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形象与汉语形象美学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一川 《浙江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63-71,共9页
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应具体表述为语言形象,它是文学的艺术形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构成文学的最基本“现实”。汉语形象作为汉语的修辞性形象,是文学中汉语组织在语音、词法、句法、篇法、辞格和语体等方面呈现的富于表现力及独... 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应具体表述为语言形象,它是文学的艺术形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构成文学的最基本“现实”。汉语形象作为汉语的修辞性形象,是文学中汉语组织在语音、词法、句法、篇法、辞格和语体等方面呈现的富于表现力及独特个性的审美形态。它应成为汉语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从而需要建立汉语形象美学,这是一种有关文学的汉语形象的审美特征及其在文学中的基本地位的研究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形象 汉语形象 修辞性 汉语形象美学
下载PDF
汉语形象与文化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一川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4-45,共12页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汉语形象是文化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学是汉语形象的艺术。汉语形象是一种修辞性形象 ,它是文学中的汉语组织在语音、词法、句法、篇法、辞格和语体等方面呈现出来的富于表现力及独特个性的美的形态。汉语形象既...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汉语形象是文化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学是汉语形象的艺术。汉语形象是一种修辞性形象 ,它是文学中的汉语组织在语音、词法、句法、篇法、辞格和语体等方面呈现出来的富于表现力及独特个性的美的形态。汉语形象既是文化现代性的一个方面 ,又是文化现代性得以显示的一种象征性“镜像”。汉语形象在当代文学中呈现为八种基本表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形象 文化现代性 修辞性形象 跨体式语言
下载PDF
一个伟大传统的失落与重建——从汉语形象角度看白话文改革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志强 孙嘉卿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60-67,共8页
五四以来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换,实现了语言的社会学意义上的转换,但对古典汉语形象审美传统的继承却被搁置并延迟。从这个意义上讲,“审美启蒙”语境下的白话文改革,显示出浓烈的社会功利性意味。本文试图从汉语形象这个角度重新探讨... 五四以来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换,实现了语言的社会学意义上的转换,但对古典汉语形象审美传统的继承却被搁置并延迟。从这个意义上讲,“审美启蒙”语境下的白话文改革,显示出浓烈的社会功利性意味。本文试图从汉语形象这个角度重新探讨这场轰轰烈烈的语言改革运动,探讨汉语在审美现代性进程中的现实境遇和历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形象 文言 白话 现代韵白
下载PDF
汉语形象与中国现代文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一川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25-28,共4页
以下五篇文章专论汉语形象问题。所谓汉语形象在文学中是表现意义、创造艺术形象的语言组织,主要指汉语的修辞性形象,包括语音形象、文法形象、辞格形象、语体形象四个层面。每篇文章各有倚重,分别对汉语形象与现代文论、语言诗学及人... 以下五篇文章专论汉语形象问题。所谓汉语形象在文学中是表现意义、创造艺术形象的语言组织,主要指汉语的修辞性形象,包括语音形象、文法形象、辞格形象、语体形象四个层面。每篇文章各有倚重,分别对汉语形象与现代文论、语言诗学及人格、记忆等关系展开论述,视角新颖,不乏独到见解。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拓展现代文论研究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形象 中国 现代文论 汉语文学
下载PDF
推陈而出新声 化古而为今用——从何开四赋文的汉语形象说起 被引量:1
5
作者 加晓昕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9-72,共4页
赋作为一种旧文学体裁,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渐渐活跃起来,推陈出新,化古为今。其演进传承的流变特点及意义是值得研究的。何开四先生被称为当今"天下写赋第一人",其赋文作品具有赋体流变的普遍性意义。本文从何开四先生赋文... 赋作为一种旧文学体裁,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渐渐活跃起来,推陈出新,化古为今。其演进传承的流变特点及意义是值得研究的。何开四先生被称为当今"天下写赋第一人",其赋文作品具有赋体流变的普遍性意义。本文从何开四先生赋文的汉语形象特点出发,发掘出赋文背后的"歌颂性"文本要求,以及赋文具有的"当代性"文史立意。因此,当今赋文不但是现代汉语向古代汉语寻求语言资源的审美必然,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更是盛世强国的时代要求。它是当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文学体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开四赋文 汉语形象 “歌颂性”文本要求 “当代性”文史立意
下载PDF
章太炎与清末民初汉语形象诸问题
6
作者 陈雪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36-38,共3页
以下五篇文章专论汉语形象问题。所谓汉语形象在文学中是表现意义、创造艺术形象的语言组织,主要指汉语的修辞性形象,包括语音形象、文法形象、辞格形象、语体形象四个层面。每篇文章各有倚重,分别对汉语形象与现代文论、语言诗学及人... 以下五篇文章专论汉语形象问题。所谓汉语形象在文学中是表现意义、创造艺术形象的语言组织,主要指汉语的修辞性形象,包括语音形象、文法形象、辞格形象、语体形象四个层面。每篇文章各有倚重,分别对汉语形象与现代文论、语言诗学及人格、记忆等关系展开论述,视角新颖,不乏独到见解。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拓展现代文论研究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清末民初 汉语形象 现代文学 语境 民族语文
下载PDF
汉语形象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7
作者 林娜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9-101,共3页
形象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形象中的文化因素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由于文化的开放性和现代的文化大融合趋势,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应主要采用以源语为归宿的原则,具体到汉语形象的英译,... 形象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形象中的文化因素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由于文化的开放性和现代的文化大融合趋势,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应主要采用以源语为归宿的原则,具体到汉语形象的英译,就是采用保留形象和加注的翻译方法,此外,由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也应该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性,适当采用转换和删除形象的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形象 文化内涵 翻译方法
下载PDF
汉语形象与现代性的发生——以梁启超、鲁迅和朱光潜为个案
8
作者 何浩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68-71,81,共5页
本文力图通过分析梁启超、鲁迅和朱光潜的文艺思想,意在反思中国现代性语境与中国汉语表达之间的困境等关系。本文认为,这三位分别从动员大众、启蒙与革命以及语言诗学的角度为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汉语表达提供了新的可能。从某种意... 本文力图通过分析梁启超、鲁迅和朱光潜的文艺思想,意在反思中国现代性语境与中国汉语表达之间的困境等关系。本文认为,这三位分别从动员大众、启蒙与革命以及语言诗学的角度为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汉语表达提供了新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几位作家的探索不仅包含了此后汉语表达在现代性语境所遭遇到的基本问题,如传统、现代、启蒙、大众、个人表达、现代性批判等,而且开创了汉语切入现代性语境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鲁迅 朱光潜 文学现代性 汉语形象
下载PDF
朱光潜的语言诗学与汉语形象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浩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28-30,共3页
以下五篇文章专论汉语形象问题。所谓汉语形象在文学中是表现意义、创造艺术形象的语言组织,主要指汉语的修辞性形象,包括语音形象、文法形象、辞格形象、语体形象四个层面。每篇文章各有倚重,分别对汉语形象与现代文论、语言诗学及人... 以下五篇文章专论汉语形象问题。所谓汉语形象在文学中是表现意义、创造艺术形象的语言组织,主要指汉语的修辞性形象,包括语音形象、文法形象、辞格形象、语体形象四个层面。每篇文章各有倚重,分别对汉语形象与现代文论、语言诗学及人格、记忆等关系展开论述,视角新颖,不乏独到见解。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拓展现代文论研究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语言诗学 汉语形象问题
下载PDF
谈现代汉语形象色彩词的基本构词类型
10
作者 马可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56-157,共2页
现代汉语形象色彩词绝大多数属于合成词,在构词上主要有以下一些基本类型。首先,由同一个词根语素重叠构成合成词。这种方式可以构成具有形象色彩义的重叠词。[1]一个词由非重叠形式变为重叠形式,形象色彩义往往会明显增强。
关键词 汉语形象 构词类型 色彩词 现代 重叠形式 合成词 色彩义 重叠词
下载PDF
从《断魂枪》口语式语言看汉语形象特色
11
作者 闫微微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年第10期82-84,共3页
以小说为代表的作品文类中,人物形象由具体的语言形象构成,二者又都取决于作为一种修辞美形象的汉语形象是如何在具体的作品中被塑造的。本文以《断魂枪》口语式语言为例进行分析,汉语形象作为汉语的修辞性形象,主要从语音形象(音节和... 以小说为代表的作品文类中,人物形象由具体的语言形象构成,二者又都取决于作为一种修辞美形象的汉语形象是如何在具体的作品中被塑造的。本文以《断魂枪》口语式语言为例进行分析,汉语形象作为汉语的修辞性形象,主要从语音形象(音节和字句组合、韵脚、拟声摹状词和叠音词)、文法形象(语词、句式)、辞格形象(比喻、夸张、别解等)、语体形象四方面来构成作品的汉语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形象 语音形象 方法形象 辞格形象 语体形象
下载PDF
汉语形象与古诗文教学
12
作者 刘飞耀 《教学月刊(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4-47,共4页
古代诗文凭借汉语述说了“真、善、美”的世界。加强古诗文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给学生“打一个精神的底子”。
关键词 古诗文教学 汉语形象 学生阅读 文化品位 审美情趣 古代诗 文凭
下载PDF
借助汉语形象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初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浅探
13
作者 陈辅金 《广西教育》 2015年第29期37-38,共2页
阅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听、说、写诸多能力以及提升个体智慧和精神的关键因素,让学生学会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也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加强阅读教学,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 阅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听、说、写诸多能力以及提升个体智慧和精神的关键因素,让学生学会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也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加强阅读教学,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给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语文阅读教学却存在死记硬背、肢解文本、一味说教等问题,令学生对阅读教学敬而远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 汉语形象
下载PDF
来华留学生对汉语教师形象期待与认同分析
14
作者 王端 王志慧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49-52,共4页
通过问卷调查,从内隐形象与外显形象两个层面共六个维度了解来华留学生心目中对“好的汉语教师”的看法与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留学生对汉语教师内隐形象要求的认同度高于外显形象;留学生对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期待;在跨文化交际... 通过问卷调查,从内隐形象与外显形象两个层面共六个维度了解来华留学生心目中对“好的汉语教师”的看法与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留学生对汉语教师内隐形象要求的认同度高于外显形象;留学生对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期待;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留学生对汉语教师有较高的容忍度;在人格形象方面留学生存在较大的认同差异;在外显形象方面留学生更注重汉语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和态度;影响留学生对汉语教师形象认同感的重要变量为地域与汉语学习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汉语教师形象 期待 认同度
下载PDF
汉语形象用语在德国报刊中的使用和翻译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小安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19,共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高,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外国报刊对中国的报道也相应地日益增多。德国报刊也不例外,他们对中国所发生的一切,特别是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给予极大的关注。在报道中...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高,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外国报刊对中国的报道也相应地日益增多。德国报刊也不例外,他们对中国所发生的一切,特别是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给予极大的关注。在报道中国问题时,德国记者常常涉及中国所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件和现象,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使用表达这些事件和现象的汉语词语。笔者在德留学几年,在浏览德文报刊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形象 社会文化背景 德国 形象 跨文化交际 精神污染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语言文化 中国问题 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汉语形象及其基本地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一川 《诗探索》 1998年第4期38-51,66,共15页
汉语诗或汉诗的突出特点之一在于,“汉语”本身就具有美的“形象”。例如,这种美的形象鲜明地表现在汉语的语音形象中。朱光潜把诗定义为“有音律的纯文学”,足见他对语音形象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 汉语形象 语言形象 语音形象 巴赫金 汉字 修辞性形象 篇法 文法 音节 节奏
原文传递
浅谈汉语形象在小说教学中的巧妙运用——以鲁迅的小说《故乡》为例
17
作者 温晖明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共3页
在文学中,语言是以语言形象这一特殊方式存在的。“语言形象”是巴赫金讨论艺术话语——主要是小说话语时用的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作为一种文类,小说的特征并非人物形象本身,而是语言形象”。
关键词 小说教学 《故乡》 汉语形象 语言形象 鲁迅 小说话语 艺术话语 人物形象
原文传递
文学的汉语修辞性形象
18
作者 徐秀芝 《呼兰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文学 汉语修辞性形象 审美特征 典雅型 典俗型
下载PDF
通用语规范和汉语跨文化传播问题
19
作者 陆俭明 《中国语言战略》 2016年第1期7-15,共9页
语言的变异是绝对的,语言规范是相对的。规范语言→打破规范出现变异→形成新的规范,如此螺旋形发展,这正是语言发展的轨迹。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动态规范”观,而面对全球开展的汉语教学,更需持有这种“动态规范”观,这才更符合、更有利... 语言的变异是绝对的,语言规范是相对的。规范语言→打破规范出现变异→形成新的规范,如此螺旋形发展,这正是语言发展的轨迹。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动态规范”观,而面对全球开展的汉语教学,更需持有这种“动态规范”观,这才更符合、更有利于汉语教学的发展。有鉴于此,有必要明确提出“大华语”的观念。正确认识与处理好汉语教学和文化教育的关系,这跟确保汉语稳步而健康地走向世界关系极大。语言是载体,语言教学不可能不伴随文化教育。但文化教育在语言教学中是伴随性的,不能喧宾夺主。汉语教学中所伴随的文化教育,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的文化教育才真有成效。中华文化最后能否有效地传播,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取决于国际上各个国家和各国人民是否需要;二是取决于文化自身对海外各国是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三是汉语自身的良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规范 动态规范观 大华语观念 汉语教学 伴随性文化教育 汉语国际形象 规范化工作 汉语教学
下载PDF
英语习语记忆模式初探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士法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5,共5页
本论文利用课堂教学实验,尝试性地探索了汉语学生在学习英语习语,特别是那些英汉不相似的习语时的记忆模式。其中主要调查了三个问题:(1)学生在记忆英语习语时是以英语形象为主还是以汉语形象为主。(2)与英语习语有关的四个单词变... 本论文利用课堂教学实验,尝试性地探索了汉语学生在学习英语习语,特别是那些英汉不相似的习语时的记忆模式。其中主要调查了三个问题:(1)学生在记忆英语习语时是以英语形象为主还是以汉语形象为主。(2)与英语习语有关的四个单词变量在学生记忆习语时所起的作用是否一样大。如果不一样的话,哪个起的作用大,哪个起的作用小。(3)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记忆模式有没有影响。通过对上述问题分析,我们认为学生在记忆英语习语时,尽管受排异性的干扰,但是他们还是以习语的英语形象为主的,即学生首先想起的是习语的英语形象,然后才是汉语形象。英语形象首先是以其英语名称的形式,其次才是以其汉语名称的形式记忆的;而汉语形象首先是以其汉语名称的形式,其次才是以其英语名称的形式记忆的。此外,通过这次课堂教学试验,我们还得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记忆英语习语模式的影响不大这样一个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习语 记忆模式 英语形象 汉语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