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隐喻性话语的取象说 被引量:1
1
作者 华鸿燕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45-54,共10页
观物取象是我国古人对认知过程的一种哲学概括,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观物取象之于隐喻性话语的认识论价值可从意象思维和全面性的观物原则展开。观物取象是传统中国式隐喻认知模式,在这一原则指导下,隐喻性话语的意义建构就是一个取象过... 观物取象是我国古人对认知过程的一种哲学概括,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观物取象之于隐喻性话语的认识论价值可从意象思维和全面性的观物原则展开。观物取象是传统中国式隐喻认知模式,在这一原则指导下,隐喻性话语的意义建构就是一个取象过程,并分别体现在据象铸言和立象尽意的语言活动中。这就是隐喻性话语取象说的总体观点,也是观物取象之于本研究的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隐喻性话语 取象说 观物取象 认识论价值
下载PDF
具身认知视域下汉语隐喻性话语的工作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文旭 华鸿燕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2,6,共7页
汉语隐喻性话语有着长久的研究历史,但多是对过程的说明,缺乏机理性的探讨。本文用象征思维和知觉内容双重性构建汉语隐喻性话语的工作模型。全文首先说明汉语隐喻性话语可以抽象为"T→[转写为]S"结构;继而用美国哲学家诺伊的... 汉语隐喻性话语有着长久的研究历史,但多是对过程的说明,缺乏机理性的探讨。本文用象征思维和知觉内容双重性构建汉语隐喻性话语的工作模型。全文首先说明汉语隐喻性话语可以抽象为"T→[转写为]S"结构;继而用美国哲学家诺伊的"感觉运动权变"理论中的知觉内容双重性解释为什么T在一定条件下由S表达;随后用象征思维说明S对T的象征关系;最后说明T内容的要素如何在主体意向性和语境的共同作用下以S表达式突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隐喻性话语 象征思维 知觉内容双重 主体意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