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时间系统中的“前”、“后”认知和表达 被引量:68
1
作者 张建理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4-91,共8页
时间是空间隐喻的结果,因此,空间呈流动性和序列性,时间亦然。时间的这些特性在汉语中是用前、后概念来认知的。用右视认知可以解释时间的流动性,但引入左视认知可以恰当地解释时间的序列性并深化解释。这种结合左右视的认知理论可以全... 时间是空间隐喻的结果,因此,空间呈流动性和序列性,时间亦然。时间的这些特性在汉语中是用前、后概念来认知的。用右视认知可以解释时间的流动性,但引入左视认知可以恰当地解释时间的序列性并深化解释。这种结合左右视的认知理论可以全面地描写和解释汉语的时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时间概念隐喻 汉语时间系统 前后 一词多义
下载PDF
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2
作者 何伟 马瑞芝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9-27,共9页
有关汉语时间系统的研究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研究的内容从时间概念的有无之争转向了对各个功能实现方式及功能之间相互联系方式的研究。研究结果具有更强的解释力,系统性也不断增... 有关汉语时间系统的研究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研究的内容从时间概念的有无之争转向了对各个功能实现方式及功能之间相互联系方式的研究。研究结果具有更强的解释力,系统性也不断增强。但是由于所用标准不同,研究的角度和侧重点各异,不同学者对汉语时间系统的理解不尽相同。文章将分别从时体、时制、时相、时间词等方面着手,对前人在汉语时间系统领域所做的研究作一简单概述,以期为汉语时间系统的全面而一体化的研究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时间系统 时制 时相 综述
下载PDF
汉语时间词的模糊性与精确性之探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章婷 李葆嘉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1-175,共5页
模糊与精确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语义的模糊性是认知客体的类属边界的不确定性在语言中的反映。用科学或数学方式对认知客体进行量化描述时形成精确性语义。汉语时间词具有模糊和精确两套系统,日常生活的绝大多数场合不需要精确性时... 模糊与精确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语义的模糊性是认知客体的类属边界的不确定性在语言中的反映。用科学或数学方式对认知客体进行量化描述时形成精确性语义。汉语时间词具有模糊和精确两套系统,日常生活的绝大多数场合不需要精确性时间词。模糊性时间词的存在,不但源于日常认知方式,而且基于具有主观随意性、客观不确定性和结果非精确预期性的日常生活方式;精确时间词的出现依赖于人们所使用的测度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时间 模糊性体系 精确性体系
下载PDF
从汉语时间感知方式看“在”与“着”的语义差别 被引量:2
4
作者 祝东平 祝郝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0,共9页
操汉语者的时间感知模式是:我们自己随着时间流在不断延伸,公元纪年是我们延伸的参照,将其看作时间轴。说话人占据的时间———说话时是不断延伸变化的,时间副词"在+VP"表示的是说话时或者句中时间词语所表时间在VP占据的时... 操汉语者的时间感知模式是:我们自己随着时间流在不断延伸,公元纪年是我们延伸的参照,将其看作时间轴。说话人占据的时间———说话时是不断延伸变化的,时间副词"在+VP"表示的是说话时或者句中时间词语所表时间在VP占据的时间段中。说话时的不断延伸使得"在VP"具有持续性。"V着"只表示V的持续,不与说话时发生关系,难以完成交际任务,所以不能独立成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时间感知模式 时间副词“在”和“着” 时体助词
下载PDF
大学生汉语时间词自由联想实验研究
5
作者 陈美玉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年第9期143-144,共2页
随着语言学研究由本体论逐渐转变为"人类中心论",很多学者尝试从人类的认知心理来研究语言现象,语言意识就是其中颇受关注的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理论。本文借助自由联想实验来探究中国大学生语言意识中的汉语时间词,分析它们的... 随着语言学研究由本体论逐渐转变为"人类中心论",很多学者尝试从人类的认知心理来研究语言现象,语言意识就是其中颇受关注的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理论。本文借助自由联想实验来探究中国大学生语言意识中的汉语时间词,分析它们的呈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时间 自由联想 语言意识
下载PDF
对汉语时间系统三元结构的一点看法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济卿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5期20-23,共4页
关键词 汉语时间系统 相结构 三元结构 终结点 语法手段 武侠小说 语义特征 词汇意义 语法形式 说话时间
下载PDF
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学习汉语时间表达的漏用分析
7
作者 余礼娜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第12期98-99,共2页
由于汉语的时间系统复杂以及母语对目的语迁移的影响,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间表达方式时常常产生偏误。本文以HSK动态语料库中母语是英语的留学生作文为分析语料,针对“漏用”这一情况进行汉英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汉语时间表达 对比分析 漏用
下载PDF
现代汉语时间移动动词的隐喻表达与意象图式
8
作者 李雪莲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3年第1期71-83,共13页
该文通过认知模式的意象图式来研究现代汉语表时间移动的动词是如何引用隐喻机制来表征的。通过隐喻机制,该文把抽象概念的“时间”认知为可移动的物体,并通过意象图式来观察“时间”的移动事件。现代汉语表时间移动的动词可分类为“时... 该文通过认知模式的意象图式来研究现代汉语表时间移动的动词是如何引用隐喻机制来表征的。通过隐喻机制,该文把抽象概念的“时间”认知为可移动的物体,并通过意象图式来观察“时间”的移动事件。现代汉语表时间移动的动词可分类为“时间主体移动动词”和“时间对象移动动词”。“时间主体移动动词”在句中投射的主体成分,通过隐喻机制可被认知为移动的主体;“时间对象移动动词”在句中投射的对象成分,通过隐喻机制可被认知为移动所涉及的对象。为探明具有[+时间性]语义特征的名词性成分的移动可能性,该文试图用认知语言学里的认知工具即意象图式来证明其移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时间移动动词 语义特征 隐喻机制 意象图式
下载PDF
汉语时间范畴表达研究的汉学视野
9
作者 张品格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11期1567-1578,共12页
文章立足他域视角,通过对17~19世纪西方汉学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九本著作进行分析,展示了这一时期西方汉学家对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基本认识。通过共时与历时比较,发现不同时期、不同语族背景的汉学家们均认识到汉语主要是通过具有表达... 文章立足他域视角,通过对17~19世纪西方汉学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九本著作进行分析,展示了这一时期西方汉学家对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基本认识。通过共时与历时比较,发现不同时期、不同语族背景的汉学家们均认识到汉语主要是通过具有表达时间概念的词汇来表达西方语言中的"时"、"体"、"制"概念。笔者结合西方汉学家对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研究的历时演进,从他们对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总体认识、对具有表达时间功能的词汇的划分、功能研究的角度出发,展示了17~19世纪西方汉学家对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认识和研究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 汉语时间表达方式 特征
下载PDF
基于组合范畴语法的汉语时间词的逻辑语义分析
10
作者 罗丹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60-66,共7页
当今时代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思想接踵而至",计算机句法分析"和"计算机语义理解"等概念纷至沓来。要想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就需要对自然语言进行句法和语义的形式化分... 当今时代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思想接踵而至",计算机句法分析"和"计算机语义理解"等概念纷至沓来。要想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就需要对自然语言进行句法和语义的形式化分析,使自然语言成为一种可计算、可推演的处理对象,这就是逻辑语义学或语言逻辑的研究任务。而要形式理解语言,首先要对汉语中特定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比如时间词。通过CCG这个理想的逻辑工具,对汉语时间词进行分类的逻辑语义分析,力图为自然语言语义理解和人机通讯等领域提供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态逻辑 汉语时间 体(aspect) 态(tense) CCG
下载PDF
汉语时间表达中的“前后式”与“来去式” 被引量:31
11
作者 史佩信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6,共8页
汉语中 ,不管是借用方位词“前、后”表示时间 (“前后式”) ,还是借用动词“来、去 /往”表示时间 (“来去式”) ,实际上都有两种不同的隐喻方式 ,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呈现出一些复杂的现象。但无论“前后式”还是“来去式” ,只有一种隐... 汉语中 ,不管是借用方位词“前、后”表示时间 (“前后式”) ,还是借用动词“来、去 /往”表示时间 (“来去式”) ,实际上都有两种不同的隐喻方式 ,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呈现出一些复杂的现象。但无论“前后式”还是“来去式” ,只有一种隐喻方式是基本的 ,另一种方式只起辅助或补充作用 ,是一种有标记的方式 ,人们在理解中能够分辨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时间 “前后式” “来去式” 隐喻方式 语言表达 方位词
原文传递
从汉语时间感知模式看与时间相关的“下来/去” 被引量:1
12
作者 祝东平 祝郝 《南开语言学刊》 CSSCI 2011年第1期95-102,183,共9页
操汉语者的时间感知模式是:我们自己作为主体随着时间流不断向下延伸。因此时间较早的为"上",较迟的为"下",而表示动态的时间流逝时则只有"下来/去",没有"上来/去"。"来"、"去&... 操汉语者的时间感知模式是:我们自己作为主体随着时间流不断向下延伸。因此时间较早的为"上",较迟的为"下",而表示动态的时间流逝时则只有"下来/去",没有"上来/去"。"来"、"去"都是以说话人所在位置进行观察的结果,投射到时间域也同样,"V下来"是已经实现的一段时间位移,以说话时为终点:"V下去"则是一段尚未实现的时间位移,以说话时为始点。"形容词+下去"与"动词+下来/去"都是从空间域向时间域的投射;"形容词+下来"则是从空间域向状态域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时间感知模式 时间位移 时间 时间
原文传递
论瞬时性:汉语时间表征的经验基础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6,共5页
时间本身较为抽象,其语言表征往往需要借助于空间概念和空间表达。但是,时间一定有其自身无关乎空间的特征,即瞬时性,才能使空间概念有隐喻映射的对象。本文首先对Evans(2013)提出的时间参照框架进行述介,并据此尝试构建起时间表征层现... 时间本身较为抽象,其语言表征往往需要借助于空间概念和空间表达。但是,时间一定有其自身无关乎空间的特征,即瞬时性,才能使空间概念有隐喻映射的对象。本文首先对Evans(2013)提出的时间参照框架进行述介,并据此尝试构建起时间表征层现框架,然后论证时间参照框架和时间表征层现框架在汉语中的可行性,为瞬时性是时间表征的经验基础这一观点提供跨语言的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性 时间参照框架 汉语时间表征
原文传递
汉语时间系统研究的又一佳作
14
作者 陈昌来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汉语时间系统 现代汉语 时制 时态助词 时态成分 情状类型 对外汉语教学 时相 语法范畴 句子成分
原文传递
论现代汉语“时间词定语+(的)+中心语”结构
15
作者 余东涛 《文教资料》 2011年第6期31-33,共3页
在“时间词+(的)+中心语”定心结构中.中心语可能是另外一个时间词或者名词.作定语的时间词都是对中心语在时间范围上加以修饰或者限定。能够在这个结构中作中心语的时间词必须来自一个不同于同时间词定语的系列,即时间词定语表... 在“时间词+(的)+中心语”定心结构中.中心语可能是另外一个时间词或者名词.作定语的时间词都是对中心语在时间范围上加以修饰或者限定。能够在这个结构中作中心语的时间词必须来自一个不同于同时间词定语的系列,即时间词定语表示的时间范围要大于时间词中心语表示的时间范围、这个结构中的助词“的”是非强制性的,但是“的”的出现与否有时候会影响到一个句子的句法结构或者意义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时间 时间词定语+(的)+中心语”结构助词“的”
下载PDF
时间维度下的史籍全文自动重组研究--数字人文视角下的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琪 王东波 +3 位作者 黄水清 李斌 孟凯 邓三鸿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0,147,共11页
[目的/意义]本文从数字人文的视角出发,试图探究一套具体的技术方法解决古汉语时间描述所存在的省略、共指、歧义、模糊等问题,使得读者可以跨越纪传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等体裁壁垒,获取不同史书中关于某一时间段的所有史料。[研究设... [目的/意义]本文从数字人文的视角出发,试图探究一套具体的技术方法解决古汉语时间描述所存在的省略、共指、歧义、模糊等问题,使得读者可以跨越纪传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等体裁壁垒,获取不同史书中关于某一时间段的所有史料。[研究设计/过程]在梳理古汉语时间描述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时间为线索自动重组史书全文的方法。该方法首先识别古汉语时间描述并进行语义解析,继而识别事件句并将事件句关联至时间描述,最后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纪传体史书《史记》和国别体史书《国语》的重组中,检验方法的有效性。[结论/发现]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纪传体、国别体史书以时间为线索的重组问题,在有效减少人工标注的前提下达到了较高的准确率。[创新/价值]针对古汉语时间描述存在的歧义与共指等问题,提出一套完整的以时间为线索自动重组史书全文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史书 汉语时间信息处理 汉语时间表达式消歧 事件时间语义关联
下载PDF
汉语空间隐喻中观察者面对方向的分歧和统一
17
作者 孙红玖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3期27-31,共5页
在汉语时间系统的空间隐喻中观察者面对何种方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三种相关的理论:观察者面对过去、观察者面对未来、观察者左右视结合。在分析上述理论所提供的实例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这三种理论尚不能解释的语料,并... 在汉语时间系统的空间隐喻中观察者面对何种方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三种相关的理论:观察者面对过去、观察者面对未来、观察者左右视结合。在分析上述理论所提供的实例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这三种理论尚不能解释的语料,并对汉语时间系统的空间隐喻之左右视结合的认知方式做了补充,从而解释了一些尚未能被解释的语言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时间系统 空间隐喻 观察者 面对方向
下载PDF
认知“时间”的另一个角度:与“空间”的不同
18
作者 刘俊峰 王丽君 《华章》 2021年第10期26-28,共3页
“逝者如斯”是汉语的时间隐喻,作为感知时间主体的我们是在时间流中随波逐流地“过日子”“过年”。但是,在时间流中“人”是被动的,如同在交通工具上。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祖先的民族,在时间流中选择的是“面向过去,背对未来”的姿态... “逝者如斯”是汉语的时间隐喻,作为感知时间主体的我们是在时间流中随波逐流地“过日子”“过年”。但是,在时间流中“人”是被动的,如同在交通工具上。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祖先的民族,在时间流中选择的是“面向过去,背对未来”的姿态。“现在、今天、今年”是时间流中“我们”的位置,公元纪年是我们随着时间流流动的参照。根据这一时间感知模式解释对客观世界空间、时间感知的不同,也涉及作为汉语词汇的“空间”与“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时间感知模式 时间 空间
下载PDF
论英汉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被引量:15
19
作者 毛新耕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4期122-125,共4页
语序是语言的重要组合手段之一 ,反映一定的逻辑事理以及语言使用者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模式。中英文描述同一客观事实有不同的语言表达顺序。文章从英汉翻译过程中主语的确立、信息焦点的突出方法、汉语时间句序的特点以及语序调整的实证... 语序是语言的重要组合手段之一 ,反映一定的逻辑事理以及语言使用者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模式。中英文描述同一客观事实有不同的语言表达顺序。文章从英汉翻译过程中主语的确立、信息焦点的突出方法、汉语时间句序的特点以及语序调整的实证性分析来探讨英汉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翻译 语序调整 主语 信息焦点 汉语时间句序 实证性分析
下载PDF
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 被引量:69
20
作者 龚千炎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6,共6页
宇宙的万事万物无一不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运动变化,反映在语言表达上,世界各种语言也无一不存在时间系统和空间系统.不过。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汉语时间系统 时态系统 时制 时态成分 汉语教学 谓语动词 时相 语言表达 过去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