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刘冯”还是“冯刘”——从田汉诗说开去
- 1
-
-
作者
龙卷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文史春秋》
2020年第3期61-63,共3页
-
文摘
今年4月初到钦州工作不久,看到一份材料中涉及钦州籍的两位民族英雄的表述:“刘永福、冯子材……”,我认为两人的排序颠倒了,我对历史还是有些了解的,对刘永福、冯子材的事迹也很熟悉,本着做学问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我多方问询,但始终都没有得到一个明确、权威而令人信服的答案。总的说来,在钦州“刘冯”的叫法已是约定俗成,起因基本归结到田汉的一句诗“论人应不失刘冯”上。
-
关键词
田汉
冯子材
刘永福
民族英雄
钦州
约定俗成
汉诗说
锲而不舍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妥协走向反抗——论刘兰芝形象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邱永山
-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56-59,共4页
-
文摘
一个高度概括生活的典型艺术形象,由于它蕴含的丰富深厚,所以它能给人们提供多维的印象,多极的思考,具有更多的审美价值。可是,艺术形象的复杂性,有时也会造成人们认识上的分歧。《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刘兰芝,就是这样的一个艺术形象。人们对这首长诗的艺术性,古往今来,态度明确毫无异议,甚至尊其为古诗中的“长篇之圣”。对诗歌的思想倾向,对刘兰芝的形象,却见仁见智难有持衡之见。《汉诗说》称“此诗乃言情之文,非写义夫节妇也。后人作节烈诗辄拟之,更益以纲常名教等语,遂恶俗不可耐”,这已反映了古人看法的相左背迕;今天,人们对作品、对刘兰芝形象的认识仍有差异分歧。这恰好说明了长诗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有着耐人咀嚼的深刻内涵。 一 这首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规模宏大的长篇叙事诗,诗歌用更为精细的笔墨,从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出发,从容地塑造了刘兰芝这个性格发展变化的人物形象。笔者认为长诗中的刘兰芝应该首先是一个悲剧的形象,其次她的反抗也有着曲折发展的历程,只是当她被现实生活逼得无路可走时,对理想、对生活完全绝望的时候,才表现出极为可贵的反抗精神。这样诗歌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刘兰芝复杂的内心世界,使这个人物显得血肉丰满,更重要的能使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关键词
刘兰芝
中国诗歌史
汉诗说
长篇叙事诗
思想倾向
审美价值
无路可走
焦仲卿
现实生活
公姥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费密父子的生平及著述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刘锋晋
-
出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16,共16页
-
文摘
费密父子是指费密和他的两个儿子锡琮和锡璜,但本文也要涉及他的父亲费经虞。所以准确地说,应该是以费密为代表的费氏祖孙父子三代四人。他们在明末清初之际,曾有过不寻常的经历,本学术思想和文学创作上也有过一定的贡献。即在当时。
-
关键词
道书
掣鲸堂诗集
儒学思想
新繁县志
燕峰诗钞
贯道
中旨
费氏
汉诗说
文学创作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焦仲卿性格再认识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宋诗文
-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96-100,共5页
-
文摘
《孔雀东南飞》的评论存在“尊刘贬焦”的倾向,突出的是焦仲卿性格软弱论.焦仲卿形象的成功在于不雷同刘兰芝,他属于意志型性格的人,他同焦母的两次交锋中显示出他“与其在他所反对的原则底下生活,他就宁原毁灭”的个性,并从焦母及兰芝对他的看法中得到验证.评说焦仲卿性格软弱的论据不足,他应是一个“坚强得足以把苦难当作快乐来感受”的勇士.长诗之所以被誉为“古今第一”,就在于它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崭新的典型——焦仲卿,后世的李隆基、张珙、贾宝玉等身上都可以看到他的遗传基因.焦仲卿形象是时代精神的产物,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使我们从中看到人的价值不在于单纯地活着,而在于为什么活着.
-
关键词
焦仲卿
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
焦母
贾宝玉
活着
李隆基
张珙
中国文学史
汉诗说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刘兰芝的形象应作如是观
- 5
-
-
作者
赵尉杰
-
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48-50,共3页
-
文摘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叙事诗,是乐府发展的一个高峰。刘兰芝、焦仲卿等艺术形象的塑造直接关系到这部作品主题以及艺术价值,值得探讨,在多年以前,李嘉言、孙殊青等人曾对焦仲卿的形象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笔者于此不再赘述,本文主要想对刘兰芝的形象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关于刘兰芝的形象,传统的观点认为:她是一个永不向压迫者、不向恶势力屈服。
-
关键词
刘兰芝
焦仲卿
《孔雀东南飞》
长篇叙事诗
焦母
艺术价值
思想意义
遣归
命运感
汉诗说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