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奇司令汤景延被俘就义经过
1
作者 韩芒雄 《铁军》 2016年第5期23-24,共2页
海门市海门街道光明路北端一幢黄色的大楼静静矗立在街口。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中共海门市委、海门市人民政府在楼西侧光明路30号立了一块高2.5米、宽4.3米的"汤景延团旧址"石刻浮雕,以纪念新四军传奇英雄汤景延及... 海门市海门街道光明路北端一幢黄色的大楼静静矗立在街口。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中共海门市委、海门市人民政府在楼西侧光明路30号立了一块高2.5米、宽4.3米的"汤景延团旧址"石刻浮雕,以纪念新四军传奇英雄汤景延及所部的事迹。我以敬仰的心情仔细阅读浮雕铭文:"一九四三年初,为了战胜日伪军的‘清剿',中共华中局决定让驻扎在通海地区的崇明县警卫团和通海自卫团合编成一个团,以特殊方式‘成建制'打入敌伪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景延 自卫团 成建制 苏中军区 副司令员 如皋 端一 抗日军民 一九 轮番攻击
原文传递
粟裕苏中抗战威震敌胆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林华 《湘潮》 2017年第8期26-31,共6页
他是战士们心目中的"战神",是毛泽东赞誉的"第一功臣""常胜将军",他就是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2017年8月,粟裕诞辰110周年,本刊特发《粟裕苏中抗战威震敌胆》,以示缅怀。
关键词 裕苏 常胜将军 战神 主力部队 林信 苏中军区 汤景延 战役发起 国民党军 车桥
下载PDF
袖珍电台特别行动
3
作者 斯简 《铁军》 2015年第6期10-12,共3页
抗日战争中,我在新四军一师苏中军区无线电电台工作。有一件往事至今难以忘怀,我愿把它记录下来,以志纪念。 艰难筹备 从1942年年中开始,敌人对苏中地区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清剿,也称机动清乡。清剿被苏中抗日军民粉碎后,敌遂把苏中第四... 抗日战争中,我在新四军一师苏中军区无线电电台工作。有一件往事至今难以忘怀,我愿把它记录下来,以志纪念。 艰难筹备 从1942年年中开始,敌人对苏中地区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清剿,也称机动清乡。清剿被苏中抗日军民粉碎后,敌遂把苏中第四分区划为苏北第一期清乡实验区。面对形势,苏中军区全面紧急动员,进行反清乡斗争准备。粟裕司令员指示,要特别重视部队无线电电台的准备,以确保斗争中部队的通信联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中军区 新四军一师 抗日军民 苏中地区 反清乡斗争 汤景延 自卫团 保安司令 酒过三巡 抗日活动
原文传递
有血性,是新四军的重要特性
4
作者 张宝康 《铁军》 2015年第12期11-13,共3页
血性,是军人性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武装集团战斗力的精神利剑。所谓血性,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临危不惧的虎胆,敢作敢为的担当;不畏强敌的"豪气",敢于亮剑的勇气,不怕刺刀见红的"杀气"。血性重于实力,是世界许多知名... 血性,是军人性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武装集团战斗力的精神利剑。所谓血性,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临危不惧的虎胆,敢作敢为的担当;不畏强敌的"豪气",敢于亮剑的勇气,不怕刺刀见红的"杀气"。血性重于实力,是世界许多知名政治家、军事家的共识。毛泽东评价"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习近平同志鲜明提出要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陛、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我们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传承了中华民族"有血性"的基因,使之成为历次战争以弱胜强的重要法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斗精神 历次战争 不怕死 汤景延 苏中军区 血战到底 红军游击队 游击战争 武装集团 身负重伤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鲜为人知的中国版“特洛伊木马计”
5
作者 王贞勤 《军事文摘》 2016年第9期61-65,共5页
古希腊人使用木马计攻破特洛伊城的故事世人皆知,鲜为人知的是,在我国的八年抗战时期,新四军也曾上演过一个与此非常相似的英雄故事:1943年春,我新四军通海自卫团面对日伪"清乡"所形成的不利处境,在粟裕的一手"导演"... 古希腊人使用木马计攻破特洛伊城的故事世人皆知,鲜为人知的是,在我国的八年抗战时期,新四军也曾上演过一个与此非常相似的英雄故事:1943年春,我新四军通海自卫团面对日伪"清乡"所形成的不利处境,在粟裕的一手"导演"下,600多人的一个团集体假投敌,在汪伪内部成功潜伏160多个昼夜后,一夜之间,在给敌人重大杀伤后破腹而出、胜利归来,谱写了新四军抗战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个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洛伊木马计 汤景延 自卫团 八年抗战 苏中军区 周密策划 沈仲彝 英雄故事 李士群 抗日根据地
原文传递
掩护韬奋先生去上海
6
作者 陈模 《党史纵横》 1990年第1期20-21,共2页
1943年3月中旬,初春的江南,已披上绿装,显得生机盎然。当时,邹韬奋先生因患病,从我抗日根据地转道苏中赴上海就医。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决定派我以韬奋学生的身份,陪他前去,并担负掩护和护理工作。我接到通知后,欣喜万分,因早在30年代,... 1943年3月中旬,初春的江南,已披上绿装,显得生机盎然。当时,邹韬奋先生因患病,从我抗日根据地转道苏中赴上海就医。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决定派我以韬奋学生的身份,陪他前去,并担负掩护和护理工作。我接到通知后,欣喜万分,因早在30年代,我就爱读邹韬奋先生在《生活》、《新生》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中军区 抗日根据地 抗日救国 自卫团 《生活》 名扬中外 风俗民情 汤景延 地下工作 革命道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