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Ⅳ)——控制单元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削减技术评估 被引量:60
1
作者 孟伟 王海燕 王业耀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共9页
对国内外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削减技术评估体系进行了归纳,系统介绍了美国和欧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削减技术评估体系的框架和特点,指出其对我国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削减技术评估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以水质保护目标为前提,按照&qu... 对国内外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削减技术评估体系进行了归纳,系统介绍了美国和欧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削减技术评估体系的框架和特点,指出其对我国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削减技术评估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以水质保护目标为前提,按照"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的理念,建立了流域控制单元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削减技术评估体系,阐述了该体系的内涵和特点;探讨了控制单元各类污染源的水污染物削减技术评估和最佳可行技术,削减技术评估指标、方法和程序,污染物削减技术检测平台,污染物排放限值确定等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 污染物排放限值 污染削减技术评估 最佳可行技术
下载PDF
关于雨水泵站排放口污染物削减净化区的探讨
2
作者 王波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第10期115-119,共5页
为完善雨水泵站放江对河道所造成的污染削减技术,文章建立二维水环境模型提出在泵站放江排放口附近构建污染物削减净化区,并得到结论污染物削减净化区长度与雨水泵站放江水量、放江水体污染物浓度成正比,且污染物浓度的敏感性更大;污染... 为完善雨水泵站放江对河道所造成的污染削减技术,文章建立二维水环境模型提出在泵站放江排放口附近构建污染物削减净化区,并得到结论污染物削减净化区长度与雨水泵站放江水量、放江水体污染物浓度成正比,且污染物浓度的敏感性更大;污染物削减净化区长度与河道自身水动力条件成反比;初步给出了不同泵站放江情况下污染物削减净化区的参考范围。为泵站放江末端污染物削减技术中生态廊道的设计及布置范围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泵站放江 河道污染 二维水环境模拟技术 污染削减净化区 污染削减技术
下载PDF
我国技术变迁对环境影响的计量分析
3
作者 侯伟丽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3-907,共5页
为了促进技术变迁因素在我国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分析其以往对环境的影响,为我国的技术政策提供支持。使用动态基期,用统计方法定量计算了1994~2004年各年度技术变迁因素对我国主要空气和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按是否以... 为了促进技术变迁因素在我国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分析其以往对环境的影响,为我国的技术政策提供支持。使用动态基期,用统计方法定量计算了1994~2004年各年度技术变迁因素对我国主要空气和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按是否以削减污染为直接目标,可将技术变迁分为2类:(1)生产工艺的变化。这种技术变化不以污染削减为直接目标,但会影响到生产投入物的数量和种类、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量并因此影响到最终的污染强度和排放量。(2)污染削减技术的变化。这种技术变化以污染削减为直接目标。利用环境统计年鉴中的污染削减量数据将技术效应分解为2部分:源自污染削减技术和源自生产工艺,发现从总体上看技术变迁降低了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量,其中污染削减技术对所有污染排放量的下降都起了积极作用,但伴随较大的年度变化。生产工艺变化对不同污染物的影响方向不同。可见中国目前的污染削减主要依靠“末端”污染削减技术,“过程控制型”生产工艺没有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也反映出目前技术变迁尚未向“环境友好型”演进。因此,要促使我国技术变迁向“环境友好型”演进,特别需要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变迁 污染削减技术 生产工艺 环境质量 污染强度
下载PDF
水泥清洁生产技术
4
作者 卢声超 《上海建材》 2005年第2期24-27,共4页
清洁生产技术是以清洁生产为目的环境工程技术与行业相关技术紧密结合的技术,它致力于污染源削减、环境负荷削减、提高效能,目前清洁生产技术主要有:污染源削减技术、环境负荷削减技术、提高效能技术等.
关键词 水泥生产 清洁生产技术 污染削减技术 环境负荷削减技术 粉磨系统
下载PDF
城镇面源污染控制典型案例研究:以东江沙河流域茶亭生态调蓄塘湿地为例
5
作者 李登辉 黄邦杰 +5 位作者 张宗尧 刘小尘 杜宏伟 孙洪伟 房怀阳 方晓航 《环境工程》 CAS CSCD 2024年第6期35-42,共8页
为探究华南城镇面源污染的季节性效能,应对下游感潮河段低溶解氧问题,以东江支流沙河流域惠州茶亭生态调蓄塘(ERP)为对象进行监测,分析污染物沿程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处理效能。结果表明:ERP中有机物和磷主要通过沉降、过滤、截留等物理过... 为探究华南城镇面源污染的季节性效能,应对下游感潮河段低溶解氧问题,以东江支流沙河流域惠州茶亭生态调蓄塘(ERP)为对象进行监测,分析污染物沿程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处理效能。结果表明:ERP中有机物和磷主要通过沉降、过滤、截留等物理过程去除,而氮主要通过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此外,塘内局部DO浓度较高,反硝化过程被抑制,产生了NO_(3)^(-)-N积累。整体而言,在湿地/集水区面积比率为0.9%的条件下,ERP系统处理效能稳定,旱、雨两季COD、NH_(4)^(+)-N、TP、TN的平均削减率分别为8.4%、59.3%、66.7%、31.8%和23.2%、52.9%、51.5%、23.4%,除了TN和NO_(3)^(-)-N的去除能力受到限制外,其余指标旱季和雨季出水均优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标准。研究结果可为周边城镇面源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调蓄塘湿地 面源污染削减技术 城镇面源 处理效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