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对汉水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马口窑视角
1
作者 梁小青 杨梅英 梁天玥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2-88,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愿景及其本质要求对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能够提供高屋建瓴的原则指导,更可以提供植根市场的操作思路。汉江流域独具特质的族群沿着汉水、汉中、汉朝、汉族、汉文化汉文明的逻辑路径,一路演绎发展,区域文化精彩纷呈。... 中国式现代化愿景及其本质要求对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能够提供高屋建瓴的原则指导,更可以提供植根市场的操作思路。汉江流域独具特质的族群沿着汉水、汉中、汉朝、汉族、汉文化汉文明的逻辑路径,一路演绎发展,区域文化精彩纷呈。马口窑是承载汉江流域多重传统文化的民间瑰宝,被誉为“中国民窑之首”,故以马口窑为例,从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三方面入手,重点挖掘马口窑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的现实意义,并简约梳理促进汉水文化产业发展的框架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本质要求 马口窑 汉水文化 产业发展
下载PDF
汉江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汉水文化内涵及其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运海 魏细玲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2-60,共9页
汉水文化是以地域命名的文化,非物质文化是认识汉水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以汉水文化为抓手,推进“文化+”新业态发展是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汉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对汉江流域国家级非物... 汉水文化是以地域命名的文化,非物质文化是认识汉水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以汉水文化为抓手,推进“文化+”新业态发展是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汉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对汉江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汉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富集于汉江的上游十堰、中游襄阳、南阳和下游武汉。汉江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上以民间文化、传统音乐和传统戏剧为主,在道教文化、楚文化、神农文化、名人文化和民间信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和较大的旅游体验价值。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推进“汉水文化+”“互联网+”的融合发展,通过生活化、舞台化、商品化、情境化等手段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汉水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价值 旅游开发
下载PDF
论汉水文化的生态形式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潘世东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12-18,共7页
在中华文明构成中,汉水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悠久辉煌的历史。汉水文化是融多边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独具特质的地域文化和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汉水文... 在中华文明构成中,汉水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悠久辉煌的历史。汉水文化是融多边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独具特质的地域文化和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汉水文化是沉积与辐射的统一、厚重与灵动的统一、兼容性与独创性的统一、醇厚中和与阳刚峻拔的统一,具有开放性和广适性、持久性和变化性、丰富性和生长性、过渡性和和谐性等特征,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所有人类文化一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不仅是汉水流域人民战天斗地、开辟未来的精神法宝,也是全国人民走持续科学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泉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文化 生态形式特征 开放性和广适性 持久性和变化性 丰富性和生长性 过渡性和和谐性 汉水文化价值
下载PDF
略论湖北汉水文化的旅游开发 被引量:2
4
作者 曹诗图 刘雪珍 张弢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6-59,共4页
近年来,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汉水流域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汉水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湖北作为汉水文化的核心发源地,汉水文化旅游却在湖北被无形地弱化甚至忽视,应引起湖北人的反思... 近年来,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汉水流域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汉水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湖北作为汉水文化的核心发源地,汉水文化旅游却在湖北被无形地弱化甚至忽视,应引起湖北人的反思和重新审视.湖北应该深度挖掘汉水文化的内涵,整合资源,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现代文化作为重点进行大力开发,从而打造湖北的旅游新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文化 旅游开发 旅游品牌 湖北
下载PDF
论楚风汉韵——汉水文化与楚汉文化之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洪林 张翎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48-52,共5页
楚文化深植于汉水流域文化的沃土之中。汉水文化以其独具特质的流域文化孕育、催生、滋润了楚文化,以其神秘性、自由性、开放性、创造性、兼容性、批判超越性的浪漫主义文化精神予楚文化以决定性的影响,形成了文化发生学、文化史上汉水... 楚文化深植于汉水流域文化的沃土之中。汉水文化以其独具特质的流域文化孕育、催生、滋润了楚文化,以其神秘性、自由性、开放性、创造性、兼容性、批判超越性的浪漫主义文化精神予楚文化以决定性的影响,形成了文化发生学、文化史上汉水文化→楚文化→汉代文化→中华文化之间点、线、面的逻辑关系,使中华民族文化中本然地存在着一种“楚风汉韵”的文化特质。本文旨在揭示汉水文化和楚文化之间本然的内在逻辑联系,显露“楚风”中被“遮蔽”的“汉韵”,以利于我们全面、深入、科学地解读、阐释、弘扬楚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文化 文化 楚风 汉韵
下载PDF
论汉水文化精神 被引量:5
6
作者 潘世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3-217,共5页
汉水文化具有的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牺牲奉献、太和博爱、道德至上和独立求真等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独创性和生长性、开放性与兼容性、普适性与代表性、人文性与和谐性、挑战性和反叛性、自由性和独立性等特征,与中华民... 汉水文化具有的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牺牲奉献、太和博爱、道德至上和独立求真等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独创性和生长性、开放性与兼容性、普适性与代表性、人文性与和谐性、挑战性和反叛性、自由性和独立性等特征,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所有人类文化一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不仅是汉水流域人民战天斗地、开辟未来的精神法宝,也是全国人民走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泉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文化 精神 文化资源
下载PDF
从中华文化的多元生成性看汉水文化的地位——兼与“汉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观点商榷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永安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76,共5页
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指导,从人类考古发现、重要古代发明创造、龙文化的起源、"汉"字的产生、神话传说等方面,结合十堰地区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汉水文化的有关内涵、特点及其多元生成性,阐释了中华文化起... 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指导,从人类考古发现、重要古代发明创造、龙文化的起源、"汉"字的产生、神话传说等方面,结合十堰地区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汉水文化的有关内涵、特点及其多元生成性,阐释了中华文化起源的多元性,汉水文化是中华文化起源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 汉水文化 多元一体
下载PDF
汉水文化视野下的《黑暗传》之历史文化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潘世东 李洪 葛慧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20-23,共4页
从明、清流传至今数百年的《黑暗传》,极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天地混沌黑暗到世界形成、人类起源、社会发展的艰难历程,融汇了混沌、浪荡子、盘古、女娲、伏羲、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等众多历史神话,英雄人物事件,讴歌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从明、清流传至今数百年的《黑暗传》,极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天地混沌黑暗到世界形成、人类起源、社会发展的艰难历程,融汇了混沌、浪荡子、盘古、女娲、伏羲、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等众多历史神话,英雄人物事件,讴歌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并且比我国现存史籍记载的有关内容更丰富、更奇特,显得特别珍贵。正如陈人麟先生所指出,《黑暗传》作为远古文化的"活化石",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神话、历史、考古、哲学、文艺、宗教、民俗和巴楚地域文化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文化 《黑暗传》 历史文化 价值
下载PDF
浅议王雄“汉水文化三部曲”中文化基因的传承 被引量:2
9
作者 袁丽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28-31,共4页
长篇小说《阴阳碑》、《传世古》、《金匮银楼》是当代作家王雄的"汉水文化三部曲"。王雄着眼于汉水文化,用理性去思考挖掘这块土地上历史的文化内涵,以拾零捡碎积土成山的精神,去追溯那遥远的逝去了的历史与文人景观。王雄... 长篇小说《阴阳碑》、《传世古》、《金匮银楼》是当代作家王雄的"汉水文化三部曲"。王雄着眼于汉水文化,用理性去思考挖掘这块土地上历史的文化内涵,以拾零捡碎积土成山的精神,去追溯那遥远的逝去了的历史与文人景观。王雄力图从汉水文化中寻觅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探索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试图"留住华夏文明"中的一个内核,"破译汉水文化"这个基因,并将她展示给今天的人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文化 文化特质 文化基因
下载PDF
1994年-2008年汉水文化研究论文定量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遂生 付鹏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25-28,共4页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选取《中国学术期刊网》与《中文维普科技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工具,对1994年-2008年15年间所发表的关于"汉水文化研究"的329篇研究论文为分析数据,从文献总量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及论文主题四个方面,...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选取《中国学术期刊网》与《中文维普科技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工具,对1994年-2008年15年间所发表的关于"汉水文化研究"的329篇研究论文为分析数据,从文献总量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及论文主题四个方面,分析和探究目前汉水文化的研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文化 文献分析 定量分析
下载PDF
试论早期汉水文化在中华文化形成发展中的地位 被引量:2
11
作者 席成孝 《安康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9,共5页
从新旧石器时代至两汉时期,人们在汉水流域频繁的各种政治、经济活动与发达的原始农业和手工业表明,汉水文化源远流长,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汉水文化以其奇妙性、神秘性、自由性、幻想性、浪漫性的品质和精神孕育、催生、滋... 从新旧石器时代至两汉时期,人们在汉水流域频繁的各种政治、经济活动与发达的原始农业和手工业表明,汉水文化源远流长,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汉水文化以其奇妙性、神秘性、自由性、幻想性、浪漫性的品质和精神孕育、催生、滋润了楚文化,从而形成了文化发生学上汉水文化→楚文化→汉代文化→中华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中华文化内在地存在着的"楚风汉韵"文化特质又表明,汉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所以,早期汉水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明显的处于核心区并发挥着核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汉水文化 中华文化 文化
下载PDF
汉水文化带的形成述论 被引量:8
12
作者 梁中效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36-40,共5页
汉水名称起源甚早 ,且极具文化意味 ;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从尧舜禹到夏商周时期 ,汉水流域成为汇聚南北与东西文化的大熔炉 ,冶铸出了魅力无穷的楚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及诸候国都将目光聚焦到汉水流域 ,汉水... 汉水名称起源甚早 ,且极具文化意味 ;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从尧舜禹到夏商周时期 ,汉水流域成为汇聚南北与东西文化的大熔炉 ,冶铸出了魅力无穷的楚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及诸候国都将目光聚焦到汉水流域 ,汉水已深深印刻在了民族的记忆深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文化 形成 春秋战国
下载PDF
论炎帝神农尝百草对汉水文化的深远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潘世东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13-15,共3页
炎帝神农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一系列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在中国上古时期是享有最尊地位的人物之一,可以与他并驾齐驱的只有轩辕黄帝一人。应该说炎帝神农是汉水流域人民最大的、最高的骄傲。汉水流域不仅是炎帝神农最早开发的地方、繁衍与... 炎帝神农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一系列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在中国上古时期是享有最尊地位的人物之一,可以与他并驾齐驱的只有轩辕黄帝一人。应该说炎帝神农是汉水流域人民最大的、最高的骄傲。汉水流域不仅是炎帝神农最早开发的地方、繁衍与发展并走向世界的的主要干道,更是炎帝神农建功立业、推动历史,发明创造,走向辉煌的地方——炎帝神农最大、最主要的功业和贡献都是在汉水流域完成的。尤其是炎帝神农尝百草更是对汉水流域人们在中药与中医文化、防腐技术与饮食习惯、茶叶产业与茶叶文化、地方文化精神和地方文化支撑力方面,留下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汉水流域人民当今建设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文化 文化英雄 炎帝神农 尝百草 汉水流域 影响
下载PDF
学科建设视野下的汉水文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锐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4-20,共7页
从学科建设的视野看待汉水文化研究,主要涉及其命名、学科定位和学科内容等涉及学科发展的大问题。所以提出“汉水文化”的命名,是因为更符合这一区域属于多种文化特征分布区的现实,更符合我国以水命名的传统,还可以以一个空间上的概念... 从学科建设的视野看待汉水文化研究,主要涉及其命名、学科定位和学科内容等涉及学科发展的大问题。所以提出“汉水文化”的命名,是因为更符合这一区域属于多种文化特征分布区的现实,更符合我国以水命名的传统,还可以以一个空间上的概念包容其时间上的历史发展。汉水文化的学科定位,首先,应将汉水文化的学科性质界定为以社会科学为主的人文社会科学;其次,在文化学、历史学和地理学这三个学科的互动中,确定汉水文化的学科的综合性、边缘性、应用性性质,而在这种互动中确定文化地理学的立场更为现实。汉水文化的研究内容应从汉水流域及其略略延伸的周边地区的移民迁徙活动和方言、居民的组织方式和风俗习惯、宗教巫术和祭祀、娱乐活动和文艺活动等方面,采用以田野调查为主、结合传统文献的综合研究路径,进而总结出汉水文化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文化 学科视野 命名 学科定位 研究内容
下载PDF
汉水文化视野下的圣母女娲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世东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4-77,共4页
竹山这块土地和人民与女娲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女娲的感情也是非常独特的。在这里,女娲神话及女娲文化完全被日常化、生活化、世俗化、地域化和节令化了。其融合普及的深度和广度,就是女娲神话和女娲文化在这里延续、普及的深度和广... 竹山这块土地和人民与女娲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女娲的感情也是非常独特的。在这里,女娲神话及女娲文化完全被日常化、生活化、世俗化、地域化和节令化了。其融合普及的深度和广度,就是女娲神话和女娲文化在这里延续、普及的深度和广度。综合各种根据,我们似乎可以有充分的理由向世人宣布:竹山是最有可能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竹山应该成为女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心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文化 圣母女娲 形象形成 文化英雄 冠名权 冠名权权属
下载PDF
再论汉水文化与楚文化、汉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永安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17-20,97,共5页
回顾了汉水文化研究过程中几位学者对汉水文化与楚文化、汉文化的关系的不同观点,并进行对照评析,提出了对这一问题比较全面的看法。
关键词 汉水文化 文化 文化
下载PDF
汉水文化:在亚文化与主文化关系中审视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瑞玲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6-30,78,共6页
历史上汉水文化与中国其他地区区域文化,以及现阶段与社会主义文化的交流、撞击中,成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汉水文化在这一融合的过程中,其固有的文化传统也已发生了变迁,但仍然保留着自身的文化成分和文化认同。汉水文化在与我国社会... 历史上汉水文化与中国其他地区区域文化,以及现阶段与社会主义文化的交流、撞击中,成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汉水文化在这一融合的过程中,其固有的文化传统也已发生了变迁,但仍然保留着自身的文化成分和文化认同。汉水文化在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交流、撞击与融合中,既有进步的、上升的文化转型,也出现了退步的、下降的不和谐的亚文化,但这些层面的文化成分,在这一过程中被逐渐消融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汉水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下载PDF
嘉靖皇帝与汉水文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左攀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4期18-22,共5页
明世宗是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独具个性的皇帝,他生于安陆,长于安陆,十五岁以藩王入继大统,统治中国达四十五年之久。他刚刚即位就挑起声势浩大的"大礼议",他一生崇道,晚年二十年不上朝,专事斋醮祭祷。纵观他"忽智忽愚&qu... 明世宗是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独具个性的皇帝,他生于安陆,长于安陆,十五岁以藩王入继大统,统治中国达四十五年之久。他刚刚即位就挑起声势浩大的"大礼议",他一生崇道,晚年二十年不上朝,专事斋醮祭祷。纵观他"忽智忽愚"、"忽功忽罪"的一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为人行政处处铭刻着汉水文化的印记。他建造明显陵,修葺武当山,设立承天府,为家乡留下大量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文化 嘉靖 孝道 崇道 明显陵
下载PDF
汉水文化视野下的古老文明大国——庸国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世东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14-18,共5页
地处汉水上游的古原生部落庸方国,其历史渊源非常古老久远,其文明发展程度也非今人所能想象。其灿烂辉煌的文明可以表述为:它的子民是羲娲二皇的长子部落;它的地位是秦岭以南的群蛮领袖、讨伐商纣王的军事劲旅;它是最早最熟练掌握青铜... 地处汉水上游的古原生部落庸方国,其历史渊源非常古老久远,其文明发展程度也非今人所能想象。其灿烂辉煌的文明可以表述为:它的子民是羲娲二皇的长子部落;它的地位是秦岭以南的群蛮领袖、讨伐商纣王的军事劲旅;它是最早最熟练掌握青铜铸炼技术、城市建筑技术和八卦系统思想的当时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它向北方的商周"河洛文化圈"输送了最博大精深而又体系严密的四灵、五行、十干、八卦的哲学与技术,又向南方楚国"江汉文化圈"注入巫术与青铜器等文化精髓,使得北方史官文化与南方巫官文化一源分二流,衍生出儒、道两家思想体系,架构为中华文化大系的两条主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文化 古老方国 庸国 祝融后人 辉煌历史 六绝
下载PDF
《汉水文化论纲》评介 被引量:1
20
作者 邱紫华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18-19,共2页
《汉水文化论纲》一书立足于文化历史学、文化哲学和文化地理学等学科背景,着眼于全面性、典型性、学术性和普及性等写作定位,运用现代学术规范,首次从六个层面系统地梳理了汉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古今概貌,揭示了汉水文化的基本内涵和... 《汉水文化论纲》一书立足于文化历史学、文化哲学和文化地理学等学科背景,着眼于全面性、典型性、学术性和普及性等写作定位,运用现代学术规范,首次从六个层面系统地梳理了汉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古今概貌,揭示了汉水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全面地描绘了汉水流域具有典型意义、五彩纷呈的文化事象和民风民俗,填补了地域文化研究、流域与河流文化研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大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文化论纲 特色 评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