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体过冷度对沸腾换热中汽泡合并及传热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毕景良 李雪芳 +1 位作者 柯道友 黄彦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37-1741,共5页
本文对三种过冷度下,微尺度加热片阵列上的沸腾换热现象做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两组核化点,每个核化点包含12个大小约为0.1 mm×0.1 mm的微型加热片。利用高速摄像技术从汽泡的底部对汽泡生长及合并现象进行观测,并用高速数据采集系... 本文对三种过冷度下,微尺度加热片阵列上的沸腾换热现象做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两组核化点,每个核化点包含12个大小约为0.1 mm×0.1 mm的微型加热片。利用高速摄像技术从汽泡的底部对汽泡生长及合并现象进行观测,并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同步记录不同加热片热流密度.实验探究了不同过冷度下的汽泡合并现象,以及对应的汽泡直径变化规律、汽泡脱离频率和热流密度曲线。文章分析了不同的合并现象并探究了过冷度对沸腾传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沸腾 过冷沸腾 热流密度 汽泡合并 脱离频率
原文传递
狭窄加热表面上核态沸腾中汽泡合并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坤 潘丰 +3 位作者 王超杰 母立众 贺缨 冯立岩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22-2631,共10页
狭窄表面的沸腾可以减少沸腾汽泡在观测方向上的干扰,有利于更清晰地研究汽泡生长和合并特性。为探究沸腾过程中汽泡的合并,本文基于常规机械加工的狭窄加热表面,通过高速摄像机完整记录了加热表面上汽泡的生长,合并和脱离过程,并分析... 狭窄表面的沸腾可以减少沸腾汽泡在观测方向上的干扰,有利于更清晰地研究汽泡生长和合并特性。为探究沸腾过程中汽泡的合并,本文基于常规机械加工的狭窄加热表面,通过高速摄像机完整记录了加热表面上汽泡的生长,合并和脱离过程,并分析了汽化核心间距,汽泡脱离直径对汽泡合并的影响。通过对近壁面处沸腾动态图像的观察,观测到了汽泡合并的不同特性。当沸腾过程中热流密度较低时,近壁面处只发生汽泡水平和倾斜合并,并常常同时存在。而竖直方向上的汽泡合并仅发生在热流密度相对较高时,且常伴随着水平和倾斜方向的合并。相邻汽泡间的合并现象常通过汽泡中心距与合并汽泡脱离直径间的关系来衡量。本实验结果表明,相邻汽化核心上的汽泡发生合并时,汽泡中心距与汽泡脱离直径满足S/D<1.5。同时,相较于粗糙表面,光滑表面的S/D变化范围较小,且平均值有减小趋势。这一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表面结构对汽泡合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沸腾 狭窄加热面 汽泡合并 汽化核心 表面粗糙度
原文传递
汽泡间的碰撞、合并和绕流现象与数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乐平 李媛园 +2 位作者 魏龙亭 杜小泽 王补宣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71-2375,共5页
微尺度物体表面过冷沸腾中,汽泡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传递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实验观测到微尺度铂金加热丝表面高纯水过冷沸腾过程中汽泡的碰撞,并进行相应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汽泡合并过程中表面张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汽泡的... 微尺度物体表面过冷沸腾中,汽泡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传递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实验观测到微尺度铂金加热丝表面高纯水过冷沸腾过程中汽泡的碰撞,并进行相应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汽泡合并过程中表面张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汽泡的分离是表面张力和热毛细作用的共同结果;小汽泡与大汽泡碰撞后可能发生绕流,此时动量交换很小,界面张力和热毛细力起主要作用,小汽泡在大汽泡顶部停留数毫秒后与大汽泡合并或脱离。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毛细力 黏性力 汽泡合并 汽泡分离 汽泡绕流
原文传递
微尺度核态沸腾换热的汽泡交互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毕景良 柯道友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2-467,共6页
核态沸腾换热是一种高效的换热形式,沸腾机理的研究对强化传热的研究很重要。实验采用微尺度96加热片阵列,通过独立的控制电路,加热独立的各个加热片,使其维持在恒定温度120℃上。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分别从汽泡的底部和侧面对汽泡生长及... 核态沸腾换热是一种高效的换热形式,沸腾机理的研究对强化传热的研究很重要。实验采用微尺度96加热片阵列,通过独立的控制电路,加热独立的各个加热片,使其维持在恒定温度120℃上。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分别从汽泡的底部和侧面对汽泡生长及运动现象进行可视化观测,并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同步记录汽泡一个生长期间不同阶段的热流密度。实验首先单独加热每个独立的区域,产生单个汽泡,并分析汽泡脱离频率、脱离直径和热流密度;然后通过加热两个相隔一定位置的加热片区域,使得汽泡长到一定大小后能够碰撞、合并为一个新汽泡并最终脱离。这种汽泡交互作用伴随着汽泡的变形、滑移,显著增加了沸腾换热的热流密度和汽泡脱离频率。通过分析每个加热片的热流密度,得出瞬态导热是沸腾换热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态沸腾 汽泡合并 热流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