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语可逆句式的图形—背景研究——结合动词矢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敏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3-84,103,共3页
充分考虑语言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并结合动词的矢量特征来解释汉语可逆句可逆的动因,并分析了其对外语教学的作用,以期能丰富这一特殊句型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汉语可逆句
图形背景
动词矢量特征
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汉语可逆句
被引量:
1
2
作者
章可循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87-188,共2页
可逆句式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理论层面对其可逆的动因作出过解释,但这些解释仅仅局限于语言的内部因素。本文试图从语言的外部世界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可逆句可逆的原因作出尝试性的解释,...
可逆句式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理论层面对其可逆的动因作出过解释,但这些解释仅仅局限于语言的内部因素。本文试图从语言的外部世界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可逆句可逆的原因作出尝试性的解释,以期能加深对汉语可逆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可逆句
言语行为理论
动作性的弱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可逆句的作格分析视角
被引量:
8
3
作者
刘辰诞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3,共6页
可逆句中两个占据主语和宾语语法位置的成分,可以互换位置而逻辑真值不变,表面看是主宾语法位置上的成分易位,实际上仅仅是"小句核心"整体在句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根据作格分析理论,介质和过程形成的"小句核心"构...
可逆句中两个占据主语和宾语语法位置的成分,可以互换位置而逻辑真值不变,表面看是主宾语法位置上的成分易位,实际上仅仅是"小句核心"整体在句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根据作格分析理论,介质和过程形成的"小句核心"构成一个最基本的语义场,可以不依靠外围成分独立实现为小句,因此无论介质在前还在后,与过程的关系都不会被语言使用者误解。可逆句的a式可分为两类:"外围成分—过程—介质"类和"介质—过程—外围成分"类,小句核心的整体移动导致受事介质居前或施事介质居后,形成b式。可逆句的允准和限制要遵守的6个假设原则,可以统一解释先前研究中不好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可逆句
作格分析
小
句
核心
动因
机制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语可逆句式的图形—背景研究——结合动词矢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敏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3-84,103,共3页
基金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汉语中动句的句法及语义研究"(CX2010B286)
文摘
充分考虑语言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并结合动词的矢量特征来解释汉语可逆句可逆的动因,并分析了其对外语教学的作用,以期能丰富这一特殊句型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汉语可逆句
图形背景
动词矢量特征
教学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汉语可逆句
被引量:
1
2
作者
章可循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87-188,共2页
文摘
可逆句式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理论层面对其可逆的动因作出过解释,但这些解释仅仅局限于语言的内部因素。本文试图从语言的外部世界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可逆句可逆的原因作出尝试性的解释,以期能加深对汉语可逆句的认识。
关键词
汉语可逆句
言语行为理论
动作性的弱化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U2-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可逆句的作格分析视角
被引量:
8
3
作者
刘辰诞
机构
河南大学外国语言学研究所
出处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儿童指类句习得心理机制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6CYY022)的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可逆句中两个占据主语和宾语语法位置的成分,可以互换位置而逻辑真值不变,表面看是主宾语法位置上的成分易位,实际上仅仅是"小句核心"整体在句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根据作格分析理论,介质和过程形成的"小句核心"构成一个最基本的语义场,可以不依靠外围成分独立实现为小句,因此无论介质在前还在后,与过程的关系都不会被语言使用者误解。可逆句的a式可分为两类:"外围成分—过程—介质"类和"介质—过程—外围成分"类,小句核心的整体移动导致受事介质居前或施事介质居后,形成b式。可逆句的允准和限制要遵守的6个假设原则,可以统一解释先前研究中不好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汉语可逆句
作格分析
小
句
核心
动因
机制
Keywords
Chinese reversible sentences
ergative analysis
clausal nucleus
motiv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语可逆句式的图形—背景研究——结合动词矢量特征分析
刘敏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汉语可逆句
章可循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汉语可逆句的作格分析视角
刘辰诞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