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流域经济区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资源量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丁晓英 徐春燕 +3 位作者 杨军 段碧辉 黄彬 闫加力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468-1473,共6页
在湖北省江汉流域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显示江汉平原及周边丘峦存在大量富硒土壤资源。按照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中所采用的双层网格化采样模式,采取单位土壤硒量的方法,按照直线公式计... 在湖北省江汉流域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显示江汉平原及周边丘峦存在大量富硒土壤资源。按照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中所采用的双层网格化采样模式,采取单位土壤硒量的方法,按照直线公式计算土壤硒资源量,并分别从土壤类型及成土母质的特征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汉流域经济区表层(0~0.2 m)土壤硒资源量为5 314.69 t,深层(0~1.8 m)土壤硒资源量为38 764.66 t;区内两大储硒类型为灰潮土、潴育型水稻土,且土壤硒主要集中分布在第四系的成土母质类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流域经济区 富硒土壤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土壤硒资源量
下载PDF
试论湖北境内江汉流域方言格局的历史演变与历代移民潮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萧红 徐英 《长江学术》 2013年第1期87-94,共8页
湖北江汉流域地处华中地区,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自然、人文环境明显地具有南北过渡、东西交汇的特征,是历代移民的分散地和中转站。湖北江汉流域经过了中古、近代、现代三次重要的移民潮,历代移民对其方言格局的形成产生了不同层次的... 湖北江汉流域地处华中地区,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自然、人文环境明显地具有南北过渡、东西交汇的特征,是历代移民的分散地和中转站。湖北江汉流域经过了中古、近代、现代三次重要的移民潮,历代移民对其方言格局的形成产生了不同层次的影响。首先,晋永嘉之乱后人口南迁,江汉流域西南官话初现端倪。第二次,安史之乱、靖康难后北人南迁,逐步确立了该地区西南官话的格局。在洪武大移民中,大批的江西人迁入,赣方言的影响深入到江汉流域监利、松滋、公安、石首、黄冈、鄂州等地方言中。第三次,当代城市化进程和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移民,移民方言和迁入地方言之间相互影响、交融,移民型柯因内语由此产生,并逐渐向普通话靠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流域 方言格局 历史演变 移民
下载PDF
从《聊斋志异·青蛙神》看江汉流域的蛙神信仰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宁宁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77-80,105,共5页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信仰民俗是其中最瑰丽神奇的部分。《青蛙神》作为众多描写民俗信仰篇章中不经意的小篇,却着实反映了江汉流域蛙崇拜这一民俗民风。通过对《青蛙神》中反映的江汉地区蛙神信仰概况、江汉...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信仰民俗是其中最瑰丽神奇的部分。《青蛙神》作为众多描写民俗信仰篇章中不经意的小篇,却着实反映了江汉流域蛙崇拜这一民俗民风。通过对《青蛙神》中反映的江汉地区蛙神信仰概况、江汉流域蛙崇拜与巫觋文化的关系、蛙神信仰的文化意蕴以及其与江汉流域社会生活的双向互动关系四部分,来探讨《青蛙神》中盛行于江汉流域的蛙崇拜,以此来提升作品的可读性,丰富江汉流域的民俗信仰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青蛙神》 江汉流域 蛙神信仰
下载PDF
湖北省江汉流域经济区土壤硒资源分布特征及利用前景 被引量:10
4
作者 项剑桥 胡瑞春 +1 位作者 张元培 宋长虹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5年第4期431-435,共5页
通过对江汉流域经济区7.9万km2国土面积开展土壤调查,结果表明:江汉流域经济区土壤表层物质中硒含量背景值为0.295×10-6,高于全国和世界正常土壤硒含量背景值;富硒土壤面积10 068 km2,可供利用开发的面积约7 000 km2,多呈连片分布... 通过对江汉流域经济区7.9万km2国土面积开展土壤调查,结果表明:江汉流域经济区土壤表层物质中硒含量背景值为0.295×10-6,高于全国和世界正常土壤硒含量背景值;富硒土壤面积10 068 km2,可供利用开发的面积约7 000 km2,多呈连片分布,适合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硒的富集与土壤母质背景相关,除二叠纪、寒武纪地层中的黑色岩系高硒岩石风化后形成的土壤硒含量偏高外,一般风化母质类土壤硒量总体偏低,冲积母质类土壤含量总体偏高,并且湖沼积层母质>冲湖积层母质>冲积层母质;从土地利用上来看一般旱地>水浇地>水田。区内冲积带富硒土壤基本为偏碱性土壤,有利于硒向农作物中的转移,富硒土壤区生产出来的稻米、小麦面粉硒含量总体上高于非富硒土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流域 富硒土壤 地球化学 农业地质
下载PDF
湖北省江汉流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成果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万能 胡正祥 +1 位作者 曾明中 杨军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7年第A01期1-5,18,共6页
通过对江汉流域经济区的区域调查、区域评价、局部评价和总体综合评价等阶段不断地实施推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旨在为农业发展服务的科学成果,实现了以地质调查手段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的基本目标:查明江汉流域表层土壤... 通过对江汉流域经济区的区域调查、区域评价、局部评价和总体综合评价等阶段不断地实施推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旨在为农业发展服务的科学成果,实现了以地质调查手段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的基本目标:查明江汉流域表层土壤及水体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对有害、有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对农作物产地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进行评价;发现江汉平原农业生态环境若干重大地球化学问题;开展流域区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与地球化学预警、预测;开展名、优、绿色农产品适宜区地球化学背景研究;开展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与农业生态环境相关性研究,建立区域农业地球化学评价模型,提出农业经济长远规划和结构调整建议;建立农业经济区地球化学数据库及成果服务系统,为区域农业经济规划、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流域经济区 农业地质调查 成果综述
下载PDF
江汉平原及周缘土壤地球化学二元构型特征分析与研究
6
作者 张德存 杨明银 +4 位作者 杨军 申锐莉 曾明中 徐宏林 胡绍祥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7年第A01期10-18,共9页
利用农业地质调查中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资料研究流域区土壤中元素分布基本特征,将区内土壤元素分布宏观上归纳为由风化母质控制的和由冲积母质控制的二元结构模型,其前者以硅、锆富集,钙、镁等多元素贫乏为特征,后者以硅、锆贫乏,钙、镁... 利用农业地质调查中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资料研究流域区土壤中元素分布基本特征,将区内土壤元素分布宏观上归纳为由风化母质控制的和由冲积母质控制的二元结构模型,其前者以硅、锆富集,钙、镁等多元素贫乏为特征,后者以硅、锆贫乏,钙、镁、钾、磷等多元素富集为特征,区域上形成十分清晰的两大地球化学区,不可否认地质单元、冲积物源对两大区产生的内部影响,形成元素分布上的差异,但都未能改变区内基本地球化学分布构成。分析研究成土地球化学作用对土壤酸化、地球化学组分迁移的影响,及土壤表生生物学富集和环境学富集对区域元素分布格局发生的改变。其中生物学富集是导致土壤中碳(有机碳)、硫、氮、(磷)富集的重要途径;环境学富集是镉、汞等重金属富集的基本根源。研究表明,不可忽视土壤后生叠加地球化学作用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流域经济区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成土母源 成土地球化学作用
下载PDF
湖北境内汉江流域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余程眩 《当代经济》 2010年第17期78-81,共4页
本文以汉江流经湖北境内的23个县级区域作为研究单位,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沿江23个县市的测试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选取的指标共12项,主要信息提取采用主成分因子法,在此基础上使用综合因子得分作为发展水平的评价。... 本文以汉江流经湖北境内的23个县级区域作为研究单位,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沿江23个县市的测试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选取的指标共12项,主要信息提取采用主成分因子法,在此基础上使用综合因子得分作为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证明,这23个县市其县域经济发展的内部差距比较显著,各县竞争力水平随着距离武汉空间位置的远近和交通可达的难易呈现出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因子分析 江汉中下游流域 县域综合经济实力
下载PDF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硒产业示范区建设对策 被引量:5
8
作者 戴光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9期11861-11862,11865,共3页
为了发展江汉流域硒产业,湖北省委决定在钟祥市创建柴湖硒产业示范区。该研究介绍了柴湖镇概况,根据柴湖镇分布有富硒土壤的优势,从发展富硒种植业和养殖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富硒品牌农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富硒土地流... 为了发展江汉流域硒产业,湖北省委决定在钟祥市创建柴湖硒产业示范区。该研究介绍了柴湖镇概况,根据柴湖镇分布有富硒土壤的优势,从发展富硒种植业和养殖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富硒品牌农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富硒土地流转等方面提出了该镇硒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流域 钟祥市柴湖镇 富硒产业 示范区 建设对策
下载PDF
曾谜解
9
作者 陈隆文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0,共6页
甲骨卜辞、古代文献与考古发掘中的曾与曾国常被混同对待,以致很难区别。曾作为地名,最早见于殷墟卜辞,其地位于今河南新密、新郑之间的溱水河流域,与西周随枣走廊的姬姓曾国及山东沂水流域的姒姓鄫国无涉。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的姬姓曾... 甲骨卜辞、古代文献与考古发掘中的曾与曾国常被混同对待,以致很难区别。曾作为地名,最早见于殷墟卜辞,其地位于今河南新密、新郑之间的溱水河流域,与西周随枣走廊的姬姓曾国及山东沂水流域的姒姓鄫国无涉。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的姬姓曾国位于湖北境内汉水以东的随枣走廊,其受封在西周早期,与后来的随同为一国。曾、随国号的变化与西周中晚期姒姓缯联合申国召来犬戎攻灭西周有关。作为禹夏后裔的姒姓曾,在古代文献中被写作缯、鄫,春秋以前地望在河南南阳方城,即古缯关一带,春秋以后迁往山东沂水流域苍山县古鄫城。文章认为应对古史记载不同年代、地域的曾、缯、鄫加以区别对待,才能廓清学术史上的曾与曾国谜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随之谜 溱水流域 江汉流域 姬姓曾国 姒姓曾国
下载PDF
周族南迁巴地考论
10
作者 李炳海 《天府新论》 1996年第2期66-69,共4页
周族南迁巴地考论李炳海周族早期曾经多次迁徙,《白虎通义·封公候篇》有“周家五迁”之说,谭戒甫先生《先周族与周族的迁徙及其社会发展》[1]认为有九次迁徙,考辨论证详实,可参看。古今学者在探求周族迁徙的地域时,通常都... 周族南迁巴地考论李炳海周族早期曾经多次迁徙,《白虎通义·封公候篇》有“周家五迁”之说,谭戒甫先生《先周族与周族的迁徙及其社会发展》[1]认为有九次迁徙,考辨论证详实,可参看。古今学者在探求周族迁徙的地域时,通常都把目光局限在今陕西境内渭水以北的武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地 地理位置 先周文化 先楚文化 江汉流域 后稷 周族 考证
下载PDF
湖泊渔业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对策
11
作者 李开伦 《渔业经济研究》 1992年第4期25-28,共4页
湖北素以“千湖之省,,著称,在长汉和汉江两岸的平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大小湖泊,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江汉湖群。这些湖泊像一面面镜子,镶嵌在纵横交错的水网之间,本文在总结江汉湖群渔业资源的历史演变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 湖北素以“千湖之省,,著称,在长汉和汉江两岸的平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大小湖泊,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江汉湖群。这些湖泊像一面面镜子,镶嵌在纵横交错的水网之间,本文在总结江汉湖群渔业资源的历史演变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开发前景及对策做一些粗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流域 湖泊渔业资源 湖北 渔业生产 资源利用率 资源开发 湖泊养鱼
全文增补中
《荆楚印象-荆楚文化丝巾文创》
12
作者 吉钰霖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46-I0046,共1页
作品说明:荆楚文化是指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由江汉流域而产生兴起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作品以楚人崇拜的凤凰为主题的丝巾,以手绘的形式结合凤凰图腾设计主视觉图,并进行文创衍生和组合,发掘这片荆楚大地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 荆楚文化 丝巾 春秋战国时期 荆楚大地 手绘 文创 地域特色 江汉流域
原文传递
古代都有哪些水果(上)
13
作者 史学堂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 2023年第10期49-49,共1页
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很多应季水果上市,成为消费者的宠儿,那么您知道古代都有哪些水果吗?桃子:先秦时期,销量最大的是桃子。桃是中国的原产水果,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和江汉流域等地。《诗经·周南·桃天》诗云:“桃之夭夭,灼... 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很多应季水果上市,成为消费者的宠儿,那么您知道古代都有哪些水果吗?桃子:先秦时期,销量最大的是桃子。桃是中国的原产水果,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和江汉流域等地。《诗经·周南·桃天》诗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幢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灼其华 桃之夭夭 水果 美好生活 黄河流域 江汉流域 桃子
原文传递
Denitrification Rates and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in Streams of the Han River Basin with Different Land-Use Patterns 被引量:1
14
作者 S.P.JUNG Y.J.KIM H.K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16-528,共13页
Land-use patterns can affect various nutrient cycles in stream ecosystems, but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bout the effects of urban development on denitrification processes at the watershed scale. In the present... Land-use patterns can affect various nutrient cycles in stream ecosystems, but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bout the effects of urban development on denitrification processes at the watershed scale. In the presented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denitrification rates within the streams of the Han River Basin, Korea, with different land-use pattern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en watershed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land-use patterns (forest, agriculture and urban) using satellite image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iques, and in-situ denitrification rat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n acetylene blocking method. Additionally,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each stream to analyze denitrifier communities and abundance using molecular approaches. In-situ denitrification rates were found to be in the order of agricultural streams (289.6 mg N20-N m-2 d-1) 〉 urban streams (157.0 mg N20-N m-2 d-1) 〉 forested streams (41.9 mg N20-N m-2 d-l). In contrast, the average quantity of denitrifying genes was the lowest in the urban streams. Genetic diversity of denitrifying genes was not affected by watershed land-use pattern, but exhibited stream-dependent pattern. More significance factors were involved in denitrification in the sites with higher denitrification rate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clay,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water contents were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denitrification rate in the agricultural streams, whil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was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in the urban streams. In contrast, temperature appeared to be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in the forested stre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itrifier communities denitrifying genes nutrient cycle stream ecosyste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