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7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联山川形势的汉江上游历史城镇空间格局研究
1
作者 颜培 姚曼琳 +1 位作者 林予欣 段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6-373,共8页
山川形势是中国古人营建历史城镇时体察、相辨、因循的重要环境因素,也是彰显地域特色、塑造山城景观的关键自然要素.探索城镇营建与山川形势的内在关联对历史城镇的整体性保护发展,对传承本土营造智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汉江上游地... 山川形势是中国古人营建历史城镇时体察、相辨、因循的重要环境因素,也是彰显地域特色、塑造山城景观的关键自然要素.探索城镇营建与山川形势的内在关联对历史城镇的整体性保护发展,对传承本土营造智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汉江上游地区的历史城镇,从城镇择址、空间营建两方面探究历史城镇空间格局与山川形势的关联.通过核密度与渔网分析方法,研究北宋、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城镇与周围山川的空间关系,发现该地区历史城镇“以山为屏、以水为障”的山川选择倾向;以典型历史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盒维数、轮廓曲折度等量化分析方法,发现其在水平与垂直维度均契合山川形势的空间形态特征.汉江上游历史城镇关联山川形势的空间格局营建经验可为该地区历史城镇的整体保护、局部更新、新区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川形势 江上游 历史城镇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岷江上游汶川地震前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佳忆 田述军 +1 位作者 李凯 侯鹏鹂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51-59,共9页
科学准确地绘制泥石流易发性区划图以及确定主控因子及其贡献率,是区域泥石流预警预报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文章以岷江上游为研究区,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分别采用了5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了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对汶川大地震前、后岷... 科学准确地绘制泥石流易发性区划图以及确定主控因子及其贡献率,是区域泥石流预警预报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文章以岷江上游为研究区,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分别采用了5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了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对汶川大地震前、后岷江上游泥石流易发性和评价因子贡献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精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均高于浅层机器学习模型,其中随机森林模型在地震前、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中表现最优;(2)震前、震后泥石流发生率均随易发性等级的提高逐渐增大,且等级越高增量越大,各等级震后泥石流发生率均高于震前;(3)地震前、后侵蚀传递系数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因子,与汶川大地震地震烈度空间分布特征叠加,加大了震后干流和支流泥石流由下游向上游发育程度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机器学习 易发性 汶川大地震 江上游
下载PDF
2000—2020年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地形效应
3
作者 周雪妮 肖成志 +4 位作者 刘磊 计扬 曹亚廷 李小红 巴仁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9-598,共10页
针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极其脆弱的特点,利用NDVI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法反演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2000—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FVC),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和F显著性检验法,定量分析了FVC的时空变化规律,结合地形数据剖析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FV... 针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极其脆弱的特点,利用NDVI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法反演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2000—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FVC),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和F显著性检验法,定量分析了FVC的时空变化规律,结合地形数据剖析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FVC趋势变化与海拔、坡度、坡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均FVC由2000年0.62增加至2020年的0.67。(2)在空间上,植被覆盖度由低海拔至高海拔呈现增高趋势,低等级和中低等级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在岷江干流及岷江支流杂谷脑河两岸,中等级和中高等级植被覆盖度集中分布在河谷两岸低中山和中山区,高等级植被覆盖度则主要分布在远离河谷的高中山和中高山区。(3)高等级植被覆盖面积随海拔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1100~1400 m和3200~3500 m区域达到峰值;高等级植被覆盖度面积随坡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10°~20°和30°~40°是植被覆盖度高等级和中高-高等级的峰值区;总体上阳坡植被覆盖度高于阴坡。植被覆盖状况受海拔、坡度以及坡向影响较大,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保护应考虑地形影响,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地形效应 江上游 干旱河谷
下载PDF
基于行政和几何中心的山区聚落空间结构对比: 以岷江上游为例
4
作者 范娜 田述军 +1 位作者 宋丽君 杨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43-5151,共9页
为了优化山区聚落空间格局与合理规划国土空间,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探究山区聚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重要目标之一。以岷江上游山区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位序-规模原理、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方法对岷江上游聚落行政和聚落几何中心... 为了优化山区聚落空间格局与合理规划国土空间,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探究山区聚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重要目标之一。以岷江上游山区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位序-规模原理、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方法对岷江上游聚落行政和聚落几何中心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并总结其造成误差的原因。结果表明:岷江上游首位分布城镇体系结构特征明显,县域人口的累积百分比曲线符合位序-规模的特征。岷江上游聚落空间结构分形特征显著,受经济因素的重要影响,聚落在空间上聚集分布,并以各首位城镇为中心向周边逐渐衰减。岷江上游关联维数和牛鸦维数比所揭示的城镇相互作用强度和交通通达性特征与实际情况一致。行政中心造成的误差与研究区平均海拔关系密切,聚落行政中心在平均海拔高的区域相对几何中心的偏离较大,应重视其偏离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聚落 空间结构 聚落几何中心 聚落行政中心 江上游
下载PDF
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泥石流安全风险预防措施——评《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与聚落减灾——以岷江上游为例》
5
作者 吕维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92-3292,共1页
在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泥石流作为一种常见自然灾害,对工程进度、人员安全及沿线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山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一旦发生泥石流,则破坏力巨大,不仅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泥石流灾害风... 在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泥石流作为一种常见自然灾害,对工程进度、人员安全及沿线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山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一旦发生泥石流,则破坏力巨大,不仅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与聚落减灾——以岷江上游为例》以岷江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泥石流灾害的风险及聚落减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灾害 重大经济损失 江上游 减灾策略 山区公路建设 山区地形 生态环境 自然灾害
下载PDF
汉江上游地区南美白对虾外塘淡化养殖试验
6
作者 王永辉 胡泽超 +3 位作者 吉红 李婧 单世涛 刘辉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3期40-44,51,共6页
南美白对虾学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滨对虾属[1]。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适应广温广盐,可在盐度为0%~4%、温度为15~35℃条件下生长,因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营养丰... 南美白对虾学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滨对虾属[1]。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适应广温广盐,可在盐度为0%~4%、温度为15~35℃条件下生长,因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备受市场青睐,是一种优良的淡化养殖品种,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化养殖 南美白对虾 节肢动物门 江上游 甲壳纲 十足目 生长速度 营养丰富
下载PDF
“非遗+短视频”的传播引擎和网络生态优化效能研究——以四川岷江上游地区为例
7
作者 郭萍 《艺术科技》 202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目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推进“非遗”进网络。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助推“非遗+短视频”成为大众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激增的数据背后呈现出利弊交锋的两面,从技术向度、商业向度、文化向度暴露出短视频传... 目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推进“非遗”进网络。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助推“非遗+短视频”成为大众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激增的数据背后呈现出利弊交锋的两面,从技术向度、商业向度、文化向度暴露出短视频传播场域存在很多问题,亟待作出科学、理性的文化发展定位。文章旨在探索“非遗”借助短视频传播手段快速适应新媒体语境的策略,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净化网络。方法: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首先梳理已有的学术观点,分析“非遗”短视频火热表象下的隐患,即粗制滥造、文化性缺失、过度娱乐化等;其次,以四川岷江上游地区为例,探析民间特色“非遗”短视频的健康发展路径,构建网络知识生态的战略机制。结果:政府组建的专业团队策略性装配,符合岷江上游少数民族特色“非遗”的“短视频+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新模式,将持续有效地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事业发展。结论:提升“非遗”短视频的质量和创新能力,突破地域时空限制,共享“非遗”经济,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多重社会需求,使受众足不出户便能认知和体验“非遗”的魅力。这种协同的理念不仅能构建区域文化形象,促进文化产业增值,还能促使传承人承担起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短视频” 江上游 传播 网络生态
下载PDF
岷江上游羌族聚落建筑艺术的特色与活化利用
8
作者 晏安 刘子琳 何晓萍 《中国地名》 2024年第2期0250-0252,共3页
岷江上游羌族聚落建筑艺术作为中华民族建筑中的“建筑活化石”,凝聚了羌族人民的营造智慧,具有特殊性和多样化的研究价值。文章旨在研究羌族聚落建筑艺术的活化与利用,阐述其历史沿革、分类与特色,探讨建筑的文化、艺术、经济与生态价... 岷江上游羌族聚落建筑艺术作为中华民族建筑中的“建筑活化石”,凝聚了羌族人民的营造智慧,具有特殊性和多样化的研究价值。文章旨在研究羌族聚落建筑艺术的活化与利用,阐述其历史沿革、分类与特色,探讨建筑的文化、艺术、经济与生态价值等核心价值,在分析其活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利于羌族聚落建筑艺术活化利用的策略。该策略不仅为羌族建筑的活化提供了新视野、新方向,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少数民族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从而促使传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上游 羌族聚落建筑 艺术特色
下载PDF
汉江上游气象-水文干旱特征变量响应概率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少康 刘冀 +3 位作者 张特 彭涛 常文娟 林青霞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3-151,共9页
为揭示汉江上游气象水文干旱特征变量响应关系,分别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标准化径流指数表征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采用线性、非线性函数模型构建气象水文干旱特征变量响应模型,进而构建了基于Copula函数耦合贝叶斯网络概率模型的气象水... 为揭示汉江上游气象水文干旱特征变量响应关系,分别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标准化径流指数表征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采用线性、非线性函数模型构建气象水文干旱特征变量响应模型,进而构建了基于Copula函数耦合贝叶斯网络概率模型的气象水文干旱特征变量响应概率曲线。结果表明:气象水文干旱历时和烈度的最优响应模型分别为线性函数模型和基于Gumbel Copula函数的非线性模型;干旱历时和烈度的最优联合分布函数分别为Frank Copula函数和Gumbel Copula函数;水文干旱历时、烈度的响应概率随对应的气象干旱特征变量的增加而增加,水文干旱历时响应概率变化速率逐渐减小,最后趋于平缓,水文干旱烈度响应概率变化速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水文干旱 响应关系 COPULA函数 贝叶斯网络概率棋型 江上游
下载PDF
基于集合模拟的汉江上游洪水与滑坡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晟 张珂 +4 位作者 晁丽君 陈国鼎 夏怡 包红军 张春堂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76,共7页
采用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的集合模拟方法,分析了汉江上游区域洪水与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6种承灾因子的综合易损度,进而对区域内洪水与滑坡灾害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集合模拟得到的洪水流量过程与实测流量过... 采用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的集合模拟方法,分析了汉江上游区域洪水与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6种承灾因子的综合易损度,进而对区域内洪水与滑坡灾害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集合模拟得到的洪水流量过程与实测流量过程的相关系数为0.66~0.69,滑坡模拟的全局精度为0.80~0.95;大部分区域洪水灾害危险度较低,其中极低危险区占94.63%,高危险区以上占0.18%,但滑坡灾害危险度高,高危险区以上占比达到了7.21%;超过80%的区域综合易损度较低,综合易损度等级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洪水灾害风险整体偏低,高风险以上区域占0.1%,滑坡灾害高风险区集中于西南和东部,灾害综合风险空间分布与滑坡灾害风险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灾害 滑坡灾害 集合模拟 综合易损度 江上游
下载PDF
汉江上游水体沉积物污染状况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婵 吴娟娟 +3 位作者 车旭曦 岳思羽 刘智峰 宋凤敏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1-1370,共10页
为研究汉江上游水体沉积物污染状况及其来源,以汉江上游水体17个样点沉积物为对象,测定了沉积物中有机氯化合物(α-666;β-666;γ-666;δ-666;4,4’-DDE;4,4’-DDD;2,4’-DDT;4,4’-DDT)和重金属元素(V、Cr、Mn、Co、Ni、Cu、Zn、As、Cd... 为研究汉江上游水体沉积物污染状况及其来源,以汉江上游水体17个样点沉积物为对象,测定了沉积物中有机氯化合物(α-666;β-666;γ-666;δ-666;4,4’-DDE;4,4’-DDD;2,4’-DDT;4,4’-DDT)和重金属元素(V、Cr、Mn、Co、Ni、Cu、Zn、As、Cd、Pb)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状况,并结合冗余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探讨沉积物理化性质与重金属的关系以及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所有样点沉积物中有机氯化合物的含量水平均较低,未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但仍需注意预防此类污染;所有样点重金属除Cd为偏强度污染程度外,其余元素均显示为无污染—轻度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分析显示,重金属元素总体处于极重潜在风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样点中贡献最大的是Cd,是研究区域环境生态风险的主要影响因子;冗余分析表明该研究区域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没有显著性关系;多元统计分析表明,Cd、Pb可能与农业生产资料(化肥、农药等)的施用和工业“三废”的排放有关,属于人为源;V、Cr、Mn、Co、Ni、Cu、Zn、As的含量主要与岩石的自然风化有关,部分样点与工业废水和农业活动有关,污染源主要是自然源。综合研究表明,由Cd污染为主的汉江上游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上游 沉积物 有机氯化合物 重金属 污染风险评价
下载PDF
岷江上游近59年径流变化及归因识别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前 雷孝章 张崟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3,9,共5页
为高效利用岷江上游流域的水资源,基于1960~2018年流域水文气象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学理论分析径流的趋势、周期和突变点,应用基于Budyko理论的弹性系数法(Choudhury-Yang公式)和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SCRCQ法)对径流变化进行归因分析... 为高效利用岷江上游流域的水资源,基于1960~2018年流域水文气象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学理论分析径流的趋势、周期和突变点,应用基于Budyko理论的弹性系数法(Choudhury-Yang公式)和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SCRCQ法)对径流变化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径流以12.5mm/10a的速率呈显著减少趋势,并在1993年发生突变。径流变化存在3、8、12、18年的主周期,其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占比73.6%。降雨对径流变化最为敏感,下垫面参数次之,潜在蒸散发最不敏感。Choudhury-Yang公式和SCRCQ法计算出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8.13%、63.29%,表明气候变化是研究区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亦不容低估,贡献率分别达到41.87%、36.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上游 径流演变 Budyko理论 归因分析
下载PDF
岷江上游流域植被返青期对气候暖干化的响应特征
13
作者 周俸嘉 刘超 +4 位作者 金中武 张岚斌 陈心怡 陆钰 刘铁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73,共8页
植被的物候变化反映了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指标。其中返青期作为最重要的物候指标之一,其变化趋势对生态系统的水碳过程会产生重要影响。多项研究标明,返青期的变化方向和幅度取决于所在区域的... 植被的物候变化反映了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指标。其中返青期作为最重要的物候指标之一,其变化趋势对生态系统的水碳过程会产生重要影响。多项研究标明,返青期的变化方向和幅度取决于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岷江上游是西南山区典型流域,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且其气候具有明显的暖干化趋势。采用MCD12Q2物候产品,结合气象、高程数据,运用趋势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2001-2016年岷江上游草地、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返青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暖干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01-2016年岷江上游草地、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的返青期差异较大,其均值分别为第124.5±12.5 d、105.0±14.5 d和113.2±10.5 d。3种植被类型的返青期具有明显垂直分异性,返青期都随海拔升高而推迟,且在高海拔段(>3 500 m)推迟幅度更大。在春季气候暖干化影响下,草地和落叶阔叶林的返青期均呈显著提前趋势(p <0.05),混交林呈不显著提前趋势(p> 0.05)。3种植被返青期变化趋势在垂直分布上存在3500 m海拔分界线,分界线以上返青期提前速率更高,趋势更显著。岷江上游春季4月最低气温升高是植被返青期提前主要原因。该研究结果可服务于岷江上游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返青期 海拔 气温 降水 江上游
下载PDF
岷江上游芦花地区传统藏族民居建筑特征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思玮 黄诗艺 +1 位作者 朱春艳 李西 《住区》 2023年第5期62-68,共7页
芦花地区地处我国藏羌民族聚居的交错地带,其地域民族文化中杂有周边文化成分,显现出与藏彝走廊其他区域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这种文化属性使得地域民居的文化事象和建筑特征也更有特色。研究以芦花地区传统藏族民居为对象,以建筑学、民... 芦花地区地处我国藏羌民族聚居的交错地带,其地域民族文化中杂有周边文化成分,显现出与藏彝走廊其他区域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这种文化属性使得地域民居的文化事象和建筑特征也更有特色。研究以芦花地区传统藏族民居为对象,以建筑学、民族学与文化生态学的综合视角,运用田野调查、实地测绘、文献爬梳和口述访谈等方法,分析地缘环境与民族文化融合背景下民居的建筑特征以及文化生态,归纳民居建筑形体、空间构成、材料构造、建筑装饰方面的主要特征,为传统藏族民居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上游 传统藏族民居 建筑特征 文化生态 芦花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岷江上游水文模拟及径流响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潘建军 潘雪倩 杨海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2,共2页
选取岷江上游为研究区域,利用紫坪铺水文站1966—2009年的实测气象、水文数据,基于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分别对研究区年、月径流量进行模拟,并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WAT模型适用于研究区的年、月尺度的径... 选取岷江上游为研究区域,利用紫坪铺水文站1966—2009年的实测气象、水文数据,基于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分别对研究区年、月径流量进行模拟,并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WAT模型适用于研究区的年、月尺度的径流量模拟,且率定序列长更有利于率定的准确性;通过M-K检验,确定研究区径流突变年为1990年,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分别占84.69%、15.31%,气候变化影响占主导地位;各类土地利用类型调节径流的效果为:林地>高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耕地;研究区内气温每变化10%,径流量变化0.01%~3.49%,而降雨量每变化10%,径流量变化16.19%~2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水文模型 径流响应 土地利用 气候变化 江上游
下载PDF
岷江上游面雨量多模式预报检验与集成研究
16
作者 宋雯雯 淡嘉 +1 位作者 龙柯吉 徐诚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4期84-90,共7页
基于三源融合格点实况降水资料,以岷江上游面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评估指标,对2019年4月—2021年12月SWCWARMS、ECMWF、GRAPES_MESO模式及四川省智能网格的面雨量预报效果进行检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回归集成、TS集成和Nash系数... 基于三源融合格点实况降水资料,以岷江上游面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评估指标,对2019年4月—2021年12月SWCWARMS、ECMWF、GRAPES_MESO模式及四川省智能网格的面雨量预报效果进行检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回归集成、TS集成和Nash系数集成等方法开展了面雨量集成预报研究。结果表明:智能网格和ECMWF在岷江上游面雨量预报中的效果较优。面雨量分级检验中,4种单模式预报的TS评分随着量级增大而逐渐降低,空报率和漏报率逐渐增大,ECMWF在小雨预报中效果最好,智能网格在中雨预报中优于其他模式,SWCWARMS在大雨预报中占优。面雨量集成预报能较好地提升预测效果,3种多模式集成方法对比,回归集成的误差更小,而AS评分和效率系数更高。面雨量分级预报中,小雨预报宜采用3个模式多元回归集成,中雨预报宜采用4个模式TS集成,而大雨预报应考虑3个模式TS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上游 面雨量 集成预报 效果检验
下载PDF
桃江上游2022年“6·13”暴雨洪水特性分析及水情预警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明亮 黄国新 +1 位作者 谭正发 刘运珊 《人民珠江》 2023年第S02期419-424,共6页
2022年6月中旬,桃江流域上游区域全南、龙南等地出现罕见暴雨洪水,其中龙南城区犁头咀水位站出现有记录以来最高水位,城区受淹达35 h,造成了较大灾害损失。为掌握桃江上游区域暴雨洪水特性,总结水情预警实践经验,提高水情预警能力,通过... 2022年6月中旬,桃江流域上游区域全南、龙南等地出现罕见暴雨洪水,其中龙南城区犁头咀水位站出现有记录以来最高水位,城区受淹达35 h,造成了较大灾害损失。为掌握桃江上游区域暴雨洪水特性,总结水情预警实践经验,提高水情预警能力,通过洪水调查、水文比拟分析、P-Ⅲ型曲线适线排频、比降面积法推流、降雨涨幅相关图等方法,对本次暴雨洪水进行了特性分析,复盘了降雨和洪水过程,并与历史相近洪水进行了比较。本次暴雨洪水具有暴雨强度大,支流与干流的洪峰相遇、洪峰叠加,洪水峰高量大特点,综合分析确定桃江上游洪水重现期为20 a。在区域内无长系列水文资料代表站和无洪水预报方案情况下,通过确定预警雨量和水位指标、建立洪水预估报方案,实现雨量和水位滚动预警,弥补了水情预警短板,为防汛指挥机构提供了有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 特性分析 水情预警 江上游
下载PDF
岷江上游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营造特色解析——以老木卡寨为例
18
作者 钟琪 宋云辉 陈一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6期67-72,共6页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四川省境内岷江上游一带。岷江上游水网密集、山峦更迭的生态背景,多元的民族文化背景,影响着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的营造特色。将传统羌族村寨的人居环境分为生态格局、支撑系统与民居单元三项...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四川省境内岷江上游一带。岷江上游水网密集、山峦更迭的生态背景,多元的民族文化背景,影响着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的营造特色。将传统羌族村寨的人居环境分为生态格局、支撑系统与民居单元三项基本内容,归纳出传统羌族村寨“山-林-水-寨-地”的人居环境生态格局特征、支撑系统的防御性特征与民居单元的山地性特征。以四川省理县老木卡河谷羌寨为例,进一步从村寨布局与民居建筑等多方面具体阐述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营造的生态特色、防御特色与山地特色,为传统羌族村寨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上游 传统羌寨 人居环境 山地建筑
下载PDF
明清时期岷江上游地震时空分布特征
19
作者 陈婉莹 史力柯 《文史杂志》 2023年第3期72-76,共5页
从古至今,长江及其支流流域的地震等地质灾害状况多发,严重威胁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我们根据对历史文献及地方史志的整理分析,运用小波分析法,定量地对岷江上游地震发生的频次、等级、周期性、成因等进行分析,了解到明清时期岷江上游... 从古至今,长江及其支流流域的地震等地质灾害状况多发,严重威胁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我们根据对历史文献及地方史志的整理分析,运用小波分析法,定量地对岷江上游地震发生的频次、等级、周期性、成因等进行分析,了解到明清时期岷江上游记载的地震情况共79次,其中84.81%为小型地震,8.86%为中型地震,6.33%为大型地震;总体有两个较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分别是4~14a和13~32a。从周期震荡情况来看,在13a到32a的准2次震荡最为显著。空间分布明显不均匀,茂州发生的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江上游 地震 小波分析法 时空分布
下载PDF
长江上游重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邵怀勇 仙巍 杨武年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2-797,共6页
在分析了目前广泛使用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出速度、转入速度、综合动态度、状态指数模型,并指出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模型才能全面的描述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情况。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上世纪50... 在分析了目前广泛使用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出速度、转入速度、综合动态度、状态指数模型,并指出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模型才能全面的描述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情况。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上世纪50年代中期1∶5万地形图、1972年MSS图像、1986年和2000年TM图像为信息源,分1955—1972年、1972—1986年和1986—2000年三个时段,运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定量研究了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长江上游两个重点流域(岷江上游和嘉陵江中下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近50年间的三个时段内岷江上游(前者)和嘉陵江中下游地区(后者)土地利用结构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岷江上游林地面积持续减少,减幅分别为2.18%、2.43%和0.60%,目前该区毁林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嘉陵江中下游林地面积变化呈现减-减-增的态势,变化幅度分别为-6.90%、-0.15%和3.30%,"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该流域已初见成效。前者草地面积持续增加,增幅分别为2.16%、2.13%和0.54%;后者草地面积呈现出增-减-减的态势,变化幅度分别为16.89%、-8.27%、-3.70%。前者耕地面积呈现减-增-增的状态,变幅分别为-1.41%、1.67%和0.77%;后者则呈现增-增-减的态势,变幅分别为0.67%、0.88%和-1.21%;两流域建设用地面积均持续增加,前者三个时段增幅分别为1.85%、1.02%和10.34%,后者则为7.27%、5.16%和32.89%,后者三个时段建设用地增幅均远高于岷江上游。最后作者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对比研究 江上游 嘉陵江中下 江上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