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镉和铅有效态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吕佳莉 刘小娟 +2 位作者 王振涛 刘瑞卿 解静芳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1632-1637,共6页
为了研究太原市污灌区农业土壤重金属Cd和Pb的污染现状,采用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方法,对太原市污灌区(小店、尖草坪、晋源和清徐)不同分区和不同分层土壤Cd和Pb的全量、有效态含量以及在部分蔬菜中的含量大小进行了测定和评价。... 为了研究太原市污灌区农业土壤重金属Cd和Pb的污染现状,采用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方法,对太原市污灌区(小店、尖草坪、晋源和清徐)不同分区和不同分层土壤Cd和Pb的全量、有效态含量以及在部分蔬菜中的含量大小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与我国土壤二级标准相比,Cd和Pb的含量均未超标,但均已超出山西省土壤背景值。2种重金属全量分区和分层测定结果表明,小店区和晋源区含量最高;2种重金属均表现为表层(0~20 cm)含量远高于其他各层(P〈0.01)。2种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分区和分层测定结果表明,晋源区含量最高;Cd在0~40 cm土层存在较为明显的淋溶下移性,Pb表现为表层累积。对土壤Cd和Pb全量和有效态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2种重金属有效性系数均与土壤p 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Cd元素的有效性系数明显高于Pb,表明土壤中有效态Cd容易发生迁移并被蔬菜吸收富集;不同分区以晋源区Cd和Pb的有效性系数最高,其次为小店区。污灌区18种蔬菜2种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Cd和Pb均有检出,样本超标率分别为20.9%和3.3%,Cd含量较高的样本主要集中在根茎类蔬菜中;Pb含量较高的样本主要集中在叶菜类蔬菜中。因此,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Cd和Pb潜在污染及其在蔬菜中的积累效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灌区土壤 全量 有效态含量 太原市
下载PDF
石家庄污灌区土壤中铬分布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泽峰 崔邢涛 +1 位作者 栾文楼 李随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9-343,共5页
采集石家庄污灌区内土壤表层和深层样品及垂直剖面样品,测定样品中Cr质量比,采用ArcGIS软件和Surfer软件制作Cr的平面分布和垂向分布图,分析了当地Cr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外源污染物强烈影响着表层土壤Cr的分布,深层土壤中的Cr受外... 采集石家庄污灌区内土壤表层和深层样品及垂直剖面样品,测定样品中Cr质量比,采用ArcGIS软件和Surfer软件制作Cr的平面分布和垂向分布图,分析了当地Cr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外源污染物强烈影响着表层土壤Cr的分布,深层土壤中的Cr受外源影响较小,石家庄污灌区内表层土壤Cr质量比远高于深层,其均值达到深层的1.37倍。研究区内土壤表层和深层都形成了具有独立成因的Cr高值区,二者高值区的分布不吻合。垂向分布上,Cr表现出沿水流方向由排污点逐渐向下迁移的趋势,迁移过程中Cr主要富集在黏土层,其最高值均位于黏土质层,表明Cr的垂向分布受土质的影响。另外,垂向上Cr高值点偏向城镇密集的河道东侧,这表明排污口的位置分布对Cr分布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CR 分布特征 石家庄 污灌区土壤
下载PDF
炭基有机肥配施菌糠木醋液对污灌区土壤铬形态及玉米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常建宁 李丹洋 +5 位作者 王効挙 程红艳 郝千萍 黄菲 张国胜 闫梦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5,共9页
为了给炭基有机肥与菌糠木醋液的有效使用及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等提供参考,探讨炭基有机肥与菌糠木醋液配施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污灌区土壤中铬(Cr)形态和玉米吸收Cr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10 kg土),研究了不同用量炭基有机肥(100、200、... 为了给炭基有机肥与菌糠木醋液的有效使用及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等提供参考,探讨炭基有机肥与菌糠木醋液配施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污灌区土壤中铬(Cr)形态和玉米吸收Cr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10 kg土),研究了不同用量炭基有机肥(100、200、300 g)及其配施菌糠木醋液(1 m L)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对土壤各个形态Cr的含量、玉米各部位Cr的含量及玉米对Cr的富集与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炭基有机肥与菌糠木醋液配施后,在玉米的抽穗期与成熟期,土壤pH值与CK相比显著升高;在成熟期,与CK相比,土壤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与有机结合态Cr含量分别平均降低了46. 75%、38. 89%与17. 68%,铁锰氧化态与残渣态Cr含量分别平均增加了21. 99%与33. 38%,且配施菌糠木醋液后炭基有机肥对于降低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Cr含量的效果更好;与CK相比,玉米各部位对Cr的富集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茎与叶部对Cr的转移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不同用量炭基有机肥及其配施菌糠木醋液处理均能促进玉米生长,减少玉米各部位对Cr的吸收。炭基有机肥配施菌糠木醋液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应用在农田土壤Cr污染修复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基有机肥 菌糠木醋液 污灌区土壤 玉米
下载PDF
菌糠生物炭对污灌区土壤Cu形态及甜菜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国胜 闫梦 +7 位作者 程红艳 张海波 王効挙 常建宁 黄菲 何小芳 苏龙 高健永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0-68,共9页
为充分开发利用菌糠资源及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以猴头菇菌糠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采用甜菜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用量(0.5%、1.0%、2.0%,风干土质量百分比)菌糠生物炭对污灌区土壤理化性质及Cu形态、甜菜生长、抗逆性酶活性、Cu吸收的影响。结... 为充分开发利用菌糠资源及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以猴头菇菌糠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采用甜菜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用量(0.5%、1.0%、2.0%,风干土质量百分比)菌糠生物炭对污灌区土壤理化性质及Cu形态、甜菜生长、抗逆性酶活性、Cu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逐渐增加,施用量在2.0%时分别增加了28.7%、17.1%、45.8%、174.1%;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大体上呈增加趋势,施用量在2.0%时分别增加了1.5%、16.0%、24.3%、6.9%,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增加不显著。对于Cu形态,与CK(不添加生物炭)相比,不同施用量的菌糠生物炭均降低了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Cu含量,增加了可氧化态、残渣态Cu含量,Cu的形态变化以可还原态的减少和残渣态的增加为主,施用量在2.0%时可还原态和残渣态Cu变化幅度分别为34.6%、24.8%。施用菌糠生物炭可以促进甜菜的生长,以1.0%生物炭施用量为最佳;与CK相比,不同处理甜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下降;甜菜地上部和根系Cu吸收量均显著减少。综合分析,施用菌糠生物炭可提升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促进土壤酶活性的普遍提升,减轻甜菜重金属胁迫,促进甜菜的生长,促进Cu向残渣态转化,其中施用量2.0%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生物炭 菌糠资源化 污灌区土壤 理化性质 生理特性 铜形态 甜菜
下载PDF
植物对污灌区土壤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赵晓东 谢英荷 +3 位作者 李廷亮 庞娇 刘雯艳 贺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7-482,共6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种植5种植物(玉米、向日葵、大豆、高粱、菊花)对污灌区土壤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中锌含量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且主要以残留态存在.土壤中各形态锌与种植前相比,除可交换态锌呈增加趋势,其余各形态锌均...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种植5种植物(玉米、向日葵、大豆、高粱、菊花)对污灌区土壤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中锌含量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且主要以残留态存在.土壤中各形态锌与种植前相比,除可交换态锌呈增加趋势,其余各形态锌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可交换态锌在向日葵土壤中增加最明显,达24.19%;碳酸盐结合态锌在玉米土壤中下降最明显,达47.68%;铁锰氧化物态锌和残留态锌在菊花土壤中下降最明显,分别达35.65%、27.46%;总锌和有机结合态锌在向日葵土壤中下降最明显,分别达15.68%、44.23%.土壤中可交换态锌含量与植物籽粒中锌含量显著相关(P<0.05),适于用作土壤锌污染的生物评价指标.土壤中锌的生物活性系数与种植前相比,在玉米、高粱和菊花土壤中呈降低趋势,其中在玉米土壤中降低最明显,达31.43%,在大豆和向日葵土壤中呈增加趋势.总之,向日葵籽粒中重金属锌含量超出食品中锌限量标准(GB13106-1991),不宜在污灌区种植;玉米、高粱、大豆等植物籽粒中重金属锌含量均未超出食品中锌限量卫生标准(GB13106-1991),可以在污灌农田长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灌区土壤 植物 锌形态 生物有效性
原文传递
菌肥对污灌区玉米土壤Zn形态的影响
6
作者 董卿 程红艳 +4 位作者 张建国 王效举 田野 王腾 王强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35,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污灌区土壤中施用菌肥(0g/盆、50g/盆、100g/盆、200g/盆)对不同品种玉米(晋单56号、长玉16号、大正2号)土壤中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不同用量的菌肥后土壤中的可交换态锌、碳酸盐结合态锌和铁锰氧...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污灌区土壤中施用菌肥(0g/盆、50g/盆、100g/盆、200g/盆)对不同品种玉米(晋单56号、长玉16号、大正2号)土壤中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不同用量的菌肥后土壤中的可交换态锌、碳酸盐结合态锌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量均比对照低,有机结合态锌和残留态锌量高于相对应的对照。其中可交换态锌和碳酸盐结合态锌量在施加菌肥后差异显著(P〈0.05),降幅分别为24.66%~45.83%和31.71%~56.01%。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量降低幅度为0.15%~31.66%,降低最大的是菌肥用量为200g/盆的晋单玉米土壤,比其对照降低了56.9%。施用菌肥后有机结合态锌量提高22.98%~154.97%,菌肥用量为50g/盆的晋单玉米土壤有机结合态锌量最高,比其对照提高154.97%。施用菌肥后残留态锌量提高3.29%~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形态 污灌区土壤 菌肥 玉米
下载PDF
污灌区玉米地土壤重金属铜化学形态时空变化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闫梦 王效举 +4 位作者 程红艳 常建宁 黄菲 张国胜 何小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06-114,共9页
【目的】研究调查土壤中Cu的不同化学形态时空变化,为重金属污染农田的环境及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西省晋中市某污灌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2016—2019年春季,对不同耕作层(0~20、20~40、40~60 cm),不... 【目的】研究调查土壤中Cu的不同化学形态时空变化,为重金属污染农田的环境及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西省晋中市某污灌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2016—2019年春季,对不同耕作层(0~20、20~40、40~60 cm),不同小区土壤中重金属Cu各化学形态以及研究区种植玉米籽粒中的Cu含量进行了分析及其风险评价。【结果】该区域污染土壤中全量Cu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在0~20 cm土层中,随时间推移Cu元素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各形态呈下降趋势;在20~40 cm土层中,碳酸盐结合态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残渣态无明显变化,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呈上升趋势;在40~60 cm土层中,除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无明显变化,其余形态呈上升趋势。根据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风险评价,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Cu对土壤环境构成重度环境污染。【结论】玉米种植对该污灌区污染土壤Cu的污染风险有明显降低作用,污染土壤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灌区土壤 重金属CU 化学形态 风险评价 土壤修复
下载PDF
白银市污水灌溉区周边土壤污染调查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文君 《甘肃科技》 2012年第23期28-29,88,共3页
通过对白银市历史污水灌溉区周边土壤污染的调查监测,发现污水灌区土壤中多种金属污染物出现超标,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最大综合污染指数为139,且具有复合型污染特征,针对当地具体情况,提出了确实... 通过对白银市历史污水灌溉区周边土壤污染的调查监测,发现污水灌区土壤中多种金属污染物出现超标,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最大综合污染指数为139,且具有复合型污染特征,针对当地具体情况,提出了确实可行的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灌区土壤 染调查 治理对策
下载PDF
坚决守住土壤环境质量底线——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土十条” 被引量:2
9
作者 荣启涵 吴晶 《化工管理》 2016年第19期42-43,共2页
国务院日前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这是继"大气十条""水十条"之后向环境污染宣战的又一次国家行动。"土十条"部署的相关措施能否改善总体状况堪忧的土壤环境?能否遏止损害群众健康的土壤污染问题?能... 国务院日前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这是继"大气十条""水十条"之后向环境污染宣战的又一次国家行动。"土十条"部署的相关措施能否改善总体状况堪忧的土壤环境?能否遏止损害群众健康的土壤污染问题?能否守住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土壤环境质量底线?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染防治 土壤染问题 国家行动 土壤染状况 无机 污灌区土壤 土壤染源 矿区土壤 染物排放
下载PDF
全国环保科技情报网 《重金属污染与防治》 专题情报学术交流会纪要
10
《环境科学动态》 1978年第30期1-7,共7页
全国环保科技情报网《重金属污染与防治》专题情报学术交流会,于一九七八年八月十五日至二十四日在吉林市召开。从事重金属污染与防治专题情报以及科研、生产、教学、设计。
关键词 重金属 科技情报网 学术交流 环保所 八月十五 八年 日至 污灌区土壤 染防治技术 分析测试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