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大汉简《老子》通假字及用韵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文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107,共7页
通过整理分析北京大学藏汉简《老子》中的全部通假字,可考订该材料所代表的西汉语音:声母方面,匣母与见组声母同属一类;邪母与喻四的关系十分密切;和中古音相比,清浊音的分别、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区别不甚明显;等等。从北大汉简《老子... 通过整理分析北京大学藏汉简《老子》中的全部通假字,可考订该材料所代表的西汉语音:声母方面,匣母与见组声母同属一类;邪母与喻四的关系十分密切;和中古音相比,清浊音的分别、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区别不甚明显;等等。从北大汉简《老子》通假字及用韵材料来看,其韵部分合具备罗常培、周祖谟等人总结出来的大部分西汉语音特点,如鱼矦合为一部,脂微合为一部,歌支通押、幽宵通押等,但同时也存在真文不同部、幽矦相押、鱼铎相押等特征。另外,北大汉简本在《老子》用韵韵例的判定、考察《老子》文本演进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简《老子》 西汉语音 通假字 用韵
下载PDF
北大汉简《老子》载体、内容与思想述评
2
作者 袁永飞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25-33,共9页
当今对北大汉简《老子》的研究,首先是它的原始材料的规整与释读,蕴涵其文本载体的真伪辨别;然后是它的基础内涵的构成与拓展,关涉它的文本内容的得失讨论;再后是它的基本理论的建设与运用,启引其文本思想的深浅说解。依此,就现有资料... 当今对北大汉简《老子》的研究,首先是它的原始材料的规整与释读,蕴涵其文本载体的真伪辨别;然后是它的基础内涵的构成与拓展,关涉它的文本内容的得失讨论;再后是它的基本理论的建设与运用,启引其文本思想的深浅说解。依此,就现有资料求文本载体的真,是求文本的历史载体的实然之真,不是求其逻辑载体的必然之真。在真的载体上求文本内容的善,是求文本的认知内涵的可能之善,不是求其实际表达的应当之善。在善的内容里求文本思想的全,是求文本的理论体系的自足之全,不是求其历史精神的所有之全。由求真得经验之求实,由求善得能动之求精,由求全得无限之求通,三者交叉进行,才能实、精、通融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汉简《老子》 文本载体 文本内容 文本思想
下载PDF
从楚简本、帛书本、北大汉简本及今本看《老子》的编纂 被引量:3
3
作者 徐莹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7-75,166,共9页
编辑学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在我国学术史上,中古时期甚至更早,文本编辑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道家经典著作《老子》的编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近年来,《老子》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郭店楚简本的相继出土和北大汉简本的问世,为我们研... 编辑学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在我国学术史上,中古时期甚至更早,文本编辑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道家经典著作《老子》的编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近年来,《老子》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郭店楚简本的相继出土和北大汉简本的问世,为我们研究《老子》文本的编纂过程提供了可能。对比楚简本、帛书本、北大汉简本和传世的王弼本《老子》可知,从战国到两汉以至魏晋,《老子》的编辑者们对文本的编纂与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锤炼、校订文字;其二,补充、修改文意;其三,调整语序和篇章结构。这些富有创造性的编辑活动蕴含着古老而永恒的编辑理念:强调文本的逻辑性、追求文本的统一性。梳理此间编者们付出的努力和智慧,无疑能为中国早期的编辑史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本《老子 帛书本《老子 北大汉简《老子 王弼本《老子 编辑加工 编辑史
下载PDF
從無名到無爲——基於北大漢簡《老子·下經》首尾兩章的校勘和釋讀
4
作者 吴文文 《诸子学刊》 2020年第1期89-102,共14页
結合古本《老子》和傳世本《老子》,對北大漢簡《老子·下經》首尾兩章進行校勘和釋讀,並重點對首章兩種不同的句讀方式進行比較和辨析。"無名,萬物之始"描述的是一个"以道觀之,物無貴賤"、萬物渾然一體的宇宙... 結合古本《老子》和傳世本《老子》,對北大漢簡《老子·下經》首尾兩章進行校勘和釋讀,並重點對首章兩種不同的句讀方式進行比較和辨析。"無名,萬物之始"描述的是一个"以道觀之,物無貴賤"、萬物渾然一體的宇宙,這一視角也是對以人類、以"我"爲中心的否定和超越;"有名,萬物之母也"則是人類這一觀照主體的出現以及給萬物命名這一活動,産生了萬物的差等和分别,因此説"有名"是"萬物之母"。"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是個體通過"致虚極、守静篤"等方式達成"與天爲一"境界,這是"宇宙我";"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是與宇宙萬物剥離並且凸顯其個性存在的主體之"我",帶着一定的價值判斷去感知、辨析萬物之間最爲細微的差異,並以此展現生命的獨特性,這是"個體我"。老子所闡述的這兩種妙境分别涉及個體與宇宙的交互融合、個體生命本真的覺醒。孤立地處在單一視角或單一境界,都尚未把握老子眼中宇宙萬物的全體實相。"玄之又玄之"則是觀照宇宙萬物時"無欲"和"有欲"兩種不同視角的變换以及相應生命境界的切换,"衆妙之門"即這一切换的門徑。北大漢簡老子《下經》始於以"無名"觀照世界,闡述了道、萬物、人這三者在老子思想體系中的關係;終於"道恒無爲"的政治哲學,指明了人類獲得切實幸福感受、通往恒久繁榮的道路。從"無名"之宇宙論到"無爲"之政治哲學,是貫穿《下經》乃至老子思想體系的一條重要軸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簡《老子 校勘 無名 無爲 政治哲學
下载PDF
《老子指归》和汉简《老子》的分章特征及其义理依据
5
作者 吴文文 《老子学刊》 2021年第2期50-62,共13页
本文对郭店楚简《老子》、韩非《老子》、帛书《老子》等不同版本的分章和章序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概述。本文重点从文义角度考察了西汉时期严遵《老子指归》和汉简《老子》中不同于其他版本的分章情况,探讨其分章的内在义理依据。... 本文对郭店楚简《老子》、韩非《老子》、帛书《老子》等不同版本的分章和章序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概述。本文重点从文义角度考察了西汉时期严遵《老子指归》和汉简《老子》中不同于其他版本的分章情况,探讨其分章的内在义理依据。本文由今本《老子》第六章、第七章在汉简《老子》中属于同一章等例证认为,对《老子》经文义理和章旨的准确释读,应重视历代各版本《老子》的分章这一要素。结合相关内容,本文探讨了《老子》章节的演变,如今本第六十四章在郭店楚简本是独立且分散的两章,到汉简本这两章聚在前后连续的位置,再到今本合为一章,亦可管窥《老子》分章在不同阶段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指归》 汉简《老子》 分章 义理
原文传递
汉简本《老子》“方而不割”四句章段归属考
6
作者 谭宝刚 《荆楚学刊》 2019年第2期5-10,共6页
"方而不割"四句在汉简本《老子》中不但因其章段归属不妥,造成义理不明,而且因其缺乏承上连词及表示动作或状态的主体,造成语句难通。"方而不割,廉而不刖,直而不肆,光而不燿"四句不应划归汉简本《老子》第二十二章... "方而不割"四句在汉简本《老子》中不但因其章段归属不妥,造成义理不明,而且因其缺乏承上连词及表示动作或状态的主体,造成语句难通。"方而不割,廉而不刖,直而不肆,光而不燿"四句不应划归汉简本《老子》第二十二章(相当于王弼本第五十九章),而应划归汉简本《老子》第二十一章(相当于王弼本第五十八章),并且在该四句之前应据传世本补上"是以圣人"数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哲学 道家思想 汉简《老子 出土文献
下载PDF
利用出土文献 重注先秦典籍——简评汤漳平、王朝华译注《老子》
7
作者 吴文文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77-180,共4页
汤漳平、王朝华译注《老子》,是国内利用北大汉简《老子》进行文本校勘、字词训诂的第一本专著,并较为全面地利用有关出土文献开展了对《老子》文本及老子思想的研究。此书对老子思想体系中重要概念、范畴具有独到的辨析;推崇林语堂先... 汤漳平、王朝华译注《老子》,是国内利用北大汉简《老子》进行文本校勘、字词训诂的第一本专著,并较为全面地利用有关出土文献开展了对《老子》文本及老子思想的研究。此书对老子思想体系中重要概念、范畴具有独到的辨析;推崇林语堂先生有关老子哲学的阐释亦是此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汉简《老子》 出土文献 老子思想 林语堂
下载PDF
西漢竹書《老子》下經校勘考述
8
作者 李開 《文献语言学》 2020年第1期35-49,193,共16页
本文選取漢簡《老子》下經《道經》58章至66章,經與古帛書本《老子》及諸世傳本《老子》的對比研究,引用郭店楚簡《老子》等多種文獻資料,並上古音理、邏輯法則應用,涵攝今人研究成果等,對漢簡《老子》相關表述作出考校,指出其古本之舊... 本文選取漢簡《老子》下經《道經》58章至66章,經與古帛書本《老子》及諸世傳本《老子》的對比研究,引用郭店楚簡《老子》等多種文獻資料,並上古音理、邏輯法則應用,涵攝今人研究成果等,對漢簡《老子》相關表述作出考校,指出其古本之舊、用楚地語、道的本體性和日常運用之道的區分,並提供河上本《老子》爲西漢早期本的旁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簡《老子·道經》 古文獻 校勘
下载PDF
西汉竹简本《老子》首章“下德为之而无以为”考释 被引量:7
9
作者 白奚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4,127,共7页
本文提出和详细论证了汉简本《老子》首章的"下德为之而无以为"应是《老子》旧貌的观点,并通过对王弼注文的研究详细论证了其经文本应亦作"下德为之而无以为",而传抄致误为"有以为"。汉简本首章的思想脉... 本文提出和详细论证了汉简本《老子》首章的"下德为之而无以为"应是《老子》旧貌的观点,并通过对王弼注文的研究详细论证了其经文本应亦作"下德为之而无以为",而传抄致误为"有以为"。汉简本首章的思想脉络十分清晰,阐明了道家关于德的基本思想,揭示了道家式的德同儒家式的德的差异:"上德"是道家式的德,体现了"自然无为"的道家精神;"下德"(包括仁、义、礼等具体内容)是儒家式的德,它们与"自然无为"的标准相违且渐行渐远。因而以"自然""自发"为特征的道家式的德在价值上要高于以"自觉"为特征的儒家式的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简《老子 上德 下德 自然无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