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8
篇文章
<
1
2
…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弟子规》中的“泛爱众”思想与中国梦
1
作者
田启燕
《青年与社会》
2014年第6期354-354,共1页
通过解析《弟子规》中蕴涵的“泛爱众”思想,指出它与“博爱”思想具有同等意义,阐明当前社会特别需要这样广博的爱心,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凝聚力所在。
关键词
弟子规
泛
爱
众
中国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泛爱众”试议
2
作者
龚佩琏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25-27,54,共4页
在孔子学说的研究中,“泛爱众”是一个老课题。然而,从其内容、性质方面研究者居多,从其教育思想、教学实践方面去探索者尚少。我初涉孔学,想就此谈谈管见。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论语&...
在孔子学说的研究中,“泛爱众”是一个老课题。然而,从其内容、性质方面研究者居多,从其教育思想、教学实践方面去探索者尚少。我初涉孔学,想就此谈谈管见。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论语·学而》的一段话,是孔子对学生有步骤有系统的教学要求,也是他的教育大纲。前三句讲对父母、兄弟和朋友应作的事,即强调道德修养要从身边作起。第四、五句讲在“修身、齐家”的基础上进入社会时应该作的事。“泛爱众”即广泛关怀所有的人。而人有“仁者”和“不仁者”之别。“亲仁”是亲近仁者,以“仁”为己任,使自己成为仁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般的常识。“恶不仁者,斯为仁矣”,“择不处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
爱
众
孔子学说
孔学
行有余力
朱者赤
道德修养
为政以德
孔子哲学思想
生而知之
齐之以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仁爱与和谐
3
作者
韩星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8,共8页
儒家仁爱是建立在亲疏远近、尊卑贵贱等级基础上的"等差之爱",具有同心圆式的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层层扩展的特点。具体体现为仁者自爱,身心和谐;孝悌之道,家庭和谐;泛爱济众,人与人和谐;万物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继承发扬儒...
儒家仁爱是建立在亲疏远近、尊卑贵贱等级基础上的"等差之爱",具有同心圆式的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层层扩展的特点。具体体现为仁者自爱,身心和谐;孝悌之道,家庭和谐;泛爱济众,人与人和谐;万物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继承发扬儒家的仁爱精神,培养同情他人、关心他人和爱护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热爱、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
爱
自
爱
孝悌
泛
爱
济
众
万物一体
社会和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仁爱与博爱比较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江万秀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34-38,21,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道德与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博爱道德都是关于“人类之爱”的思想,二者有着极为相似的共同性;但是它们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一、仁爱道德与博爱道德的相似性首先,从哲学基础上看,“仁爱”与“博爱”都是建立在剥削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道德与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博爱道德都是关于“人类之爱”的思想,二者有着极为相似的共同性;但是它们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一、仁爱道德与博爱道德的相似性首先,从哲学基础上看,“仁爱”与“博爱”都是建立在剥削阶级抽象的人性论的基础上的道德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现实生活
民族精神
西方传统文化
泛
爱
众
基督教教义
调节者
批判地继承
精神文明建设
霍尔巴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孝悌仁爱
5
作者
鄯爱红
《求知》
2019年第11期58-58,共1页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释义】小孩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友爱众人,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还有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释义】小孩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友爱众人,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还有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作者简介】孔子,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学文
古代思想家
春秋末期
泛
爱
众
学派创始人
行有余力
山东曲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站在爱的制高点上
6
作者
刘建
《现代教学》
2014年第6X期66-67,共2页
今天的学生不缺少爱,但缺少教育爱。什么是教育爱呢?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教育者对教育的浓厚的情感"。[1]这种情感源自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内化为教育者的情绪、心境和思想,外显于时时、事事、处处的教育行为,具化为管理爱人、...
今天的学生不缺少爱,但缺少教育爱。什么是教育爱呢?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教育者对教育的浓厚的情感"。[1]这种情感源自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内化为教育者的情绪、心境和思想,外显于时时、事事、处处的教育行为,具化为管理爱人、教书爱人、服务爱人和环境爱人。笔者以为,教育爱的本质可以归纳为两句话:教育即爱,爱即教育。所谓"教育即爱",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没有抽象的爱,学校里一切教育行为都是对学生的爱。能够引导学生向善求真的行为都是蕴含教育爱的行为。其二,教育离不开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善
现代人格
去问
基本价值观念
子务
爱
力
济
众
本立而道生
泛
爱
众
忠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仁”字之起源与初义
被引量:
3
7
作者
余治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8,共5页
甲骨文中尚无"仁"字。《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已出现"仁"字。在郭店楚简中,仁的含义已经相当丰富。在《尚书》、《诗经》、《周礼》等汉代以前文献中,仁的含义主要涉及王者为人的品格与德性,爱人、亲人,并能够推之于...
甲骨文中尚无"仁"字。《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已出现"仁"字。在郭店楚简中,仁的含义已经相当丰富。在《尚书》、《诗经》、《周礼》等汉代以前文献中,仁的含义主要涉及王者为人的品格与德性,爱人、亲人,并能够推之于物。与具体的人事相联系,仁或指一种能够见之于外的美善行为,或指一种深藏于内心的良好意识。爱人、把人当人、将心比心是孔子之仁的最基本规定,是儒之为儒的本质所在,也构成了儒家之仁的底线要求。把"爱人"置于仁的核心,也能够充分彰显出儒家伦理人性化、生命化和他者性的基本倾向与主体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仁
爱
人
泛
爱
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论语》的人本思想
被引量:
3
8
作者
邓易难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4,共4页
《论语》的人本思想体现在:第一,《论语》的核心是“仁”,“仁”所体现的是爱人。在当时爱人是指多数人,“爱众”是也。第二,爱人的内容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第三,体现在行政观念上即有“节...
《论语》的人本思想体现在:第一,《论语》的核心是“仁”,“仁”所体现的是爱人。在当时爱人是指多数人,“爱众”是也。第二,爱人的内容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第三,体现在行政观念上即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和轻赋税、慎刑罚、举贤人及以人为本不事鬼神的人本思想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人本思想
仁
汎爱众
爱
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仁学思想内涵探析
被引量:
2
9
作者
张改娥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6-29,共4页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认为,"孝悌"乃仁之本,体现真性情和真情实感的"直"是"仁"的主要基础,但"孝悌"和"直"并不就是仁的本身和全部。从"孝梯"到"爱人"、从&q...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认为,"孝悌"乃仁之本,体现真性情和真情实感的"直"是"仁"的主要基础,但"孝悌"和"直"并不就是仁的本身和全部。从"孝梯"到"爱人"、从"修己"到"安人",仁具有"推己及人"的逻辑发展过程。因此"亲情之爱"、"泛爱众"和"爱有差等"就表现为从家庭到家族再到国家、最后涵盖天下,层层向外的爱的同心圆的不断推展,发乎情而入于理,构成了孔子仁学思想的一般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仁学
孝悌
泛
爱
众
爱
有差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仁”:一个影响传统商号传播的范式
10
作者
谷莉
赵长伟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88-89,共2页
"仁"是儒家文化核心的道德范畴之一。孔子仁学思想的生长点是血缘之爱的"孝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仁德进一步衍生至"泛爱众而亲仁",2在社会道德情感方面"仁"崇尚"博施备物",在具体道德原则上"仁"尊崇"恭、宽、...
"仁"是儒家文化核心的道德范畴之一。孔子仁学思想的生长点是血缘之爱的"孝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仁德进一步衍生至"泛爱众而亲仁",2在社会道德情感方面"仁"崇尚"博施备物",在具体道德原则上"仁"尊崇"恭、宽、信、敏、惠"。3"仁"的内涵如此丰富,因此,就学理而言,它始终是人类探索的重要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学思想
孝弟
泛
爱
众
道德原则
儒家思想
道德范畴
维度研究
口碑传播
传播学视角
内部营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语》中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11
作者
吴宁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73-75,共3页
《论语》有独具特色的民生思想,它以"泛爱众"作为情感基础,以"富民"作为经济诉求,以"为政以德"作为政治理想,以"有教无类"作为教育主张。
关键词
《论语》
泛
爱
众
富民
有教无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孝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中的现实意义
12
作者
程维林
《学习月刊》
2015年第20期60-,共1页
中国传统的育人大纲是这样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育人,首先是从孝道开始的,孝悌放在首位;其次是谦虚谨慎,诚而有信;具有广博的爱,而后去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还有剩余精力...
中国传统的育人大纲是这样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育人,首先是从孝道开始的,孝悌放在首位;其次是谦虚谨慎,诚而有信;具有广博的爱,而后去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还有剩余精力,再去学习知识与技术。我国古代有"二十四孝"至今为世人传颂。当今社会赋予了"孝"新的内涵,我们既要选择性继承"孝"的光荣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文化
泛
爱
众
孝悌
二十四孝
学文
中国传统文化
都幸福
诸兄
厌学现象
朋友之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让学生享受完整的教育
13
作者
张志勇
《考试(高考文科版)》
2015年第4期27-29,共3页
今天,面对极端应试教育的猖獗,人们都在呼唤教育的回归。教育回归的本意何在?在笔者看来,最根本的,就是让教育回到其本来的功能定位——育人为本上来。让笔者带大家回到东西方教育的源头,看看人类的教育从其本性上是如何定位的。遥想250...
今天,面对极端应试教育的猖獗,人们都在呼唤教育的回归。教育回归的本意何在?在笔者看来,最根本的,就是让教育回到其本来的功能定位——育人为本上来。让笔者带大家回到东西方教育的源头,看看人类的教育从其本性上是如何定位的。遥想2500多年前,孔子杏坛讲学,他教的是什么课程?是语文、数学,还是物理、化学?都不是,是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周公制作礼乐以治天下,"礼"用于维护各种人伦和道德规范;"乐"是通过音乐、舞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回归
功能定位
周公
杏坛
泛
爱
众
文化科学知识
知识本位
希腊哲学家
茫茫人海
产婆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继承优秀传统 走向辉煌未来
14
作者
习文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2014年第11期1-1,共1页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中国儒家文化奠基人孔子诞生。孔子出生整整2500年之后,公元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了。迄今,我们的共和国已有了65年辉煌历史!从孔子出生,到新中国的诞生,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中国儒家文化奠基人孔子诞生。孔子出生整整2500年之后,公元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了。迄今,我们的共和国已有了65年辉煌历史!从孔子出生,到新中国的诞生,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中华民国等诸朝各代。在此期间,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古代农耕文明,以1840年为时间上的标志,在外国列强坚船利炮携来的海洋文明的猛烈撞击下,以一种甚为屈辱的方式,开启了近代历史的进程。此后一百多年,伟大的中国人民经过"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的奋斗历程,以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为象征,开启了新的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儒家文化
海洋文明
近代历史
秦、汉
坚船利炮
知其不可而为之
教育科学研究所
泛
爱
众
儒学思想
曾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思想对世界东、西方文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1
15
作者
蓝云六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5期28-31,共4页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包罗宏富的孔子思想涉及政治、哲学、伦理、道德、教育等立身处世,为政治国的诸多方面。中华民族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义之邦,其宽厚宏廓的伟大气魄和见义勇为、杀身成仁的崇高道德风范都与孔子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包罗宏富的孔子思想涉及政治、哲学、伦理、道德、教育等立身处世,为政治国的诸多方面。中华民族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义之邦,其宽厚宏廓的伟大气魄和见义勇为、杀身成仁的崇高道德风范都与孔子思想的影响分不开。孔子思想不仅对中国历史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东方和西方的文明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它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礼义
孔学
儒家思想
道德风范
西方文明
儒学教育
修己
十大思想家
泛
爱
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传统人生论在当代的价值
被引量:
2
16
作者
潘继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47-50,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人生论特别突出的有关“天人协调”、“人生价值”和“人生修养”的理论来阐述中国传统人生论在当代的价值,供人们继承与发扬作参考。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泛
爱
济
众
生义统一
修己正身
躬行为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的教育及其仁学
被引量:
1
17
作者
罗世烈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12-20,共9页
孔子应属世界级的伟人,这是几千年历史形成的定论。不管后世对他的功过如何评说,他那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已为无可否认的史实,视而不见只是自欺欺人而已。那末,孔子在历史上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呢?考察孔子本人的言行,对照古人的论述,可能...
孔子应属世界级的伟人,这是几千年历史形成的定论。不管后世对他的功过如何评说,他那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已为无可否认的史实,视而不见只是自欺欺人而已。那末,孔子在历史上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呢?考察孔子本人的言行,对照古人的论述,可能主要在于教育方面,即包括他的教育思想理论和教学实践活动这两个相辅相成的部分。面孔子在教育上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又同他倡导仁学,尤其是他身体力行,用仁学指导其教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孔门
子贡
阳货
子罕
丧斯文
颜渊
漆雕开
南宫适
泛
爱
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儒家思想对书法创作品评的渗透
被引量:
1
18
作者
庄桂森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3期68-71,共4页
以孔子为宗师的儒家学说及思想,长期以来作为一种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心理、规范行为的思想而存在,其所崇尚的仁、礼、中庸思想,影响到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也渗透到书法的创作品评之中,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浅述,以就教于方家。儒家思想的...
以孔子为宗师的儒家学说及思想,长期以来作为一种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心理、规范行为的思想而存在,其所崇尚的仁、礼、中庸思想,影响到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也渗透到书法的创作品评之中,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浅述,以就教于方家。儒家思想的内核是“仁”,在《论语》中孔子对仁及怎样才能致仁作了多种解释,从孔子对“中庸”的解释来看,被他奉为至德的“中庸”也是仁及其致仁的途径。孔子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中庸思想
儒家学说
书法创作
中国文化
泛
爱
众
至德
书论
伯鱼
郁郁乎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孔子的大同思想
被引量:
1
19
作者
王路平
宋太庆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52-57,共6页
一般公认,中国古代儒家的大同学说确立于《礼记·礼运》,但它并非战国前后儒者的凭空杜撰,而是直接源于孔子,是对孔子大同思想的系统化,《礼运》关于大同、小康、一统三论,均与孔子思想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孔子大同思想的出发点是理...
一般公认,中国古代儒家的大同学说确立于《礼记·礼运》,但它并非战国前后儒者的凭空杜撰,而是直接源于孔子,是对孔子大同思想的系统化,《礼运》关于大同、小康、一统三论,均与孔子思想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孔子大同思想的出发点是理想主义,其理论基础是宗法主义、仁道主人、平均主义、至善主义和中和主义,其主要学说由大同社会、小康国家、四海一家、天下一统四大部分构成。孔子的大同思想是人类文化思想史上乌托邦学说的最早形态,它不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孔子所处的时代及其所属阶级的限制,其大同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大同思想
礼运
古代儒家
天下无道
天下一统
孔门
泛
爱
众
修己
为政以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仁学”与中国文化心态
被引量:
1
20
作者
李禹阶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27-36,共10页
孔子“仁学”,古今争辩诘难,其说多异。解放后,用马列主义研究这个问题,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存在很大分歧。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根本上应从我们民族宏观的历史文化角度,即民族文化心态及社会经济结构诸方面去作综合的考察、研究,才能...
孔子“仁学”,古今争辩诘难,其说多异。解放后,用马列主义研究这个问题,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存在很大分歧。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根本上应从我们民族宏观的历史文化角度,即民族文化心态及社会经济结构诸方面去作综合的考察、研究,才能得出可靠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学”
文化心态
马列主义研究
己欲立而立人
民无信不立
子贡
泛
爱
众
天人一体
儒家学说
相人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弟子规》中的“泛爱众”思想与中国梦
1
作者
田启燕
机构
西安外事学院
出处
《青年与社会》
2014年第6期354-354,共1页
文摘
通过解析《弟子规》中蕴涵的“泛爱众”思想,指出它与“博爱”思想具有同等意义,阐明当前社会特别需要这样广博的爱心,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凝聚力所在。
关键词
弟子规
泛
爱
众
中国梦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泛爱众”试议
2
作者
龚佩琏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25-27,54,共4页
文摘
在孔子学说的研究中,“泛爱众”是一个老课题。然而,从其内容、性质方面研究者居多,从其教育思想、教学实践方面去探索者尚少。我初涉孔学,想就此谈谈管见。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论语·学而》的一段话,是孔子对学生有步骤有系统的教学要求,也是他的教育大纲。前三句讲对父母、兄弟和朋友应作的事,即强调道德修养要从身边作起。第四、五句讲在“修身、齐家”的基础上进入社会时应该作的事。“泛爱众”即广泛关怀所有的人。而人有“仁者”和“不仁者”之别。“亲仁”是亲近仁者,以“仁”为己任,使自己成为仁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般的常识。“恶不仁者,斯为仁矣”,“择不处仁,
关键词
泛
爱
众
孔子学说
孔学
行有余力
朱者赤
道德修养
为政以德
孔子哲学思想
生而知之
齐之以刑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仁爱与和谐
3
作者
韩星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出处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zd082)
文摘
儒家仁爱是建立在亲疏远近、尊卑贵贱等级基础上的"等差之爱",具有同心圆式的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层层扩展的特点。具体体现为仁者自爱,身心和谐;孝悌之道,家庭和谐;泛爱济众,人与人和谐;万物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继承发扬儒家的仁爱精神,培养同情他人、关心他人和爱护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热爱、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关键词
仁
爱
自
爱
孝悌
泛
爱
济
众
万物一体
社会和谐
Keywords
benevolence
self-loving
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duty
love crowd, provide liberal relief to the masses
unity of the world
social harmony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仁爱与博爱比较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江万秀
出处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34-38,21,共6页
文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道德与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博爱道德都是关于“人类之爱”的思想,二者有着极为相似的共同性;但是它们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一、仁爱道德与博爱道德的相似性首先,从哲学基础上看,“仁爱”与“博爱”都是建立在剥削阶级抽象的人性论的基础上的道德学说。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现实生活
民族精神
西方传统文化
泛
爱
众
基督教教义
调节者
批判地继承
精神文明建设
霍尔巴赫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孝悌仁爱
5
作者
鄯爱红
机构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
出处
《求知》
2019年第11期58-58,共1页
文摘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释义】小孩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友爱众人,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还有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作者简介】孔子,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学文
古代思想家
春秋末期
泛
爱
众
学派创始人
行有余力
山东曲阜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站在爱的制高点上
6
作者
刘建
机构
上海市松江区九峰实验学校
出处
《现代教学》
2014年第6X期66-67,共2页
文摘
今天的学生不缺少爱,但缺少教育爱。什么是教育爱呢?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教育者对教育的浓厚的情感"。[1]这种情感源自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内化为教育者的情绪、心境和思想,外显于时时、事事、处处的教育行为,具化为管理爱人、教书爱人、服务爱人和环境爱人。笔者以为,教育爱的本质可以归纳为两句话:教育即爱,爱即教育。所谓"教育即爱",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没有抽象的爱,学校里一切教育行为都是对学生的爱。能够引导学生向善求真的行为都是蕴含教育爱的行为。其二,教育离不开爱。
关键词
向善
现代人格
去问
基本价值观念
子务
爱
力
济
众
本立而道生
泛
爱
众
忠信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仁”字之起源与初义
被引量:
3
7
作者
余治平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8,共5页
文摘
甲骨文中尚无"仁"字。《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已出现"仁"字。在郭店楚简中,仁的含义已经相当丰富。在《尚书》、《诗经》、《周礼》等汉代以前文献中,仁的含义主要涉及王者为人的品格与德性,爱人、亲人,并能够推之于物。与具体的人事相联系,仁或指一种能够见之于外的美善行为,或指一种深藏于内心的良好意识。爱人、把人当人、将心比心是孔子之仁的最基本规定,是儒之为儒的本质所在,也构成了儒家之仁的底线要求。把"爱人"置于仁的核心,也能够充分彰显出儒家伦理人性化、生命化和他者性的基本倾向与主体气质。
关键词
儒家
仁
爱
人
泛
爱
众
Keywords
the Confucian School
Goodness
loving people
love the multitudes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论语》的人本思想
被引量:
3
8
作者
邓易难
机构
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4,共4页
文摘
《论语》的人本思想体现在:第一,《论语》的核心是“仁”,“仁”所体现的是爱人。在当时爱人是指多数人,“爱众”是也。第二,爱人的内容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第三,体现在行政观念上即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和轻赋税、慎刑罚、举贤人及以人为本不事鬼神的人本思想的延伸。
关键词
《论语》
人本思想
仁
汎爱众
爱
人
Keywords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inking of people-oriented
benevolence
loving all equally
loving people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仁学思想内涵探析
被引量:
2
9
作者
张改娥
机构
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
出处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6-29,共4页
基金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BZX003)
文摘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认为,"孝悌"乃仁之本,体现真性情和真情实感的"直"是"仁"的主要基础,但"孝悌"和"直"并不就是仁的本身和全部。从"孝梯"到"爱人"、从"修己"到"安人",仁具有"推己及人"的逻辑发展过程。因此"亲情之爱"、"泛爱众"和"爱有差等"就表现为从家庭到家族再到国家、最后涵盖天下,层层向外的爱的同心圆的不断推展,发乎情而入于理,构成了孔子仁学思想的一般内涵。
关键词
孔子
仁学
孝悌
泛
爱
众
爱
有差等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仁”:一个影响传统商号传播的范式
10
作者
谷莉
赵长伟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88-89,共2页
文摘
"仁"是儒家文化核心的道德范畴之一。孔子仁学思想的生长点是血缘之爱的"孝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仁德进一步衍生至"泛爱众而亲仁",2在社会道德情感方面"仁"崇尚"博施备物",在具体道德原则上"仁"尊崇"恭、宽、信、敏、惠"。3"仁"的内涵如此丰富,因此,就学理而言,它始终是人类探索的重要范式。
关键词
仁学思想
孝弟
泛
爱
众
道德原则
儒家思想
道德范畴
维度研究
口碑传播
传播学视角
内部营销
分类号
G206-F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中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11
作者
吴宁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73-75,共3页
基金
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常生活批判与中国民生问题"(批号08CZX009)
文摘
《论语》有独具特色的民生思想,它以"泛爱众"作为情感基础,以"富民"作为经济诉求,以"为政以德"作为政治理想,以"有教无类"作为教育主张。
关键词
《论语》
泛
爱
众
富民
有教无类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孝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中的现实意义
12
作者
程维林
机构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学习月刊》
2015年第20期60-,共1页
文摘
中国传统的育人大纲是这样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育人,首先是从孝道开始的,孝悌放在首位;其次是谦虚谨慎,诚而有信;具有广博的爱,而后去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还有剩余精力,再去学习知识与技术。我国古代有"二十四孝"至今为世人传颂。当今社会赋予了"孝"新的内涵,我们既要选择性继承"孝"的光荣传统。
关键词
孝文化
泛
爱
众
孝悌
二十四孝
学文
中国传统文化
都幸福
诸兄
厌学现象
朋友之间
分类号
G71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让学生享受完整的教育
13
作者
张志勇
机构
山东省教育厅
民进山东省委
山东省政协
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
出处
《考试(高考文科版)》
2015年第4期27-29,共3页
文摘
今天,面对极端应试教育的猖獗,人们都在呼唤教育的回归。教育回归的本意何在?在笔者看来,最根本的,就是让教育回到其本来的功能定位——育人为本上来。让笔者带大家回到东西方教育的源头,看看人类的教育从其本性上是如何定位的。遥想2500多年前,孔子杏坛讲学,他教的是什么课程?是语文、数学,还是物理、化学?都不是,是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周公制作礼乐以治天下,"礼"用于维护各种人伦和道德规范;"乐"是通过音乐、舞蹈。
关键词
教育回归
功能定位
周公
杏坛
泛
爱
众
文化科学知识
知识本位
希腊哲学家
茫茫人海
产婆术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继承优秀传统 走向辉煌未来
14
作者
习文
机构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出处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2014年第11期1-1,共1页
文摘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中国儒家文化奠基人孔子诞生。孔子出生整整2500年之后,公元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了。迄今,我们的共和国已有了65年辉煌历史!从孔子出生,到新中国的诞生,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中华民国等诸朝各代。在此期间,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古代农耕文明,以1840年为时间上的标志,在外国列强坚船利炮携来的海洋文明的猛烈撞击下,以一种甚为屈辱的方式,开启了近代历史的进程。此后一百多年,伟大的中国人民经过"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的奋斗历程,以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为象征,开启了新的纪元。
关键词
中国儒家文化
海洋文明
近代历史
秦、汉
坚船利炮
知其不可而为之
教育科学研究所
泛
爱
众
儒学思想
曾子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思想对世界东、西方文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1
15
作者
蓝云六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马列部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5期28-31,共4页
文摘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包罗宏富的孔子思想涉及政治、哲学、伦理、道德、教育等立身处世,为政治国的诸多方面。中华民族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义之邦,其宽厚宏廓的伟大气魄和见义勇为、杀身成仁的崇高道德风范都与孔子思想的影响分不开。孔子思想不仅对中国历史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东方和西方的文明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它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学说。
关键词
孔子思想
礼义
孔学
儒家思想
道德风范
西方文明
儒学教育
修己
十大思想家
泛
爱
众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传统人生论在当代的价值
被引量:
2
16
作者
潘继恩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政法系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47-50,共4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人生论特别突出的有关“天人协调”、“人生价值”和“人生修养”的理论来阐述中国传统人生论在当代的价值,供人们继承与发扬作参考。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泛
爱
济
众
生义统一
修己正身
躬行为上
分类号
B821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的教育及其仁学
被引量:
1
17
作者
罗世烈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12-20,共9页
文摘
孔子应属世界级的伟人,这是几千年历史形成的定论。不管后世对他的功过如何评说,他那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已为无可否认的史实,视而不见只是自欺欺人而已。那末,孔子在历史上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呢?考察孔子本人的言行,对照古人的论述,可能主要在于教育方面,即包括他的教育思想理论和教学实践活动这两个相辅相成的部分。面孔子在教育上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又同他倡导仁学,尤其是他身体力行,用仁学指导其教育密切相关。
关键词
孔子思想
孔门
子贡
阳货
子罕
丧斯文
颜渊
漆雕开
南宫适
泛
爱
众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儒家思想对书法创作品评的渗透
被引量:
1
18
作者
庄桂森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3期68-71,共4页
文摘
以孔子为宗师的儒家学说及思想,长期以来作为一种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心理、规范行为的思想而存在,其所崇尚的仁、礼、中庸思想,影响到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也渗透到书法的创作品评之中,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浅述,以就教于方家。儒家思想的内核是“仁”,在《论语》中孔子对仁及怎样才能致仁作了多种解释,从孔子对“中庸”的解释来看,被他奉为至德的“中庸”也是仁及其致仁的途径。孔子说,“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中庸思想
儒家学说
书法创作
中国文化
泛
爱
众
至德
书论
伯鱼
郁郁乎文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孔子的大同思想
被引量:
1
19
作者
王路平
宋太庆
出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52-57,共6页
文摘
一般公认,中国古代儒家的大同学说确立于《礼记·礼运》,但它并非战国前后儒者的凭空杜撰,而是直接源于孔子,是对孔子大同思想的系统化,《礼运》关于大同、小康、一统三论,均与孔子思想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孔子大同思想的出发点是理想主义,其理论基础是宗法主义、仁道主人、平均主义、至善主义和中和主义,其主要学说由大同社会、小康国家、四海一家、天下一统四大部分构成。孔子的大同思想是人类文化思想史上乌托邦学说的最早形态,它不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孔子所处的时代及其所属阶级的限制,其大同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
关键词
孔子思想
大同思想
礼运
古代儒家
天下无道
天下一统
孔门
泛
爱
众
修己
为政以德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仁学”与中国文化心态
被引量:
1
20
作者
李禹阶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27-36,共10页
文摘
孔子“仁学”,古今争辩诘难,其说多异。解放后,用马列主义研究这个问题,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存在很大分歧。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根本上应从我们民族宏观的历史文化角度,即民族文化心态及社会经济结构诸方面去作综合的考察、研究,才能得出可靠结论。
关键词
“仁学”
文化心态
马列主义研究
己欲立而立人
民无信不立
子贡
泛
爱
众
天人一体
儒家学说
相人偶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弟子规》中的“泛爱众”思想与中国梦
田启燕
《青年与社会》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泛爱众”试议
龚佩琏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仁爱与和谐
韩星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仁爱与博爱比较论
江万秀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孝悌仁爱
鄯爱红
《求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站在爱的制高点上
刘建
《现代教学》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仁”字之起源与初义
余治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谈《论语》的人本思想
邓易难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孔子仁学思想内涵探析
张改娥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仁”:一个影响传统商号传播的范式
谷莉
赵长伟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语》中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吴宁
《管子学刊》
CSSCI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孝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中的现实意义
程维林
《学习月刊》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让学生享受完整的教育
张志勇
《考试(高考文科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继承优秀传统 走向辉煌未来
习文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孔子思想对世界东、西方文明发展的影响
蓝云六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中国传统人生论在当代的价值
潘继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孔子的教育及其仁学
罗世烈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论儒家思想对书法创作品评的渗透
庄桂森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9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论孔子的大同思想
王路平
宋太庆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孔子“仁学”与中国文化心态
李禹阶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6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