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形板汽-水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嘉 黄素逸 王晓墨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97,124,共5页
为了提高波形板汽-水分离器的分离性能,进一步优化设计,本文针对波形板汽-水分离器进行了分离效率的冷态实验研究。对不同类型波形板的分离效果和压降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得出双钩波形板分离效率最大的结论。将实验所得总分离效率通过st... 为了提高波形板汽-水分离器的分离性能,进一步优化设计,本文针对波形板汽-水分离器进行了分离效率的冷态实验研究。对不同类型波形板的分离效果和压降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得出双钩波形板分离效率最大的结论。将实验所得总分离效率通过stokes进行逆变换,计算出液滴的平均直径约为65μm,与其他研究者的实验结论相符。本文还对进口速度对无量纲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了可以指导实验的波形板分离效率的无量纲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板 分离效率 汽-水分离器
下载PDF
旋叶汽-水分离器空气-水冷态试验研究
2
作者 熊珍琴 王明路 +3 位作者 李亚洲 路铭超 祖洪彪 张锴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66-68,共3页
采用可视化的实验方法研究旋叶汽-水分离器的空气-水分离过程和分离性能。试验表明:旋转通道上方形成均匀稳定且厚度适中的液膜有利于气-液两相的分离。水流量较小时,液滴形态的水比例较高,难以分离;而水流量较大时形成液膜较厚,中心空... 采用可视化的实验方法研究旋叶汽-水分离器的空气-水分离过程和分离性能。试验表明:旋转通道上方形成均匀稳定且厚度适中的液膜有利于气-液两相的分离。水流量较小时,液滴形态的水比例较高,难以分离;而水流量较大时形成液膜较厚,中心空气流通截面变小导致空气夹带水加剧。分离效率的定量测量结果与可视化结果一致。分离效率主要受到水流量的影响,随着水流量的增大逐渐上升,当水流量增大到0.3m3/h后增加趋势逐渐减缓进而呈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叶汽-水分离器 分离效率 冷态试验
下载PDF
蒸汽发生器一级汽-水分离器性能数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萍 杨富军 +2 位作者 陈小龙 姚伟达 谢永诚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5,共5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应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对核电厂蒸汽发生器(SG)一级汽-水分离器性能进行模拟。研究循环倍率、叶片升角和叶片轴向位置等因素对压降、分离效率和蒸汽湿度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对所计算的叶片,压降随着叶片...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应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对核电厂蒸汽发生器(SG)一级汽-水分离器性能进行模拟。研究循环倍率、叶片升角和叶片轴向位置等因素对压降、分离效率和蒸汽湿度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对所计算的叶片,压降随着叶片升角的增加逐渐减小;叶片升角在30°时,分离效率最好且出口蒸汽湿度最小,存在一个最佳的叶片轴向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级汽-水分离器 两相流动 性能研究
下载PDF
基于液滴碰撞模型的AP1000波形板汽-水分离器性能及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建新 李雨铮 +2 位作者 张璜 刘潜峰 薄涵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03-2211,共9页
基于已有的液滴碰撞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AP1000波形板汽-水分离器的分离性能,通过优化波形板内部结构得到了具有高效低阻特点的波形板。首先采用液滴碰撞模型对波形板内液滴行为进行数学描述,然后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随后通... 基于已有的液滴碰撞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AP1000波形板汽-水分离器的分离性能,通过优化波形板内部结构得到了具有高效低阻特点的波形板。首先采用液滴碰撞模型对波形板内液滴行为进行数学描述,然后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随后通过模拟液滴在波形板内的运动和碰撞等行为,得到了波形板对含有不同直径液滴、不同入口液滴体积份额的湿饱和蒸汽来流的分离性能与其内部湿度分布。进而通过对波形板结构的改造设计,达到了提高分离效率、降低流动阻力的目的。本文所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对AP1000波形板汽-水分离器的性能优化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碰撞 AP1000 汽-水分离器 波形板
下载PDF
外置汽-水分离器在锅炉上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哲 文午琪 陈黎 《工业加热》 CAS 2017年第5期49-51,共3页
分别从设计和运行两方面分析了影响工业锅炉湿度的因素,介绍了外置汽水分离器的结构和外置汽水分离器在锅炉上的应用情况。实际应用情况表明,外置汽-水分离器可有效解决蒸气带水问题,有效节约能源,使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 锅炉 汽-水分离器
下载PDF
多因素下汽-水分离器性能敏感性分析
6
作者 李金琼 肖笛 +1 位作者 吴永兵 黄名越 《装备制造技术》 2022年第7期82-86,共5页
在多因素下,多维度对汽-水分离器进行性能敏感性分析。建立基于拉格朗日法和RNG k-ε湍流模型的空气-液滴两相流的数学模型,基于DPM两模型对汽-水分离器进行两相流双向耦合计算,采用Fluent对进口有无弯管以及无弯管时进口不同温度、不... 在多因素下,多维度对汽-水分离器进行性能敏感性分析。建立基于拉格朗日法和RNG k-ε湍流模型的空气-液滴两相流的数学模型,基于DPM两模型对汽-水分离器进行两相流双向耦合计算,采用Fluent对进口有无弯管以及无弯管时进口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粒径及不同流量下对汽-水分离器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参数下的除水效率、流阻、轴向速度以及径向粒子质量浓度分布曲线。结果表明,除水效率对弯管的敏感性较大,存在一个最优进口弯度wandu4,使得分水效率最大,除水性能最好,弯管对汽-水分离器的流阻敏感性较小,弯管的存在对汽水分离器的流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流阻对进口压力的敏感度最大,其次是进口流量,最后是进口温度;除水效率对粒径的敏感性较大,而流阻对粒径的敏感性较小,且等粒径10μm和平均50μm的敏感度最高;进口压力大于0.6 MPa时,除水效率和流阻都突增;粒子直径的均匀性对除水效率的影响为:等粒径为10μm的除水效率要小于平均粒径为10μm的除水效率;温度在25℃以下时,温度对除水效率的影响较大,大于25℃时,对除水效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水分离器 性能敏感性 效率 流阻
下载PDF
汽-水分离器内双液滴碰撞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迪 罗琦 +1 位作者 黄伟 王侃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采用流体体积函数(VOF)方法模拟压水堆汽-水分离器内等直径液滴对心碰撞,研究典型的聚合,低、中、高韦伯数(We)的反射分离过程。观察碰撞过程中液滴的形状,记录并分析动能和表面能相互转化以及能量耗散的进程。结果表明:在高We反射分离... 采用流体体积函数(VOF)方法模拟压水堆汽-水分离器内等直径液滴对心碰撞,研究典型的聚合,低、中、高韦伯数(We)的反射分离过程。观察碰撞过程中液滴的形状,记录并分析动能和表面能相互转化以及能量耗散的进程。结果表明:在高We反射分离时,表面扩张的过程中,外部液体会脱离形成环状,液环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收缩,与内部液体重新接触后使表面复杂剧烈的波动;这影响了分离过程以及子液滴的形成,导致Kim子液滴模型无法准确预测子液滴数目和直径。通过模拟不同We下的碰撞,得到等直径对心碰撞聚合与反射分离的临界We为15.6,并与3个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Qian模型预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液滴碰撞 VOF 汽-水分离器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ransient Heat Transferin the Once-Through Boiler Water Separator
8
作者 Yang Dong Chen Tingkuan Zheng Jianxu(National Laboratory of Multiphase Flow in Power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710049, China)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4-50,共7页
The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between working fluid and inner wall of 600 MW supercritical pressureboiler's water separator model during start-up was experimentally explored. The test conditions forwater steam two-p... The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between working fluid and inner wall of 600 MW supercritical pressureboiler's water separator model during start-up was experimentally explored. The test conditions forwater steam two-phase were as follows: pressure P = 3 ~ 11 MPa, mass now M = 0.2 ~ 0.35 kg/s,and mass quality x = O.2 ~ 0.8; for subcooled water P = 3 ~ 11 MPa, M = 0.2 ~ 0.35 kg/s, andsubcooled degree △θ = 10℃. By using an accurate and tractable inverse heat conduction solution,the correlations of single phase and twouphase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were obtained. The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d for subcooled water and water steammixture compared with fully developed turbulent flow in tube. The increasing heat transfer effect maybe attributed to the deformation or destruction f the boundary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water separator inverse heat conduction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