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虾塘养殖中有机质自身污染速率及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孙耀 殷丽 宋云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5-49,共5页
利用养殖期间水体中颗粒有机质垂直迁移通量 ,测定了虾塘自污速率 ;并以虾塘沉积物的 Eh和 Com值为指标 ,结合其空间分布形式 ,初步探讨了虾塘中有机质污染程度。结果表明 ,新、旧虾塘尤其是不同养殖区域间的自污速率都存在明显差别 ;... 利用养殖期间水体中颗粒有机质垂直迁移通量 ,测定了虾塘自污速率 ;并以虾塘沉积物的 Eh和 Com值为指标 ,结合其空间分布形式 ,初步探讨了虾塘中有机质污染程度。结果表明 ,新、旧虾塘尤其是不同养殖区域间的自污速率都存在明显差别 ;而沉积物中 Eh和 Com值的垂直分布形式 ,则可能成为虾塘有机质污染程度的重要评估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虾塘养殖 有机质 污染速率 海水养殖
下载PDF
对内部示踪法评价污染降解速率的评述
2
作者 史彦新 佟元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动态》 2004年第2期23-27,16,共6页
用于评价污染降解速率的内部示踪法与和降解无关的衰减效应有区别的,该方法是通过使用一种似抗体的内部示踪剂来使降解的污染浓度达到正常化。内部示踪剂与降解的污染物之间保持的衰减应归因于降解效应,并且通过一阶延时方程来评价降... 用于评价污染降解速率的内部示踪法与和降解无关的衰减效应有区别的,该方法是通过使用一种似抗体的内部示踪剂来使降解的污染浓度达到正常化。内部示踪剂与降解的污染物之间保持的衰减应归因于降解效应,并且通过一阶延时方程来评价降解速率的半衰期。平移一迁移方程的解析解被用于评价水流和运移状态。这一状态可能会导致对污染降解速率常数的不正确估价。水流运移特征导致的对降解速率的高估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因为常用于解释自然衰减作用的内部示踪法可以达到补救的目的。解析解也通常用于评价与某一示范站使用内部示踪剂相关的误差的量级,并且解释使用不同的延时速率常数的示踪剂的不同的降解速率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示踪法 评价 污染降解速率 水流运移特征 地下水污染
下载PDF
两级序批式MBR膜污染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元新艳 沈恒根 +2 位作者 孙磊 王琳 李世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1,共4页
采用两级SBR与膜法相结合的两级序批式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两级序批式运行模式对膜污染特性的影响。对运行111 d后的平板膜污染阻力分布进行了测算,并对两级序批式MBR与连续流单级好氧MBR的平板膜污染速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 采用两级SBR与膜法相结合的两级序批式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两级序批式运行模式对膜污染特性的影响。对运行111 d后的平板膜污染阻力分布进行了测算,并对两级序批式MBR与连续流单级好氧MBR的平板膜污染速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级序批式MBR的平板膜污染阻力以凝胶极化阻力为主,占总阻力的43%,沉积阻力较低,仅占总阻力的10%;与连续流单级好氧MBR相比,两级序批式MBR可以在更高的膜通量下运行,保持更低的膜污染速率,在运行42 d后,过膜流量从100 L/h下降至85 L/h,过膜压差从1.52×104 Pa增加至2.22×104 Pa;而连续流好氧MBR系统,过膜流量从61 L/h降低至39 L/h,过膜压差却从1.01×104 Pa增加至2.63×104 Pa。研究表明,两级序批式MBR工艺可以改善膜过滤过程的水力条件,从而有效地减缓浓差极化,降低沉积污染及凝胶层污染,是序批式、膜间歇运行与空曝的结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两级序批式MBR 连续流单级好氧MBR 污染速率 空曝
下载PDF
短流程浸没式超滤膜工艺的膜污染控制研究
4
作者 张小燕 王刚 +1 位作者 崔俊蕊 刘俊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71,共4页
为了确定短流程浸没式超滤膜运行的最佳条件及清洗参数,通过试验考察操作条件的变化对浸没式超滤膜污染程度的影响.试验根据黄河水的水质特点,通过考察运行过程中跨膜压差的变化,分析了混凝剂投加量、膜通量、排污周期及膜清洗等操作条... 为了确定短流程浸没式超滤膜运行的最佳条件及清洗参数,通过试验考察操作条件的变化对浸没式超滤膜污染程度的影响.试验根据黄河水的水质特点,通过考察运行过程中跨膜压差的变化,分析了混凝剂投加量、膜通量、排污周期及膜清洗等操作条件对膜污染控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滤膜污染速率最低时的最佳混凝剂投加量为6 mg/ L,最佳通量为30~40 L/ (m^2·h),最佳排污周期为5 h/ 次;同时,为了恢复正常的膜通量,需60 min 进行1 次物理性清洗,7 d进行1 次维护性清洗,当物理性及维护性清洗难以恢复膜原有的处理能力时,需要采用化学药剂清洗消除膜表面的不可逆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污染速率 膜通量 排污周期 膜清洗
下载PDF
基于跨膜压差变化的超滤膜污泥污染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秦佳雯 刘阳 +2 位作者 陶立军 李赛赛 孙慧芳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3年第2期63-68,共6页
通过构建错流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在恒通量运行模式下,研究了跨膜压差变化条件下活性污泥对超滤膜的污染特性。在跨膜压差分别为20、40、60和80 kPa条件下考察了活性污泥对超滤膜的膜污染速率、膜阻力分布,并对膜污染物进行了解析,研... 通过构建错流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在恒通量运行模式下,研究了跨膜压差变化条件下活性污泥对超滤膜的污染特性。在跨膜压差分别为20、40、60和80 kPa条件下考察了活性污泥对超滤膜的膜污染速率、膜阻力分布,并对膜污染物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跨膜压差条件下,活性污泥对超滤膜的污染机制不同,跨膜压差为20 kPa时膜污染速率最低;40~80 kPa范围内,膜污染速率、滤饼层与膜孔堵塞阻力上升速率在60 kPa时均达到最低;活性污泥主要造成滤饼层过滤阻力,其在总过滤阻力中占92%以上;分析滤饼层组分发现,松散结合型胞外聚合物是引起滤饼层污染的主要物质;膜孔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随过滤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污泥代谢产物直接影响膜孔污染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膜压差 活性污泥 超滤膜 污染速率 膜阻力分布
下载PDF
掘进机液压系统污染控制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于建华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5-58,共4页
结合掘进机的作业环境,液压系统污染物是造成掘进机液压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掘进机液压系统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建立了液压系统污染控制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影响掘进机液压系统污染净化速率的2个重要因素,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掘进机... 结合掘进机的作业环境,液压系统污染物是造成掘进机液压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掘进机液压系统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建立了液压系统污染控制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影响掘进机液压系统污染净化速率的2个重要因素,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掘进机液压系统的污染度,降低液压系统故障率,延长液压元件使用寿命,为提高掘进机液压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 液压系统 污染控制 数学模型 污染净化速率 可靠性
下载PDF
木质素磺酸钠-g-聚(ODA-co-BA)的制备及对水体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
7
作者 马煜炀 潘浩然 +3 位作者 曹雯卓 王慧敏 李金苑 马艳丽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109-115,共7页
可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吸附材料在处理水体有机物污染和有机危化品泄漏应急处理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提高可降解有机污染物吸附材料的处置速度,采用悬浮聚合法,利用烯丙基木质素磺酸盐(SLS)部分代替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ODA),以丙烯... 可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吸附材料在处理水体有机物污染和有机危化品泄漏应急处理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提高可降解有机污染物吸附材料的处置速度,采用悬浮聚合法,利用烯丙基木质素磺酸盐(SLS)部分代替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ODA),以丙烯酸丁酯(BA)、SLS和ODA为单体,二甲基丙烯酸-1,4-丁二醇酯(BD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Poly(SLS/ODA-co-BA)快速有机污染物吸附树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重分析仪(TG)等手段对快速有机污染物吸附树脂进行了表征,并以静态有机污染物吸附倍率、微分有机污染物吸附速率和重复利用率评价了其有机污染物吸附性能。结果表明,m(BA)∶m(ODA)∶m(SLS)=6.7∶1.9∶1.4制备的Poly(SLS/ODA-co-BA)共聚物有机污染物吸附性能最佳,对氯仿的吸附量高达18.9 g/g,其吸附平衡时间仅为1 h。SLS的添加使得有机污染物吸附树脂的平衡吸附速率快了5倍。此外,Poly(SLS/ODA-co-BA)有机污染物吸附树脂回收4次时,其对氯仿的吸附量仍大于初始吸附量的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磺酸钠 丙烯酸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 接枝共聚 有机污染物吸附速率
下载PDF
微滤分离膜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宋来洲 白明华 李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2-15,共4页
采用微滤分离膜系统对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试验研究 ,以满足污水多用途回用。试验在恒定过滤流量( 4 .5 m3/ h)和错流速率 ( 0 .1m/ s)条件下进行。研究表明 ,分离膜在运行过程中 ,流体学阻力 R随运行时间延长呈... 采用微滤分离膜系统对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试验研究 ,以满足污水多用途回用。试验在恒定过滤流量( 4 .5 m3/ h)和错流速率 ( 0 .1m/ s)条件下进行。研究表明 ,分离膜在运行过程中 ,流体学阻力 R随运行时间延长呈指数增加 ;污水的化学生物特性和流体动力学特性都对污染速率 ( d R/ dt)有影响 ,其中化学生物特性影响是主要的。生物处理系统的二级出水经过 MF膜分离系统处理后 ,悬浮物小于 5 mg/ L,浊度小于 0 .5 NTU,细菌和大肠杆菌几乎全部去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微滤(MF) 流体动力学阻力 污染速率 污水深度处理
下载PDF
分体式间歇运行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玉华 琚冉 +3 位作者 傅金祥 由昆 周伟伟 李敬宝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4期609-612,共4页
目的通过降低膜负荷缓解膜污染,提高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有机物、脱氮效果.方法采用分体式间歇运行膜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间歇运行的方式处理污水,处理后的出水进行膜分离处理,并测量原水、生物反应器出水、膜分离出水的COD、NH3-N、NO... 目的通过降低膜负荷缓解膜污染,提高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有机物、脱氮效果.方法采用分体式间歇运行膜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间歇运行的方式处理污水,处理后的出水进行膜分离处理,并测量原水、生物反应器出水、膜分离出水的COD、NH3-N、NO2--N、NO3--N、TN、TMP,考察分体式间歇运行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有机物、脱氮效果及膜污染速率.结果试验表明,系统处理COD平均去除率达到87.9%,NH3-N的平均去除率为93.8%,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82.5%,并且与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相比膜污染速率大大降低.结论分体式间歇运行膜生物反应器具有良好的有机物和含氮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生物反应器中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进行彻底,膜污染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体式间歇运行膜生物反应器 污水处理 污染速率 硝化过程
下载PDF
膜材料对阈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兆之 梁恒 李圭白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131,共5页
超滤膜在城市净水工艺中的应用,选择合适的阈通量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围绕这一关键点,使用4种膜材料(PVC、PVDF、PES和PS)过滤原水,比较分析不同膜材料对阈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膜的抗污染性最高,所求不可逆阈通量大于30L/(m2.h)... 超滤膜在城市净水工艺中的应用,选择合适的阈通量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围绕这一关键点,使用4种膜材料(PVC、PVDF、PES和PS)过滤原水,比较分析不同膜材料对阈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膜的抗污染性最高,所求不可逆阈通量大于30L/(m2.h)。PS膜由于相对较小的截留分子质量,导致污染最严重,不可逆阈通量最小。PVC和PES膜对污染比较敏感,可以测定多个阈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阈通量 膜材料 污染速率
下载PDF
溶剂对水处理用PVDF微孔膜结构性能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藏莉莉 祝超伟 +1 位作者 王盼 官章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71,共4页
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磷酸三乙酯(TEP)和二甲基亚砜(DMSO)4种溶剂制备PVDF微孔膜,考察溶剂对成膜性能的影响,除了测试膜结构、孔隙率、清水通量等常规指标外,增加膜污染速率指标,研究4种溶剂成膜在实际... 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磷酸三乙酯(TEP)和二甲基亚砜(DMSO)4种溶剂制备PVDF微孔膜,考察溶剂对成膜性能的影响,除了测试膜结构、孔隙率、清水通量等常规指标外,增加膜污染速率指标,研究4种溶剂成膜在实际膜-生物反应器(MBR)内的运行情况,得到4种溶剂成膜结构不同,具有贯穿性指状孔的DMSO溶剂成膜具有最高的孔隙率,高清水通量,并在MBR内表现出最低的污染速率,最适于制备水处理用的PVDF膜;具有海绵状孔的TEP溶剂成膜具有最高的清水通量,高的孔隙率,在MBR内污染速率较低;DMF、DMAc溶剂成膜结构类似,具有不贯穿的指状孔,孔隙率及清水通量均较低,膜污染速率高,不适于水处理MBR用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 膜制备 膜-生物反应器 水处理 污染速率
下载PDF
超滤组合工艺在超高浓度制盐卤水精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尚伟 孙磊 +2 位作者 孙明 袁心 戴海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80,共4页
采用超滤组合工艺处理超高盐度制盐卤水,分析了砂滤、混凝气浮+砂滤和混凝气浮+砂滤+超滤等不同处理工艺下的卤水处理效果,对比分析了各工况下膜系统单周期运行的膜比通量(SF)和膜污染速率(K)。实验结果表明:混凝气浮+砂滤对卤水TOC、... 采用超滤组合工艺处理超高盐度制盐卤水,分析了砂滤、混凝气浮+砂滤和混凝气浮+砂滤+超滤等不同处理工艺下的卤水处理效果,对比分析了各工况下膜系统单周期运行的膜比通量(SF)和膜污染速率(K)。实验结果表明:混凝气浮+砂滤对卤水TOC、浊度、SS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依次为35.6%~38.9%、38.8%~54.7%和68.7%~73.4%,混凝气浮+砂滤+超滤对TOC和浊度去除率提高为38.6%~44.2%和99.6%~99.7%;运行通量升高,膜污染速率加快,改变错流量几乎不影响膜污染速率,混凝气浮+砂滤预处理后膜比通量提高,膜污染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水 超滤 膜比通量 污染速率
下载PDF
Leaf Temperature as Thermal Bio-indicator of Heavy Metal Pollutants 被引量:1
13
作者 Anil Kumar Thakur Kamal Jit Singh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2年第1期131-137,共7页
Enviromnental pollution is serious social concern. The inflow of heavy metals in the ecological food chain and their subsequent bio-magnification in human bodies is cascading its harmful effects. The metabolism of pla... Enviromnental pollution is serious social concern. The inflow of heavy metals in the ecological food chain and their subsequent bio-magnification in human bodies is cascading its harmful effects. The metabolism of plants is being hampered by these heavy metals. In the present studies, effect of heavy metal especially cadmium has been studied on stomatal diffusive resistance (SDR), transpiration rate, leaf surface humidity and leaf temperature of soybean plants growing in hydroponic cultures. Cadmium treatment decelerates the rate of transpiration. The inhibition of transpiratio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DR leads to dehydration of leaf surface, thereby, increasing temperature of leaves in comparison to control plants. In the present stud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stressed and non-stressed plant leaves was as high as 3℃ Moreover, any such rise in leaf temperature due to uptake and induced toxicity of heavy metals can possibly be a good bio-indicator having wide applications in thermal remote sensing and geospatial monitoring of metal polluted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heavy metal pollutants CADMIUM leaf temperature BIO-INDICATOR
下载PDF
水处理光电催化反应器内部结构优化布设机理探讨
14
作者 李科程 李梦凯 +1 位作者 JENSEN MB 强志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832-3838,共7页
光电催化(PEC)反应器内部结构的优化布设对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效率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一种蓝色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板,探究了PEC反应器内各布设因素对亚甲基蓝(MB)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板与光源中心距离的减小、阳... 光电催化(PEC)反应器内部结构的优化布设对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效率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一种蓝色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板,探究了PEC反应器内各布设因素对亚甲基蓝(MB)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板与光源中心距离的减小、阳极板旋转角度的减小及阳极板数量的增加均会导致MB降解速率的加快.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布设因素对MB的降解影响均可归因为紫外(UV)辐照强度.MB的PEC降解速率与阳极板表面UV辐照强度呈线性正相关,其线性拟合公式的斜率(0.00219)和截距(0.0049)分别反映了UV光子应用于阳极催化氧化和直接光降解MB的相对效果,揭示了各反应对MB降解速率的贡献.此外,不同内径(64、72和80 mm)的PEC反应器对比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径越小,MB降解速率越快,但内径为80 mm的反应器降解MB的单位电能消耗(EEO)最低(17.24 kWh·m^-3·order^-1).最后,量化分析了不同内径反应器中阳极催化氧化和直接光降解对MB降解速率的贡献,为PEC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催化反应器 内部结构 紫外辐照强度 污染物降解速率
原文传递
Portable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based on synergistic photocatalytic and persulphate degradation under visible light 被引量:1
15
作者 Meng Zu Shengsen Zhang +4 位作者 Changyu Liu Porun Liu Dong-Sheng Li Chao Xing Shanqing Zhang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1952-1963,共12页
Highly efficient,low-cost,and portable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purification solutions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aqueous pollution removal,especially at remote sites.Synergistic photocatalytic (PC) and persulphate (PS) ... Highly efficient,low-cost,and portable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purification solutions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aqueous pollution removal,especially at remote sites.Synergistic photocatalytic (PC) and persulphate (PS) degradation under visible light offers an exceptional alternative for this purpose.In this work,we coupled a TiO^(2-)based PC system with a PS oxidation system into a portable advanced oxidation device for rapid and deep degrad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wastewater.Using hydrogenation,we fabricated hydrogenated anatase branched-rutile TiO_(2) nanorod (H-AB@RTNR) photocatalysts which enable the PC degradation to occur under visible light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We also discovered that the addition of PS resulted in the synergistic degradation of tenacious and persistent organics,dramatically improving the extent and kinetics of the degradation.A degradation rate of 100%and a reaction rate constant of 0.0221 min^(-1)for degrading 1 L rhodamine B(20 mg L^(-1)) were achieved in 120 min in a specially designed thin-layer cell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The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the synergistic PC and PS degradation system was also demonstrat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real industrial wastewater.Both remarkable performance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heterophase junction and oxygen vacancies in the photocatalyst that facilitate the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PS anions into highly active radicals (·SO_(4)-and·OH).This work suggests that the as-proposed synergistic degradation design is a promising solution for building a portable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ergistic effect hydrogenated TiO_(2) oxygen vacancies persulphate thin-layer cell real wastewat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