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汶川 M 8.0地震前后山西地震带 GPS 速度场以及由此计算得到的现今构造应变率场,结果显示:(1)汶川 M 8.0地震后,山西地震带各区域的运动方向均不同程度向西偏转,太原盆地及其以北的区域由1999-2007年的 SW 或 SSW 向转为 SWW...通过分析汶川 M 8.0地震前后山西地震带 GPS 速度场以及由此计算得到的现今构造应变率场,结果显示:(1)汶川 M 8.0地震后,山西地震带各区域的运动方向均不同程度向西偏转,太原盆地及其以北的区域由1999-2007年的 SW 或 SSW 向转为 SWW 向,且运动速率由平均约2 mm/a增加到约4 mm/a,太原盆地以南的区域由之前的 SSE 向转为 SW 向。(2)汶川 M 8.0地震后,山西地震带的应变率场显著增强,大同盆地、太原盆地北段和临汾盆地西南段形成了三个压性应变集中区,2010年在这三个区域内分别发生了大同 M 4.5、阳曲 M 4.6和河津 M 4.8地震,可能由于这种压性应变积累的区域应力场环境有利于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的孕育和发生。(3)2009-11年,受日本 M 9.0地震的影响,山西地震带向西运动的速率有所减弱,应变率场张性变化明显,太原盆地及其以北区域平均速率下降为约2-3 mm/a,太原盆地以南的区域由 SW 向转为整体向南运动的格局,有恢复到1999-2007年背景运动状态的迹象。展开更多
文摘通过分析汶川 M 8.0地震前后山西地震带 GPS 速度场以及由此计算得到的现今构造应变率场,结果显示:(1)汶川 M 8.0地震后,山西地震带各区域的运动方向均不同程度向西偏转,太原盆地及其以北的区域由1999-2007年的 SW 或 SSW 向转为 SWW 向,且运动速率由平均约2 mm/a增加到约4 mm/a,太原盆地以南的区域由之前的 SSE 向转为 SW 向。(2)汶川 M 8.0地震后,山西地震带的应变率场显著增强,大同盆地、太原盆地北段和临汾盆地西南段形成了三个压性应变集中区,2010年在这三个区域内分别发生了大同 M 4.5、阳曲 M 4.6和河津 M 4.8地震,可能由于这种压性应变积累的区域应力场环境有利于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的孕育和发生。(3)2009-11年,受日本 M 9.0地震的影响,山西地震带向西运动的速率有所减弱,应变率场张性变化明显,太原盆地及其以北区域平均速率下降为约2-3 mm/a,太原盆地以南的区域由 SW 向转为整体向南运动的格局,有恢复到1999-2007年背景运动状态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