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形式语用学研究综论——兼论汉语形式语用学研究的发展思路 |
刘根辉
金鐘讚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2
|
论古汉语形式对鲁迅现代思想的归化——以早期论文《破恶声论》为例 |
王银龙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3
|
佛经翻译在汉语形式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
杨琳
|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2015 |
0 |
|
4
|
一种词和句相结合的汉语键盘输入形式 |
瞿有利
樊孝忠
|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
2000 |
2
|
|
5
|
汉语新式复合形式单位超常的认知研究 |
尹铂淳
张懂
|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4 |
3
|
|
6
|
英汉语言表层结构形式主要差异的重释:物理力学角度 |
王建国
周冰洁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7
|
汉语计算语义学研究的新成果——评《汉语计算语义学——关系、关系义场和形式分析》 |
冯志伟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8
|
《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评介 |
梁银峰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0 |
|
9
|
拉丁语名词格位功能及古代汉语表现形式 |
陈可风
|
《外国问题研究》
|
2017 |
0 |
|
10
|
试析现代汉语语气形式成分 |
王跃平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1
|
影响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形式的因素探究 |
杨金祥
|
《科教导刊(电子版)》
|
2020 |
0 |
|
12
|
略论汉语名词形式的单一性之逻辑的局限性 |
蒙钢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11 |
0 |
|
13
|
德语常见虚拟形式的汉语对应表达 |
金美玲
郎鹤立
|
《海外华文教育》
|
2009 |
0 |
|
14
|
汉语新兴三音节形式单位的意义建构研究 |
任志兰
|
《丝路视野》
|
2020 |
0 |
|
15
|
汉语具象性思维特征与语文阅读教学 |
吕高超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6
|
浅述汉语助词“的”对应的韩语表现形式 |
龚灵
|
《神州》
|
2014 |
0 |
|
17
|
汉外机器翻译与汉语分析器 |
吴蔚天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8
|
形容词生动形式的音乐美和情感美 |
赵惠
|
《中文信息》
|
2013 |
0 |
|
19
|
德国汉语教学现状分析 |
徐肖芳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2010 |
0 |
|
20
|
I-Tree和LFG |
吴蔚天
|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