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半路出家”的女谐剧演员李燕飞
- 1
-
-
作者
陈有发
-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0-40,共1页
-
文摘
“谐剧复苏了,谐剧的春天来到了。”这是川剧表演艺术家王永梭发自内心的声音。的确,谐剧的春天到来之后,在近年的四川谐剧舞台上,可谓群星闪耀,新秀倍增.单王永梭大师在省内外所收门徒弟子,就有百位之多.尤其可喜者,在这群星灿烂的谐剧舞台上,女演员迅速猛增,如成都的张庭玉、李燕飞、李永玲,重庆的叶吉淑、永川的谭立秀等,为“女谐剧”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的前景。李燕飞身体富泰,性格开朗,态度大方。近年来,她的演出活动十分频繁,创作欲倍加旺盛.仅87、88年就有春节期间为川北老区。
-
关键词
王永梭
川剧艺术
谭立
沈伐
摇旦
专栏介绍
夫妻桥
群星闪耀
艺术真实
毕业分配
-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省内戏剧活动信息
- 2
-
-
-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78-78,共1页
-
文摘
8月26日四川省曲艺团应亚运会组委会文展部邀请,在京民族文化宫为亚运会集资义演。参加演出的主要演员有:沈伐、何成育,车向前、刘朝、梁音等。●9月1日——15日由南充地区行署副专员黄德益任团长、南充木偶剧团14名团员等组成的中国木偶剧团一行16人,参加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国际木偶演出活功,演出《玉莲花仙》、《闹花堂》《脸谱乐》等节目。●9月2日——9日由四川省文化厅、万县地区文化局、万县地区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四川省群众艺术馆,《万州》杂志社、奉节县文化局。
-
关键词
木偶剧团
四川省文化厅
戏剧活动
万县地区
沈伐
南充地区
印度首都
花仙
民族文化宫
严福昌
-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说唱四川·叮当谐剧专场”破“框”谐剧
- 3
-
-
-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2-162,共1页
-
文摘
继2011四川谐剧专场展演、2012包德宾谐剧作品展演之后,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文化厅主办,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承办的"说唱四川·叮当谐剧专场"于2013年11月19、20日又在成都锦城艺术宫正式演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专程从北京赶往成都,为巴蜀笑星叮当捧场。沈伐、李伯清两位恩师串场当主持,巴蜀笑星叮当在舞台上时而一人独演,时而一人演四人,尽力为谐剧破"框"进行探索。谐剧是四川曲艺中最年轻,同时也是发展前景最好的曲种之一。目前四川已汇集了沈伐、涂太中、叮当、钟燕平、王磊、冯稚兰、矮冬瓜、徐崧、高木木、金琳玉等老、中、青、少四代谐剧演员,他们用一个个新创的节目展现了谐剧风采。
-
关键词
曲艺理论
包德宾
涂太中
沈伐
李伯清
中国曲艺家协会
人演
姜昆
锦城艺术宫
徐崧
-
分类号
J89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谐剧之美
- 4
-
-
作者
张旭东
-
机构
四川省曲协
四川省曲艺研究院
-
出处
《曲艺》
2017年第3期54-57,共4页
-
文摘
谐剧立足于社会现宴,以幽默的方式或是针砭时弊或是抒发个人情感,通过以下看上的眼光,展示出当代社会的不同人性和种种风气。笔者主要从谐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艰”“难”“困”“苦”和未来走向谈几点看法。一、传播方式之“艰”(一)语言方面受限综观各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大部分使用普通话和北方方言,虽说四川方言大部分属于北方语系,少部分是客家话,但是传播程度并不普遍,大部分人也只能听懂“啥子”“瓜娃子”“咋子”等简单词汇。
-
关键词
四川方言
北方方言
家话
语言类
央视春晚
个人情感
王永梭
程中
沈伐
包德宾
-
分类号
J826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王永梭和他的谐剧弟子们
- 5
-
-
作者
温志航
-
出处
《曲艺》
2017年第11期20-23,共4页
-
文摘
著名诗人学者流沙河是王永梭(1914-1998)的观众和好朋友,他在22岁时就看过王永梭的谐剧,他说:"近百年来,艺术天才,吾蜀有四。张大千的画,一也。谢无量的字,二也。天籁的唱腔,三也。四就要数王永梭的谐剧了。"从1939年冬天在川南合江县城的晚会上演出《卖膏药》,这位东方的卓别林就受到观众的喜爱。我从1962年开始看他的演出,到他临终去他家里灵堂上香,其间与其多次接触,了解甚多。
-
关键词
王永梭
合江县
艺术天才
张大千
唱腔
沈伐
涂太中
曲艺比赛
中国曲艺
四川电视台
-
分类号
J826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调侃李伯清
- 6
-
-
作者
马骥
-
机构
成都市曲协
巴蜀喜剧艺术家协会
-
出处
《曲艺》
2015年第7期30-33,共4页
-
文摘
李伯清,字蜀人,号老龟,属猪,江湖人称"李白"——"李伯伯"是嬉娃儿们喊的,搭档(经纪人)叫他"老板"。
1947年10月8日,生于成都一个世代中医的家庭。随父姓陈,后因父亲病故,家境落魄,母亲改嫁李氏,得以现名。从此,李伯清这三个字伴随其一生,影响着他的前程,同样也给他带来了福分。未能继承父业的原因很简单:“医生大都医不到自己的病。”密友子默先生曾撰联相赠:
-
关键词
李伯清
蜀人
沈伐
热爱生活
曲艺家协会
喜临门
无定式
稀奇事
生日礼物
油爆
-
分类号
J826
[艺术—戏剧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