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诗词英译中的心理观照与建构 被引量:4
1
作者 蒋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5-160,共6页
在汉语诗词的英译过程中,对原文创作心理进行准确的观照,是正确体会原作寓意、意境、情境、气势、内涵等的源头和关键点,也是建构译文最重要的基础。译文的建构无非是在译者与作者之间良好的心理观照之下,以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精神实... 在汉语诗词的英译过程中,对原文创作心理进行准确的观照,是正确体会原作寓意、意境、情境、气势、内涵等的源头和关键点,也是建构译文最重要的基础。译文的建构无非是在译者与作者之间良好的心理观照之下,以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精神实质。译者的认知程度、思想水平、文学素养、外语能力等都会给译文的建构造成差异,产生思想传递偏误。以原文创作心理为观照,分析和对比译文的处理方式,有利于发现译文建构中的问题,并获得正确的处理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译 汉语诗词 心理观照 建构
下载PDF
古汉语诗词互文性翻译探析——以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袁翠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3-116,共4页
以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研究为个案,通过对古汉语诗词互文性翻译的探讨,旨在为古汉语诗词及文学文本的互文性翻译提供有效方法,为文学翻译批评互文性研究标准与方法的建立提供可操作性和可推论性的动态理据。
关键词 汉语诗词 互文性翻译 “相见时难”
下载PDF
汉语诗词英译过程中的拙化现象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志忠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0-82,88,共4页
由于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在思维方式、文化及语言表达形式上的差异,使得汉语诗词在英译过程中,无论是词的选择还是意象再造方面,会出现拙化现象,即译语在一定程度上或在某一方面,未能使原语作品的意象、意境完全充分地"复现"出... 由于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在思维方式、文化及语言表达形式上的差异,使得汉语诗词在英译过程中,无论是词的选择还是意象再造方面,会出现拙化现象,即译语在一定程度上或在某一方面,未能使原语作品的意象、意境完全充分地"复现"出来,致使阅读者难以感受体味汉语诗词的独特美感,留下一些美学欣赏上的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词 汉译英 翻译 诗意拙化
下载PDF
历时社会文化语境下的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融合——兼论古汉语诗词英译批评的综合模式
4
作者 曾利沙 严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74-78,共5页
古汉诗词英译意义批评理论研究应向综合模式拓展,建立兼顾宏-中-微层次理论范畴并突出可阐释性、可描写性、可操作性和可印证性的理论方法论。本文提出"历时社会文化语境下的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融合"的古汉语诗词英译批评... 古汉诗词英译意义批评理论研究应向综合模式拓展,建立兼顾宏-中-微层次理论范畴并突出可阐释性、可描写性、可操作性和可印证性的理论方法论。本文提出"历时社会文化语境下的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融合"的古汉语诗词英译批评的综合模式,并以宋词《虞美人》多种译本评析为例,探讨"语言真理观"与"意义整体观"关照下的古汉诗词意义投射性言说的艺术再创之理据,以期促进翻译批评理论与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词 综合批评模式 主题与主题倾向 历时社会文化语境
下载PDF
从地方风物到国家表征:汉语诗词中的铜鼓意象流变
5
作者 李富强 方少聪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56-63,共8页
通过对汉语诗词中的铜鼓意象流变进行研究,发现铜鼓意象极富生命力与可塑性。这段铜鼓意象的流变史实际亦是千余年来中国政治史与思想文化史的一束折射,诗史互证,由此可以窥见中国从“天下”走向近代国家的历程。唐代诗词中的铜鼓,鲜活... 通过对汉语诗词中的铜鼓意象流变进行研究,发现铜鼓意象极富生命力与可塑性。这段铜鼓意象的流变史实际亦是千余年来中国政治史与思想文化史的一束折射,诗史互证,由此可以窥见中国从“天下”走向近代国家的历程。唐代诗词中的铜鼓,鲜活多元,是天下一隅的“南方”风物。宋代至明代诗词中的铜鼓被置于历史世界与华夷秩序之中,是国家边界的表征,往往作为蕴含政治色彩的符号出现。清代诗词中的铜鼓成为“多元一体”国家形象的象征,完全融合于当时的统治逻辑,但最终因为统治的瓦解而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 汉语诗词 意象
下载PDF
从汉语诗词的移译看翻译的“道·器”之机
6
作者 赵勇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81-83,100,共4页
文章以分析汉语诗词移译为基础,在赵彦春提出的关联和趋同原则之上,补充了一个自主原则。原文自主是关联和趋同的基础,关联和趋同是实现原文自主的充分必要条件。翻译是在这三个原则的统领下,对形、声和意境参数进行动态调变的活动,翻... 文章以分析汉语诗词移译为基础,在赵彦春提出的关联和趋同原则之上,补充了一个自主原则。原文自主是关联和趋同的基础,关联和趋同是实现原文自主的充分必要条件。翻译是在这三个原则的统领下,对形、声和意境参数进行动态调变的活动,翻译的本质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即解其纷,变不可译为可译,道无穷,译亦无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词 移译 自主原则 关联原则:趋同原则
下载PDF
浅谈汉语诗词英译的几点看法
7
作者 杨坤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4-76,共3页
笔者从汉语诗词英译的角度,举例分析了在保留原诗的意义、意境及神韵、风格的基础上,就如何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直译与意译等不同方法,达到诗所追求的音美、形美、意美,又尽可能的忠实于原诗的形式和内容,以取得神似和形似的美学效果。
关键词 汉语诗词 直译 意译
下载PDF
形似·意似·神似——汉语诗词中模糊数字的理解与翻译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永祥 《张家口师专学报》 1999年第3期48-52,共5页
通过分析近些年我国翻译名家有关汉语诗词中模糊数字的英译,从形似、意似和神似三个角度,对模糊数字的翻译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模糊数字的翻译,由于中西文化不同,不必拘泥于形似、意似,在兼顾这两者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从直译、变通或音... 通过分析近些年我国翻译名家有关汉语诗词中模糊数字的英译,从形似、意似和神似三个角度,对模糊数字的翻译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模糊数字的翻译,由于中西文化不同,不必拘泥于形似、意似,在兼顾这两者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从直译、变通或音译等译法做到神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词 模糊数字 翻译 译诗
下载PDF
“神形兼备”:汉语诗词中叠词的“等效”翻译——以李清照词《声声慢》的三种英译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杜中秋 刘慧 +2 位作者 王苗苗 王清瑶 陈丹(指导) 《内江科技》 2019年第9期122-123,43,共3页
诗歌是一门高雅古典的语言艺术,叠词是富含音乐性、形象性和感染力的语言现象。由于叠词构成的特殊性及英汉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性,如何有效将汉语诗歌叠词译为英文成为诗歌翻译的难题。但实践表明,在相关理论指导下,诗歌叠词是可译的。... 诗歌是一门高雅古典的语言艺术,叠词是富含音乐性、形象性和感染力的语言现象。由于叠词构成的特殊性及英汉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性,如何有效将汉语诗歌叠词译为英文成为诗歌翻译的难题。但实践表明,在相关理论指导下,诗歌叠词是可译的。本文将根据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结合汉语诗词实例《声声慢》三种译本,探讨汉语诗词中叠词的翻译策略和手段,以实现诗歌翻译的音美、形美、意美'三美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声声慢》 汉语诗词 神形兼备 李清照词
下载PDF
谈汉语诗词中的叠词英译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爱华 《淄博师专学报》 2007年第3期43-46,共4页
叠词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格,能带来特殊的语言表达效果。叠词形式多样、功能不一,在传达情感、强调意义和创造意境等方面颇具功效,其使用可促进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艺术统一。在结构工整严谨、对字词精炼传神、美学效果要求较高的汉语古诗词... 叠词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格,能带来特殊的语言表达效果。叠词形式多样、功能不一,在传达情感、强调意义和创造意境等方面颇具功效,其使用可促进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艺术统一。在结构工整严谨、对字词精炼传神、美学效果要求较高的汉语古诗词中,叠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聚焦汉语古诗词中叠词的常见类型、特殊功能,关注其英译的策略原则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词中的叠词 类型及功能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意向性视阈下汉语诗词中“愁”的隐喻分析
11
作者 徐明 于林龙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中国文学的精粹在诗词。诗词虽曰始于古代,但千百年来,其中的情感往往会令当代读者产生共鸣。本文发现诗人多以隐喻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惆怅之情,故表达情感是隐喻的功能之一。情感隐喻表达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对其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挖... 中国文学的精粹在诗词。诗词虽曰始于古代,但千百年来,其中的情感往往会令当代读者产生共鸣。本文发现诗人多以隐喻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惆怅之情,故表达情感是隐喻的功能之一。情感隐喻表达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对其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挖掘,我们认为是意向性在情感隐喻表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意向性的三个形式结构出发,即部分与整体结构、在场与缺席结构、多样性中的同一性结构,探究意向性在汉语诗词“愁”的隐喻喻体选择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词 情感隐喻 隐喻分析 在场与缺席 意向性 隐喻的功能 部分与整体 同一性
原文传递
汉语古诗词融入长三角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查研究
12
作者 徐锦瑶 王静芝 +1 位作者 黄丹鸣 王煦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期211-213,共3页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502名高中生与71名高中英语教师就汉语古诗词融入长三角地区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汉语古诗词这一教学方法能够提升高中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且有利于培养学...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502名高中生与71名高中英语教师就汉语古诗词融入长三角地区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汉语古诗词这一教学方法能够提升高中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判断文化价值与异同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汉语诗词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基于中华文化传播的汉语二语诗词教学
13
作者 刘芳 《天中学刊》 2019年第5期149-153,共5页
意象词语是构成诗歌语言的基本因素,正确把握意象词语赖以存在的文化语境,是深刻理解诗歌深层语义的重要依据和保证。意象词语的深层语义理解可以诉诸语言坐标系的两轴关系。汉语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诗词鉴赏教... 意象词语是构成诗歌语言的基本因素,正确把握意象词语赖以存在的文化语境,是深刻理解诗歌深层语义的重要依据和保证。意象词语的深层语义理解可以诉诸语言坐标系的两轴关系。汉语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诗词鉴赏教学中,应结合中华文化知识,通过对意象词语的语义分析,使学生理解、欣赏中国诗词,感受中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词 第二语言教学 意象词语 诗词鉴赏 中华文化传播
下载PDF
古汉语成语及诗词英译的层面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喻家楼 方媛媛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4-45,60,共3页
本文论及的要点是怎样将古汉语成语、诗词译成英语的层面分析.首先译者必须彻底领会古汉语成语及诗词的内容及背景情况,然后采用各种相应的译法,如意译、直译、音译等,同时还要认真考虑原文风格.本文旨在促进广大译者花更多的精力去翻... 本文论及的要点是怎样将古汉语成语、诗词译成英语的层面分析.首先译者必须彻底领会古汉语成语及诗词的内容及背景情况,然后采用各种相应的译法,如意译、直译、音译等,同时还要认真考虑原文风格.本文旨在促进广大译者花更多的精力去翻译古汉语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成语及诗词 翻译
下载PDF
浅析古汉语诗词中的转喻现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菲 耿潇 《三江高教》 2010年第3期28-32,共5页
近几十年来,国内的语言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理论建树与研究方法都日趋成熟。但还有许多新兴领域有待于学者门去探究,其中转喻就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本文开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转喻的研究成果,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陆俭明针对转... 近几十年来,国内的语言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理论建树与研究方法都日趋成熟。但还有许多新兴领域有待于学者门去探究,其中转喻就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本文开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转喻的研究成果,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陆俭明针对转喻初始阶段提出的激活假设,这一假设是对转喻理论的一大创新,接下来本文就运用激活假设所提出的七种转喻情况来浅析古汉语诗词中的转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研究 汉语诗词 转喻 激活假设
原文传递
汉语古诗词英译理论的构建: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5
16
作者 卢军羽 席欢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75-78,共4页
近10年来,各种路径的汉语古诗词英译理论研究竞相发展,出现了理论构建的高潮。其中以许渊冲为代表的诗学路径理论最成熟,贡献最大;同时,语言学路径和跨文化路径的兴起扩大了古诗词英译理论研究的视野。然而,这三种路径都有着自身无法克... 近10年来,各种路径的汉语古诗词英译理论研究竞相发展,出现了理论构建的高潮。其中以许渊冲为代表的诗学路径理论最成熟,贡献最大;同时,语言学路径和跨文化路径的兴起扩大了古诗词英译理论研究的视野。然而,这三种路径都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今后我们可以在各种范式相互借鉴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多元互补的古诗词英译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词 英译 理论 构建
下载PDF
论汉语古诗词中拟声词的翻译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军羽 刘金龙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82-84,共3页
根据英汉拟声词的特点以及语篇语用功能,汉语古诗词中的拟声词可以有三种译法:译出拟声词、增译拟声词和省译拟声词。这三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应该以最大化展现古诗词为首要原则。
关键词 汉语诗词 拟声词 翻译 意境
下载PDF
汉语古诗词中的话语轮换及其翻译
18
作者 李崇月 曾喆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27-131,共5页
中国古诗词由于体裁的限制,人物对话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跳跃性,读者在阅读汉语古诗词时必须弄清作品涉及到的话语角色,识别并补充沉默话轮,这对还原文学作品中人物会话的整个结构,充分理解言简意丰的汉语古诗词致关重要。汉语(尤其... 中国古诗词由于体裁的限制,人物对话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跳跃性,读者在阅读汉语古诗词时必须弄清作品涉及到的话语角色,识别并补充沉默话轮,这对还原文学作品中人物会话的整个结构,充分理解言简意丰的汉语古诗词致关重要。汉语(尤其是古汉语)的表达偏重意合,这种表达方式导致汉语古诗词中的不少会话角色关系呈隐性,读者需通过上下文逻辑推断,才能理清话语角色、会话相邻对、话轮沉默等。在把汉语古诗词翻译成偏重形合的英语时,一般要酌情增加表明会话角色关系、会话相邻对的词语,甚至补充沉默的话轮,并采用直接引语形式,使译文话轮结构清晰,会话关系呈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词 话轮 话语轮换 相邻对 翻译
下载PDF
汉语古典诗词法译的标准
19
作者 王南方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36-38,共3页
本文就汉语古典诗词法译略作论析,指出:译诗与译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不同,要在意似、音似、形似的基础上做到意美、音美、形美,否则译出来的就不是诗,而是散文。而三美之中,意美是主要的,音美次之,形美再次之。倘若难以同时做到... 本文就汉语古典诗词法译略作论析,指出:译诗与译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不同,要在意似、音似、形似的基础上做到意美、音美、形美,否则译出来的就不是诗,而是散文。而三美之中,意美是主要的,音美次之,形美再次之。倘若难以同时做到三美,则务必保证意美和音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文意美 音美 汉语诗词 李清照 译文 文学作品 十二音 十音节 三美
下载PDF
汉语古诗词英译文内容与形式之统一
20
作者 王凤兰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48-49,共2页
分别例举了三首汉语古诗词的两种不同的英语译文,通过对它们的比照分析,得出结论,优秀的译文应尽量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关键词 汉语诗词 英语译文 语言艺术 审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