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骚与汉魏文学研究》出版
1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571-571,共1页
关键词 人民出版社 文学研究 诗骚 抒情结构 汉魏文学 《诗经》 生平研究 《离骚》
下载PDF
论先秦汉魏至六朝文学“抒情”概念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3
2
作者 汪春泓 《殷都学刊》 2003年第1期60-68,共9页
本文围绕“固精”这一文化传统 ,考察其流变 ,认为汉代之前文学抒情均受其节制 ,而六朝文学形成抒情性特质 ,乃与此一先秦两汉以来悠久传统的断裂有着直接关系 ,为研究六朝文学特质 。
关键词 毛诗序 先秦文学 汉魏文学 六朝文学
下载PDF
“浮华”观念的意义转移与汉魏思想的进路——兼论“浮华”与汉魏文学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勇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2-152,共11页
“浮华”是汉魏间的重要观念,自东汉中期至曹魏中期,其意义中心发生了两次转移。东汉中期“浮华”主要牵涉今古文经学之争,汉末“浮华”则与士人的谈论有关,到了曹魏太和年间“浮华”又折射出汉儒旧学与魏晋新思潮的冲突与对立。然而,... “浮华”是汉魏间的重要观念,自东汉中期至曹魏中期,其意义中心发生了两次转移。东汉中期“浮华”主要牵涉今古文经学之争,汉末“浮华”则与士人的谈论有关,到了曹魏太和年间“浮华”又折射出汉儒旧学与魏晋新思潮的冲突与对立。然而,意义的偏转并不意味着断裂,意义转移具有内在理路的相通之处。从东汉中期直至曹魏太和,“浮华”背后的思想渐趋抽象,终而演进为魏晋玄学。汉魏间的“浮华”观念还折射出儒学对文学的抑制,从这些“浮华”之士的“论”体文,我们可以窥探出文学如何参与了思想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华”观念 意义转移 思想演进 汉魏文学
原文传递
政治视野中的汉魏文学
4
作者 孙明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16,23,共4页
文章从政治的视角考察了汉魏文学 ,辨析了汉魏时代儒家诗教、文的自觉等理论问题 。
关键词 汉魏文学 政治 儒家诗教 文的自觉
原文传递
论汉魏六朝连珠体的演变与文学发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国荣 杨艳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83,共7页
古代文学中的连珠体肇兴于汉,陆机则完善了连珠体的体式,发展为连珠体“理要”的正格;南朝时由于当时文学风尚的影响,连珠体的写作呈现个性化与抒情化的特征,形成了多样化的“别格”。也就是说,连珠体的发展正好与汉魏六朝时期整个文学... 古代文学中的连珠体肇兴于汉,陆机则完善了连珠体的体式,发展为连珠体“理要”的正格;南朝时由于当时文学风尚的影响,连珠体的写作呈现个性化与抒情化的特征,形成了多样化的“别格”。也就是说,连珠体的发展正好与汉魏六朝时期整个文学与文化的演变发展密切相关,故由连珠而论汉魏六朝文学,可以见微知著。隋唐及其后的连珠体无论在体制还是成就上都并没有超出六朝时期,又可见连珠体在汉魏六朝时期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文学 连珠体 正格 别格 扬雄 陆机
下载PDF
汉魏六朝文学中所见的西域商贸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青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3-79,共7页
论文以文史互证的方法分析了出现在汉魏六朝文学中的西域商品和商胡,指出笼罩在文学想像之中的西域商品具有神奇性、奢靡性与趣味性等特点;而文学作品中有关胡商的记载,在不经意之间反映出胡商的生活境遇与信仰习俗。考察这一时期文学... 论文以文史互证的方法分析了出现在汉魏六朝文学中的西域商品和商胡,指出笼罩在文学想像之中的西域商品具有神奇性、奢靡性与趣味性等特点;而文学作品中有关胡商的记载,在不经意之间反映出胡商的生活境遇与信仰习俗。考察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反映的西域商贸,有助于我们从文学这一视角理解中土与西域早期交往中所持有的观念、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文学 西域 商贸
下载PDF
《文选》李善注引纬考论——兼及谶纬与汉魏六朝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徐兴无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9,共13页
汉代兴起的谶纬文献和思想,在后世屡遭禁止和学术批判,但至唐代还保持着完好的体系特征,这是因为谶纬作为知识与信仰,活跃于中古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学术活动之中,构成了社会文化的话语实践,《文选》李善注引用了丰富的汉代谶纬文献,从中... 汉代兴起的谶纬文献和思想,在后世屡遭禁止和学术批判,但至唐代还保持着完好的体系特征,这是因为谶纬作为知识与信仰,活跃于中古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学术活动之中,构成了社会文化的话语实践,《文选》李善注引用了丰富的汉代谶纬文献,从中可以清晰地分析出上述历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李善注 谶纬 汉魏六朝文学 知识 信仰
下载PDF
汉魏六朝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2
8
作者 宋展云 柳宏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年第6期78-82,共5页
汉魏六朝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已初步具备地域视角;近现代学者的相关论述标志着地域文学研究开始由传统走向现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逐步繁盛与多元。近三十年来,研究者分别从文... 汉魏六朝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已初步具备地域视角;近现代学者的相关论述标志着地域文学研究开始由传统走向现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逐步繁盛与多元。近三十年来,研究者分别从文学家籍贯分布与迁徙研究、区域文学及其差异研究、特定地域作家及文人群体研究、文学风貌、题材及文体的地域研究等层面展开系统论述。国外的地域文学研究在考辨基础上重视文学集团及意象分析,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文学 地域文化 地域文学
下载PDF
经学章句与佛经科判及汉魏六朝文学理论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尚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23,共5页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和宗教学与文艺学理论,探讨经学章句与佛经科判及汉魏六朝文学理论的关系,得出结论:章句直接影响了汉魏六朝的文学理论,并且在解经体制上启发了科判,而成熟的科判则反过来在义解和术语两方面影响了六朝隋唐的经学义疏...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和宗教学与文艺学理论,探讨经学章句与佛经科判及汉魏六朝文学理论的关系,得出结论:章句直接影响了汉魏六朝的文学理论,并且在解经体制上启发了科判,而成熟的科判则反过来在义解和术语两方面影响了六朝隋唐的经学义疏,章句和科判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章句 佛经科判 汉魏六朝文学理论
下载PDF
惜时思想与文学意象——汉魏六朝时间观对唐宋元文人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汉魏六朝抒情诗中 ,不再是乐观的循环思想 ,而是时光、生命价值在有限中一去不复返的悲凉。由于惜时意念的抽象性、文学表现的直率与意象思维的局限性 ,唐宋元文人的相关创作基本上沿此思路 ,从中可看出同中之异 。
关键词 惜时主题 时间观 汉魏六朝文学 文学意象
下载PDF
接受美学与汉魏六朝文学研究略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解国旺 《殷都学刊》 2007年第1期85-88,共4页
要走出汉魏六朝文学研究的当前困境,只有寻求突破。以往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从探讨作品的意义出发,挖掘作家与作品的深层关系,确实解决了不少学术问题。但是,文学史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与精神现象,只采用一种方法难以展示其真... 要走出汉魏六朝文学研究的当前困境,只有寻求突破。以往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从探讨作品的意义出发,挖掘作家与作品的深层关系,确实解决了不少学术问题。但是,文学史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与精神现象,只采用一种方法难以展示其真实的面貌。适当借鉴西方的一些理论方法或许有助于开拓我们的研究视野,深化研究论题。本论文本着充分开掘文献资源的目的,试图寻找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适当吸收西方接受美学的理念,从读者反应批评的角度,略论接受美学对汉魏六朝文学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汉魏六朝文学研究
下载PDF
论汉魏六朝文学的传播
12
作者 张喜贵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1-24,76,共5页
在大规模的雕版印刷产生以前的古文学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口头吟咏、赠送与求取书籍、传抄题壁、称引佳句等方式使诗文得以传播。由于人们对于人学的喜爱,才有了种种传播方式使得那一时期文学作品得以有效的保存,这对我们今天的出版与发... 在大规模的雕版印刷产生以前的古文学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口头吟咏、赠送与求取书籍、传抄题壁、称引佳句等方式使诗文得以传播。由于人们对于人学的喜爱,才有了种种传播方式使得那一时期文学作品得以有效的保存,这对我们今天的出版与发行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咏 传抄 传播方式 汉魏六朝文学
下载PDF
“孤”的文学语言嬗变——下至陶渊明
13
作者 杨晓斌(译) 张静宜(译) 《文学与文化》 2023年第2期117-130,共14页
《〈文选〉李善注的活用--文学语言的创作与继承》为日本汉学家富永一登先生研究《文选》的最新成果,本书旨在利用《文选》李善注的材料探究文学语言的创作与继承。本译文为该书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本文中作者通过考察“孤”字的义项... 《〈文选〉李善注的活用--文学语言的创作与继承》为日本汉学家富永一登先生研究《文选》的最新成果,本书旨在利用《文选》李善注的材料探究文学语言的创作与继承。本译文为该书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本文中作者通过考察“孤”字的义项、用法及其流变,以小见大,来揭示汉魏六朝文学语言的继承与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文学语言 汉魏六朝文学 陶渊明 以小见大 李善注 语言嬗变
下载PDF
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序
14
作者 郑天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38-39,共2页
我校中文系逯钦立教授于一九七三年八月六日不幸逝世,今年是他逝世十周年.逯教授生前著述甚丰,他用毕生精力校注的《陶渊明集》已由中华书局于一九七九年出版,他校辑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也将由中华书局于年内出版,该书二百余万字... 我校中文系逯钦立教授于一九七三年八月六日不幸逝世,今年是他逝世十周年.逯教授生前著述甚丰,他用毕生精力校注的《陶渊明集》已由中华书局于一九七九年出版,他校辑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也将由中华书局于年内出版,该书二百余万字,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先秦至隋朝的诗歌总集.逯钦立教授生前所写的多篇论文经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吴云同志编辑整理,定名为《汉魏六朝文学论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承印,今年秋季出版.现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郑天挺教授为《汉魏六朝文学论集》所写的序和吴云同志的《编后赘记》发表于此,以表示我们对逯钦立教授的深切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授 西南联大 郑天挺 汉魏六朝文学 逯钦立 出版社 北大 昆明 所长 汉魏晋南北朝
下载PDF
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编后赘记
15
作者 吴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39-40,共2页
去年冬天,北京大学历史系阎文儒教授将已故东北师大中文系逯钦立教授的生前学术论文转给我,并谈逯先生用毕生精力校注的《陶渊明集》一年前已由中华书局出版;所校辑《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也将由中华书局印出.阎先生与逯先生抗... 去年冬天,北京大学历史系阎文儒教授将已故东北师大中文系逯钦立教授的生前学术论文转给我,并谈逯先生用毕生精力校注的《陶渊明集》一年前已由中华书局出版;所校辑《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也将由中华书局印出.阎先生与逯先生抗战时就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同窗好友,感情甚笃.逯先生已于一九七三年病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华书局 北京大学 历史系 汉魏六朝文学 陶渊明 逯钦立 西南联大 先秦两汉 别录
下载PDF
在道教与文学的契合点上──评张松辉《汉魏六朝道教与文学》
16
作者 张德礼 《中国文学研究》 1997年第2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汉魏六朝 道教 契合点 文学创作 山水诗 玄言诗 张松 桃花源记 汉魏六朝文学 学术价值
下载PDF
论汉魏之际诗赋文体的丕变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定坤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7,共9页
汉魏之际"文学的自觉",实滥觞于汉末,大备于三国,尤体现为诗赋文体的丕变及彼此地位的消长变化。使自体格辨其源流演变,自语辞考其脱化消息,则当以张衡、蔡邕为第一转关,其时赋主诗从,大赋流变为抒情之制,篇幅渐变短小,或发骚... 汉魏之际"文学的自觉",实滥觞于汉末,大备于三国,尤体现为诗赋文体的丕变及彼此地位的消长变化。使自体格辨其源流演变,自语辞考其脱化消息,则当以张衡、蔡邕为第一转关,其时赋主诗从,大赋流变为抒情之制,篇幅渐变短小,或发骚怨,或归老庄,渐成风气。影响建安文人,在赋则语辞阳接楚骚,阴承张、蔡,一以短制为主,不胶著于乱辞,即物铺情,适可而止;在诗则分殊并进,乐府大兴,时多拟辞,渐次脱离音乐的限制,徒诗盛行,五言多本于乐府,辞杂"自舒",渐多真正独立的诗艺创制。合以观之,诗赋皆本于情而显于"丽",悉由脱离音乐性而独立为纯粹的文学之体;另外文体明辨,诗的地位大为提升,诗赋二体交互影响,尤以赋之语辞影响诗为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文学 文体学 文学的自觉
下载PDF
略论汉魏弃妇诗的局限性
18
作者 石艳飞 《理论月刊》 CSSCI 1999年第Z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弃妇诗 汉魏文学 怨而不怒 温柔敦厚 文人拟作 《诗经》 人生意义 价值和意义 生命活力 逐臣
下载PDF
关于文学地理学研究的简要回顾和点滴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陶礼天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年第2期201-206,共6页
前段时间邹惟山教授忽然跟我联系,告诉我要组织召开这样一个小型讨论会,要求我来参加,目的是让我们较早提出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和系统研究的一些人,能够比较充分地表达自己关于文学地理学和中国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过程和思考,因为学会的... 前段时间邹惟山教授忽然跟我联系,告诉我要组织召开这样一个小型讨论会,要求我来参加,目的是让我们较早提出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和系统研究的一些人,能够比较充分地表达自己关于文学地理学和中国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过程和思考,因为学会的年会或其他相关的人数较多的大型会议,难以有发言的充分时间。今天,建军教授主持的这个'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核心问题研讨会',在这美丽的桂子山下顺利召开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研究 文学传统 点滴思考 中国文学 大型会议 人文地理学 文学景观 汉魏六朝文学 空间差异 问题研讨会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江南与江南文学
20
作者 熊海英 《长江文艺评论》 2020年第2期10-14,共5页
唐朝开国之初,魏徵编撰史书,对汉魏六朝文学概括评论道:"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此论把文学艺术风貌特... 唐朝开国之初,魏徵编撰史书,对汉魏六朝文学概括评论道:"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此论把文学艺术风貌特征与南北作家所处的地理环境很确定地联系在一起。所谓关西大汉、燕赵悲歌、骏马秋风、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自然是北方;提到江南,就想到杏花春雨、小桥流水、吴娃越女、低吟浅唱。景也好,人也好,文也好,或阳刚重拙,或温柔清丽,气质似乎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吟浅唱 燕赵悲歌 风貌特征 汉魏六朝文学 魏徵 清绮 阳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