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工程运行后泥沙问题与江湖关系变化 被引量:35
1
作者 胡春宏 王延贵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16,共10页
泥沙问题是影响三峡工程调度运行和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工程论证、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利用多种研究手段对三峡工程泥沙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采用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检验以往泥... 泥沙问题是影响三峡工程调度运行和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工程论证、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利用多种研究手段对三峡工程泥沙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采用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检验以往泥沙研究成果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经10 a的运行,泥沙问题基本态势良好,局部问题经认真应对,处于已控或可控之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泥沙问题有可能积累、发展和转化,仍应继续高度重视。针对三峡工程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三峡工程运行后坝下游河道产生强烈的、大范围的冲刷;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湖口水位下降,对2湖分流分沙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枯水期2湖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等问题;通过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湖口建闸等措施对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是有效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泥沙问题 水库淤积 河道冲刷 江湖关系变化
下载PDF
江湖关系变化条件下洞庭湖区撇洪工程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傅臻炜 黎昔春 宋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5-8,共4页
撇洪工程为洞庭湖区特别是四水尾闾地区重要的排涝设施之一。由于受江湖关系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三口以及洞庭湖区泥沙淤积严重,导致洞庭湖区同流量下洪水位抬高、高洪水位持续时间延长;致使洞庭湖区撇洪工程自流外排机会减少... 撇洪工程为洞庭湖区特别是四水尾闾地区重要的排涝设施之一。由于受江湖关系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三口以及洞庭湖区泥沙淤积严重,导致洞庭湖区同流量下洪水位抬高、高洪水位持续时间延长;致使洞庭湖区撇洪工程自流外排机会减少、运行效率降低,撇洪河堤险情频繁出现,严重影响到了撇洪工程的运行安全。西洞庭湖区的常德市冲柳高水撇洪工程在洞庭湖区撇洪工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该撇洪工程为实例,通过对比不同年代(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初)的江湖关系变化条件下的撇洪工程运行效果,对其撇洪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适宜的应对措施及方案,即在撇洪工程出口处配套建设排涝泵站,同时,对该改造方案的排涝效果进行了论证和评估。研究成果可对类似地区排涝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蓄泵站 防洪排涝 江湖关系变化 撇洪工程 洞庭湖
下载PDF
鄱阳湖沉积物氨基酸分布特征及其对江湖关系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绵绵 王圣瑞 +2 位作者 沈洪艳 杨艳丽 倪兆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02-1309,共8页
选取不同水情下鄱阳湖表层沉积物,研究由于江湖关系变化导致的水位变化对鄱阳湖沉积物氨基酸含量、分布与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表层沉积物氨基酸含量在5.40~18.2μmol·g-1间波动,高值区域集中在'五河'入湖尾闾区和... 选取不同水情下鄱阳湖表层沉积物,研究由于江湖关系变化导致的水位变化对鄱阳湖沉积物氨基酸含量、分布与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表层沉积物氨基酸含量在5.40~18.2μmol·g-1间波动,高值区域集中在'五河'入湖尾闾区和鄱阳湖入长江的湖口水域;2鄱阳湖北部湖区、'五河'入湖尾闾区、湖心区沉积物氨基酸组成相似,各氨基酸含量大小排列次序为: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组氨酸;3由于江湖关系变化导致的鄱阳湖枯水期提前和枯水位持续下降引起的沉积物出露时间延长和出露面积增加,致使不同高程沉积物氨基酸含量差异明显,3个湖区沉积物氨基酸含量均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3个湖区不同高程沉积物氨基酸含量差异明显,其含量变化趋势为12~13 m高程沉积物>11~12 m高程沉积物>10~11 m高程沉积物,即高程越高,氨基酸含量越高;4出露时间延长引起沉积物氨基酸含量增加,其中增加最大的为酸性氨基酸.来年进入丰水期,大规模覆水可引起沉积物氨基酸等内源氮释放量增加,将对鄱阳湖水质产生一定影响,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增加鄱阳湖富营养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江湖变化 沉积物 氨基酸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江湖关系变化对鄱阳湖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婉清 倪兆奎 +2 位作者 吴志强 王圣瑞 曾清如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50-1758,共9页
选取不同水情下鄱阳湖表层沉积物,研究江湖关系变化对其重金属Cu、Pb、Zn、Cr和Cd的分布及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①鄱阳湖沉积物受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入湖河流颗粒物输入是鄱阳湖沉积物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其中Cu和Pb是主要污染因子.各... 选取不同水情下鄱阳湖表层沉积物,研究江湖关系变化对其重金属Cu、Pb、Zn、Cr和Cd的分布及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①鄱阳湖沉积物受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入湖河流颗粒物输入是鄱阳湖沉积物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其中Cu和Pb是主要污染因子.各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列次序为:Cu>Pb>Zn>Cr>Cd,丰水期沉积物各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范围为Cu 13.1~108.1 mg·kg-1、Pb 37~119.1 mg·kg-1、Zn 29.9~129.9 mg·kg-1、Cr 13.3~98.6 mg·kg-1和Cd 0.19~2.77 mg·kg-1;枯水期为Cu 3.05~69.7 mg·kg-1、Pb 27.5~105 mg·kg-1、Zn 18.8~95.4 mg·kg-1、Cr 7.34~70 mg·kg-1与Cd 0.033~0.406mg·kg-1;高值区域集中在'五河'尾闾水域和鄱阳湖入长江的湖口水域.②丰水期鄱阳湖沉积物重金属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五河尾闾区;枯水期,沉积物重金属高风险区面积扩大,不仅局限于五河尾闾区,且向北部进一步扩散,湖口区域的风险较大,但全湖生态风险总体上丰水期大于枯水期.③随着鄱阳湖与长江江湖关系进一步发生变化,丰水期水位抬高且维系时间缩短、枯水期提前、湖泊由'湖相'至'河相'的转变进程加快、河流特性增强,将导致全湖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相应降低,但高风险区域的范围进一步向北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关系变化 鄱阳湖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原文传递
鄱阳湖沉积物可转化态氮分布特征及其对江湖关系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5
5
作者 沈洪艳 张绵绵 +1 位作者 倪兆奎 王圣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3,共7页
选取不同高程鄱阳湖表层沉积物,通过研究其总可转化态氮与各形态可转化态氮含量及分布特征,试图揭示江湖关系变化导致的水位变化对鄱阳湖沉积物氮潜在释放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表层沉积物总氮(TN)含量在389~3 865 mg·kg-1之... 选取不同高程鄱阳湖表层沉积物,通过研究其总可转化态氮与各形态可转化态氮含量及分布特征,试图揭示江湖关系变化导致的水位变化对鄱阳湖沉积物氮潜在释放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表层沉积物总氮(TN)含量在389~3 865 mg·kg-1之间,空间分布上呈"五河"入湖尾闾区>湖心区>北部湖区的趋势;总可交换态氮含量在319.36~904.56 mg·kg-1之间,占TN的52%,空间分布趋势与TN相同;2鄱阳湖3个湖区沉积物各形态可转化态氮的含量大小排列次序均为:SOEF-N(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AEF-N(强碱可提取态氮)>WAEF-N(弱酸可提取态氮)>IEF-N(离子交换态氮);3江湖关系变化致使鄱阳湖枯水期沉积物出露时间提前并且延长,进而导致不同高程沉积物可转化态氮(TTN)含量差异明显,3个湖区沉积物可转化态氮含量均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高程越高,由于其沉积物出露时间较长,可转化态氮含量较高,即可转化态氮含量12 m^13 m高程沉积物>11 m^12 m高程沉积物>10m^11 m高程沉积物;4随着高程的增加,沉积物各形态可转化态氮含量都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SAEF-N和WAEFN含量及其占总可转化态氮的比例变化幅度较小,而IEF-N和SOEF-N含量以及其占总可转化态氮比例的增幅均较为显著.如果江湖关系进一步变化,枯水期水位继续下降,势必会引起沉积物出露面积增大及出露时间延长,从而导致沉积物TN、可转化态氮以及释放风险较高的氮形态IEF-N和SOEF-N含量的增大,来年丰水期可能会增加鄱阳湖沉积物氮释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关系变化 鄱阳湖 沉积物 可转化态氮 分布
原文传递
江湖关系变化及其对鄱阳湖水环境影响研究——代“江湖关系变化及其对鄱阳湖水环境影响研究”专栏序言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圣瑞 倪兆奎 +5 位作者 储昭升 冯明雷 刘志刚 廖斌 陈宏文 蔡芹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59-1264,共6页
近年来,江湖关系变化成为影响鄱阳湖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立足于近年来鄱阳湖与长江江湖关系变化,试图通过鄱阳湖发展演变及江湖关系变化影响因素,以及江湖关系变化对鄱阳湖入湖污染负荷、水质、沉积物和藻类水华影响等方面,深入揭示... 近年来,江湖关系变化成为影响鄱阳湖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立足于近年来鄱阳湖与长江江湖关系变化,试图通过鄱阳湖发展演变及江湖关系变化影响因素,以及江湖关系变化对鄱阳湖入湖污染负荷、水质、沉积物和藻类水华影响等方面,深入揭示江湖关系变化对鄱阳湖水环境影响机理.其中,从N、P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切入,研究揭示江湖关系变化对水体和沉积物N、P等生源要素的产生、输移、转化与降解过程以及赋存形态与时空分布等的影响机理;利用水质-水动力耦合模型量化江湖关系改变对鄱阳湖水动力及水质的影响;应用SWAT模型以及GIS技术,定量估算了江湖关系变化对鄱阳湖入湖营养盐负荷及其典型湿地植被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的影响;利用现场观测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预测了江湖关系变化对鄱阳湖藻类水华风险的影响,并讨论分析了其影响的重点区域和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江湖关系变化 水环境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近10年流域江湖关系变化作用下鄱阳湖水动力及水质特征模拟 被引量:24
7
作者 杜彦良 周怀东 +3 位作者 彭文启 刘晓波 王世岩 殷淑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74-1284,共11页
鄱阳湖水文情势受流域来水及长江共同影响,近10年流域、长江和鄱阳湖间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了新的水文节律调整,进一步使得湖区水质环境发生变化.对近10年序列(2003—2012年)和1956—2002年序列的多年平均的日水文过程进行对比,分... 鄱阳湖水文情势受流域来水及长江共同影响,近10年流域、长江和鄱阳湖间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了新的水文节律调整,进一步使得湖区水质环境发生变化.对近10年序列(2003—2012年)和1956—2002年序列的多年平均的日水文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了鄱阳湖的流域入流、湖口出流及湖区水位的年内变化过程;近10年鄱阳湖最高水位降低,湖相时间变短,河相时间增长;通过构建鄱阳湖的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并采用实测2010年湖区水动力及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流域、江湖水文情势变化条件下,湖区的水动力和水质发生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由于4—6月间湖区丰水期滞后13 d,8—10月间枯水期提前21 d,导致TN浓度在两个时间段内分别上升10.6%和12.4%,TP浓度在两期间内分别升高11.7%和13.6%.在8—10月期间,湖区水位下降速率增加,南部与西部的碟型湖提前与主湖区分离,形成相对静水的水塘,加剧了碟型湖的富营养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流域江湖关系变化 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 水动力水质影响模拟 TN和TP
原文传递
湖南省洞庭湖区综合治理思路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白乃冰 钱湛 《湖南水利水电》 2016年第4期68-70,共3页
文章通过收集湖南省洞庭湖区多年来规划及治理的相关资料,介绍了洞庭湖区基本情况,四个阶段治理成果,分析洞庭湖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洞庭湖综合治理思路:积极应对江湖关系变化,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综合治理,突出推进"引水、... 文章通过收集湖南省洞庭湖区多年来规划及治理的相关资料,介绍了洞庭湖区基本情况,四个阶段治理成果,分析洞庭湖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洞庭湖综合治理思路:积极应对江湖关系变化,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综合治理,突出推进"引水、蓄水、配水、活水、清水、防水"等综合措施,加快建成洞庭湖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保障支撑体系,构建洞庭湖区"水利网"。在"十三五"期间,全力推进5大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同时,全面开展3大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洞庭湖城陵矶综合枢纽前期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江湖关系变化 综合治理
下载PDF
SPECIES COMPOSITION,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SUCCESSION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CHANNEL FROM DONGTING LAKE TO THE CHANGJIANG RIVER, CHINA 被引量:2
9
作者 魏印心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2-148,共7页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succession of the phytoplankton at five sampling stations in the channel between Dongting Lake and the Changjiang River, China were studied from May 1995 t...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succession of the phytoplankton at five sampling stations in the channel between Dongting Lake and the Changjiang River, China were studied from May 1995 to December 1997. A total of 416 taxa were observed; diatoms comprised the most diverse taxonomic group representing 58.2 % of the total species. The β-mesotrophic indicators were 92 taxa or 22 % of the total, the α-mesotrophic or α,β-eutrophic indicators decreased distinctly to 20 taxa or 4.8 % of the total. The species number and composition of various phyla were approximately similar at Stations 1, 2, 3 and 4, but at Station 5 the number of species was the minimum and the ratio of diatoms to total phytoplankton in the number of species was the highest. In seasonal succession of the phytoplankton species, the number was the highest in May and June, lower in December, January, March and July in the channel.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months. The ratio of diatoms species number to blue green algae and green algae species number diminished gradually from winter to summer and autumn, and then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autumn to winter and early spring in the annual cycle. Margalef, Simpson and Shannon-Weaver diversity indices changed in different months, their values were higher in winter, lower in summer. Nygaard’s diatoms quotients were lower in winter, then in spring and autumn, higher in summer.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was the best in winter, better in spring and autumn than in summ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PLANKTON species composition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seasonal succession Dongting Lake
下载PDF
Response of rotifer community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five shallow lakes in the middle reach of Changjiang River, China 被引量:1
10
作者 都雪 冯伟松 +4 位作者 李为 叶少文 刘家寿 张堂林 李钟杰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083-1091,共9页
We evaluated the response of a rotifer community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five shallow lakes in the middle reach of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in summer and autumn 2010. These five lakes differed in trophic s... We evaluated the response of a rotifer community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five shallow lakes in the middle reach of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in summer and autumn 2010. These five lakes differed in trophic status and rotifer community structure. Twenty-nine rotifer species were collected, of which Keratella cochlearis, Polyarthra dolichoptera, and Trichocerca elongate were dominant. The mean density,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and equitability among the five lak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P〈0.05). The mean rotifer dens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rophic state. The diversity was higher in lakes with high macrophyte coverage. The composition of rotifer species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trophic gradient. Fiv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Secchi depth, conductivity, TN, NHa-N, and TP,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composition of rotifer species. Keratella quadrata, Brachionus calyciflorus, and B. forficula were more common in eutrophic condit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eutrophic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otifer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for using rotifer community structure as an indicator of trophic status in subtropical l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IFER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shallow lakes EUTROPHI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