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马珊珊 渠瑞娜 +6 位作者 田毅 姚宁 崔渊博 韩康 邢衢 杨波 关方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729-3735,共7页
背景:免疫炎症反应促使大量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是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其对主要原因。目的:探讨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修复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10表达的影响。方法:81只健康成年雄性S... 背景:免疫炎症反应促使大量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是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其对主要原因。目的:探讨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修复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10表达的影响。方法:81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移植组(n=27),后两组以脊髓半切方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移植组经尾静脉移植1×106个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通过BBB评分评价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含量;qR T-PCR和Western分析不同时间点损伤脊髓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损伤组织中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的迁移和神经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相比,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明显恢复(P<0.05)。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脐带沃顿胶干细胞移植组脊髓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 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白细胞介素10 mR 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移植组中脐带沃顿胶干细胞可迁移至损伤部位,并表达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这些结果提示脐带沃顿胶干细胞可能通过调控脊髓损伤组织的炎症反应,促进神经修复,这也可能是脐带沃顿胶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脐带 干细胞移植 细胞介素10 干细胞 移植 沃顿胶干细胞 神经修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人脐带沃顿胶干细胞对急性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及脊髓组织中TNF-α和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渠瑞娜 马珊珊 +7 位作者 田毅 姚宁 崔渊博 张文进 韩康 宋及时 杨波 关方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5-769,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沃顿胶干细胞(WJCs)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81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WJCs移植组,每组27只。每组取6只,采用BBB评分法评估脊髓损伤后1、3、7、14、21和28 d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采用... 目的:探讨人脐带沃顿胶干细胞(WJCs)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81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WJCs移植组,每组27只。每组取6只,采用BBB评分法评估脊髓损伤后1、3、7、14、21和28 d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采用透射电镜检测损伤局部超微结构并检测损伤后28 d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其余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后0、3、6、12、24、72、168 h损伤脊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模型组与WJCs移植组大鼠的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WJCs移植组较模型组恢复更明显。与模型组相比,WJCs移植组损伤区脊髓组织结构相对完整。模型组和WJCs移植组损伤脊髓组织中TNF-αmRNA和蛋白以及BDNF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WJCs移植组中TNF-α的表达降低,而BDNF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WJCs移植可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抑制损伤脊髓组织中TNF-α的表达,同时增加BDNF的表达,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脊髓继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沃顿胶干细胞 脊髓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下载PDF
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与脑肿瘤干细胞的共培养 被引量:2
3
作者 田毅 关方霞 +7 位作者 胡祥 杨波 杜英 周长辉 巴云涛 谷晨熙 雷宁静 王晓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21-1728,共8页
背景: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满足了国际细胞治疗协会规定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能够向骨、软骨、脂肪、肌肉、神经细胞诱导分化并支持其他干细胞的扩增,对免疫系统有良好的耐受性,对肿瘤有定向迁徙性。目的:观察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 背景: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满足了国际细胞治疗协会规定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能够向骨、软骨、脂肪、肌肉、神经细胞诱导分化并支持其他干细胞的扩增,对免疫系统有良好的耐受性,对肿瘤有定向迁徙性。目的:观察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与脑肿瘤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后,脑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变化。方法:以原位法培养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以酶消化法培养人脑肿瘤组织脑肿瘤干细胞,以细胞传代法获取第3代细胞。应用不添加任何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将两种细胞在24孔板中进行直接共培养。第3,7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CD133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贴壁细胞巢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将第3天离心所得的共培养上清液重悬第3代脑肿瘤干细胞并与正常培养悬浮的第3代脑肿瘤干细胞置入96孔板中,应用酶标仪检测两组细胞生长曲线的差异。结果与结论:两种细胞共培养后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脑肿瘤干细胞球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出现分解、贴壁、分化现象;贴壁的脑肿瘤干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巢蛋白均阳性。恶性程度高的脑肿瘤组织培养的脑肿瘤干细胞表达CD133量越高,而与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随着时间的变化均出现CD133表达量降低。共培养3d的上清液培养的脑肿瘤干细胞与正常培养基培养的脑肿瘤干细胞相比,增殖明显受到抑制。结果显示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与脑肿瘤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后可限制脑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133的阳性率以及细胞增殖能力并促使其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培养 脑肿瘤干细胞 CD133 沃顿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带
下载PDF
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长辉 田毅 +7 位作者 杨波 胡祥 焦红亮 周云帆 王成春 谷晨熙 雷宁静 关方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485-2491,共7页
背景: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但有关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从人脐带沃顿胶组织块... 背景: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但有关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从人脐带沃顿胶组织块培养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将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及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分别与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培养,多功能酶标仪测量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及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与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培养72h后A值;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γ-干扰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增殖抑制率为56%(P<0.01),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增殖也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呈剂量依赖性。含50%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组和100%培养上清组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3%、27%(P<0.05);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能显著降低T淋巴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P<0.05);可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量低于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单独培养组(P<0.05)。提示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及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间的接触及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顿间充质干细胞 T淋巴细胞 免疫调节 Γ-干扰素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损伤区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静 杨波 +6 位作者 刘献志 翟广 田毅 张源 渠瑞那 Eileen Shen 张文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80-884,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WJCs)对脑创伤区周围微循环的影响。方法72只健康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1)假手术组;(2)移植对照组;(3)WJCs移植组;(4)正常组。每组18只。移植对照组和WJCs移植组采用Feeney... 目的探讨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WJCs)对脑创伤区周围微循环的影响。方法72只健康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1)假手术组;(2)移植对照组;(3)WJCs移植组;(4)正常组。每组18只。移植对照组和WJCs移植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硬脑膜外撞击法建立中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再分别注射0.3mL的生理盐水和WJCs混悬液;假手术组颅骨钻孔后不损伤脑组织不移植细胞;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移植后3d及7d进行大鼠行为学评分;取移植后1d、3d、7d和2周的脑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检测大鼠损伤灶周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34的表达;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的VEGFmRNA表达;测定微血管面密度(MVD);移植后2周和4周行免疫组化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移植后7d,WJCs移植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高于移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JCs移植组移植后3d、7d和2周损伤灶周围皮层脑组织VEGF和CD34的表达均高于移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周和4周WJCs移植组损伤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发现GFAP和NSE阳性细胞,其他3组均未发现.RT—PCR检测到WJCs组VEGFmRNA的表达量高于移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JCs移植后可增加损伤区脑组织VEGF及CD34阳性表达,参与调控损伤区微血管的变化,改善损伤区的微循环.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沃顿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创伤性脑损伤 微血管面密度
原文传递
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调节性T细胞及Foxp3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郭鹏 刘传方 赵雯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1-76,共6页
目的研究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WJCs)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WJCs对SAA患者T淋巴细胞(TLCs)免疫调节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从人脐带中分离培养WJCs,通过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研究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WJCs)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WJCs对SAA患者T淋巴细胞(TLCs)免疫调节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从人脐带中分离培养WJCs,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记并进行鉴定;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SAA患者外周血中分离TLCs;在植物凝集素(PHA)刺激下,将SAA患者TLCs(1×105个)进行体外培养,实验组加入不同数量级WJCs(1×103、1×104、1×105个)共培养,3 d后采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SAA患者TLCs中CD4+CD25+T细胞比例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Foxp3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WJCs能明显抑制SAA患者TLCs增殖,且抑制作用与WJCs呈剂量依赖性;实验组CD4+CD25+T细胞比例以及Foxp3基因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且与TLCs增殖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WJCs对SAA患者TLCs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通过上调Foxp3的表达而发挥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顿间充质干细胞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FOXP3基因 再生障碍性贫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