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文献和史料记载中提取从先秦至清代(850 a B.C.—1911年)有详尽灾害描述的重大旱灾记录,以县域为最小研究单元构建重大旱灾频次和累计等级的时间序列并进行空间分布可视化。利用熵权法确定重大旱灾综合指数,结合空间自相关、重心...从历史文献和史料记载中提取从先秦至清代(850 a B.C.—1911年)有详尽灾害描述的重大旱灾记录,以县域为最小研究单元构建重大旱灾频次和累计等级的时间序列并进行空间分布可视化。利用熵权法确定重大旱灾综合指数,结合空间自相关、重心分析法和标准差椭圆研究中国历史时期重大旱灾分布格局及变化过程。结果表明:①从先秦至清代(850 a B.C.—1911年)中国重大旱灾共发生580 a,平均每4.76年发生1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②整体上,重大旱灾的发生频次北方高于南方,旱灾频次最高的地区是陕西、河南和山东的一些县域。③明代为重大旱灾累计等级最高时期,全国近56.81%的地区都有发生重大旱灾。重大旱灾累计等级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相关性变化经历了“增−减−增−减”的过程,全期莫兰指数为0.43,具有显著空间集聚性。④重大旱灾分布县数共占总发生旱灾县数的21.42%,不同时间段上,重灾区在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山东间变化。其重心始终位于河南省境内,在河南省内部,沿“西南−东北−西南−东南−西北”方向移动。⑤重大旱灾频次与气温、降水呈现显著负相关。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人类不合理活动与华北及其周边地区成为重灾区有一定的关联。此外,气候变化与人口分布对历史时期重大旱灾分布格局变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从历史文献和史料记载中提取从先秦至清代(850 a B.C.—1911年)有详尽灾害描述的重大旱灾记录,以县域为最小研究单元构建重大旱灾频次和累计等级的时间序列并进行空间分布可视化。利用熵权法确定重大旱灾综合指数,结合空间自相关、重心分析法和标准差椭圆研究中国历史时期重大旱灾分布格局及变化过程。结果表明:①从先秦至清代(850 a B.C.—1911年)中国重大旱灾共发生580 a,平均每4.76年发生1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②整体上,重大旱灾的发生频次北方高于南方,旱灾频次最高的地区是陕西、河南和山东的一些县域。③明代为重大旱灾累计等级最高时期,全国近56.81%的地区都有发生重大旱灾。重大旱灾累计等级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相关性变化经历了“增−减−增−减”的过程,全期莫兰指数为0.43,具有显著空间集聚性。④重大旱灾分布县数共占总发生旱灾县数的21.42%,不同时间段上,重灾区在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山东间变化。其重心始终位于河南省境内,在河南省内部,沿“西南−东北−西南−东南−西北”方向移动。⑤重大旱灾频次与气温、降水呈现显著负相关。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人类不合理活动与华北及其周边地区成为重灾区有一定的关联。此外,气候变化与人口分布对历史时期重大旱灾分布格局变动具有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