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源江孜沙棘种子表型及萌发特性研究
1
作者 美朵卓嘎 沈思凡 +1 位作者 曹福亮 林玲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47,共8页
本试验以西藏5个不同种源江孜沙棘种子为材料,研究江孜沙棘种子的表型性状以及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其种子萌发特性的差异,并探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江孜沙棘的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为3.89~4.92 mm、2.12~3.27 mm... 本试验以西藏5个不同种源江孜沙棘种子为材料,研究江孜沙棘种子的表型性状以及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其种子萌发特性的差异,并探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江孜沙棘的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为3.89~4.92 mm、2.12~3.27 mm、1.18~1.61 mm;种子千粒重为6.86~13.44 g。5个种源中萨迦县种子长度、宽度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小于10%,属于弱变异。种子在萌发4 d内均达萌发高峰期,萌发进程时间较短,在10 d内均结束萌发。除了工布江达县江孜沙棘发芽率(46.67%)较低外,其余4个种源发芽率均高达8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南木林种子宽度、厚度和千粒重最大,而工布江达县种质的最小。不同种源种子萌发有明显的萌发峰值,属于“爆发型”萌发植物,江孜县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最高。5个种源种子的发芽势与海拔和年日照时数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年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孜沙棘 种源 种子表型 萌发特性
下载PDF
江孜县近53年气候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2
作者 次仁德吉 扎西旺拉 普布多吉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利用江孜县1970~2022年国家气象观测站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通过一元线性趋势、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对江孜县近53年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面:近53... 利用江孜县1970~2022年国家气象观测站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通过一元线性趋势、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对江孜县近53年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面:近53年来江孜县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线性趋势率分别为0.311/10a、0.242/10a、0.354/10a,通过了0.10显著性检验水平,年平均最低气温线性趋势率为最大,升温最为显著;突变时间分别在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年平均降水量呈下降水趋势,波动幅度较大,线性率为−3.164/10a,未通过显著性水平,也没有突变。年平均日照时数整体上呈现升高趋势,线性率为13.162/10a,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水平,突变时间为1990年。分析江孜县近53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为地方防灾减灾能力、农业生产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理论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气象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量 日照时数 江孜
下载PDF
江孜沙棘不同育苗技术的比较与分析
3
作者 浦俊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0161-0164,共4页
江孜沙棘是珍稀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在荒漠化土地治理与经济开发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江孜沙棘的育苗成功率和质量,本研究对江孜沙棘的撒播、穴播、淋播、漂浮播四种育苗技术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种育苗技术... 江孜沙棘是珍稀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在荒漠化土地治理与经济开发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江孜沙棘的育苗成功率和质量,本研究对江孜沙棘的撒播、穴播、淋播、漂浮播四种育苗技术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种育苗技术均能够成功育苗,但各具优势与不足。撒播法操作简便,适于大面积操作,但幼苗生长速度较慢;穴播法适于个体生长,育苗成活率较高,但管理较为繁琐;淋播法可提高出苗速度,但成活率相对较低;漂浮播法可以同时满足大规模育苗和高效率的要求,但技术难度相对较大。综合考虑,对于江孜沙棘的育苗,我们建议在幼苗期使用穴播法,为其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随着其生长,再逐步扩大种植面积,使用漂浮播法提高育苗效率。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提升江孜沙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孜沙棘 育苗技术 撒播 穴播 漂浮播
下载PDF
江孜沙棘产业生态与增收双向发展的分析研究
4
作者 尼玛番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5期0177-0180,共4页
江孜地区是我国西藏自治区重要的农业基地,沙棘资源丰富。江孜沙棘以营养价值高、用途广而着称于世,是西藏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但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结构调整深入等原因,江孜沙棘产业迎来了许多挑战与机遇。如何使... 江孜地区是我国西藏自治区重要的农业基地,沙棘资源丰富。江孜沙棘以营养价值高、用途广而着称于世,是西藏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但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结构调整深入等原因,江孜沙棘产业迎来了许多挑战与机遇。如何使江孜沙棘产业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本研究拟从生态保护与增加收入的双重视角,探索扶持江孜地区沙棘产业开发的途径及对策,目的在于为生态和增加收入共赢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孜沙棘产业 生态 增收双赢
下载PDF
江孜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现状与思考
5
作者 金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0020-0023,共4页
本文旨在论述江孜县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现状,深入分析其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发展策略。本研究以江孜县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与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在统防统治过程中... 本文旨在论述江孜县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现状,深入分析其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发展策略。本研究以江孜县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与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在统防统治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组织管理,技术应用与农民参与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农户参与度等相关建议与措施,旨在为完善江孜县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孜 农作物 病虫害 统防统治
下载PDF
加强德育工作对江孜县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研究
6
作者 邓建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11期139-142,共4页
近年来,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德育问题,尤其是对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江孜县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和阐述了加强德育工作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重要性。该研究采用了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研究... 近年来,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德育问题,尤其是对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江孜县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和阐述了加强德育工作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重要性。该研究采用了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强化德育对于改善中学生行为规范、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提高其道德素质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且,德育工作的开展程度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此次研究,认识到德育工作对于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期望对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并且为推动江孜县德育工作的发展史和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工作 江孜县中学生 人格发展 心理健康 教育指导
下载PDF
西藏江孜县青稞农业技术推广及栽培方法研究
7
作者 多吉曲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0069-0072,共4页
西藏江孜县是西藏青稞粮食主产区之一,拥有悠久的青稞种植历史和丰富的农业技术。本文旨在探讨西藏江孜县青稞农业技术推广及栽培方法,以期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和青稞产业的升级提供参考。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式,本... 西藏江孜县是西藏青稞粮食主产区之一,拥有悠久的青稞种植历史和丰富的农业技术。本文旨在探讨西藏江孜县青稞农业技术推广及栽培方法,以期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和青稞产业的升级提供参考。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式,本文对西藏江孜县的青稞种植技术、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和种植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孜 青稞农业技术推广 栽培方法
下载PDF
宗山号角——纪念西藏江孜抗英保卫战120周年主题展览侧记
8
作者 张子凌(文/图) 《中国西藏》 2024年第4期54-55,共2页
2024年7月1日,原创主题展览“宗山号角——纪念西藏江孜抗英保卫战120周年”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展出。该展览是西藏文化博物馆继“废奴丰碑——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展”“丰功伟业——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特展”之后... 2024年7月1日,原创主题展览“宗山号角——纪念西藏江孜抗英保卫战120周年”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展出。该展览是西藏文化博物馆继“废奴丰碑——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展”“丰功伟业——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特展”之后又一叙事宏大的西藏主题陈列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民主改革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主题展览 丰功伟业 江孜 特展 博物馆
下载PDF
西藏南部江孜地区白垩系的厘定 被引量:47
9
作者 王成善 李祥辉 +1 位作者 万晓樵 陶然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7-107,共11页
文中对藏南江孜地区深海一次深海白垩纪地层层序、系统及厚度进行了厘定。建组剖面甲不热、维美等构造复杂,地层层序变化大,重复多。厘定后的岩石地层单元有加不拉组、床得组和宗卓组。加不拉组是一套以黑色页岩为主的地层,跨下白垩统... 文中对藏南江孜地区深海一次深海白垩纪地层层序、系统及厚度进行了厘定。建组剖面甲不热、维美等构造复杂,地层层序变化大,重复多。厘定后的岩石地层单元有加不拉组、床得组和宗卓组。加不拉组是一套以黑色页岩为主的地层,跨下白垩统一上白垩统三冬阶,下分黑层段和白层段;床得组由紫红色页片状泥灰岩组成,属坎潘期早—中期;宗卓组即著名的“北家混杂堆积岩”,页岩中含大量外来岩块,时代为坎潘期晚期和马斯特里赫特期。白垩系厚度远小于过去一般认为的2000m或3000m以上,一般在300~500m,少数可达700m。滑塌层、红层、白层、黑层等标志层使本区白垩系易于对比。建议将建组剖面改在床得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不拉组 白垩系 江孜地区 西藏南部 地层
下载PDF
西藏南部江孜盆地上侏罗统至古近系沉积岩石学特征与盆地演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曦 王成善 +3 位作者 胡修棉 黄永建 魏玉帅 王平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6-624,共9页
江孜盆地紧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随着特提斯洋的演化及最终消亡,盆地必然随之经历一系列演化,分析其沉积响应是了解盆地演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本文以分布于江孜地区的晚侏罗世至古近纪海相沉积地层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建立的地层格架... 江孜盆地紧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随着特提斯洋的演化及最终消亡,盆地必然随之经历一系列演化,分析其沉积响应是了解盆地演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本文以分布于江孜地区的晚侏罗世至古近纪海相沉积地层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建立的地层格架基础上,基于野外露头和镜下观察,仔细分析了其沉积岩石学特征。江孜地区晚侏罗世至古近纪沉积序列为:石英砂岩(上侏罗统维美组)-页岩夹火山岩屑砂岩(下白垩统日朗组)-黑色硅质/钙质页岩(中白垩统加不拉组黑层段、白层段)-黑色硅质岩(上白垩统加不拉纽硅质岩段)-红色硅质页岩、泥灰岩夹滑塌灰岩(上白垩统床得组)-灰绿色页岩夹外来岩块(上白垩统宗卓组)-砂/页岩互层(古近系甲查拉组)。从中可以看出海水从维关组至加不拉组硅质岩段为逐渐加深的过程,而至甲查拉组海水再次浅于硅质岩段沉积水深。生物沉积、悬浮沉积及块体搬运作用沉积常见,其中块体搬运作用包括砂质碎屑流、浊流、滑塌和岩崩等,沉积环境为大陆斜坡至深水洋盆。通过沉积学与沉积地球化学分析可知,底层水经历了缺氧、氧化再到缺氧的过程。根据沉积岩石学特征结合沉积环境分析,从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将盆地的演化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稳定发育阶段,白垩纪中期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持续沉降阶段,晚白垩世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阶段,白垩世末期至始新世初期为残留洋盆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石学特征 沉积环境 盆地演化 江孜 西藏
下载PDF
西藏江孜地区海相白垩系铁赋存状态及古海洋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曦 王成善 +1 位作者 胡修棉 黄永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4,共8页
白垩纪黑色页岩至大洋红层的转变,预示着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及海洋-气候系统的改变。海相白垩纪黑色页岩与大洋红层在我国西藏江孜地区广泛发育,其中床得剖面已经成为海相白垩系研究的经典剖面之一,根据岩性的不同以及剖面上所表现出的... 白垩纪黑色页岩至大洋红层的转变,预示着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及海洋-气候系统的改变。海相白垩纪黑色页岩与大洋红层在我国西藏江孜地区广泛发育,其中床得剖面已经成为海相白垩系研究的经典剖面之一,根据岩性的不同以及剖面上所表现出的风化色差异,床得剖面自底部至顶部可分为黑层段、白层段和红层段等岩性单元。本文以床得剖面为代表,分析了江孜海相白垩系黑色页岩至大洋红层样品中铁、铝含量、Fe3+/Fe2+比值的变化规律、铁的富集特征及其漫反射光谱特性。红层的铁、铝含量及Fe3+/Fe2+比值均远高于其它层位。红层中铁铝含量呈线性相关,认为红层中的铁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铁在红层中富集,是由于陆源输入的增加造成。而黑层和白层中铁铝相关系数很低,可能的解释是由于这两个层段中常见的黄铁矿化结核而导致铁的流失。漫反射光谱学实验显示黑层段和白层段下部的漫反射光谱略显435nm处针铁矿特征峰值,白层段上部反射光谱的峰值不明显,而红层样品在波长565nm处呈现赤铁矿特征峰值。因而,在红层中铁矿物主要以赤铁矿形式存在,而黑层和白层下部有针铁矿存在,在白层上部没有高价态铁矿物。床得剖面的红层段铁富集程度很高,黑层段和白层下部铁相对较为富集,而在白层上部,铁呈亏损状态。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江孜地区红层沉积时期大洋底层水为富氧状态,而黑层和白层下部可能为弱氧化状态,大洋缺氧沉积出现于白层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古海洋 江孜 西藏
下载PDF
西藏江孜盆地的层序地层分析与沉积充填演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金高 周祖翼 +3 位作者 王全海 刘鸿飞 彭勇民 姚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8-492,共5页
在区域性盆地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沙拉岗锑 (金 )矿区沉积相与层序地层分析 ,初步识别出Ⅰ类和Ⅱ类不同性质的层序界面 ,划分出 8个三级层序 ,包括 2个Ⅰ类层序和 6个Ⅱ类层序 ,所有层序均具有清晰的三分结构。将江孜盆地斜坡背景的沉... 在区域性盆地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沙拉岗锑 (金 )矿区沉积相与层序地层分析 ,初步识别出Ⅰ类和Ⅱ类不同性质的层序界面 ,划分出 8个三级层序 ,包括 2个Ⅰ类层序和 6个Ⅱ类层序 ,所有层序均具有清晰的三分结构。将江孜盆地斜坡背景的沉积充填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 :相对陡的陆源斜坡阶段、相对平缓的陆源斜坡阶段、硅质海底扇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孜盆地 层序地层 沉积充填 西藏 沉积环境 陆源斜坡
下载PDF
藏南江孜盆地北缘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志广 刘文灿 +3 位作者 梁定益 王克友 赵兴国 张爱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1-348,共8页
江孜盆地北缘火山岩可分为2个火山岩带,各带又有2个喷发旋回。不同时代的火山岩具相似的岩石化学特征,表现为富钛、富铝、富钠、低钾的特点,属拉斑玄武岩系列。三叠纪和早白垩世火山岩的痕量元素具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的特征,稀土元素... 江孜盆地北缘火山岩可分为2个火山岩带,各带又有2个喷发旋回。不同时代的火山岩具相似的岩石化学特征,表现为富钛、富铝、富钠、低钾的特点,属拉斑玄武岩系列。三叠纪和早白垩世火山岩的痕量元素具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的特征,稀土元素及其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型式显示其喷发构造背景为大陆裂谷环境。晚白垩世火山岩的痕量元素特征可分为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高场强元素和仅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2种类型,上下层位的稀土元素特征和配分型式不同,喷发的构造环境分别为大陆裂谷环境和大洋环境。结合区域地质成果认为,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在三叠纪和早白垩世时为大陆裂谷构造环境,晚白垩世早期为大陆裂谷向大洋演化的构造背景,晚期形成洋壳熏其形成至少经历了4次脉动式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江孜盆地北缘 火山岩 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背景
下载PDF
西藏南部河谷气候变化趋势及预测——以江孜站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尚可政 周海 +2 位作者 陈录元 王式功 杨德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1-1118,共8页
利用西藏江孜气象站1957-2006年气温、降水等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西藏南部(下称藏南)河谷地区的气候变化,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趋势做了预测。分析表明:藏南河谷的气温在过去50年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升温速率较全球平均升温速率偏高,... 利用西藏江孜气象站1957-2006年气温、降水等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西藏南部(下称藏南)河谷地区的气候变化,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趋势做了预测。分析表明:藏南河谷的气温在过去50年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升温速率较全球平均升温速率偏高,主要表现为日最低气温的上升,降水呈波动下降变化;在21世纪的前期,藏南河谷气温上升、降水增加,但气温变化较降水更为明显,故湿润度呈波动减小。2030年代起由于温度升高、降水减少,呈现出趋于暖干化趋势,将预测结果与2007-2008年的实际观测资料相比较,预测结果与实际值接近。因此,预测结果基本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河谷 江孜 气候变化 气候预测
下载PDF
拉萨河谷上段江孜沙棘Hippophea gyantsensis(Rousi)Lian种群的海拔梯度性变异 被引量:4
15
作者 拉琼 张文驹 +2 位作者 欧珠朗杰 吴千红 索朗白珍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3,共5页
江孜沙棘[Hippophea gyantsensis(Rousi)Lian]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广生态幅的小乔木,在拉萨河谷地区的海拔3500—4200m范围内均有分布。前人工作多集中在江孜沙棘果实的开发利用方面,对其基础生态学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江孜... 江孜沙棘[Hippophea gyantsensis(Rousi)Lian]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广生态幅的小乔木,在拉萨河谷地区的海拔3500—4200m范围内均有分布。前人工作多集中在江孜沙棘果实的开发利用方面,对其基础生态学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江孜沙棘沿海拔梯度的群落组成和表型变异的规律。为此,在拉萨河谷上段沿海拔梯度由东向西设置了4个样带:3850m、3950m、4050m和4200m,每个样带设置2至3个10m×10m的样方进行研究。首先,详细记录了每个样方内林下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样方内的沙棘盖度、海拔、样方与河岸的实际距离,并用DCA[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去势对应分析)]排序方法对群落及其组成物种进行排序分析。随机抽取了每个样方内的20个江孜沙棘植株个体,测定其胸径、基径、株高和叶片长度,用回归分析法分析这些变量和海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孜沙棘在拉萨河谷内的主要生境分为4种类型,即:河边砾石滩地、河阶草滩、河边草甸和河边林缘,样方排序结果主要受海拔的影响;同时,江孜沙棘植株的基径、胸径和高度都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而叶片长度与海拔之间无显著相关。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江孜沙棘而言,海拔所代表的综合环境因子对其分布和表型有显著的影响,而局部光照可能也是影响其表型特征的重要生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孜沙棘 海拔梯度 群落排序 表型变异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西藏南部江孜盆地的演化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勇民 李金高 +1 位作者 刘家铎 姚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5-350,共6页
位于西藏南部江孜盆地的沙拉岗矿区发育一套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碎屑流、滑动与浊流形成的碎屑岩夹硅质岩与灰岩的沉积。在野外识别出 8个三级层序 ,包括 2个Ⅰ类层序和 6个Ⅱ类层序 ;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将处于斜坡背景的... 位于西藏南部江孜盆地的沙拉岗矿区发育一套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碎屑流、滑动与浊流形成的碎屑岩夹硅质岩与灰岩的沉积。在野外识别出 8个三级层序 ,包括 2个Ⅰ类层序和 6个Ⅱ类层序 ;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将处于斜坡背景的沉积演化大致划分为 4个阶段 :(1)相对陡的陆源斜坡阶段 ;(2 )相对平缓的陆源斜坡阶段 ;(3)硅质海底扇发育阶段 ;(4 )陆源海底扇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沉积 海底扇 层序地层 沉积演化 江孜盆地 西藏
下载PDF
CO_2增加对榆树·江孜沙棘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贞红 张昆林 +1 位作者 赵垦田 郭其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8661-18662,18677,共3页
[目的]研究CO2增加对榆树、江孜沙棘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榆树、江孜沙棘在不同CO2浓度下的光合特性。[结果]在弱光下榆树净光合速率较低,而强光下较高;随着CO2浓... [目的]研究CO2增加对榆树、江孜沙棘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榆树、江孜沙棘在不同CO2浓度下的光合特性。[结果]在弱光下榆树净光合速率较低,而强光下较高;随着CO2浓度增加,榆树的水分利用效率大幅增加。江孜沙棘对CO2浓度升高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使江孜沙棘同化CO2的能力和对光能利用效率提高,但当CO2浓度超过600μmol/mol时,其光合作用稍有下降。CO2浓度升高后提高了江孜沙棘对水分的利用效率。[结论]榆树和江孜沙棘具有喜光和抗旱性较强的特性,适宜在半干旱地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增加 榆树 江孜沙棘 净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藏南江孜地区早白垩世甲不拉组钙质超微化石的特征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莲凤 张振国 +4 位作者 姚纪明 左文喆 马亚杰 张鹏 万晓樵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7-914,共8页
藏南江孜一带的侏罗纪—白垩纪海相地层被划分为维美组和甲不拉组。通过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发现甲不拉组黑色页岩中含有保存较为完好的钙质超微化石。研究区的生物丰度和分异度偏低,经鉴定以椭圆球石科(Ellip-sagelosphaer... 藏南江孜一带的侏罗纪—白垩纪海相地层被划分为维美组和甲不拉组。通过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发现甲不拉组黑色页岩中含有保存较为完好的钙质超微化石。研究区的生物丰度和分异度偏低,经鉴定以椭圆球石科(Ellip-sagelosphaeraceae)生物群为主,数量相对丰富,但属种比较单调。超微化石指示甲不拉组为早白垩世沉积的产物。结合菊石和双壳类化石,认为甲不拉组地层时代属于早白垩世贝利阿斯期至凡兰吟期(Berriasian-Valanginian)。这一发现标志着西藏特提斯东部早白垩世地层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存在。甲不拉组早白垩世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为该地区海相地层的时代划分、对比提供了新的资料,也为寻找海相侏罗纪—白垩纪地层界线指示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超微化石 甲不拉组 贝利阿斯期至凡兰吟期 西藏南部江孜地区
下载PDF
西藏江孜—亚东地区1∶25万区调已取得部分重要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万晓樵 刘文灿 +2 位作者 梁定益 高德臻 李国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10-210,共1页
关键词 地质调查 地层 古生物 构造带 江孜盆地 地质填图
下载PDF
藏南江孜盆地构造演化的石英ESR测年证据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生伟 秦松贤 +1 位作者 刘强 向树元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0-34,共5页
江孜盆地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北部典型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对该盆地东段构造剖面(哲古错-措美南)的石英脉进行ESR测年,获得的年龄分布区间为63.8~4.3Ma,对应于古新世早期-上新世早期。测年结果对于江孜盆地断裂活动的多期性及盆地... 江孜盆地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北部典型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对该盆地东段构造剖面(哲古错-措美南)的石英脉进行ESR测年,获得的年龄分布区间为63.8~4.3Ma,对应于古新世早期-上新世早期。测年结果对于江孜盆地断裂活动的多期性及盆地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约束意义,表明江孜盆地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盆地主体构造形成(古新世初期)、构造定型(始新世晚期—中新世晚期)和构造改造(上新世及之后)3个主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R测年 构造演化 新生代 江孜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