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名琛的悲剧及原因之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国权 马俊吉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88-94,共7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叶名琛任两广总督,兼任对外交涉事务的钦差大臣。一八五八年一月五日英法联军侵占广州时被英国侵略军俘虏,后来被送到印度的加尔各答,一年后客死在那里。时名琛的悲剧结局,在当时被讥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叶名琛任两广总督,兼任对外交涉事务的钦差大臣。一八五八年一月五日英法联军侵占广州时被英国侵略军俘虏,后来被送到印度的加尔各答,一年后客死在那里。时名琛的悲剧结局,在当时被讥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嗣后,这“六不”成为评论叶名琛之根据,或以“六不”定论为妥协投降。然而,造成叶名琛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叶名琛本人在这个悲剧中应负什么责任?叶名琛到底算不算妥协投降?弄清这些问题,对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叶名琛这个人物,给历史人物以适当评价,我们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愿作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同志。 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叶名琛的悲剧,是清政府当时的对外方针造成的。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名琛 对外交涉 两广总督 道光皇帝 英法联军 巴夏礼 “亚罗号”事件 边衅 江宁将军 黑龙江将军
下载PDF
略论江苏新军
2
作者 苏贵庆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80-83,共4页
在辛亥革命中,无论是苏州的和平光复,还是南京的武力光复,都与清朝驻江苏的新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江苏新军的组成,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江苏新军中的活动,以及江苏新军在江苏光复中的作用及地位,作一简要剖析。
关键词 武备学堂 北洋六镇 镇统制 巡防营 陈其美 江宁将军 藩司 熊成基 革命思想 武装起义
下载PDF
南京光复和民国建都
3
作者 吕雪萱 《档案天地》 2019年第8期24-26,共3页
1911年l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江苏之上海、镇江、苏州相继宣告独立,惟独江南重镇、两江总督衙门所在地南京尚在清廷之手。革命党人纷纷密赴金陵,图谋起义。战争一触即发,居民纷纷逃离。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宁将军铁良用尽各种方法企图... 1911年l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江苏之上海、镇江、苏州相继宣告独立,惟独江南重镇、两江总督衙门所在地南京尚在清廷之手。革命党人纷纷密赴金陵,图谋起义。战争一触即发,居民纷纷逃离。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宁将军铁良用尽各种方法企图稳定人心,但始终未能奏效。眼见大清王朝颓势难挽,一些大官僚、地方缙绅开始考虑自治保身之策。江苏省议员仇继恒、虞洽卿谒见张人骏,劝他说:“当今独立省已十有四,上海、苏州亦入民党之手,势将牵动金陵,孤城难以久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督府 武昌起义 江宁将军 徐绍桢 李兴锐 天堡城
下载PDF
宗社党述略
4
作者 关威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5-36,共2页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之时,清政府的统治已陷于分崩离析的状态.狡猾的袁世凯看到有机可乘,一方面假意向南方革命党人表示“赞成”共和,另一方面又利用革命党的声势恫吓清廷当权者,以求达到个人篡权之目的。在这种动荡的形势...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之时,清政府的统治已陷于分崩离析的状态.狡猾的袁世凯看到有机可乘,一方面假意向南方革命党人表示“赞成”共和,另一方面又利用革命党的声势恫吓清廷当权者,以求达到个人篡权之目的。在这种动荡的形势下,一小撮以少壮派为首的满族亲贵为了抗拒革命,挽救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反动组织——宗社党。宗社党成立于1912年1月.其发起者和领导人主要有:军咨府军咨使良弼、恭亲王溥伟、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原江宁将军铁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党人 军咨府 溥伟 民政部尚书 江宁将军 彭家珍 杨增新 御前会议 同盟会会员 封建帝制
原文传递
晚清江南驻防的恢复与重建
5
作者 顾建娣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4-34,共1页
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清廷和江宁将军都急欲恢复江南驻防旧制。但在筹建旗营兵房和筹补旗兵缺额时,地方督抚常以资金匮乏为由拖延执行清廷的谕令,敷衍江宁将军的重建要求,直到光绪二十四年八旗兵制改革,江宁驻防旧制也未能完全恢复。
关键词 光绪二十四年 江宁将军 八旗兵制 太平天国战争 旗兵 兵房 资金匮乏 地方督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