令史学界困惑的问题是.湖北随州无疑应是古文献中所记载的随国地.但长期以来.在其辖境内从不见随国铭文铜器.反倒是一批批曾侯铭文铜器群在湖北随州频繁出土.年代从西周晚期一直延续至战国中期.1 978年著名的随州战国曾侯乙墓的发掘...
一个令史学界困惑的问题是.湖北随州无疑应是古文献中所记载的随国地.但长期以来.在其辖境内从不见随国铭文铜器.反倒是一批批曾侯铭文铜器群在湖北随州频繁出土.年代从西周晚期一直延续至战国中期.1 978年著名的随州战国曾侯乙墓的发掘,使得人们确信.出土文物所见的曾国就是文献记载中的随国.2011年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的发现.再次说明随枣走廊的曾国早在西周早期就已立国并已称侯了.并似暗示.曾即随.而且这个曾国自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晚期都未曾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阳
随州
墓地
曾国
汉水下游
南阳盆地
桐柏山
西南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丹朱传说与江汉古族
被引量:
3
10
作者
丁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5期66-70,共5页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是始终不断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悠久的、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本文从丹朱传说与江汉古族关系的考辨入手,阐述丹朱后裔在江汉一带的活动对楚文化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说明中原...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是始终不断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悠久的、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本文从丹朱传说与江汉古族关系的考辨入手,阐述丹朱后裔在江汉一带的活动对楚文化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说明中原文化与南楚文化的早期融汇对辉煌而神奇的楚文化的积极影响.丹朱是尧的不肖之子,他因过获罪而被逐到丹水流域,其后裔又越过汉水,发展列巴山、巫山一带。在漫长的迁徙、拓展过程中,把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到了江汉流域,先后与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相融合。丹朱及其后裔是中原文化在南方的早期传播者,是对楚文化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的江汉古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江汉
民族文化融合
古族
唐尧
汉水下游
竹书纪年
西周王朝
水经注
楚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大溪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
4
11
作者
徐祖祥
《四川文物》
1997年第1期9-14,共6页
关键词
大溪文化
汉水下游
屈家岭文化
文化类型
庙底沟类型
史前文化
文化遗存
文化因素
彩陶图案
长江中
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明末清初汉口名镇的形成
被引量:
3
12
《武汉文史资料》
1996年第1期1-30,共30页
“五百年前一荒洲,五百年后楼外楼.”这一民谚表述了一个奇迹,一个谜.当年与武昌隔江相望,与汉阳联为一体的荒洲,从一片泽国、满滩芦花、鱼跃凫飞之地,崛起出一个名镇——汉口.这是汉口的第一次崛起,时在距今约三四百年的明末清初.
关键词
汉口镇
汉水
流域
明末清初
汉水下游
水口
汉正街
长江
汉阳
同业组织
武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湖北国学的传承
13
作者
郭齐勇
《文化发展论丛》
2013年第2期113-127,共15页
传统文化在今湖北地域的发展较为复杂。必须重视地域文化与多样统一的中华文化的关系、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夏禹征三苗以后,芈(mǐ)姓,黄帝第八世孙季连之后,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贵族的姓氏。楚国先民南迁,住丹、汉水间和汉水...
传统文化在今湖北地域的发展较为复杂。必须重视地域文化与多样统一的中华文化的关系、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夏禹征三苗以后,芈(mǐ)姓,黄帝第八世孙季连之后,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贵族的姓氏。楚国先民南迁,住丹、汉水间和汉水下游以西。从今天的考古发现来看,黄陂盘龙城是商早中期的城市遗址,这是当时商人移民在汉东建立的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传承
国学
地域文化
汉水下游
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
多样统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的陶鼎研究
被引量:
7
14
作者
余西云
《华夏考古》
1994年第2期61-71,108,共12页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的陶鼎研究余西云Theneolithic.potteryDing(tripodvessel)inthemiddleterritoryofChangjiangRiverisdi-videdintoth...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的陶鼎研究余西云Theneolithic.potteryDing(tripodvessel)inthemiddleterritoryofChangjiangRiverisdi-videdintothreeclassesandse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
游
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溪文化
汉水下游
下层文化
文化遗存
鄂西地区
屈家岭文化
庙底沟文化
腹径
原文传递
湖北省汉川县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
4
15
作者
熊卜发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694-700,共7页
汉川县地处辽阔富饶的江汉平原,江水横贯全县,境内河湖连绵,渠网交错,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享有"鱼米之乡"的盛名,历史文物也较为丰富(图一)。据县志记载,秦统一中国后,汉川属南郡辖地,汉代属江夏郡安陆县,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
汉川县地处辽阔富饶的江汉平原,江水横贯全县,境内河湖连绵,渠网交错,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享有"鱼米之乡"的盛名,历史文物也较为丰富(图一)。据县志记载,秦统一中国后,汉川属南郡辖地,汉代属江夏郡安陆县,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3年)置甑山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迁县治于汊山(一名汊山,今梅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灰陶
口径
古代文化
汉水下游
红陶
汉川
邻近地区
陶器
西周时期
原文传递
题名
汉水下游河道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
5
1
作者
鲁西奇
潘晟
机构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40,共5页
文摘
汉魏六朝时期,汉水下游河道当在今河道之北,与今天门河位置相当。隋唐至北宋前期,汉水下游河道南移至今东荆河一线。北宋中期至南宋,汉水下游有两条河道并存,北支在今河道附近 (具体位置与今河道略有差异 ),南支相当于今东荆河。明代汉水下游岳口至汉川段河道在今河道之北,流经今天门横林、干驿与汉川田二河。这一河道在明清之际淤废,汉水主泓道迁移到今河道位置上。
关键词
河道
汉水下游
历史变迁
分类号
TV85-09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汉水下游主河道入江口之变迁
被引量:
1
2
作者
范植清
出处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66-73,共8页
文摘
汉水发源于陕西宁强秦岭大巴山系的嶓冢山,自西向东流入湖北,主河道在武汉市汉阳区龟山北麓注入长江,全长1497公里,是长江最大的支流。然现今汉水入江的场面,是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出现的,至今不过五百年。
关键词
主河道
汉水下游
云梦泽
汉阳
江口
长江
变迁
江汉平原
汉口
龟山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荆江河段及汉水下游防洪对策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治强
机构
湖北省荆州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出处
《中国水利》
2006年第15期40-41,55,共3页
文摘
针对长江荆江河段和汉水下游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防洪能力较低、易遭受洪水灾害等特点,对洪水进行了分析。同时,从防洪、工程治理和调度应用,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效益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提出了相应的防洪对策。
关键词
防洪对策
荆江
汉水下游
Keywords
floo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Jinjiang
downstream of Han River
分类号
TV882.2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时期汉水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堤防管理制度
被引量:
8
4
作者
肖启荣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43,共10页
文摘
明清时期国家对于汉水下游的水利管理制度经历一个变迁的过程,与这一区域的水利问题的日益突出密切相关,垸田的发展以及带来的问题是主要的因素。钟祥至沙洋的汉江干堤极易溃决,并且关系到整个下游地区的安全,因此在人力组织、资金筹集、岁修维护上,国家的政策表现出明显的倾斜性,相对于沙洋以下的区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沙洋以下,天门、潜江、沔阳等州县所在区域主要以垸田为主,国家将这一区域的堤防修筑与维护主要交由地方来进行。垸堤岁修维护采取堤甲制的组织形式,由垸民完成,一方面没有固定的资金,另一方面在正常年景之下,垸民可以获得基本的物质生存,因此垸堤的维护面临相当的困难。
关键词
地理环境
堤防管理制度
汉水下游
Keywords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managerial system
middle-lower reaches of Han River
Ming-Ching Period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明清时期汉水下游泗港、大小泽口水利纷争的个案研究——水利环境变化中地域集团之行为
被引量:
3
5
作者
肖启荣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114,共14页
文摘
该文结合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通过对清代、民国时期关于襄河水利纷争的史料——《襄堤成案》、《大泽口成案》、《襄河水利案牍汇抄》的解读,理清明清时期汉水下游州县关于小泽口、大泽口水利纷争的全貌。分析纷争过程中地方社会的行为,以及督抚、府州县官员等不同层级官员行政的实质与角色,并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水利环境变化之下地域集团行为的性质,以及其行为对水利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汉水下游
水利纷争
明清
水利环境地域集团
Keywords
lower reaches of Han River
water disputes
water environmental change
regional group behavior
Ming-Qing Periods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新石器时代汉水流域的经济类型及其地区差异
被引量:
4
6
作者
鲁西奇
机构
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出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1-7,共7页
关键词
汉水
流域
新石器时代遗址
旱作农业
稻作农业
经济类型
汉水
中上
游
地区差异
汉水下游
江汉平原
屈家岭文化
分类号
F12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水河口段历史演变及其对长江汉口段的影响
被引量:
12
7
作者
张修桂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29-39,共11页
文摘
历史时期汉水河口段的演变,是汉水水系历史演变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长江汉口段历史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水口的变动,直接影响汉水下游和长江汉口段的河床形态和河床稳定性。
关键词
历史演变
汉水下游
长江
汉阳
鲁山
历史时期
曲流
演变过程
先秦时期
夏口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陵地区的南朝画像砖
8
作者
陈昊雯
机构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处
《大众考古》
2023年第5期76-81,共6页
文摘
画像砖是南朝墓葬中具有代表画性的装饰方式,以都城所在的建康(南京)和汉水中上游的襄阳一带为两个分布中心。汉水下游的江陵地区(这里所讲的“江陵地区”,主要是今江汉地区鄂州、武昌、荆州一带)也有画像砖墓,主要有江陵黄山宋元嘉三年(426年)墓(以下简称“江陵黄山墓”)、武昌三官殿梁普通元年(520年)墓(以下简称“三官殿梁墓”)、武昌吴家湾南朝墓、麻城斗笠岗M3。
关键词
画像砖
汉水下游
三官殿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随枣走廊话曾国 随州的曾侯墓地
被引量:
6
9
作者
黄凤春
机构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中国文化遗产》
2013年第5期70-81,9,共12页
文摘
一个令史学界困惑的问题是.湖北随州无疑应是古文献中所记载的随国地.但长期以来.在其辖境内从不见随国铭文铜器.反倒是一批批曾侯铭文铜器群在湖北随州频繁出土.年代从西周晚期一直延续至战国中期.1 978年著名的随州战国曾侯乙墓的发掘,使得人们确信.出土文物所见的曾国就是文献记载中的随国.2011年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的发现.再次说明随枣走廊的曾国早在西周早期就已立国并已称侯了.并似暗示.曾即随.而且这个曾国自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晚期都未曾中断。
关键词
枣阳
随州
墓地
曾国
汉水下游
南阳盆地
桐柏山
西南部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丹朱传说与江汉古族
被引量:
3
10
作者
丁冰
机构
东北师大出版社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5期66-70,共5页
文摘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是始终不断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悠久的、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本文从丹朱传说与江汉古族关系的考辨入手,阐述丹朱后裔在江汉一带的活动对楚文化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说明中原文化与南楚文化的早期融汇对辉煌而神奇的楚文化的积极影响.丹朱是尧的不肖之子,他因过获罪而被逐到丹水流域,其后裔又越过汉水,发展列巴山、巫山一带。在漫长的迁徙、拓展过程中,把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到了江汉流域,先后与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相融合。丹朱及其后裔是中原文化在南方的早期传播者,是对楚文化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的江汉古族。
关键词
中原文化
江汉
民族文化融合
古族
唐尧
汉水下游
竹书纪年
西周王朝
水经注
楚国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大溪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
4
11
作者
徐祖祥
机构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出处
《四川文物》
1997年第1期9-14,共6页
关键词
大溪文化
汉水下游
屈家岭文化
文化类型
庙底沟类型
史前文化
文化遗存
文化因素
彩陶图案
长江中
游
分类号
K871.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明末清初汉口名镇的形成
被引量:
3
12
出处
《武汉文史资料》
1996年第1期1-30,共30页
文摘
“五百年前一荒洲,五百年后楼外楼.”这一民谚表述了一个奇迹,一个谜.当年与武昌隔江相望,与汉阳联为一体的荒洲,从一片泽国、满滩芦花、鱼跃凫飞之地,崛起出一个名镇——汉口.这是汉口的第一次崛起,时在距今约三四百年的明末清初.
关键词
汉口镇
汉水
流域
明末清初
汉水下游
水口
汉正街
长江
汉阳
同业组织
武昌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北国学的传承
13
作者
郭齐勇
机构
武汉大学国学院
出处
《文化发展论丛》
2013年第2期113-127,共15页
文摘
传统文化在今湖北地域的发展较为复杂。必须重视地域文化与多样统一的中华文化的关系、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夏禹征三苗以后,芈(mǐ)姓,黄帝第八世孙季连之后,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贵族的姓氏。楚国先民南迁,住丹、汉水间和汉水下游以西。从今天的考古发现来看,黄陂盘龙城是商早中期的城市遗址,这是当时商人移民在汉东建立的据点。
关键词
湖北
传承
国学
地域文化
汉水下游
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
多样统一
分类号
K825.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的陶鼎研究
被引量:
7
14
作者
余西云
出处
《华夏考古》
1994年第2期61-71,108,共12页
文摘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的陶鼎研究余西云Theneolithic.potteryDing(tripodvessel)inthemiddleterritoryofChangjiangRiverisdi-videdintothreeclassesandseve...
关键词
长江中
游
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溪文化
汉水下游
下层文化
文化遗存
鄂西地区
屈家岭文化
庙底沟文化
腹径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湖北省汉川县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
4
15
作者
熊卜发
机构
孝感地区博物馆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694-700,共7页
文摘
汉川县地处辽阔富饶的江汉平原,江水横贯全县,境内河湖连绵,渠网交错,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享有"鱼米之乡"的盛名,历史文物也较为丰富(图一)。据县志记载,秦统一中国后,汉川属南郡辖地,汉代属江夏郡安陆县,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3年)置甑山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迁县治于汊山(一名汊山,今梅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
关键词
遗址
灰陶
口径
古代文化
汉水下游
红陶
汉川
邻近地区
陶器
西周时期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水下游河道的历史变迁
鲁西奇
潘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古汉水下游主河道入江口之变迁
范植清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江荆江河段及汉水下游防洪对策研究
王治强
《中国水利》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明清时期汉水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堤防管理制度
肖启荣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8
原文传递
5
明清时期汉水下游泗港、大小泽口水利纷争的个案研究——水利环境变化中地域集团之行为
肖启荣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3
原文传递
6
新石器时代汉水流域的经济类型及其地区差异
鲁西奇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199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汉水河口段历史演变及其对长江汉口段的影响
张修桂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江陵地区的南朝画像砖
陈昊雯
《大众考古》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随枣走廊话曾国 随州的曾侯墓地
黄凤春
《中国文化遗产》
2013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丹朱传说与江汉古族
丁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试论大溪文化的变迁
徐祖祥
《四川文物》
199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一、明末清初汉口名镇的形成
《武汉文史资料》
199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湖北国学的传承
郭齐勇
《文化发展论丛》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的陶鼎研究
余西云
《华夏考古》
1994
7
原文传递
15
湖北省汉川县考古调查简报
熊卜发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