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略论长江流域水文化地标——成都江渎庙
- 1
-
-
作者
李忠东
王晓沛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文史杂志》
2023年第6期67-70,共4页
-
文摘
作为我国“五岳四渎”中“江、淮、河、济”四大渎庙之首的成都江渎庙,在历代王朝的名山大川国家祭祀中,曾经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堪与“五岳”齐名。可惜,曾经辉煌的成都江渎庙已不复当年,并在1966年最终退出了成都的历史舞台。虽然在清代、民国时期的成都地图上,还有江渎庙的标注,但在上世纪90年代的《成都通志·文物志》中,已经找不到“江渎庙”的只言片语。作为一个按照“上善若水,水孕文明,历史文化名城”的自然哲学模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市,成都确实需要像“江渎庙”这样一个代表长江流域文化和精神的地标。
-
关键词
成都江渎庙
四大渎庙之首
辉煌不在
文化地标
恢复重建
-
分类号
K87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G127
[文化科学]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长江之神“江渎”祠庙勾沉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干鸣丰
-
机构
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城市)》
2015年第9期84-86,共3页
-
文摘
长江之神——江渎是我国古代四大河神之一,官方与民间的崇祀活动存续了二千多年,虽随岁月流逝祀风已退,但其礼制、民俗和水文化传统,仍值得追记。透过史书、方志记载,对江渎和成都等地江渎祠庙作较系统的考究,有助于对母亲河历史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发掘。
-
关键词
江渎
祠庙
水文化
历史遗产
-
分类号
F592.773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江渎宫与"天问阁"
- 3
-
-
作者
陈礼荣
-
出处
《决策与信息》
2005年第3期59-59,共1页
-
文摘
江渎宫位于沙市中心闹市区江汉南路,此地旧称李公桥,又叫五桂桥,是古时候江北杨水故道泄流通江建桥通济的津梁重地。据地方史志记载,江渎宫始建于宋嘉定六年(公元1214年),主祀江神广源王。在留存至今的清代道光十八年《重修江渎宫记》中,曾言之凿凿地写道:“沙头旧有佑德琳宫,即江渎宫也。相传为三闾大夫故宅。”
-
关键词
江渎宫
沙市
古建筑
江渎庙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论江渎庙的地理分布及其流播过程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尹玲玲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处
《都市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139-151,共13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史上的滨海地域研究”(14ZDB026)子课题《明清时期滨海地域的环境、生计、贸易与社会——以浙江滨海地域为中心》成果之一
-
文摘
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仅存的一处位于湖北秭归县的迁建江渎庙的现状,其次叙述了文献中记载的历史时期江渎庙的分布,发现在四川成都、茂州及湖北归州、沙市等地历史时期曾兴修有江渎庙,重点对成都与归州二地之江渎庙进行了探讨。然后对各地江渎庙的修建年代与时间先后进行分析,认为江渎庙最先是出现在茂州汶川一带,然后播迁到成都平原,继而又出现在峡江归州或者宜昌沙市,之后才泛化到了其他各地。最后,本文对江渎庙流播分迁的原因,江渎神的容相塑造及其流变做出推论,指出江渎神的形象与容相存在明显的多源合流的现象。这种水神崇拜与信仰的多源合流现象,一方面与播迁地的水利开发及生态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水神崇拜的建筑载体往往因某旧址而重修密切相关。
-
关键词
江渎庙
江渎神
水神信仰
多源合流
-
Keywords
Jiangdu Temple
Jiangdu Spirit
Hydrological religion
Muitple sources merged as one
-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K87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荆州地名的文化解析
- 5
-
-
作者
杨欣烨
-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学习月刊》
2013年第4期33-34,共2页
-
文摘
地名是一种语言符号,它不仅清楚地指示了一定的地域,也暗含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以及风土人情,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反映了地域文化,体现了民俗心态。荆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如今荆州市内诸多地名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典故,如体现三国文化的三义街、抄手胡同、得胜街等;反映楚文化的屈原路、江渎宫;有些地名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如兴盛街、长春巷等;有些地名反映了地理地貌特征,如长港路、荆堤巷。地名蕴含的文化信息是多种多样,十分丰富的,本文拟从荆州地名的历史文化特征和社会心理内涵这两大方面来分析荆州地名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
关键词
荆州区
地理地貌
江渎
社会心理
历史文化特征
落帽台
纪念孙中山先生
洗马池
历史文化特色
章华寺
-
分类号
D632.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陆游诗文中的南宋成都初探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常崇宜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62-71,共10页
-
文摘
陆游于一一七○年(南宋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两年后到南郑抗金前线,不久“细雨骑驴入剑门”,先后作过蜀州(今崇庆)、嘉州(今乐山)、荣州(今荣县)地方官,其间至少“四到锦城”。一一七五年(淳熙二年)后,陆游定居成都,任他的诗友、成都府路安抚使兼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的参议官,一一七八年暮春东归江南,前后在成都住过六年。这一时期,正是他“四十从戎驻南郑”,获得诗家“三昧”后,诗歌创作的高潮时期;也是他“画策虽工不见用”“冷官无一事,日日得闲游”,比较颓放,自号“放翁”的时期。
-
关键词
碧鸡坊
参议官
诗家
诗歌创作
散花楼
通判
安抚使
摩诃池
学庵
江渎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