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5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康巴藏族作家群汉藏文化互融书写
1
作者 吴道毅 吴行健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6,共7页
康巴藏族作家群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主要包括以茶马互市为轴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以汉藏通婚为轴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以民俗、建筑、宗教等为重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它不仅凸显了汉藏民族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了汉藏两个民族的友... 康巴藏族作家群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主要包括以茶马互市为轴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以汉藏通婚为轴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以民俗、建筑、宗教等为重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它不仅凸显了汉藏民族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了汉藏两个民族的友谊与感情,歌颂了汉藏民族“一家亲”的和谐民族关系,而且对汉藏族等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与安定团结,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巴藏族作家群 汉藏文化互融 茶马互市 通婚
下载PDF
论中国境内汉藏语言辅音韵尾的类型与共性
2
作者 燕海雄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汉藏语言中存在着丰富的辅音韵尾,但分布很不均衡。从不同的调音方法来看,辅音韵尾在汉藏语言中的出现频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鼻音韵尾的出现频率最高,塞音韵尾次之,而其他辅音韵尾最低。从不同的语言系属来看,羌语支语言保存得最为古... 汉藏语言中存在着丰富的辅音韵尾,但分布很不均衡。从不同的调音方法来看,辅音韵尾在汉藏语言中的出现频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鼻音韵尾的出现频率最高,塞音韵尾次之,而其他辅音韵尾最低。从不同的语言系属来看,羌语支语言保存得最为古老,苗瑶语和侗台语次之,汉语各方言发展得较快,而部分缅语支和彝语支语言发展得最快。从历时的角度看,这种不平衡的共时分布现状是历时发展演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语言 辅音韵尾 类型 共性
下载PDF
吐蕃王室丧葬仪礼时序考论——兼P.t.1042葬仪时序与汉藏乌鸣占表时序之比较
3
作者 杨春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6,共14页
据《吐蕃大事纪年》、唐蕃告丧吊祭史料与P.t.1042所载可察吐蕃王室丧葬仪礼确存定制。P.t.1042内容为吐蕃王室大葬仪礼流程,未述厝匿与剖敛仪式。诸敦煌苯教丧葬仪轨先例相关写卷所述皆体现吐蕃丧葬仪礼受到苯教丧葬仪轨影响与规习。... 据《吐蕃大事纪年》、唐蕃告丧吊祭史料与P.t.1042所载可察吐蕃王室丧葬仪礼确存定制。P.t.1042内容为吐蕃王室大葬仪礼流程,未述厝匿与剖敛仪式。诸敦煌苯教丧葬仪轨先例相关写卷所述皆体现吐蕃丧葬仪礼受到苯教丧葬仪轨影响与规习。结合上述资料梳理吐蕃王室丧葬仪礼时序准则,要之,由丧及葬历时三年;葬礼于逝世三年后秋冬举行,以季秋月二十三日后至孟冬月三日前的十天内为吉;大葬历时三天,于第二天夜幕降临时棺椁下葬。另,P.t.1042葬仪时序与汉藏乌鸣占P.3988、P.t.1045等卷所载“十时”基本对应,由此大葬三日各流程时序可对照明晰至具体时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苯教写卷 吐蕃王室丧葬 时序准则 汉藏乌鸣占表
下载PDF
“汉藏语系”假说源流
4
作者 席婧 王启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6,70,共16页
“汉藏语系”假说自19世纪末正式提出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汉藏语言的比较研究。本文通过梳理“汉藏语系”假说提出和论证各个阶段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分析了“汉藏语系”研究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当前研究中的挑战和突破方向,发现“汉藏语... “汉藏语系”假说自19世纪末正式提出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汉藏语言的比较研究。本文通过梳理“汉藏语系”假说提出和论证各个阶段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分析了“汉藏语系”研究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当前研究中的挑战和突破方向,发现“汉藏语系”研究还存在着语音对应系统难以建立、同源词难以确定以及语言系属纷争不决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当前,中外学者在坚持传统的类型学理论和历史比较方法进行语言内部的研究之外,还注意到了人类学、考古学和计算机辅助谱系年代学等创新方法的应用,为“汉藏语系”研究提供了多学科综合性视角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语系”假说 语音比较 同源词 语言类型学 新语法学原则
下载PDF
从“甲羌”在“羌姆”中的展演看汉藏往来的记忆共叙--以康区白玉寺“莲师羌姆”为例
5
作者 卢茜 《西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11-22,共12页
白玉寺莲师“羌姆”凭借对“甲羌”的周期性展演,完善了自身宣扬佛理,整合僧俗,聚揽信众的宗教仪式功能,而围绕着“甲羌”的来源,在不同身份的人群中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记忆。文章主要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 白玉寺莲师“羌姆”凭借对“甲羌”的周期性展演,完善了自身宣扬佛理,整合僧俗,聚揽信众的宗教仪式功能,而围绕着“甲羌”的来源,在不同身份的人群中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记忆。文章主要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通过对文成公主引入说、汉藏通商说以及皇帝开许说等多重记忆生境的考证,挖掘其背后所隐喻的文化信息。特别是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角度,借助当下时空与历史情境的对话,复现了藏边社会民族之间频繁的经济往来、族际互通及政治秩序互构的发展样态。凸显了在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下,展演“甲羌”所发挥的培育民众共融情感,强化族群文化认同,构筑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羌 羌姆 康区 汉藏交流 文化记忆
下载PDF
融媒体背景下汉藏新闻翻译策略分析
6
作者 久西草 《采写编》 2024年第2期91-93,共3页
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离不开翻译工作。藏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融合,同样需要翻译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材料向另一种语言材料进行转化的实践活动。在民族地区发展方面,民族电视新闻是重要的... 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离不开翻译工作。藏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融合,同样需要翻译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材料向另一种语言材料进行转化的实践活动。在民族地区发展方面,民族电视新闻是重要的信息和消息传递平台。如今社会经济迅猛成长,各种新元素不断涌现,这使得当前汉藏新闻翻译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对翻译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融媒体背景下汉藏新闻翻译重要性、发展现状以及要点分析出发,最终提出融媒体背景下汉藏新闻翻译策略,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汉藏新闻 翻译 策略
下载PDF
汉藏新闻翻译中引语词译法——以“强调”和“指出”为例
7
作者 桑斗加 《攀登(藏文版)》 2024年第2期139-147,共9页
引语词是汉藏新闻翻译中经常出现的词汇类型,它在引用他人话语时起到连接与突出语言的作用。然而,汉藏新闻翻译中对于引语词的翻译,至今未能形成统一规范的译法。以“强调”和“指出”为例,普遍译为“nan gyis bstan don”和“bstan don... 引语词是汉藏新闻翻译中经常出现的词汇类型,它在引用他人话语时起到连接与突出语言的作用。然而,汉藏新闻翻译中对于引语词的翻译,至今未能形成统一规范的译法。以“强调”和“指出”为例,普遍译为“nan gyis bstan don”和“bstan don”,这种把动词误译为名词或表示原因之连词的做法,不符合藏语引语语法规则和语言逻辑。因此,应该按照藏语语法规则进行翻译。规范翻译模式是汉藏翻译标准化的有效途径,能够为汉藏新闻翻译理论化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新闻翻译 引语词 译法 语法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汉藏翻译事业发展路径刍议
8
作者 才太本 《攀登(藏文版)》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随着涉藏地区藏语媒体进入融媒体传播时代后,藏语媒体的传播特点随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的新闻内容形式单一的互译传播,向高效快速的多媒体融合发展转变。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党的藏语媒体汉藏翻译事业处于“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 随着涉藏地区藏语媒体进入融媒体传播时代后,藏语媒体的传播特点随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的新闻内容形式单一的互译传播,向高效快速的多媒体融合发展转变。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党的藏语媒体汉藏翻译事业处于“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环节,面对藏语媒体中汉藏翻译事业存在的短板弱项,结合汉藏翻译实践,进一步分析藏语媒体界汉藏翻译事业发展的路径,希冀对汉藏翻译工作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藏语媒体 汉藏翻译 新要求
下载PDF
传播学视阅下中华民国时期汉藏因明学交流及其意义--以吕激先生为中心
9
作者 来忠措 《攀登(藏文版)》 2024年第1期135-147,共13页
宗教中国化是新时代我国宗教研究的重大学术议题,汉藏因明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产物。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汉藏因明交流滥筋于13世纪时期,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呈现出非常活跃的局面,但是,目前为止学界尚未深入梳理和探讨相关史实及其意义... 宗教中国化是新时代我国宗教研究的重大学术议题,汉藏因明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产物。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汉藏因明交流滥筋于13世纪时期,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呈现出非常活跃的局面,但是,目前为止学界尚未深入梳理和探讨相关史实及其意义。因此,以吕徽先生的因明著作和学术活动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中华民国时期汉藏因明交流的动因,详细梳理发展脉络及交流路径有着较大的学术价值。从传播学的视阈厘定汉藏因明交流的相关理论问题,力求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因明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方法,从而为宗教中国化研究提供学理依据、历史脉络和本土特色,挖掘当下汉藏因明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因明 交流 传播学 宗教中国化
下载PDF
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分析及研究
10
作者 万玛草吉 《科学咨询》 2024年第1期256-259,共4页
汉藏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由两个不同民族的语言词汇结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导向、常用俗语谚语、生活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差异而造成。汉藏翻译要达到助力汉藏文化传播与交融的目标,就要秉承忠实的原则与通顺的... 汉藏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由两个不同民族的语言词汇结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导向、常用俗语谚语、生活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差异而造成。汉藏翻译要达到助力汉藏文化传播与交融的目标,就要秉承忠实的原则与通顺的标准。然而,要坚持这种原则与标准,最重要的就是深入了解目标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与语言习惯,尽力消弭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性,打破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壁垒。本文着力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造成文化差异性的原因,并针对实施的优化策略做出一定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翻译 文化差异 优化策略
下载PDF
语义异常的汉藏比较——从比较词义看俞敏先生的《汉藏同源字谱稿》
11
作者 黄树先 付妮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75,共20页
比较词义是类型学视野下的跨语言词义研究,比较词义可以运用到汉藏语比较中。汉藏比较从核心词切入,来自原始母语的同源词,在各个亲属语言里,词义可能发生变化,原本意思相同的同源词,语义变得不一样。词义异常,能不能比较,如何拿语义异... 比较词义是类型学视野下的跨语言词义研究,比较词义可以运用到汉藏语比较中。汉藏比较从核心词切入,来自原始母语的同源词,在各个亲属语言里,词义可能发生变化,原本意思相同的同源词,语义变得不一样。词义异常,能不能比较,如何拿语义异常的词语来比较,值得关注。本文选取俞敏先生的《汉藏同源字谱稿》一文,对其中语义异常的择对,用跨语言的词义比较进行解释。本文讨论的问题,对汉藏语的比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类型学 汉藏比较 语义异常 择词
下载PDF
汉藏交流互动对藏族漆器生产制作和技艺风格的多维度影响研究
12
作者 杨波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102,共7页
藏族是使用漆器较多的民族之一,藏族地区的漆器发展从一开始就依托于汉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互动。汉藏交流互动下的内地漆器和技艺输入,既满足了藏区人民的物质生活和艺术审美需求,又推动了藏族地区本地域的漆器生产制作,藏族漆器在制... 藏族是使用漆器较多的民族之一,藏族地区的漆器发展从一开始就依托于汉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互动。汉藏交流互动下的内地漆器和技艺输入,既满足了藏区人民的物质生活和艺术审美需求,又推动了藏族地区本地域的漆器生产制作,藏族漆器在制作技艺和艺术风格上都留下了内地文化的印迹。汉藏交流互动对藏族地区漆器具有多维度的影响作用,体现了藏族文化与内地文化频繁交流、相互影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交流互动 藏族漆器 生产制作 技艺风格
下载PDF
飞来峰元代佛教造像的“汉藏融合”特质及成因分析
13
作者 刘凯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2,共7页
杭州飞来峰元代佛教造像呈现出浓厚的“汉藏融合”特质。这主要表现为藏传佛教造像的“汉化”发展,同时也表现为汉传佛教造像的“涵化”发展,即对西夏藏传佛教美术、“西天梵相”造像风格的接受和改造。并且,飞来峰佛教造像的内容和审... 杭州飞来峰元代佛教造像呈现出浓厚的“汉藏融合”特质。这主要表现为藏传佛教造像的“汉化”发展,同时也表现为汉传佛教造像的“涵化”发展,即对西夏藏传佛教美术、“西天梵相”造像风格的接受和改造。并且,飞来峰佛教造像的内容和审美选择也体现了汉藏佛教观念的融合与调适。飞来峰元代佛教造像这一艺术特征是在佛教造像风格传承、赞助人观念选择以及时代文化背景综合影响下造就的,反映出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包容与互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来峰 元代佛教造像 汉藏融合
下载PDF
汉藏政府公文机器翻译的语料对齐技术研究
14
作者 赞拉公 安见才让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3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针对汉藏政府公文机器翻译的数据稀疏和构建大规模的语料库等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的句级语料对齐技术。所提出的技术以汉藏政府公文的句子特点为依据,结合了基于长度和词汇的混合式对齐方法,在国家和省级层面的5个汉藏政府公文... 针对汉藏政府公文机器翻译的数据稀疏和构建大规模的语料库等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的句级语料对齐技术。所提出的技术以汉藏政府公文的句子特点为依据,结合了基于长度和词汇的混合式对齐方法,在国家和省级层面的5个汉藏政府公文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准确率在66%到75%之间,减少了句级语料对齐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在构建大规模语料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对齐工具 汉藏平行语料库 句级语料 汉藏机器翻译 辅助翻译
下载PDF
“乌斯藏”“海崙”——汉藏文化交流中的误读与再语境化一例
15
作者 廖旸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 2023年第1期17-55,共39页
近十年以来,文献记载中的“海崙”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各种著录可知多件五十三参图、十八尊者像等作品具其款印,并从不同角度关联到“乌斯藏”。进一步拓宽视野,可检出海内外收藏的多件传世品亦据署款或题签而系于其名下,从而形... 近十年以来,文献记载中的“海崙”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各种著录可知多件五十三参图、十八尊者像等作品具其款印,并从不同角度关联到“乌斯藏”。进一步拓宽视野,可检出海内外收藏的多件传世品亦据署款或题签而系于其名下,从而形成多维度的图文证据群,使得反思明清以来的既有认识成为可能。同时,澄清历史原貌的尝试也有助于思考特定地域和文化语境中的内地人群对于西藏文化的误读和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崙 乌斯藏 汉藏文化交流 文化误读 再语境化
下载PDF
新中国汉藏语研究70年
16
作者 黄成龙 久西杰(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汉藏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之一,数百种汉藏语系语言分布在中国、东南亚、南亚诸国的辽阔区域,语言特征纷繁多样,语言关系错综复杂。就中国境内的汉藏语系语言有80余种,随着调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能还会发现新的语言。1949... 汉藏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之一,数百种汉藏语系语言分布在中国、东南亚、南亚诸国的辽阔区域,语言特征纷繁多样,语言关系错综复杂。就中国境内的汉藏语系语言有80余种,随着调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能还会发现新的语言。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通过设立研究机构、不断壮大科研队伍、积极培育学科体系等方式来大力扶持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事业。学者们从汉藏语的调查分析、系属问题研究、描写、比较到更广阔的语言类型、语言接触等领域。在汉藏语研究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文章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汉藏语研究的成就。从单一描写到多元化研究,研究手段不断革新,从纸笔记录到描写分析;从数字技术手段到大范围的比较研究。研究方法不断更新,从定性研究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不断推进汉藏语研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跨学科合作,进行跨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推进汉藏语系语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语系 比较研究 前沿动态
下载PDF
《格萨尔》──汉藏友谊的颂歌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峰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2-76,共5页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藏族部落 汉藏贸易 英雄史诗 人员往来 姻亲关系 汉族人民 汉藏民族 汉藏关系 友谊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汉藏结合式召庙建筑群体布局特征研究
18
作者 托亚 尚大为 韩瑛 《当代建筑》 2023年第9期106-110,共5页
召庙建筑群的空间布局寓涵佛教想传达于世人的空间观念,且随着汉藏文化的交融,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内涵。文章分析了5座具有代表性的召庙的院落布局,将空间构成用数的形式进行表达、分析。研究表明,汉传佛教寺院是“天人道”的具象表达,... 召庙建筑群的空间布局寓涵佛教想传达于世人的空间观念,且随着汉藏文化的交融,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内涵。文章分析了5座具有代表性的召庙的院落布局,将空间构成用数的形式进行表达、分析。研究表明,汉传佛教寺院是“天人道”的具象表达,藏传佛教寺院是对同构且轮回的宇宙观的描述,汉藏结合式寺院布局融合了两种观念,对推动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院布局 汉藏结合式 空间概念 院落式 曼陀罗式
下载PDF
媒介融合背景下汉藏双语节目的传播现状及提升路径——以西藏卫视《跟我学藏语》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璟兴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3期73-75,79,共4页
西藏广播电视台是讲好西藏故事、传播好西藏声音的重要阵地。其节目《跟我学藏语》是众多受众了解西藏的重要窗口。本文以该节目为例,首先定义“汉藏双语节目”的概念。研究表明,汉藏双语节目存在节目打造陈旧、不符合融媒体时代传播规... 西藏广播电视台是讲好西藏故事、传播好西藏声音的重要阵地。其节目《跟我学藏语》是众多受众了解西藏的重要窗口。本文以该节目为例,首先定义“汉藏双语节目”的概念。研究表明,汉藏双语节目存在节目打造陈旧、不符合融媒体时代传播规则、缺乏汉藏双语专业人才等问题。研究提出,高校应从源头承担起完善教学体系、编撰教材及吸纳教师等重任;从业者需提升融媒体综合业务水平,坚持内容为王,深入基层做好节目,把握二次传播规则在新媒体平台全面开花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双语 电视节目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知识考古学中的汉藏堪舆知识融合与谱系建构
20
作者 颜亮 顾伟成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知识考古学核心要义是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发掘历史知识系统中非连续的、片断的以及匿名隐藏的知识内容,从而在差异性语境中揭示知识背后所遵循的陈述规则,追踪其话语主题对象的系统描述,以期让巨量文献遗迹还原历史语境中“话语主题”的... 知识考古学核心要义是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发掘历史知识系统中非连续的、片断的以及匿名隐藏的知识内容,从而在差异性语境中揭示知识背后所遵循的陈述规则,追踪其话语主题对象的系统描述,以期让巨量文献遗迹还原历史语境中“话语主题”的“解蔽”与真实性存在。对于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堪舆知识,古代汉藏堪舆知识的融合,作为重要传播源的汉域堪舆知识,其从堪舆概念的形成、陈述方式、实践话语的构式以及述行策略的选择等维度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堪舆生成规则和堪舆话语体系。汉藏共在性场域结构中存在的多元文化传播的时空偏向性也成为布展堪舆媒介文化交互融合的内外“基架”,从而构筑出历史时空汉藏堪舆知识在复数历史视阈下的多元非连续性述行谱系,在复构汉藏堪舆复数真实的同时,复现出中华民族共同体优秀传统文化的叙事/交流与知识基元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考古学 媒介考古学 堪舆知识 汉藏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