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汾阳地秧歌的分类和社会功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曦 《黄河之声》 2008年第22期78-79,共2页
通过对汾阳地秧歌中文场秧歌的分析,大致对地秧歌进行了分类,并简单的归纳了地秧歌的社会功用。从中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语言特征、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体现了研究汾阳地秧歌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汾阳地秧歌 文场秧歌 分类 社会功用
下载PDF
汾阳地秧歌的起源与历史流变
2
作者 张晓琳 《吕梁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8-41,共4页
汾阳地秧歌即汾孝地秧歌,分为以舞蹈为主的"武场地秧歌"和以唱腔为主的"文场地秧歌"(又叫汾阳磕板秧歌)两部分。"武场地秧歌"以汾阳地秧歌的提法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汾阳地秧歌的... 汾阳地秧歌即汾孝地秧歌,分为以舞蹈为主的"武场地秧歌"和以唱腔为主的"文场地秧歌"(又叫汾阳磕板秧歌)两部分。"武场地秧歌"以汾阳地秧歌的提法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汾阳地秧歌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这些说法从不同角度解释了汾阳地秧歌的生成动机。武场与文场结合起来进行表演,是汾阳地秧歌的主要表现形态,但是它们也单独进行表演。这一表现形态与汾阳地秧歌的历史演变是相一致的。汾阳地秧歌中歌、舞、戏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对研究山西秧歌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阳地秧歌 汾孝秧歌 汾阳磕板秧歌 起源 历史流变 秧歌小戏
下载PDF
山西汾阳地秧歌的文化特征研究
3
作者 李熠 李璇 《炎黄地理》 2022年第11期35-37,共3页
山西汾阳地秧歌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主要流传于山西汾阳市境内及孝义市与汾阳周围相邻的一些农村地区。对山西汾阳地秧歌文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无疑对推动这一独特民间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扬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梳理... 山西汾阳地秧歌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主要流传于山西汾阳市境内及孝义市与汾阳周围相邻的一些农村地区。对山西汾阳地秧歌文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无疑对推动这一独特民间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扬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梳理山西汾阳地秧歌的文化背景及其历史渊源,分析山西汾阳地秧歌的文化特征、文化艺术功能,探究山西汾阳地秧歌的传承发扬,旨在为推动这一独特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阳地秧歌 民间艺术形式 山西汾阳 孝义市 传承与发扬 传承发扬 可持续健康发展 历史渊源
下载PDF
论山西汾阳地秧歌的现状及保护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琳 《黄河之声》 2008年第4期120-121,共2页
"汾阳地秧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独特的民间艺术,主要流传于山西省汾阳市境内和与孝义市接壤一带的农村地区。"汾阳地秧歌"历史久远,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地秧歌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于它的... "汾阳地秧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独特的民间艺术,主要流传于山西省汾阳市境内和与孝义市接壤一带的农村地区。"汾阳地秧歌"历史久远,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地秧歌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于它的保护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阳地秧歌 民间艺术 文化遗产 保护
下载PDF
多重结构呈现丰富意蕴——“汾阳磕板秧歌”剧本的叙事美学
5
作者 李黎红 《吕梁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4-16,共3页
"汾阳磕板秧歌"是"汾阳地秧歌"的文场部分。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不少自主型创作的秧歌剧本。这些剧本大都取材于底层民众最真实的生活,反映他们最真实的情感、思想,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文学特色。在故事叙述上有直线式... "汾阳磕板秧歌"是"汾阳地秧歌"的文场部分。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不少自主型创作的秧歌剧本。这些剧本大都取材于底层民众最真实的生活,反映他们最真实的情感、思想,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文学特色。在故事叙述上有直线式叙述、双线式叙述、非故事型叙述;在叙事手法上打破了故事本身的单一结构,并在切割、重组、交叉中完成叙述,表现出民间叙事文本独特的叙事美学价值,使"汾阳磕板秧歌"剧本呈现出较为丰富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阳磕板秧歌 叙事 汾阳地秧歌 秧歌小戏
下载PDF
汾阳地秧歌
6
作者 牛晓珉 《山西老年》 2015年第10期55-55,共1页
汾阳地秧歌是流传在山西省汾阳一带的民间艺术,是一种广场性民间歌舞艺术,凶相邻的孝义市也有部分地区遗存,民间也称为"汾孝地秧歌"或"汾孝秧歌",是当地社火、集会、迎送、庆祝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形式。形式清康熙《汾阳县志》... 汾阳地秧歌是流传在山西省汾阳一带的民间艺术,是一种广场性民间歌舞艺术,凶相邻的孝义市也有部分地区遗存,民间也称为"汾孝地秧歌"或"汾孝秧歌",是当地社火、集会、迎送、庆祝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形式。形式清康熙《汾阳县志》载:"立春先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东郊。里人行户装渔樵耕读,伶人为抵角诸戏剧,充十二行,各执事前导。结彩为楼,城关乡镇老幼男女皆聚观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阳地秧歌 汾孝地秧歌 鞭春 汾孝秧歌 汾阳县志 芒神 立春日 民间歌舞 渔樵 里人
原文传递
青年亚文化语境下 汾阳非遗地秧歌的创新传播研究
7
作者 周夏维 《东西南北》 2022年第20期69-71,共3页
汾阳地秧歌作为地域代表性非遗文化,存在传播力度不足、缺乏自身创新能力等问题。就此,本文探讨汾阳地秧歌的发展困境,从青年亚文化视角分析其对非遗传承的必要性以及解决策略,以期建立传播新生态,让其在新时代展现新风貌。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汾阳地秧歌
下载PDF
绿叶映花红 赢得满园春——吕梁市戏剧舞台美术创作发展回眸
8
作者 褚建安 《戏友》 2015年第4期44-46,共3页
巍巍吕梁,峥嵘突兀,苍颜古风,可夺骚客之笔,人文史话,一贯百代风流。历史的厚重,造化着神奇。石楼县殿山圣母庙的元代古戏台,在我国戏剧文物界被誉为稀世之宝。临县道情、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汾阳地秧歌,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巍巍吕梁,峥嵘突兀,苍颜古风,可夺骚客之笔,人文史话,一贯百代风流。历史的厚重,造化着神奇。石楼县殿山圣母庙的元代古戏台,在我国戏剧文物界被誉为稀世之宝。临县道情、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汾阳地秧歌,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们是吕梁戏剧发展史上的珍宝。随着戏剧艺术的诞生与发展,被古人称之为"行头""景谱""脸谱""砌末"的舞台美术元素,也在戏剧发展进程中逐步演进。翻开吕梁戏剧历史长卷,一部部作品熠熠生辉,一幅幅剧照璀璨夺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阳地秧歌 美术创作 孝义碗碗腔 满园春 石楼县 文物界 殿山 古戏台 舞美设计 深宫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