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论古文化类型演替与传承模式的区域分异——以西拉沐沦河流域和汶泗流域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崔之久 杨晓燕 夏正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4-441,共8页
西拉沐沦河流域地处中国地貌大势三大台阶之中台阶与低台阶的过渡区。该区的中度抬升和下切 ,造成了西拉沐沦河流域考古文化遗址在空间上的垂向迁移 ;频繁的迁移也导致了考古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单一型 ,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 西拉沐沦河流域地处中国地貌大势三大台阶之中台阶与低台阶的过渡区。该区的中度抬升和下切 ,造成了西拉沐沦河流域考古文化遗址在空间上的垂向迁移 ;频繁的迁移也导致了考古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单一型 ,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间断”的 ,不稳定的传承方式。位于中国地貌大势之低台阶上的汶泗流域 ,属自下古生代以来就十分稳定的剥蚀区 ,这些自然条件造成了汶泗流域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叠置型 ,考古文化在时空上 ,很少随着时间做空间上的改变 ,基本上在同一水平空间稳定不动 ,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连续”、稳定的传承方式。两个流域的对比研究说明 ,不同地域、不同的自然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拉沐沦河流域 汶泗流域 遗址堆积形态 自然环境背景 文化传承方式 区域分异
下载PDF
汶泗流域大汶口文化考古遗址模型预测 被引量:12
2
作者 彭淑贞 张伟 陈栋栋 《泰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34-39,共6页
以山东省汶泗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GIS技术,在现有考古资料和考古模型基础上,对研究区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遗址点进行分析,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水平的环境参数,建立预测模型,得到了研究区遗址点分布概率图.结果表明,高程、坡度以及距水系的水... 以山东省汶泗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GIS技术,在现有考古资料和考古模型基础上,对研究区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遗址点进行分析,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水平的环境参数,建立预测模型,得到了研究区遗址点分布概率图.结果表明,高程、坡度以及距水系的水平距离是影响古代人类活动的三个主要环境参数.在50~100 m的高程段内遗址点分布最多,占已发掘遗址数量的40.4%;坡度方面,遗址点主要分布在坡度小于2.5°以下的地区,遗址点数目占目前发掘遗址数量的86.2%;51.4%的遗址点出现在距离水系2000 m范围以内.随着三者数值的增加,遗址点数量减少.通过遗址点分布概率图发现,遗址出现概率最高的集中在35.5°N^36.25°N,116.5°E^117.25°E之间,再次是流域的西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泗流域 口文化 考古 遗址预测
下载PDF
浅论晚商早段商文化在汶泗流域出现退却的原因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文轩 《殷都学刊》 2012年第4期31-33,共3页
汶泗流域作为中原商文化向海岱地区东进的前沿,自早商时期到商末都一直在延续。中商时期商文化在该地区繁荣之后,晚商早段却突然出现退却,直至乙辛时期商王朝才重新对汶泗流域恢复了实质性的控制。本文试结合晚商早段商王朝对外的政策,... 汶泗流域作为中原商文化向海岱地区东进的前沿,自早商时期到商末都一直在延续。中商时期商文化在该地区繁荣之后,晚商早段却突然出现退却,直至乙辛时期商王朝才重新对汶泗流域恢复了实质性的控制。本文试结合晚商早段商王朝对外的政策,探讨这一时期商文化从这一地区退却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泗流域 武丁时期 商文化
下载PDF
汶泗流域与胶莱平原之镞形器研究——胶莱平原大汶口文化渊源的再思考
4
作者 石荣传 陈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69,共4页
山东地区汶泗流域与胶莱平原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镞形器有明显的区别,本文通过对二者的分析,以重新引出二者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胶莱平原大汶口文化渊源的重新思考。
关键词 汶泗流域 胶莱平原 口文化 镞形器
原文传递
黄帝氏族起于山东考 被引量:7
5
作者 温玉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4-69,共6页
黄帝氏族起于山东考温玉春黄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有史记载的最远始祖之一,但也正因为其时代遥远,人们对有关他的许多东西便难以辨清了。对于黄帝及其氏族的生息地,学界一般认为是首先起于西北黄土高原,而后沿黄河两岸向东发展,达到... 黄帝氏族起于山东考温玉春黄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有史记载的最远始祖之一,但也正因为其时代遥远,人们对有关他的许多东西便难以辨清了。对于黄帝及其氏族的生息地,学界一般认为是首先起于西北黄土高原,而后沿黄河两岸向东发展,达到山西、河南、河北一带。然而,综观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文化 黄帝 《读史方舆纪要》 《史记·五帝本纪》 氏族 奴隶制国家 蚩尤 汶泗流域 黄河流域 鲁西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