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汤琵琶的一生
- 1
-
-
作者
周静梅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8年第1期35-36,共2页
-
文摘
汤应曾,明末邳州(今江苏邳县)人,因弹琵琶技术高超,人们称他为“汤琵琶”。汤应曾因家境贫寒娶不起妻子,他对母亲非常孝敬,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住在简陋的茅屋里。汤应曾自幼酷爱音乐,每当听到歌声就会流出眼泪,歌子学会了,唱罢又哭。
-
关键词
汤应曾
文集
妻子
琵琶
拨弦乐器
汤琵琶传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晚明传记小品的文体嬗变
- 2
-
-
作者
邓富华
-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
出处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2年第2期36-44,共9页
-
文摘
传记文学,诚如有学者指出,其"文学价值、历史意义、心理效用和教育功能,是独一无二的"。但"中国文学史对传记文学也常常认识模糊,重视不够。……这是文学史编纂里盛行的另一大痼疾——大文类主义。它让我们很难看到各种文类的嬗变与创获,更谈不上文类之间的互文"。当然,这种轻视传记文的情况在近年来的一些文学史著作中亦有所改观,但从"文类的嬗变"的角度来考察传记文发展的研究目前还显得比较薄弱。任何一种文体的产生、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各种原因造成的文体之间的渗透、融合都能促进文体的嬗变,而文体的嬗变正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范畴。钱锺书先生曾以"诗文境域之扩充"与"不入诗文名物之侵入"为例阐释了文体递变的两种方式:"夫文体递变,非必如物体之有新陈代谢,后继则须前仆。……诗文相乱云云,尤皮相之谈。文章之革故鼎新,道无它,日以不文为文,以文为诗而已。向所谓不入文之事物,今则取为文料;向所谓不雅之字句,今则组织而斐然成章。谓为诗文境域之扩充,可也;
-
关键词
传记文学
汤琵琶传
以文为诗
奇女子传
人物传记
老黄
文类
自为墓志铭
须髯
冯梦龙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十面埋伏》作者辨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赵后起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2年第4期116-125,共10页
-
文摘
著名琵琶曲《十面埋伏》产生于何时?系何人作品?弄清楚这个问题,对理解这首作品内容和了解琵琶艺术的发展是必要的。但由于史料缺乏,常被人们认为是难于考断的。本文试作一些探索,希望能起到“引玉”的效果。
-
关键词
汤应曾
音乐家
《汤琵琶传》
华秋苹
《十面埋伏》
卸甲
琵琶谱
-
分类号
J63
[艺术—音乐]
-
-
题名《十面埋伏》作者辨析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赵后起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82年第4期116-125,共10页
-
文摘
著名琵琶曲《十面埋伏》产生于何时?系何人作品?弄清楚这个问题,对理解这首作品内容和了解琵琶艺术的发展是必要的。但由于史料缺乏,常被人们认为是难于考断的。本文试作一些探索,希望能起到"引玉"的效果。一《十面埋伏》(以下简称《十面》)是一首大型琵琶曲。
-
关键词
汤应曾
《汤琵琶传》
华秋苹
标题
琵琶曲
李芳园
郁轮袍
《十面埋伏》
卸甲
琵琶谱
-
分类号
J63
[艺术—音乐]
-
-
题名古曲惊魂大风歌──琵琶曲《十面埋伏》赏析
- 5
-
-
作者
黎梅
-
出处
《东方艺术》
1994年第6期48-48,共1页
-
文摘
古曲惊魂大风歌──琵琶曲《十面埋伏》赏析文/黎梅图/姜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只要读过白居易的这首《琵琶行》就会对琵琶这件源远流长、神奇多彩的民族乐器产生一种美好的向往。琵琶曲那悠深与超然的美感,能够使人...
-
关键词
琵琶曲
《十面埋伏》
民族乐器
珠落玉盘
大弦
《琵琶行》
霸王卸甲
汤琵琶传
姜健
琵琶演奏
-
分类号
J632.33
[艺术—音乐]
-
-
题名中国古代十大名曲背后的掌故(三)
- 6
-
-
作者
齐从容
-
出处
《小演奏家》
2013年第7期40-41,共2页
-
文摘
中华古韵,向来有十大名曲一说,这十大古代名曲分别为《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阳春白雪》《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汉宫秋月》和《梅花三弄》。据专家考证,这些古代名曲的原始乐谱大都失传,今天流传的不少谱本都是后人伪托之作。
-
关键词
《十面埋伏》
猛志常在
琵琶曲
霸王卸甲
梅花三弄
琵琶演奏
楚军
胡茄
十面埋伏
汤琵琶传
-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