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后汽爆玉米秸秆半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建权 赵晓琴 +4 位作者 张裴洋 张喆 周豪 岳春 孙付保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13,共7页
为了实现纤维素乙醇生产的"三高"(高浓度、高转化率和高发酵效率)指标,以复合预处理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为基质,探究其半同步糖化发酵工艺过程。通过对其高底物浓度预酶解过程特性考察,确定其最佳预酶解工艺为:在加酶量30 FPU/g... 为了实现纤维素乙醇生产的"三高"(高浓度、高转化率和高发酵效率)指标,以复合预处理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为基质,探究其半同步糖化发酵工艺过程。通过对其高底物浓度预酶解过程特性考察,确定其最佳预酶解工艺为:在加酶量30 FPU/g干基质和50℃下,以15.6%(w/v)为起始基质浓度,在酶解12 h时补加相当于20%(w/v)初始基质浓度的干物料后继续酶解24 h。在最佳预酶解工艺基础上,探究了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对乙醇发酵的影响,确定了发酵过程工艺:酵母提取物16 g/L、接种龄20 h、接种量0.6 g干菌体/L、发酵温度39℃和PEG4000 0.01 g/g干基质。在最佳的半同糖化发酵工艺下,发酵24 h后,乙醇产量达73.75 g/L,发酵效率为3.07 g/(L·h),转化率为61%。结果表明通过补料半同步糖化发酵过程可以实现高浓度和高发酵效率双重目标,这有利于推进纤维素乙醇生产的工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爆玉米秸秆 半同步糖化发酵 分批补料 纤维素乙醇 高发酵效率
下载PDF
热带假丝酵母用未脱毒汽爆玉米秸秆产乙醇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金怡 王震 +2 位作者 吕喆 莫春玲 田沈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903,共5页
为阐明专利菌种Candida tropicalis Y1利用玉米秸秆产乙醇的能力,以未脱毒汽爆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分步糖化发酵(SHF)及同步糖化发酵(SSF)产乙醇。研究结果表明,底物浓度为25%(w/v)、纤维素酶15FPU/(g底物)、纤维二糖酶Novozyme 188 20IU... 为阐明专利菌种Candida tropicalis Y1利用玉米秸秆产乙醇的能力,以未脱毒汽爆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分步糖化发酵(SHF)及同步糖化发酵(SSF)产乙醇。研究结果表明,底物浓度为25%(w/v)、纤维素酶15FPU/(g底物)、纤维二糖酶Novozyme 188 20IU/(g底物)、接种量5%(v/v)及不需添加任何外源营养物质,该菌在SHF过程中的乙醇浓度为38.75g/L乙醇,为理论产率的77.9%,在SSF过程中的乙醇浓度为40.53g/L;同时,SSF与SHF相比,SSF可得到更多的木糖醇,且毒性物质乙酸的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该专利菌株不但有较强的耐发酵抑制剂的能力,而且有较好的代谢葡萄糖和木糖分别产乙醇和木糖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脱毒汽爆玉米秸秆 热带假丝酵母Y1 分步水解和发酵 同步糖化和发酵 乙醇
下载PDF
汽爆玉米秸秆糖化及发酵丁醇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利平 申利英 常春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了得到较高的丁醇浓度,以汽爆玉米秸秆为原料,对6种糖化工艺路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加入纤维素酶量的1/3,反应24 h后,再加入1/3纤维素酶,剩下的纤维素酶再隔12 h加入,共糖化48 h是一条较佳的糖化工艺路线.在此基础上,通过单... 为了得到较高的丁醇浓度,以汽爆玉米秸秆为原料,对6种糖化工艺路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加入纤维素酶量的1/3,反应24 h后,再加入1/3纤维素酶,剩下的纤维素酶再隔12 h加入,共糖化48 h是一条较佳的糖化工艺路线.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考察,得到较优的丁醇发酵工艺条件.采用优化的工艺条件进行发酵,丁醇浓度达到了9.42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爆玉米秸秆 糖化 丁醇 发酵 培养基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发酵处理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高雪梅 焦婷 +5 位作者 雷赵民 冉福 赵生国 李雄雄 秦伟娜 王苗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201,共10页
为研究不同添加剂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原料,经蒸汽爆破处理后,添加Sila-Max、Sila-Mix、纤维活性菌(活性菌)进行密封发酵,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对照(CK),发酵60d后取样分析不同处理秸秆营... 为研究不同添加剂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原料,经蒸汽爆破处理后,添加Sila-Max、Sila-Mix、纤维活性菌(活性菌)进行密封发酵,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对照(CK),发酵60d后取样分析不同处理秸秆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以及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添加剂处理下汽爆玉米秸秆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粗灰分(crude ash,Ash)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汽爆前干黄玉米秸秆相比,青贮后的汽爆玉米秸秆CP含量提高了2.01~2.05倍,NDF和ADF含量则分别降低了18.16%~20.17%和2.38%~3.94%,淀粉含量活性菌组最高,与SilaMax、Sila-Mix组无显著差异(P>0.05)。2)发酵过程中,活性菌组、CK组出现霉变情况,霉变量分别达5.07%和7.75%,而其余处理组未出现霉变现象。3)活性菌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Sila-Max组汽爆玉米秸秆的乙酸、丙酸、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4)不同添加剂处理下,发酵后汽爆玉米秸秆中微生物数量出现不同变化,乳酸菌数量Sila-Max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好氧细菌和梭菌数CK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但与Sila-Max组无显著差异(P>0.05);霉菌在Sila-Max、Sila-Mix组均未检测到,在CK组和活性菌组中分别达3.17和3.47 lg cfu·g^-1。5)主成分与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Sila-Max(0.55)>Sila-Mix(0.42)>活性菌(0.41)>CK(0.20)。综上,不同添加剂发酵处理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有一定影响,活性菌虽能增加乳酸含量,但在抑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霉变方面有所欠缺;Sila-Max可以提高乳酸菌、乙酸、丙酸含量,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防止霉变,并具有抑制二次发酵的潜力;Sila-Mix能够提高汽爆玉米秸秆乳酸菌数量,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防止霉变。综合主成分与隶属函数得分,汽爆玉米秸秆青贮时添加Sila-Max综合表现最优,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添加剂 汽爆玉米秸秆 发酵品质 微生物
下载PDF
添加剂对汽爆玉米秸秆养分和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高雪梅 焦婷 +2 位作者 雷赵民 冉福 赵生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9-1135,共7页
为解决饲料短缺问题,提高收获籽实后玉米秸秆的利用效率。本试验以经汽爆处理的玉米秸秆进行厌氧发酵,设对照(CK)、分别添加乳酸菌制剂Sila-Max(MAX),Sila-Mix(MIX)及纤维活性菌(活性菌)4个处理,发酵60 d后测定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结... 为解决饲料短缺问题,提高收获籽实后玉米秸秆的利用效率。本试验以经汽爆处理的玉米秸秆进行厌氧发酵,设对照(CK)、分别添加乳酸菌制剂Sila-Max(MAX),Sila-Mix(MIX)及纤维活性菌(活性菌)4个处理,发酵60 d后测定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常规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ornell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CNCPS)评价结果表明,活性菌组乳酸、MAX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从发酵品质来看,活性菌组pH、NH3-N/TN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乳酸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MAX组乙酸、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MAX,MIX组干物质损失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综上,纤维活性菌可以改善秸秆发酵品质;Sila-Max可以增加乙酸、丙酸含量,减少干物质损失,具有提高秸秆有氧稳定性、抑制饲料二次发酵的潜力;Sila-Mix可以减少秸秆干物质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汽爆玉米秸秆 营养品质 发酵品质
下载PDF
汽爆玉米秸秆脱毒及发酵丁醇工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申利英 常春 刘利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7-642,共6页
研究了不同脱毒方法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产丁醇的影响及发酵工艺。实验共考查了十种不同的脱毒工艺路线,结果表明:汽爆玉米秸秆经水洗预处理脱毒后,经酶解、离心去除沉淀物,并补加营养物质是一条较佳的工艺路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 研究了不同脱毒方法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产丁醇的影响及发酵工艺。实验共考查了十种不同的脱毒工艺路线,结果表明:汽爆玉米秸秆经水洗预处理脱毒后,经酶解、离心去除沉淀物,并补加营养物质是一条较佳的工艺路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发酵温度、pH值、接种量、菌种种龄、培养基组成、发酵时间对丁醇发酵的影响,得到较优的丁醇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7℃,pH7.0,接种量7%,菌种种龄27h,培养基组成:酵母抽提物1.0g·L-1、KH2PO40.8g·L-1、MgSO4·7H2O 0.1g·L-1、(NH4)2SO42.0 g·L-1、FeSO4.7H2O 0.03g·L-1、尿素2.0g·L-1,发酵时间48 h。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起始糖浓度为50g·L-1时,丁醇的发酵浓度达到了9.42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爆玉米秸秆 脱毒 丁醇 发酵
下载PDF
体外产气法评价不同青贮添加剂处理下汽爆玉米秸秆品质
7
作者 高雪梅 焦婷 +3 位作者 雷赵民 赵生国 李雄雄 秦伟娜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1年第6期30-36,共7页
为评价不同青贮添加剂处理对汽爆玉米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采用体外产气法并结合扫描电镜,对比添加剂Sila-max(MAX)、Sila-mix(MIX)、纤维活性菌(活性菌)以及空白(CK)处理的汽爆玉米秸秆微观结构、体外消化率及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 为评价不同青贮添加剂处理对汽爆玉米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采用体外产气法并结合扫描电镜,对比添加剂Sila-max(MAX)、Sila-mix(MIX)、纤维活性菌(活性菌)以及空白(CK)处理的汽爆玉米秸秆微观结构、体外消化率及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添加剂组体外48 h累积产气量显著高于CK组(P<0.05);MAX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DMD)、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NDFD)最高,分别达51.59%、31.06%,MIX组体外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ADFD)最高,达31.50%,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MAX组体外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最高,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下NH_(3)-N浓度、pH均在瘤胃适宜的范围内;MIX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最高,与MAX组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加入添加剂对秸秆纤维结构有明显破坏作用。综上,不同添加剂对汽爆玉米秸秆的作用不同,其中MAX处理的汽爆玉米秸秆产气效果较好,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添加剂 汽爆玉米秸秆 体外产气 扫描电镜 消化特性
下载PDF
未脱毒汽爆玉米秸秆高底物浓度的同步糖化和乙醇发酵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云 王震 +2 位作者 高凯 田沈 杨秀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5-288,共4页
为取消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秸秆水洗脱毒步骤和提高乙醇发酵的乙醇浓度,利用专利菌株酿酒酵母Y5,对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秸秆不经脱毒处理,直接进行同步糖化和发酵(SSF)。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浓度30%,同步糖化和发酵的时间96 h,100 m L、300... 为取消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秸秆水洗脱毒步骤和提高乙醇发酵的乙醇浓度,利用专利菌株酿酒酵母Y5,对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秸秆不经脱毒处理,直接进行同步糖化和发酵(SSF)。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浓度30%,同步糖化和发酵的时间96 h,100 m L、3000 m L反应器和5L发酵罐的乙醇浓度分别达到50.0、47.8、47.5 g/L。研究结果表明,菌株Y5在纤维素乙醇生产中对简化生产工艺、降低设备投资、减少水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脱毒预处理玉米秸秆 高底物尝试 5L发酵罐 同步糖化发化酵(sss) 乙醇浓度
下载PDF
汽爆玉米秸秆DDS型饲料对肉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宏嘉 冯鹏 +3 位作者 李冬敏 王慧丽 曲扬华 武国庆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08-110,117,共4页
为了给汽爆玉米秸秆可溶干酒精糟(DDS)型饲料的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择平均体重为(325.22±40.25)kg的12月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30头,平均分为2组,每组15头,单栏饲养,对照组肉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肉牛使用汽爆玉米秸秆DDS型饲料替代... 为了给汽爆玉米秸秆可溶干酒精糟(DDS)型饲料的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择平均体重为(325.22±40.25)kg的12月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30头,平均分为2组,每组15头,单栏饲养,对照组肉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肉牛使用汽爆玉米秸秆DDS型饲料替代基础日粮中8%的玉米进行饲喂,试验期共13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120 d,分析了汽爆玉米秸秆DDS型饲料对肉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牛在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指标上均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生化指标方面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于汽爆玉米秸秆DDS型饲料生产成本相对更低,结果说明其在肉牛生产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爆玉米秸秆 可溶干酒精糟 生长性能 瘤胃发酵 血清生化指标 肉牛
下载PDF
酿酒酵母发酵未脱毒汽爆玉米秸秆酶解液产乙醇
10
作者 李云 高凯 +2 位作者 张思晋 田沈 杨秀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68-2072,共5页
研究用专利菌株Saccharomyce cerevisiae Y5对未脱毒汽爆玉米秸秆进行发酵产乙醇,包括添加和不添加氮源,该菌株对未脱毒酶解液的发酵、对未脱毒汽爆玉米秸秆高底物浓度的分步水解和发酵(SHF)和同步糖化发酵(SSF)产乙醇。研究表明,玉米浆... 研究用专利菌株Saccharomyce cerevisiae Y5对未脱毒汽爆玉米秸秆进行发酵产乙醇,包括添加和不添加氮源,该菌株对未脱毒酶解液的发酵、对未脱毒汽爆玉米秸秆高底物浓度的分步水解和发酵(SHF)和同步糖化发酵(SSF)产乙醇。研究表明,玉米浆(CSL)浓度40mL/L,24h乙醇浓度44.55g/L,为理论值的94.5%;不添加氮源,60h乙醇浓度43.21g/L;未脱毒汽爆玉米秸秆30%(w/v)底物浓度的SHF和SSF的最大乙醇浓度均为50g/L。乙醇浓度均超过了纤维素乙醇工业生产的基准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ccharomyce cerevtsiae Y5 未脱毒预处理玉米秸秆 氮源 乙醇 SHF SSF
下载PDF
汽爆秸秆膜循环酶解耦合丙酮丁醇发酵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冬敏 陈洪章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2-1216,共5页
利用新型的汽爆玉米秸秆膜循环酶解耦合发酵系统进行了丙酮丁醇发酵的研究,并对使用该系统所导致的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S1.132)代谢的变化进行了讨论.在稀释率为0.075h-1的条件下,丁醇的产量为0.14g/g(纤维素+半... 利用新型的汽爆玉米秸秆膜循环酶解耦合发酵系统进行了丙酮丁醇发酵的研究,并对使用该系统所导致的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S1.132)代谢的变化进行了讨论.在稀释率为0.075h-1的条件下,丁醇的产量为0.14g/g(纤维素+半纤维素),最大丁醇产率达到0.31g/(L-h),溶剂组成为丁醇:丙酮:乙醇65.3:24.3:10.4(体积比),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转化率分别为72%和80%,使用单位纤维素酶所产生的丁醇量为3.9mg/IU,是分步水解批次发酵的1.5倍.利用该系统使酶解和发酵分别在各自最适的条件下同时连续进行,减少了纤维素酶的用量,有效地解除了酶解产物对纤维素酶的抑制作用,并减轻了溶剂产物尤其是丁醇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延长了发酵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爆玉米秸秆 膜生物反应器 丙酮丁醇发酵 耦合
下载PDF
玉米秸秆汽爆料生产纤维素酶
12
作者 王蓓 陈吉宝 +2 位作者 阎振丽 赵子高 李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187,共6页
为了降低纤维乙醇生产过程中纤维素酶成本,以高产纤维素酶里氏木霉TGC521为生产菌株,玉米秸秆汽爆料为碳源,对纤维素酶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方法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并研究了溶氧... 为了降低纤维乙醇生产过程中纤维素酶成本,以高产纤维素酶里氏木霉TGC521为生产菌株,玉米秸秆汽爆料为碳源,对纤维素酶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方法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并研究了溶氧、还原糖等工艺参数对发酵产酶的影响以及所产纤维素酶的应用。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汽爆料对产酶影响最大,其次为玉米浆。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秸秆汽爆料38.6 g/L、(NH_(4))_(2)SO_(4)4.8 g/L、玉米浆29.7 g/L、麸皮5.3 g/L、KH_(2)PO_(4)1.0 g/L、MgSO_(4)0.5 g/L。在溶氧浓度20%~30%、还原糖含量2.0~3.0 g/L、发酵时间144 h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达到39.0 U/mL。进一步利用生产的纤维素酶进行原位糖化,低酶载量条件下纤维素转化率达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乙醇 玉米秸秆 纤维素酶 补料发酵 原位水解糖化
下载PDF
8种真菌对玉米秸秆细胞选择性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薇 陈洪章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08年第5期9-14,共6页
玉米秸秆组成上的不均一性导致了其高值化利用的困难,本研究旨在找出一株对杂细胞有高度选择性降解能力的菌种,用于降解玉米秸秆中的杂细胞,解决其组织结构不均一的问题,剩下的纤维则可用于制浆造纸。采用从染凤梨病甘蔗秆分离出的7种... 玉米秸秆组成上的不均一性导致了其高值化利用的困难,本研究旨在找出一株对杂细胞有高度选择性降解能力的菌种,用于降解玉米秸秆中的杂细胞,解决其组织结构不均一的问题,剩下的纤维则可用于制浆造纸。采用从染凤梨病甘蔗秆分离出的7种病原真菌和绿色木霉分别对汽爆玉米秸秆梳理过筛后分成的纤维细胞和杂细胞进行降解,结果显示:8种真菌对杂细胞的降解能力普遍大于对纤维细胞的降解能力。通过测定酶活和扫描电镜观察,得出其原因是与菌种所产酶活以及原料组成结构有关。其中,菌种C-2对杂细胞的选择性降解能力最强,杂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失重率相差17.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爆玉米秸秆 真菌 绿色木霉 选择性降解
下载PDF
耐热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产乙醇研究
14
作者 戴振鹏 王永红 +2 位作者 储炬 庄英萍 张嗣良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12年第6期42-46,共5页
在采用半合成培养基的条件下,耐热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的最佳乙醇发酵温度范围是34℃~40℃,糖醇转化率超过86%,产率到达4.4 g/(L·h);温度低于34℃,发酵周期要比34℃~40℃长2~3 h,其糖醇转化率为81.4%,... 在采用半合成培养基的条件下,耐热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的最佳乙醇发酵温度范围是34℃~40℃,糖醇转化率超过86%,产率到达4.4 g/(L·h);温度低于34℃,发酵周期要比34℃~40℃长2~3 h,其糖醇转化率为81.4%,产率为4.15g/L·h;在45℃时能发酵产生30.5 g/L乙醇,转化率达到74.8%,产率为2.95 g/(L·h)。在汽爆玉米秸秆酶解液(含75.8g/L的葡萄糖)中用K.marxianus进行的发酵实验表明,在30℃、37℃和45℃时,糖醇转化率比在半合成培养基中的要低,分别为69.1%、71.9%和59.3%,产率分别为0.56 g/(L·h),0.58g/(L·h),0.37 g/(L·h)。在酶解液中加入酵母膏和无机盐,在30℃和37℃的条件下,糖醇转化率都提高了10%左右,但对产率影响不大。在汽爆玉米秸秆产乙醇生产中与较常用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进行比较,K.marxianus在37℃以上高温发酵时具有相当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 耐热 乙醇 发酵 汽爆玉米秸秆
下载PDF
Study of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olids Load on the Optimum pH during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Steam Exploded Corn Stover
15
作者 Rodolfo A. Romero Bertil Stromberg Anita Locke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1年第10期880-889,共10页
The understanding of enzymatic saccharification of pretreated lignocellulosic materia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ere are several important commercially available enzymes in the market that are used for this purpose. T... The understanding of enzymatic saccharification of pretreated lignocellulosic materia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ere are several important commercially available enzymes in the market that are used for this purpose. The conditions of pH and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any particular enzyme are very well defined and it is clearly indicated by its manufacturer and it depends on the type of enzyme or enzymes in the complex pool. It is well know that commercial cellulases work best at pH around 4.8-5.0 and as a consequence this is widely used in the industry and the literature. In this study it was found that optimum pH of cellulases is different than that recommended by its manufacturer at higher solids load saccharification. The optimum pH changes depending on the consistency or solids loads of the matrix where the enzyme is acting upon. Steam exploded corn stover was tested with cellulases and xylanases at different pH, consistencies and ionic strengt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pH at lower consistency (1% w/w) is the same as the one recommended by the manufacturer and in the literature; however at higher consistency the value obtained was higher (pH 5.5 to pH 6.5) instead ofpH 4.8. The difference could represent up to 30-50% higher yields and henc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economics of second generation fuel production. An explanation of this behavior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the Donnan effect theory. This effect indicates that the presence of charged groups in the fiber matrix creates a pH gradient within the slurry. If the charged groups are negatively charged this would create a local or internal pH lower than the surrounding liquid pH. This could explain why by reduc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H^+ higher enzymatic conversion yields were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zyme optimum pH Donnan effect steam explosion CELLULOSE HYDROLYSIS corn stover BIOFUE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