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约翰·麦奎利与汉语神学:文献回顾和研究展望
1
作者 黄志鹏 《哲学进展》 2024年第3期506-515,共10页
文章旨在对汉语神学界关于约翰•麦奎利思想的研究进行深入的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麦奎利是一位杰出的宗教哲学家,其作品对于现代神学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文章回顾了麦奎利的生平,特别是他在宗教哲学和系统神学领... 文章旨在对汉语神学界关于约翰•麦奎利思想的研究进行深入的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麦奎利是一位杰出的宗教哲学家,其作品对于现代神学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文章回顾了麦奎利的生平,特别是他在宗教哲学和系统神学领域的贡献,包括他的学术背景、重要著作以及在汉语神学界的影响。其次,文章介绍了目前汉语神学界对麦奎利作品的翻译情况,包括翻译内容和覆盖范围。随后,文章对汉语神学界对麦奎利思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存在的研究空白和不足之处。最后,文章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和议题,包括继续增进对麦奎利著作的翻译,关注麦奎利宗教对话思想,以及关注麦奎利与其他思想家和学术领域的对比与交叉研究,以期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麦奎利思想的研究。这些努力有望促进对麦奎利思想的全面解读,推动汉语神学界对约翰•麦奎利思想的深入理解,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麦奎利 文献综述 汉语神学 研究展望 宗教哲学
下载PDF
汉语神学的处境化及其问题领域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慧林 《青年思想家》 2004年第1期4-7,共4页
如果将基督教的信仰及其传播置于诠释学的构架(hermeneutic framework),那么教会不仅是一个“信仰的群体”(community of faith),而且首先是一个“话语的群体”(community of discourse)。“话语”当然不会意味着“自说自话”,而是... 如果将基督教的信仰及其传播置于诠释学的构架(hermeneutic framework),那么教会不仅是一个“信仰的群体”(community of faith),而且首先是一个“话语的群体”(community of discourse)。“话语”当然不会意味着“自说自话”,而是要带着信仰的异质性张力(aliensting 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神学 基督教 语言学 中国人 人文学 神学伦理学 民间信仰
下载PDF
“汉语神学”概念探讨与辨析
3
作者 杨雪梅 《甘肃理论学刊》 2011年第4期64-68,共5页
"汉语神学"的提法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最初是基于当时的现实处境提出的一种神学发展道路,它是从现代性的背景下对基督教神学在汉语语境中的发展方向与可能性的思考。本文从"汉语神学"的概念赋义范围及"汉语神... "汉语神学"的提法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最初是基于当时的现实处境提出的一种神学发展道路,它是从现代性的背景下对基督教神学在汉语语境中的发展方向与可能性的思考。本文从"汉语神学"的概念赋义范围及"汉语神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开始,尝试通过梳理"汉语神学"范围划分争议来展现"汉语神学"在人文学与神学两条路线上存在的张力,探讨对"汉语神学"概念的不同理解与不同划分,并对"汉语神学"这种立足于人文学路向发展基督神学的概念与"基督教研究"、"学术神学"的概念进行比较与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神学 “本色神学 “学术神学
下载PDF
圣经研究为汉语神学带来的身份挑战——宗教改革五百周年之际的反思
4
作者 林子淳 《圣经文学研究》 2019年第2期28-61,共34页
本文首先从圣经在基督宗教中的形成和诠释历史,来阐释信仰传统和经典的交互作用;再将其与中国经学发展作比较研究,揭示经典研究指向传统的传承议题。在此观照下,当下汉语神学出现的圣经研究,便承载着两种传统的交流作用和身份塑形张力,... 本文首先从圣经在基督宗教中的形成和诠释历史,来阐释信仰传统和经典的交互作用;再将其与中国经学发展作比较研究,揭示经典研究指向传统的传承议题。在此观照下,当下汉语神学出现的圣经研究,便承载着两种传统的交流作用和身份塑形张力,故此,其发展走向深远地影响着在多元现代社会中参与学人的认同问题,却又是基督宗教在华的生根和中国文化更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研究 汉语神学 经典 传统 身份
下载PDF
从新约的历史逻辑审视汉语神学与圣经神学
5
作者 查常平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7-93,226,共8页
本文从新约的历史逻辑审视汉语神学,指出新约的历史逻辑研究,虽然和圣经神学在研究内容上(信仰观方面)有某种程度的关联,但它在研究形式上由于还致力于新约的语言观、时间观、正义观的阐明,所以,它远远超出了一般以讨论圣经文本的信仰... 本文从新约的历史逻辑审视汉语神学,指出新约的历史逻辑研究,虽然和圣经神学在研究内容上(信仰观方面)有某种程度的关联,但它在研究形式上由于还致力于新约的语言观、时间观、正义观的阐明,所以,它远远超出了一般以讨论圣经文本的信仰教义为使命的圣经神学,应当属于人文-社会学的新约学范畴。其人文性表现在新约文本的语言观、时间观的阐释中;其社会学的特征体现在新约文本的正义观的论说中。在研究方法上,新约的历史逻辑在根本上区别于圣经神学。汉语神学的描述性的定义为:以圣经基督论为启示的中心、以汉语为母语的基督徒的信仰为经验的根据、以汉语思想文化传统为阐释的背景、以历代教会及其神学思想(希腊化、拉丁化、欧美)的学典为言说的参照、以汉语学者的基督经验的宗教学研究为基础的神学。其次,从新约的历史逻辑审视圣经神学,其结果至少应当包括关于耶稣基督事件本身的言说、关于耶稣基督事件的人言的言说(初期教会如何看待耶稣基督事件留下的人言)、关于耶稣基督事件的历史事实的清理。如何具体地把这三者揭示出来,构成新约的历史逻辑为方法论的汉语圣经神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约 历史逻辑 汉语神学 圣经神学
原文传递
汉语神学的滥觞——明末上帝的存在论论证及其意义
6
作者 纪建勋 《基督教学术》 2020年第2期321-341,427,共22页
晚明天主教对上帝存在论的论证有其独特意义与价值,汉语神学正是由此萌蘖并不断发展。《天主实义》虽然大体上以当时天主教官方神学之上帝论尤其是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思想为必要旨归,而又与"利玛窦规矩"共合力于与儒学的汇通... 晚明天主教对上帝存在论的论证有其独特意义与价值,汉语神学正是由此萌蘖并不断发展。《天主实义》虽然大体上以当时天主教官方神学之上帝论尤其是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思想为必要旨归,而又与"利玛窦规矩"共合力于与儒学的汇通及对话。利玛窦的证明与教父学和阿奎那的路径一致,用"自然推理来证明教义为真",通过重审"人禽之辨""良知良能"等议题和"太极""理"等儒学核心概念,形成了一个以主宰和造物的天主创世说为旨归的思想系统。相对于更加讲求理性推证与逻辑进路的阿奎那神学,借助奥古斯丁注重内省体验的神学范式让明末的士人与天主教最高神的弥合分裂,或许也是一条更为契合儒学天观嬗变与明末思想界现状的儒耶汇通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神学的滥觞 利玛窦 《天主实义》 上帝的存在论论证 阿奎那
原文传递
“汉语神学”的道路问题
7
作者 杨雪梅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7-212,共6页
本文主要从"汉语神学"现象的发生中来探讨"汉语神学"的核心问题——道路问题。围绕着"基督事件"如何进入汉语的生存经验,让"基督神学"能在汉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立足空间这一问题,在三个可能... 本文主要从"汉语神学"现象的发生中来探讨"汉语神学"的核心问题——道路问题。围绕着"基督事件"如何进入汉语的生存经验,让"基督神学"能在汉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立足空间这一问题,在三个可能性中展开对"汉语神学"道路的思考——"直面基督事件"的生存体验之路、"汉语神学"的语言言说之道以及一种礼物给予与对"他者"进行回应的解构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神学 本色神学 基督神学 基督事件
原文传递
汉语学术神学视野中的耶儒对话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保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2,61,共10页
在汉语语境中开展基督教与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对话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耶儒对话首先必须注意"基督教"和"儒家"概念的多义性,从"双重身份"或"多重身份"的视角来选择基督教和儒家的... 在汉语语境中开展基督教与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对话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耶儒对话首先必须注意"基督教"和"儒家"概念的多义性,从"双重身份"或"多重身份"的视角来选择基督教和儒家的代表人物。耶儒对话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儒家对基督教的"救赎论"的理解。儒家虽不承认上帝的存在,但追求人天合一,从目的性上说,这与基督教的救赎目标相似。但是二者的救赎方式不同,儒家主张"内在超越",而基督教的得救方式则类似于"外在超越"。基督教的"成圣"比"称义",更容易与儒家的"内在超越"找到契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学术神学 基督教 儒家 救赎论
下载PDF
“汉语神学”的“汉语”问题——基于对刘小枫关于“现代语境中的汉语基督神学”的思考
9
作者 杨雪梅 《理论界》 2009年第9期157-159,共3页
"汉语神学"自从出现以来,关于"汉语神学"本身的问题以及合法性问题一直存有较大的争议和分歧。关于什么是"汉语神学"?是否存在一门叫汉语神学的学科?它和西方的神学有何区别与联系?如何理解"汉语神... "汉语神学"自从出现以来,关于"汉语神学"本身的问题以及合法性问题一直存有较大的争议和分歧。关于什么是"汉语神学"?是否存在一门叫汉语神学的学科?它和西方的神学有何区别与联系?如何理解"汉语神学"的汉语问题?大多数的质疑和争议有一部分集中在这些问题上,究其原因,大致在于"汉语神学"区别于本色化或本土化的叫法以及对"汉语神学"出现的历史和所要面对的问题不是非常清晰。本文从"汉语神学"出现的历史文化语境背景出发,尝试从理论上分析"汉语神学"的"汉语"的问题来回应"汉语神学"由名称而引发的概念理解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神学 基督精神 基督事件 本色化 本土化
原文传递
多元对话中的“汉语神学”
10
作者 杨雪梅 《理论界》 2009年第11期83-85,共3页
本文在夏可君先生的《礼物给予的"汉语-神学"》基础上,重新思考和追问"汉语神学"的"汉语-神学"问题。探讨"汉语神学"的可能的对话空间和通道。借助于对西方"上帝"和"神"... 本文在夏可君先生的《礼物给予的"汉语-神学"》基础上,重新思考和追问"汉语神学"的"汉语-神学"问题。探讨"汉语神学"的可能的对话空间和通道。借助于对西方"上帝"和"神"的人格化实体化的分析,对比中国传统的非实体非人格神的特点,试图通过现象学的方法尝试打开新的对话空间。在"上帝的隐退、缺席和空无"中,寻找中西方对神圣经验的感触与共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神学 本色化 基督事件
原文传递
现象学与神学——一个汉语神学人的初步观察与反省
11
作者 邓绍光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CSSCI 2013年第1期3-31,共29页
一学界对于现象学与神学的讨论,在西方,一直都不算十分热烈。相对来说,汉语学界这方面的研究更是不多。如果说西方学界已经开始意识到现象学与神学之间的关系值得探究,那么恐怕汉语学界并不存在这方面的醒觉。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讨论、研... 一学界对于现象学与神学的讨论,在西方,一直都不算十分热烈。相对来说,汉语学界这方面的研究更是不多。如果说西方学界已经开始意识到现象学与神学之间的关系值得探究,那么恐怕汉语学界并不存在这方面的醒觉。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讨论、研究的醒觉,并非只是个别的哲学家或/与神学家的事情,而是指整个现象学界或/与神学界,是否意识到两门学科之间的互动交流具有某种意义,并且尝试进入相互了解、对话、讨论之中。从这一角度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神学 汉语学界 西蒙斯 班森 基督教信仰 雅尼 宗教传统 宗教现象学 RELIGION 罗马天主
原文传递
从范式转移的神学议题观照汉语神学的演变
12
作者 李景雄 《金陵神学志》 2006年第3期24-43,共20页
神学范式是建构神学的模式。范式的转移是神学发展的需要。汉语神学在不断的范式转移中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寻找自己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 范式转移 汉语神学
原文传递
大国学视野中的汉语圣经文学
13
作者 黄保罗 《圣经文学研究》 2011年第1期11-29,共19页
本文旨在重新界定"大国学"概念,为汉语学术神学特别是圣经文学的合法性提供学理平台。全文分四部分:"大国学"是汉语语境中基督教经典研究的背景框架、"汉语学术神学"是"汉语学术圣经学"的具体... 本文旨在重新界定"大国学"概念,为汉语学术神学特别是圣经文学的合法性提供学理平台。全文分四部分:"大国学"是汉语语境中基督教经典研究的背景框架、"汉语学术神学"是"汉语学术圣经学"的具体语境,以及大国学视野中的汉语学术圣经学、大国学视野中的汉语学术圣经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学 一首两翼四足一尾 汉语学术神学 圣经学 圣经文学
下载PDF
汉泰神学词汇对比
14
作者 姬晓霞 《新西部(下旬·理论)》 2014年第9期107-107,65,共2页
本文从词汇音节、意义和结构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汉泰神学词汇的特点和异同。在语音的音节方面,汉语神学词汇主要以双音节为主,泰语神学词汇中以多音节为主;在词汇的意义方面,汉泰的神学词汇是人们日常生活里的词,但意义却和在《圣经》... 本文从词汇音节、意义和结构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汉泰神学词汇的特点和异同。在语音的音节方面,汉语神学词汇主要以双音节为主,泰语神学词汇中以多音节为主;在词汇的意义方面,汉泰的神学词汇是人们日常生活里的词,但意义却和在《圣经》里的意义有差异;在词汇的结构方面,汉泰神学词汇中都有单纯词、复合词和派生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神学词汇 泰语神学词汇 对比
下载PDF
利安当与“中国礼仪之争”
15
作者 罗莹 《国际汉学》 2023年第2期60-66,156,157,共9页
“中国礼仪之争”是中西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围绕中国礼仪的合法性问题,多个来华天主教修会、罗马教廷、清廷乃至法国启蒙思想界都卷入这一旷日持久的争议之中。本文拟以在“礼仪之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托钵会士利安当在华活动为线... “中国礼仪之争”是中西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围绕中国礼仪的合法性问题,多个来华天主教修会、罗马教廷、清廷乃至法国启蒙思想界都卷入这一旷日持久的争议之中。本文拟以在“礼仪之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托钵会士利安当在华活动为线索,一方面聚焦于反对耶稣会文化适应政策的一派来反思这一历史事件爆发的原因,另一方面基于利安当主要的中外文著述来考察其儒学观的转变,试图厘清他与同为反对派的龙华民之间观点的差异及其来华后期向“利玛窦路线”的靠拢,以期进一步揭示对中国礼仪持不同立场的来华传教士之间,既存在有目共睹的批评斗争,又在中国汉语神学的术语建构及书写践行上保持着密切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礼仪之争 利安当 文化适应政策 汉语神学书写
下载PDF
明末“天主”的源流及其比较文化学考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纪建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128,共9页
具有华夏文化本根意义的"天"概念,在明末与天主教的"Deus"相逢,致使"上帝"与"神"等传统文化关键词汇的蕴涵发生了变化。从观念史的角度考察,当中国传统语言、思想与文化里的"天主"与... 具有华夏文化本根意义的"天"概念,在明末与天主教的"Deus"相逢,致使"上帝"与"神"等传统文化关键词汇的蕴涵发生了变化。从观念史的角度考察,当中国传统语言、思想与文化里的"天主"与"Deus"相遇,"天主"含义的嬗变,以及明末"天主"概念在儒道佛耶四教中的种种使用,表明基督教神"Deus"对汉语"天主"一词原有蕴涵的"更新",在本质上实为一种"移植""借用"后的再"改造",而非新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 Deus 汉语神学 基督教中国化
下载PDF
林语堂与北村皈依基督信仰的不同模式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小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3-226,共4页
林语堂和北村分别是20世纪初和世纪末较有代表性的基督徒作家,受不同处境的影响,他们走过了不同的皈依之路,以各不相同的心态面对基督教思想,产生了不同的信仰理解。通过他们可以透视整个时代作家的精神历程,而两个不同时代的作家留下... 林语堂和北村分别是20世纪初和世纪末较有代表性的基督徒作家,受不同处境的影响,他们走过了不同的皈依之路,以各不相同的心态面对基督教思想,产生了不同的信仰理解。通过他们可以透视整个时代作家的精神历程,而两个不同时代的作家留下的不同轨迹,则为反思当前的神学研究和推测将来的神学动向提供一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北村 基督信仰 汉语神学
下载PDF
如何理解中国今日的基督教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以骅 《天风》 2014年第9期15-17,共3页
理解当代中国基督教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统计数据的缺乏或不确切。与传教时代以注重保存历史文献资料而著称的传教士和差会不同,关于当前中国基督教权威统计数据的缺乏以及对之解读的分歧之大,足以引出截然不同的结论。然而,正因为后传... 理解当代中国基督教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统计数据的缺乏或不确切。与传教时代以注重保存历史文献资料而著称的传教士和差会不同,关于当前中国基督教权威统计数据的缺乏以及对之解读的分歧之大,足以引出截然不同的结论。然而,正因为后传教时代的中美宗教互动,尤其是在宗教民调领域的合作,中美或中外之间的"方法论差距"和"信徒人数差距"正在明显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神学 神学思想建设 公益慈善事业 在华传教 国家宗教事务局 统计数据 历史文献资料 团契 研究机构 社会处境
下载PDF
儒耶对话与中国基督徒的身份
19
作者 游斌 杨克勤 《民族论坛》 2011年第9X期16-19,共4页
经典在中西宗教中的不同含义游斌:杨老师,你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您的学术专长是对基督教经典《新约》的研究,近来对于儒家传统也有深切的关注,长期浸染在中西经典文本之中。我们一方面可以说:"
关键词 儒家传统 《新约》 汉语神学 基督教文明 经典文本 加拉太书 杨老师 杨克勤 希伯 耶稣基督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人信仰系列之三十三:张星曜
20
作者 包兆会 《天风》 2016年第9期46-47,共2页
张星曜(1633-1715?),字紫臣,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他是明末第三代天主教的代表人物,也是天主教的重要护教者的宗教对话者,著有《祀典说》、《天教明辨》等论著;他对基督宗教的贡献突出,尤其在文学事工方面成就卓然,写有大量赞美诗,... 张星曜(1633-1715?),字紫臣,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他是明末第三代天主教的代表人物,也是天主教的重要护教者的宗教对话者,著有《祀典说》、《天教明辨》等论著;他对基督宗教的贡献突出,尤其在文学事工方面成就卓然,写有大量赞美诗,在明清汉语神学建构上贡献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宗教 汉语神学 张星 护教 历史文化名人 杭州府 祀典 天学 杨廷筠 宗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