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其一死可塞责”--江召棠之死与清末南昌教案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雄威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南昌教案是庚子后中国最大的一起教案和因教案引起的交涉案件。此案之所以引起巨大轰动,主要因为它是一起涉嫌"教士戕官"的独特案件。围绕南昌县令江召棠之死,局内和局外各方因立场、感情和信息来源的不同,存在着巨大的认知... 南昌教案是庚子后中国最大的一起教案和因教案引起的交涉案件。此案之所以引起巨大轰动,主要因为它是一起涉嫌"教士戕官"的独特案件。围绕南昌县令江召棠之死,局内和局外各方因立场、感情和信息来源的不同,存在着巨大的认知和言说上的差距,使此案一时扑朔迷离,至今未有定论。实际上,江召棠伤于被逼自刎,死于大吏的劝导。中法善后合同是双方互相让步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教案 自刎 江召棠 胡廷干 余肇康
原文传递
国民性的神话与历史——传教士话语与清末南昌教案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雄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103,共10页
在南昌教案的西方叙事中,知县江召棠被描述为一个撒谎者,一个为了面子而自杀、又以自杀对天主教会实施报复的人。而撒谎、面子和自杀正是在传教士的作品中频频出现的中国人的国民性,一定程度上是由传教士话语建构起来的一种"神话&q... 在南昌教案的西方叙事中,知县江召棠被描述为一个撒谎者,一个为了面子而自杀、又以自杀对天主教会实施报复的人。而撒谎、面子和自杀正是在传教士的作品中频频出现的中国人的国民性,一定程度上是由传教士话语建构起来的一种"神话"。通过对南昌教案相关史实的厘正,可知上述"神话"用于表述南昌教案,都或多或少与事实有所出入。传教士话语反映了近代中西间的话语与权力关系,放在晚清教案史脉络中看,它的形成与双方的互相猜疑和敌对的氛围是有直接关联的。一旦形成,反过来又影响到西方人对教案问题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话语 南昌教案 国民性神话 江召棠
下载PDF
南昌教案与上海中西报战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雄威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6-118,共13页
1906年的南昌教案引发中法两国长达三个月的交涉,也引起中外舆论界广泛关注,上海中西报界的报道尤为密集。围绕南昌县令江召棠的死因,上海报纸大体以中西为畛域,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解释。中方报纸认为是法国教士诱杀中国县令,西报则认... 1906年的南昌教案引发中法两国长达三个月的交涉,也引起中外舆论界广泛关注,上海中西报界的报道尤为密集。围绕南昌县令江召棠的死因,上海报纸大体以中西为畛域,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解释。中方报纸认为是法国教士诱杀中国县令,西报则认为是中国县令自杀以诬赖教士。这是近代中西报界报道中西冲突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折射出许多深层的历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教案 江召棠 《时报》 《南方报》 《字林西报》 《中法新汇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