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经·召南·江有汜》与周代的媵婚文化
1
作者 马银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68,208,共8页
《诗经·召南·江有汜》是一篇篇幅短小,但在内容主旨的阐释上却存在较大古今差异的作品。不同的阐释都建立在对诗文语词不同理解的基础上。重新解释影响诗意解读的重要语词如“悔”“处”“啸也歌”,并详细分析诗歌的情感逻辑... 《诗经·召南·江有汜》是一篇篇幅短小,但在内容主旨的阐释上却存在较大古今差异的作品。不同的阐释都建立在对诗文语词不同理解的基础上。重新解释影响诗意解读的重要语词如“悔”“处”“啸也歌”,并详细分析诗歌的情感逻辑与表达倾向之后可知,该诗抒发的是一位与即将出嫁的“之子”感情甚笃却不能从行的女子对“之子”的担忧与牵挂之情,真挚的情感抒发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在盛行媵婚制的周代社会,这样的牵挂与担忧符合媵婚制度对媵者的道德要求,这是《毛诗序》提出“《江有汜》,美媵也”的文化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江有 媵婚
下载PDF
《诗经·召南·江有汜》主旨考辨
2
作者 彭慧 谢彦英 《中国韵文学刊》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召南·江有汜》是《诗经》中的一首婚恋诗,关于此诗的主题,自古至今众说纷纭。其中,以毛亨、马瑞辰、方玉润、闻一多、马持盈等为代表,先后产生了“美媵诗”“弃妇诗”“弃夫诗”三种观点。对比众说,立足于诗歌文本本身,并重点考... 《召南·江有汜》是《诗经》中的一首婚恋诗,关于此诗的主题,自古至今众说纷纭。其中,以毛亨、马瑞辰、方玉润、闻一多、马持盈等为代表,先后产生了“美媵诗”“弃妇诗”“弃夫诗”三种观点。对比众说,立足于诗歌文本本身,并重点考察“归”字的意义和“之子”“其”的指代对象,不难发现,“归”为“女嫁”义,“之子”即“这个女子”,“其”则与“我”相对,为第三人称代词。因而,此诗实际上是一首男子视角的婚恋诗,它生动刻画了男主人公在心上人出嫁之时的悲痛欲绝和恋恋不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有 主旨 男子视角 婚恋诗
下载PDF
水患与黄河流域古代城市的变迁研究——以河南汜水县城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9
3
作者 陈隆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109,共8页
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河患较为频繁的地区,由于黄河水患的加剧,致使这一地区古代城市的面貌、前途和命运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河南汜水镇的前身是著名的虎牢关城,由于黄河的南移,位于大伾山顶的虎牢关城被黄河所侧蚀,使虎牢关城不得... 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河患较为频繁的地区,由于黄河水患的加剧,致使这一地区古代城市的面貌、前途和命运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河南汜水镇的前身是著名的虎牢关城,由于黄河的南移,位于大伾山顶的虎牢关城被黄河所侧蚀,使虎牢关城不得不迁徙至今汜水镇一带。由于新的汜水县城濒临汜水,黄汜水患常常冲入新城,使汜水县城的水患延续了600年之久。历史上汜水镇曾与河阴、荥阳、成皋等城并列,俱为县城,但由于水患的危害,汜水由县而镇,地位不断下降。汜水县城的衰落说明城市周围生态环境的优劣是决定城市兴亡盛衰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生态环境和地理条件的恶化使得黄河流域古代城市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失去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因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明清以来黄河流域古代城市的衰落和城市地位的不断下降,由汜水镇的变迁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虎牢关城 水城 水患 人地关系
下载PDF
安大简《诗经·江有汜》异文的解题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宁登国 王作顺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4-21,共8页
安大简《诗经 江有汜》与今传《毛诗》本相比存在三处较明显的异文:一是增字现象,即“之子归”简本三章皆增益“于”字;二是减字现象,即“其后也悔”“其后也处”“其啸也歌”,简本三句皆无“其”字;三是简本二、三两章与毛本互换。这... 安大简《诗经 江有汜》与今传《毛诗》本相比存在三处较明显的异文:一是增字现象,即“之子归”简本三章皆增益“于”字;二是减字现象,即“其后也悔”“其后也处”“其啸也歌”,简本三句皆无“其”字;三是简本二、三两章与毛本互换。这些差异的出现,有助于更为圆融地理解本篇的诗旨:首先,“于归”一词,指明该诗作于婚礼亲迎的特定时刻,妻妾同时嫁入夫家;其次,作为代指嫡妻“其”字的缺失,指明末句中“悔”“歗歌”“处”等情感均为媵妾内心独白的誓词;第三,简本二、三两章互换更符合嫡妻情感变化过程。《江有祀》为单纯的“美媵”诗,殆无可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召南 江有 异文 美媵
下载PDF
吴梦窗《琐窗寒·玉兰》“汜人”辨误
5
作者 孙虹 《古籍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85-90,共6页
一宋季著名词人吴文英的词集没有宋元旧椠传世,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的词集版本共有两种,都是明代钞本或刻本:一种是张廷璋万历二十六年(1598)的钞本——《梦窗词集》一卷本,一种是毛晋崇祯三年(1630)刻本——《梦窗词稿》甲乙丙丁四卷本。... 一宋季著名词人吴文英的词集没有宋元旧椠传世,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的词集版本共有两种,都是明代钞本或刻本:一种是张廷璋万历二十六年(1598)的钞本——《梦窗词集》一卷本,一种是毛晋崇祯三年(1630)刻本——《梦窗词稿》甲乙丙丁四卷本。梦窗词集的校勘历史非常特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毛刻本是唯一祖本,在张元济未发箧相示朱彊村明钞本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窗词集 琐窗寒 汜人 辨误 吴文英 吴梦窗词笺释 毛刻本 杨铁夫 郑文焯 廷璋
原文传递
《汜胜书》“区种法”可“亩产百石说”质疑——与付筑夫先生商榷 被引量:2
6
作者 雪明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43-44,共2页
付筑夫先生近著《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卷中,对西汉《汜胜之书》中的'区种法'可'亩产百石'之说,采用了一种含混、错误的说法。《汜胜之书》
关键词 胜之书 区种 百石 筑夫 播种面积 卷中 区田法 千石 长十八 六寸
下载PDF
从《召南·江有汜》看巴渝歌舞对中原诗歌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逯宏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33-37,共5页
《诗经》中的"二南"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最初也与特定的地域相关。根据诗歌中所涉及的地名及"召南"的地理方位,可确定《召南·江有汜》采自长江上游,即巴渝地区。结合汉代以后被改编过的《巴渝舞》推断,《江有... 《诗经》中的"二南"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最初也与特定的地域相关。根据诗歌中所涉及的地名及"召南"的地理方位,可确定《召南·江有汜》采自长江上游,即巴渝地区。结合汉代以后被改编过的《巴渝舞》推断,《江有汜》的"三音步"正是巴渝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自西汉开始,南方巴渝歌舞及"楚辞"传入中原,不仅丰富了中原诗坛,也推动了诗歌主要样式的变革:从以"偶音步"的四言诗为主,发展到以"奇音步"的五言、七言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南 江有 巴渝舞 三言诗
下载PDF
《汜胜之书》的经济思想 被引量:2
8
作者 路兆丰 《古今农业》 1991年第1期27-33,共7页
作者、成书时代与书的基本内容汜胜之是山东省曹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他在西汉成帝(公元前32——公元7年)时为议郎,在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导农业,获得丰收,后来升为御史。他的流芳后世,主要是由于他的农学著作《汜胜之书》。《汉... 作者、成书时代与书的基本内容汜胜之是山东省曹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他在西汉成帝(公元前32——公元7年)时为议郎,在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导农业,获得丰收,后来升为御史。他的流芳后世,主要是由于他的农学著作《汜胜之书》。《汉书》没有他的传,生卒年不详。《汜胜之书》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农学专著,它总结了西汉及以前的农学成就。西汉末年能出现这样卓越的农书不是偶然的,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之书 区田法 陕西关中平原 流芳后世 西汉末年 农书 议郎 卒年 百石 区种
下载PDF
论《汜南诗钞》的编刊及其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冬冬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75-79,共5页
清代张邦伸、耿蓂所辑《汜南诗钞》是一部重要的河南地方诗歌总集,此书广泛保存了清初至乾隆元年籍贯为许昌市襄城县的诗人及其诗作,地域文献价值突出。《汜南诗钞》对后世河南地方诗歌总集《国朝中州诗钞》《中州诗征》襄城部分的著录... 清代张邦伸、耿蓂所辑《汜南诗钞》是一部重要的河南地方诗歌总集,此书广泛保存了清初至乾隆元年籍贯为许昌市襄城县的诗人及其诗作,地域文献价值突出。《汜南诗钞》对后世河南地方诗歌总集《国朝中州诗钞》《中州诗征》襄城部分的著录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诗人小传的撰写,《国朝中州诗钞》因袭抄录《汜南诗钞》相关部分极多。《中州文献总录》以《国朝中州诗钞》为据著录襄城诗人诗作,并未提及《汜南诗钞》,这是文献征引上的一个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诗钞》 编纂 影响
下载PDF
浙东运河古越灵汜桥寻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邱志荣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桥梁是水利、交通的产物,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见证.灵汜桥是越王句践时期越国城东的一座历史文化深厚、神秘的桥梁.因此桥现已不存在,经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考察,已基本确定灵汜桥位于今绍兴城东五云门外原钓桥与梅龙桥之间的浙东运河上... 桥梁是水利、交通的产物,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见证.灵汜桥是越王句践时期越国城东的一座历史文化深厚、神秘的桥梁.因此桥现已不存在,经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考察,已基本确定灵汜桥位于今绍兴城东五云门外原钓桥与梅龙桥之间的浙东运河上的小凌桥遗址地.由此同时确定了古文献记载中的灵文园、阳春亭、山阴故水道等古越城东重要标志性建筑及景观方位.证明此地为吴越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系句践时所建的一个王家后花园、交通枢纽和迎送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越国 考证
下载PDF
《江有汜》诗旨蠡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汝倩 《镇江高专学报》 2018年第2期9-11,共3页
从《诗经》著成开始,学界对于《召南·江有汜》的诗旨研究一直热情高涨,但很多说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经过字词训诂、比兴分析与社会背景三方面细致考辨推敲,"男子在心爱的女子最终另嫁他人时,愤懑痛苦而作此诗"的说... 从《诗经》著成开始,学界对于《召南·江有汜》的诗旨研究一直热情高涨,但很多说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经过字词训诂、比兴分析与社会背景三方面细致考辨推敲,"男子在心爱的女子最终另嫁他人时,愤懑痛苦而作此诗"的说法相对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有 诗旨考辨 比兴
下载PDF
东汉摩崖石刻《张汜雨雪辞》冬季祈雨考辨
12
作者 王学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61,共9页
先秦两汉时期,祈雨时令以夏季为主,但若遇旱情,春、秋、冬时节也可祈雨,这一时期文献记载的冬季祈雨有两例。先秦两汉冬季祈雨与中国北方冬小麦种植范围的扩大及冬小麦的冬季用水需求密切相关。永初七年夏秋时节,因旱、蝗灾害,粮食秋收... 先秦两汉时期,祈雨时令以夏季为主,但若遇旱情,春、秋、冬时节也可祈雨,这一时期文献记载的冬季祈雨有两例。先秦两汉冬季祈雨与中国北方冬小麦种植范围的扩大及冬小麦的冬季用水需求密切相关。永初七年夏秋时节,因旱、蝗灾害,粮食秋收深受影响,此年冬小麦的种植具有续种备荒的特殊意义。永初七年冬吴房县再次发生冬旱。从《张汜雨雪辞》的祈雨时令来看,此年由于闰月,冬季已过去三个多月,但仍无降水或降水很少,严重影响了冬小麦的来年收成。若续种备荒的冬小麦再次受灾,来年大规模的饥荒将难以避免,这直接促成了吴房县地方官员的祈雨之举。在迫在眉睫的饥荒威胁下,《张汜雨雪辞》不再仅是虚辞歌颂,而是与农耕社会血脉相连,具备了更深层的现实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摩崖石刻 《张雨雪辞》 冬季祈雨 冬小麦 冬旱
下载PDF
从《江有汜》诗旨看社会思潮对《诗经》解读的影响
13
作者 任汝倩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6期51-53,共3页
纵览《诗经》学史,学者对《江有汜》诗旨的解读根据其解诗方式大致可分为"以礼解诗"、"以理解诗"和"以情解诗"三个时期。汉唐时期崇尚礼乐制度,"以礼解诗"的美妇说与风化说最为流行;宋明时期... 纵览《诗经》学史,学者对《江有汜》诗旨的解读根据其解诗方式大致可分为"以礼解诗"、"以理解诗"和"以情解诗"三个时期。汉唐时期崇尚礼乐制度,"以礼解诗"的美妇说与风化说最为流行;宋明时期理学兴盛,"以理解诗"而产生的性情说与寄托说为《江有汜》诗旨解读开辟了新的角度;清以后尤其是现当代,传统思想禁锢逐渐解除,人们开始回归诗意本源,以情解诗,故而产生了妇怨说与男子之怨说两种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有 诗旨 以礼解诗 以理解诗 以情解诗
下载PDF
关于《小星》《江有汜》两诗的创新解读
14
作者 陈贻鑫 《文化产业》 2019年第22期30-31,共2页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用创新的观点解读《诗经·召南》中相连的《小星》与《江有汜》,认为两篇都是讲述社会下层人民悲惨命运的诗,且与周公召公共同平叛的大背景有关。
关键词 《诗经》 《小星》 《江有 创新解读
下载PDF
“大个子记者”与《新闻通讯》——访宝应县汜水镇通讯员许道海
15
作者 张元顺 《传媒观察》 1989年第1期38-39,共2页
看样子,他的个头足有一米八几,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显得很斯文。在宝应县汜水镇,人们不呼他的大名许道海,而亲热地叫他“大个子记者”。说他是记者,他确实是《中国乡镇企业报》、
关键词 中国乡镇企业报 新闻通讯 全国建材 头足 行业科技 科技出版社 通讯报道 新闻材料 新闻素材
下载PDF
关于《氾胜之书》“种桑法”的释读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兴林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1,共4页
长期以来,农史界把《氾胜之书》"种桑法"解释为桑黍混播、桑树截干、放火烧茬和以草木灰肥田等事。桑树截干涉及到西汉时期地桑形成的重大问题,而汉代文献和画像资料皆不见汉代地桑的迹象。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以往的认识都有... 长期以来,农史界把《氾胜之书》"种桑法"解释为桑黍混播、桑树截干、放火烧茬和以草木灰肥田等事。桑树截干涉及到西汉时期地桑形成的重大问题,而汉代文献和画像资料皆不见汉代地桑的迹象。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以往的认识都有修正之必要。"种桑法"应意译为:黍、桑同时播种,间作套种,黍、桑一起长出后,对桑行中的桑进行间苗,锄掉多余的桑,使稀疏得当。等到桑行之间的黍成熟了,割取黍穗,桑苗与黍的秸杆一样高,用快镰割掉黍杆,晒干,等到风力、风向合适的时候,放火将桑行间的黍杆迎风烧掉,再把草木灰培于桑苗下作为肥料。可见,这里并未涉及到桑树的截干和地桑的形成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之书》 地桑
下载PDF
汜水河洪涝风险模拟及灾害防控评价
17
作者 李哲 夏中原 +1 位作者 兰光宇 梁允 《自然灾害学报》 2024年第3期56-66,共11页
暴雨所引发的洪涝灾害致灾机理复杂、破坏力度较大、预报预警困难,往往造成毁灭性的灾害。为了提高洪水预测精度,最大程度地降低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以荥阳汜水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MIKE FLOOD模块,构建了MIKE11与MIKE21耦合的洪涝仿... 暴雨所引发的洪涝灾害致灾机理复杂、破坏力度较大、预报预警困难,往往造成毁灭性的灾害。为了提高洪水预测精度,最大程度地降低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以荥阳汜水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MIKE FLOOD模块,构建了MIKE11与MIKE21耦合的洪涝仿真模型,采用河道实测流量、下游防洪堤高程、历史洪痕3个参数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模拟值与观测值吻合度较高。模拟设计了3个重现期情景,分析研究区域的洪水淹没分布特征,并划分风险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洪水淹没深度和淹没面积随暴雨强度增强而增加,“7·20”情景下最大淹没水深高达9 m,汜水镇是所有情景下受淹情况最严重的地区。城镇与城镇周围环境存在淹没风险差异,3个暴雨重现期情景下城镇外围农业用地淹没风险皆最大,其最大淹没面积占淹没总面积的79.8%;淹没范围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农业用地、建筑用地、道路用地、其他类型。绘制“7·20”受灾的汜水镇洪水灾害转移路线图,为避难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汜水河不同洪水重现期情况下需要提高堤防和疏浚的措施,制定不同情景下防洪堤提升改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 FLOOD 耦合模型 水河 洪水淹没 风险分析
下载PDF
都江堰渠首新出土汉碑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治民 《四川文物》 2007年第4期47-51,共5页
都江堰渠首新出土石刻雕像、汉碑、石构件等文物。其中的汉碑可定名为"郭择、赵氾碑",碑文记载了此二人为太守之史,受太守委派负责维修北江塴工程,此碑是郭择、赵氾二人监作北江完工之后,为吏民所立,并追述郭、赵二人生平... 都江堰渠首新出土石刻雕像、汉碑、石构件等文物。其中的汉碑可定名为"郭择、赵氾碑",碑文记载了此二人为太守之史,受太守委派负责维修北江塴工程,此碑是郭择、赵氾二人监作北江完工之后,为吏民所立,并追述郭、赵二人生平及善举义行。碑文最后叙述了塴吏和劳动者出钱为郭、赵二人立碑的经过。此碑乃生为立碑,是有关都江堰的最早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 “郭择 碑” 北江塴
下载PDF
大明山:壮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世杰 《百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25-30,共6页
在《山海经.大荒南经》关于大明山古为"氾天之山"和《淮南子.地形训》把赤水(红水河)视为帝之神泉的记载中,透露了大明山在壮族先民心目中可能是一座神山天梯的信息。考古发掘也印证了大明山周围一带是壮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在《山海经.大荒南经》关于大明山古为"氾天之山"和《淮南子.地形训》把赤水(红水河)视为帝之神泉的记载中,透露了大明山在壮族先民心目中可能是一座神山天梯的信息。考古发掘也印证了大明山周围一带是壮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大明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也有条件成为壮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明山 天之山 父亲山 壮族文明
下载PDF
管窥明清时期郑州水患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文安 高伟洁 《中州今古》 2003年第3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明清政府 陈幼学 河阴县 水县 荥泽 登封县志 《明史》 中牟 《清史稿》 摊丁入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