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g^(2+)在中华绒螯蟹幼蟹鳃内的积累及其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赵艳民 王新华 孙慧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实验,研究不同浓度汞(Hg2+)的水环境中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鳃内汞积累情况及对鳃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幼蟹的鳃能够从水环境中迅速积累汞,Hg2+浓度为10、50、100μg/L组的水环境中...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实验,研究不同浓度汞(Hg2+)的水环境中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鳃内汞积累情况及对鳃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幼蟹的鳃能够从水环境中迅速积累汞,Hg2+浓度为10、50、100μg/L组的水环境中幼蟹鳃内汞含量分别为4.56、25.53、46.51μg/g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幼蟹鳃内汞含量1.68μg/g干重(P<0.05);水环境Hg2+浓度为200、300μg/L组的幼蟹鳃内汞含量达到了183.75和283.36μg/g干重,对水体Hg2+蓄积倍数达到了910.35和939.60。光镜观察低浓度组汞能够诱导鳃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如上皮细胞肿胀、鳃叶厚度增加、端部膨胀等;高浓度组则会导致鳃叶上皮细胞崩解,鳃组织结构完全破坏。以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鳃内汞含量同水体汞浓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并能够在组织形态上有所体现。鳃是中华绒螯蟹最容易接触水体Hg2+的器官,同时也是蓄积汞的主要器官之一,水体高浓度的Hg2+能够对鳃的组织结构造成明显的破坏,严重影响幼蟹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2+) 中华绒螯蟹 积累 组织结构
下载PDF
Cd^(2+)和Hg^(2+)对不同生长阶段文蛤的急性毒性研究
2
作者 刘进 《生物化工》 2021年第6期25-28,共4页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重金属镉离子(Cd^(2+))和汞离子(Hg^(2+))对不同规格文蛤96 h的急性毒性作用,计算了不同暴露时间下2种重金属对不同规格文蛤的半致死浓度(IC_(50))。结果表明,Hg^(2+)对不同规格文蛤96 h的IC_(50)分别...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重金属镉离子(Cd^(2+))和汞离子(Hg^(2+))对不同规格文蛤96 h的急性毒性作用,计算了不同暴露时间下2种重金属对不同规格文蛤的半致死浓度(IC_(50))。结果表明,Hg^(2+)对不同规格文蛤96 h的IC_(50)分别为:稚贝(壳长0.5 mm)0.26 mg/L,幼贝(5 mm)5.57 mg/L,小贝(17 mm)17.10 mg/L,成贝(39 mm)13.77 mg/L。Cd^(2+)对上述规格文蛤96 h的IC_(50)分别为0.11 mg/L、5.41 mg/L、9.28 mg/L和83.01 mg/L。文蛤对Cd^(2+)的敏感性随着壳长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而文蛤小贝对Hg^(2+)的敏感性最低。除文蛤成贝外,Hg^(2+)对文蛤的急性毒性都小于Cd^(2+)。在所有4种规格文蛤中,文蛤稚贝对这2种重金属的敏感性都是最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离子(Cd^(2+)) 离子(Hg^(2+)) 文蛤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IC_(50))
下载PDF
食品检测中基于荧光标记的DNA分子和氧化石墨烯体系检测汞离子 被引量:1
3
作者 邢思琦 《山西农经》 2017年第22期66-67,共2页
本文构建了一种食品检测中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GO/AuNPs)的荧光传感平台,选用带有荧光基团的DNA适配体作为荧光探针。当DNA适配体依附到氧化石墨烯(GO)表面上,荧光产生猝灭;加入金属离子汞(Hg^(2+))后,荧光强度恢复。根据荧光强度的... 本文构建了一种食品检测中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GO/AuNPs)的荧光传感平台,选用带有荧光基团的DNA适配体作为荧光探针。当DNA适配体依附到氧化石墨烯(GO)表面上,荧光产生猝灭;加入金属离子汞(Hg^(2+))后,荧光强度恢复。根据荧光强度的变化,得到Hg^(2+)的检测限为5 nM,检测范围在0-200 nM之间。此外,基于GO/AuNPs的荧光传感器可发展成为接受并检测多种目标分子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GO/AuNPs) 离子(Hg^2+) 荧光猝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