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沅水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意义及原则
1
作者 唐红波 《青年与社会》 2020年第15期57-58,共2页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并一度爆发出了璀璨的艺术光芒,为世界所惊叹。沅水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推动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新的基点,尤其是习近平"文化自信"倡议下,其保...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并一度爆发出了璀璨的艺术光芒,为世界所惊叹。沅水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推动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新的基点,尤其是习近平"文化自信"倡议下,其保护势在必行,档案化保护则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路径支持,相关类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文章基于对沅水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意义及原则的论述基础上,就其相应践行举措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沅水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 档案化保护 原则 保护策略
下载PDF
沅水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现状探究
2
作者 唐红波 《大众标准化》 2020年第2期109-109,111,共2页
沅水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丰富且多元的特征,而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工作,则对于沅水流域文化传承与发扬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提升沅水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工作成效为出发点,在对沅水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档... 沅水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丰富且多元的特征,而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工作,则对于沅水流域文化传承与发扬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提升沅水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工作成效为出发点,在对沅水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档案化保护状况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沅水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沅水流域 物质文化遗产 档案化保护 现状
下载PDF
新时代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
3
作者 张艳 苗长虹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147,共6页
黄河流域承载着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灿烂辉煌,拥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突出。但当前,大部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非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资金不足、主体参与不够、科学技术运用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困境。为... 黄河流域承载着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灿烂辉煌,拥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突出。但当前,大部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非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资金不足、主体参与不够、科学技术运用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困境。为此,需要深入挖掘非遗内涵,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物;完善“金融+非遗”服务模式,做好资金保障;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公众参与度;依托数字技术塑造黄河非遗多维场景;加快沿线非遗的活化传承,推动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工程;推动“非遗+”发展,促进非遗多元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活化利用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际传播困境与对策研究
4
作者 李东琦 《科技传播》 2024年第3期53-55,共3页
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东北流域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民族性与文化性内涵,但是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和保护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基于此,从代际传播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传播意识的反... 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东北流域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民族性与文化性内涵,但是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和保护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基于此,从代际传播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传播意识的反差偏见、传受主体的代际断层、传播环境的地理局限和传播效果的代际鸿沟等问题,针对目前嫩江非遗代际传播存在的困境,从政府、传播者和传播媒介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促进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良性代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流域 物质文化遗产 代际传播
下载PDF
基于文旅产业视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以淮河流域民间美术为例
5
作者 李晓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淮河流域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淮河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文旅产业的视阈下,通过对淮河流域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究,探讨其起源与艺术形态,以促进...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淮河流域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淮河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文旅产业的视阈下,通过对淮河流域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究,探讨其起源与艺术形态,以促进淮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产业 淮河流域民间美术 物质文化遗产 地域特征
下载PDF
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6
作者 赵迎迎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10期75-77,共3页
黄河文化是指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黄河流域大多地势平坦、气候温暖,为早期人民生活、放牧耕种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中国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也使黄河成为连接华夏文明融合发展、凝结中华民族共同精... 黄河文化是指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黄河流域大多地势平坦、气候温暖,为早期人民生活、放牧耕种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中国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也使黄河成为连接华夏文明融合发展、凝结中华民族共同精神的天然纽带,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自然界相处的经验与智慧,孕育出了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体现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理念,映射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印记。据不完全统计,黄河流域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达7000余项,堪称博大精深。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所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生活智慧 华夏文明 中国文化发展 文化理念 历史印记 黄河流域 便利条件
下载PDF
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7
作者 刘芬妍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9期28-30,共3页
现探讨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保护与传承的策略,指出经费不足、传承人才断层以及保护模式单一等问题,强调提高经费利用、完善政策制度、加强传承队伍、推进产业开发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以期为黄河流域非遗的可... 现探讨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保护与传承的策略,指出经费不足、传承人才断层以及保护模式单一等问题,强调提高经费利用、完善政策制度、加强传承队伍、推进产业开发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以期为黄河流域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物质文化遗产 模式单一 提供参考 传承队伍 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 传承人才
下载PDF
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方永恒 郭溱溱 刘森 《开发研究》 2023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厘清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格局,有助于盘活资源分布现状。利用ArcGIS软件,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模型等对黄河流域709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的... 厘清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格局,有助于盘活资源分布现状。利用ArcGIS软件,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模型等对黄河流域709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在流域、省域分布上存在差异,整体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聚集分布态势且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结构。各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均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且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聚集特征最为明显,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聚集特征相对较弱。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山西、山东和河南是所有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密度核心聚集区,在四川成都和甘肃兰州区域内也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分布。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得知,社会文化层面的政策导向对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较大,自然地理层面的海拔高度影响次之,但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两个维度的双因子交互作用对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力更为显著。为提升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质量发展水平,应该对其加强整体性保护和利用,以“非遗项目+旅游”的文化产业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物质文化遗产 区域差异大 政策导向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热贡艺术
9
作者 良成 《党员干部之友》 2024年第11期60-60,共1页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发端于13世纪的热贡艺术,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吴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等村落,其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发端于13世纪的热贡艺术,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吴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等村落,其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热贡艺术以其浓郁的宗教色彩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信仰藏传佛教的各族僧俗群众所喜爱。它承载着热贡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黄南藏族自治州 神话传说 本生故事 隆务河流域 物质文化遗产 热贡艺术 同仁县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
10
作者 王红 赵玥玥 甘晓静 《地理空间信息》 2023年第11期81-85,共5页
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时间出发,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时期流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①流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明朝、清朝最多,先秦次之;不同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历史... 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时间出发,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时期流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①流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明朝、清朝最多,先秦次之;不同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历史时期的数量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先秦、明朝和清朝;②不同历史时期非遗的空间聚集性与其数量关联较大,先秦、明朝和清朝非遗聚集特征显著;③不同历史时期非遗的分布中心主要沿东—西走向,且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物质文化遗产 数量特征 空间分布
下载PDF
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真实性”研究
11
作者 王磊磊 《炎黄地理》 2023年第4期52-54,共3页
在当下国家推动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和特征以及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主要从真实性的视角展开对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论述,分别从文化保护、文化变迁和人类价值取向... 在当下国家推动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和特征以及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主要从真实性的视角展开对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论述,分别从文化保护、文化变迁和人类价值取向三个方面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进而总结出所强调的真实性保护理念,即在以保护历史本真为出发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文化发展规律和人类价值取向的统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发展规律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生态保护 政策背景 历史本真 内涵和特征 黄河流域 真实性
下载PDF
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播路径探赜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树锋 《科技传播》 2023年第4期55-57,61,共4页
随着移动网络、新媒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黄河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理应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和数字技术,在媒体融合传播中建立有效的价值指向,促进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传承与传播... 随着移动网络、新媒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黄河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理应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和数字技术,在媒体融合传播中建立有效的价值指向,促进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传承与传播,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物质文化遗产 大数据 融合传播
下载PDF
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石金语 袁辉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2-97,共6页
本文以黄河流域五批次共1 04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利用区位熵、最近邻比率、核密度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黄河流域非遗协同保护发展提供参考。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非遗以传统技艺类为主,传统体育... 本文以黄河流域五批次共1 04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利用区位熵、最近邻比率、核密度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黄河流域非遗协同保护发展提供参考。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非遗以传统技艺类为主,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类较为稀缺;(2)黄河流域非遗空间聚集性较强,主要分布于中下游地区,呈现中心外围扩散结构的多核心“三角形”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物质文化遗产 核密度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域下黄河流域民间歌曲开发建档服务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明靖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128,共3页
黄河流域民间歌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生活在黄河流域历代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散发着古老的历史记忆包含着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底蕴。但目前民歌地域特征消退、气候环境与生产方式改变,导致黄河流域民间歌曲开始... 黄河流域民间歌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生活在黄河流域历代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散发着古老的历史记忆包含着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底蕴。但目前民歌地域特征消退、气候环境与生产方式改变,导致黄河流域民间歌曲开始衰退甚至面临失传的现状。本研究立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开发建档服务保护与传承黄河流域民间歌曲,使黄河流域民间歌曲在中国的土地上熠熠生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流域 民间歌曲 建档 档案管理 系统保护 文化传承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域特征分析
15
作者 甘晓静 王红 +1 位作者 于兴修 李荣 《自然资源信息化》 2023年第5期23-31,共9页
基于2006—2021年国务院公布的5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本文以流域为空间单元,运用统计分析、最近邻距离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流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类型构成上,国家级非物质... 基于2006—2021年国务院公布的5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本文以流域为空间单元,运用统计分析、最近邻距离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流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类型构成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不同流域内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影响,存在典型的流域性差异;在空间分布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聚集于水源丰富、经济发达、人口聚集的区域,具有较高的流域相关性,多集中在4~6级河流附近;在时间分布上,不同时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与河网存在相关性,政权稳定时期呈现集聚性分布,反之呈现离散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聚集特征 空间分布模式 流域
下载PDF
汉江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汉水文化内涵及其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运海 魏细玲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2-60,共9页
汉水文化是以地域命名的文化,非物质文化是认识汉水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以汉水文化为抓手,推进“文化+”新业态发展是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汉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对汉江流域国家级非物... 汉水文化是以地域命名的文化,非物质文化是认识汉水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以汉水文化为抓手,推进“文化+”新业态发展是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汉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对汉江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汉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富集于汉江的上游十堰、中游襄阳、南阳和下游武汉。汉江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上以民间文化、传统音乐和传统戏剧为主,在道教文化、楚文化、神农文化、名人文化和民间信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和较大的旅游体验价值。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推进“汉水文化+”“互联网+”的融合发展,通过生活化、舞台化、商品化、情境化等手段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汉水文化 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价值 旅游开发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景分析--以大运河流域民俗研究为例
17
作者 付警安 赵宏 李笑言 《科技传播》 2023年第24期109-112,共4页
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运河文化遗产中重要的部分。文章引入机器学习与文本分析方法,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大运河流域民俗非遗研究与保护传承情景。运用K-means聚类模型、Word2Vec的Skip-grams模型分析各类民俗文化当前研究与保护传承情... 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运河文化遗产中重要的部分。文章引入机器学习与文本分析方法,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大运河流域民俗非遗研究与保护传承情景。运用K-means聚类模型、Word2Vec的Skip-grams模型分析各类民俗文化当前研究与保护传承情景,探寻出关于大运河流域民俗类非遗新的研究范式与保护要点,为保护与传承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大运河流域 机器学习 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18
作者 罗真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第16期62-64,共3页
黄河流域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孕育了璀璨卓越的黄河文化,留下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国传统艺术宝库增添了无尽的光彩。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如何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 黄河流域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孕育了璀璨卓越的黄河文化,留下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国传统艺术宝库增添了无尽的光彩。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如何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新时代的重要命题。鉴于此,本文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促进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得到良好保护的同时实现广泛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艺术 黄河流域 保护与传承 丰富多样 生存环境 重要命题 针对性
下载PDF
岷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业开发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欣 上官若男 +1 位作者 杨力源 张蕾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2-37,共6页
本研究以岷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产业开发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传的项目、分布和特征进行了分类介绍,指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发的意义,制定了岷江流... 本研究以岷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产业开发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传的项目、分布和特征进行了分类介绍,指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发的意义,制定了岷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发策略。这不仅可以丰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也可为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策略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流域 少数民族 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产业
下载PDF
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的保护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7
20
作者 姜燕 宋智梁 +2 位作者 姚大为 张良祥 吴丽华 《辽宁体育科技》 2016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对嫩江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传承人的现状和影响传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嫩江流域 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 传承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