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岩作用对沈府君阙表层剥落影响机制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凡
姚雪
谢振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3-223,共11页
水的长期作用是南方地区露天砂岩石质文物表层劣化的主因。该文以沈府君阙表层剥落为对象,通过病害特征和赋存水环境调查,结合新鲜岩样与表层剥落岩样微观结构、矿物成分、易溶盐等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了阙体水岩作用方式时空特征和表...
水的长期作用是南方地区露天砂岩石质文物表层劣化的主因。该文以沈府君阙表层剥落为对象,通过病害特征和赋存水环境调查,结合新鲜岩样与表层剥落岩样微观结构、矿物成分、易溶盐等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了阙体水岩作用方式时空特征和表层剥落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表层剥落表现为壳状、片状和粉状,分布具有空间伴生性和时间连续性,该病害主要由阙体岩石表层在水或水汽运移直接驱动下发生成分改变和在含水率变化间接参与下产生结构破坏共同导致。各种剥落形式的区别在于岩石表层破坏方式不同,壳状剥落为表层内外两侧结构差异性破坏,片状和粉状剥落为表层结构密实度破坏,粉状剥落破坏程度更严重,主要体现在盐风化方面。根据阙体岩石表层劣化进程不同,阙身下部和阙楼表层剥落可分别概化为“阶段性”和“渐进性”2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劣化
水岩作用
表层剥落
沈府君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渠县汉阙之沈府君阙研究三题
被引量:
5
2
作者
侯忠明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11-15,共5页
四川渠县现存汉阙 6处 7尊 ,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 ,素有“汉阙之乡”的美称。其中《沈府君阙》是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处 ,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书学价值。文章以严谨、科学的态度 ,对《沈府君阙》阙主的官职名讳。
关键词
四川
渠县
汉
阙
沈府君阙
官职名讳
碑亭记
书法艺术
史学价值
书学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图画天地——沈府君阙的视觉程序与象征结构
被引量:
1
3
作者
秦臻
《古代墓葬美术研究》
2017年第1期91-110,共20页
'沈府君阙'位于四川省渠县城北约34公里处的水口乡汉亭村[1],约建造于东汉中晚期安帝、顺帝期间[2],为现存诸汉阙中较少的双阙[3](图1)[4]。石阙为整石仿木结构,以渠县当地所产黄砂石建造。东西两阙均为子母阙,两母阙皆存,但子...
'沈府君阙'位于四川省渠县城北约34公里处的水口乡汉亭村[1],约建造于东汉中晚期安帝、顺帝期间[2],为现存诸汉阙中较少的双阙[3](图1)[4]。石阙为整石仿木结构,以渠县当地所产黄砂石建造。东西两阙均为子母阙,两母阙皆存,但子阙均已损毁。阙体位于连绵的丘陵自南向北逐渐上升的古驿道北侧台地上,前临一片呈簸箕形的大洼地,双阙间距为21.78米,分别残高4.94米,坐西北面东南,方向为南偏东26°,相对而立(图2)[5]。在西阙北面立有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知渠县事灵石王椿源所书《沈府君神道碑亭记》石碑(图3)[6]。沈府君阙两阙的子阙现均已残损,在东阙东侧中段尚可观察到接纳子阙榫头所凿的孔洞,阙基也遗失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府君阙
墓主人
原文传递
破解汉阙无名难题的“离合体”方法——以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汉阙沈府君为例
4
作者
李后强
李海龙
《中国西部》
2022年第1期14-26,共13页
被称为"活化石"的汉阙已有近2000年历史,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在中国西部尤其是四川现在还有不少遗存,特别是在被称为"中国汉阙之乡"的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占全国的两成以上。然而,许多汉阙的主人是谁,一直没能破...
被称为"活化石"的汉阙已有近2000年历史,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在中国西部尤其是四川现在还有不少遗存,特别是在被称为"中国汉阙之乡"的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占全国的两成以上。然而,许多汉阙的主人是谁,一直没能破解,成为千古之谜。文章以沈府君墓阙为例,采用"离合体"等方法对"标识字"进行分析,并查阅对照《华阳国志》《永昌府志》等文献,结合实地调研确定沈府君为东汉永昌太守、巴郡渠县人沈稚,阙文是两幅"字谜",由沈稚自己书写。根据五行哲学、古天文学和阙文离合研究,对照冯焕、郑纯等名人去世年份,推测沈稚很可能出生于公元82年(建初七年)11月25日,去世于公元142年(汉安元年)6月25日。东汉隶书使用广泛,字谜盛行,天文学发达,五行学深入人心,"离合体"方法在破解汉阙铭文及其他文化谜题方面可能还有较大潜力,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
阙
沈府君阙
离合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沈府君阙铭文掠磔飞扬透露的历史信息
被引量:
1
5
作者
周嘉荃
《书法赏评》
2014年第4期46-50,共5页
沈府君阙位于四川省渠县岩峰乡燕家村,共两石,隶书阴刻。西阙铭文十三字为“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东阙铭文十五字为“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铭文流畅飘逸,劲健宕逸,唐代张怀瓘称其“作威投戟,腾气扬波,非晋魏以...
沈府君阙位于四川省渠县岩峰乡燕家村,共两石,隶书阴刻。西阙铭文十三字为“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东阙铭文十五字为“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铭文流畅飘逸,劲健宕逸,唐代张怀瓘称其“作威投戟,腾气扬波,非晋魏以来所能仿佛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有“布白疏,磔笔长”、“用笔与‘孔宙’相类”、“旁出逶迤,极其势而去,如不欲还”,“皆以胜”之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府君阙
孔宙
张怀瓘
广艺舟双楫
岩峰乡
布白
屯司马
阴刻
蚕头燕尾
砖文
原文传递
四川汉闕的价值
被引量:
8
6
作者
冯一下
《四川文物》
1984年第4期58-59,共2页
在四川辽阔的土地上,星星点点地散布着数量可观的汉阙。它们是雅安高颐阙,绵阳平阳府君阙,芦山樊敏阙,忠县丁房阙,夹江杨公阙,德阳上庸长阙,新都王稚子阙,梓潼李业阙、贾公阙、杨公阙和边孝先阙,渠县冯焕阙、沈府君阙、赵家坪东无名阙...
在四川辽阔的土地上,星星点点地散布着数量可观的汉阙。它们是雅安高颐阙,绵阳平阳府君阙,芦山樊敏阙,忠县丁房阙,夹江杨公阙,德阳上庸长阙,新都王稚子阙,梓潼李业阙、贾公阙、杨公阙和边孝先阙,渠县冯焕阙、沈府君阙、赵家坪东无名阙和西无名阙、王家坪无名阙、蒲家湾无名阙。这些都是东汉遗物。其中李业阙兴建于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是现存汉阙中年代前早的,比著名的河南登封太室阙还早八十多年。渠县有汉阙六处,是全国汉阙最多的一个县。1983年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汉代
无名
书箱
平阳
昭觉县
渠县
沈府君阙
浮雕
金石
新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渠县汉阙
被引量:
3
7
作者
王建纬
《四川文物》
1987年第3期70-72,共3页
川东渠县地处大巴山南麓,渠江纵贯县境,是汉代宕渠县故地,地面、地下的汉代遗物、遗迹较为丰富。渠县土溪乡至岩丰乡之间约10公里的一段古驿道旁,比鳞巍然矗立着六座东汉至西晋时代的石阙(习惯统称汉阙)。它们是:冯焕阙,沈府君阙,王家...
川东渠县地处大巴山南麓,渠江纵贯县境,是汉代宕渠县故地,地面、地下的汉代遗物、遗迹较为丰富。渠县土溪乡至岩丰乡之间约10公里的一段古驿道旁,比鳞巍然矗立着六座东汉至西晋时代的石阙(习惯统称汉阙)。它们是:冯焕阙,沈府君阙,王家坪无铭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铭
阙
沈府君阙
渠县
枋子
王家坪
朱雀
庖厨
建造年代
栌斗
庑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访“汉阙之乡”
8
作者
张彦夫
《文史杂志》
1999年第6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无铭
阙
沈府君阙
中国西部
重访
州刺史
四川渠县
《华阳国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安帝
河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汉代碑刻艺术初论
被引量:
3
9
作者
谢荔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2-36,共5页
最近得阅高文、高成刚先生合编的。《四川历代碑刻》一书,颇受启迪。该书对于散碎的四川汉代碑刻,进行了较全面,较系统的收集,可以说,这是目前收集最全面、最完整的四川汉代碑刻了。即或有遗漏之处,该书亦能基本展现出汉代四川碑刻艺术...
最近得阅高文、高成刚先生合编的。《四川历代碑刻》一书,颇受启迪。该书对于散碎的四川汉代碑刻,进行了较全面,较系统的收集,可以说,这是目前收集最全面、最完整的四川汉代碑刻了。即或有遗漏之处,该书亦能基本展现出汉代四川碑刻艺术大观。 为此,笔者试以该书所收集的汉代碑刻为材料,力图较为全面地论述四川汉代碑刻的书法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刻
四川汉代
崖墓
隶书
汉碑
书法艺术风格
石棺
沈府君阙
篆书
汉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岩作用对沈府君阙表层剥落影响机制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凡
姚雪
谢振斌
机构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3-223,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C1522900)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WYSYS201902)
+1 种基金
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S0391)
四川省文博科研课题(SCWW2021B22)。
文摘
水的长期作用是南方地区露天砂岩石质文物表层劣化的主因。该文以沈府君阙表层剥落为对象,通过病害特征和赋存水环境调查,结合新鲜岩样与表层剥落岩样微观结构、矿物成分、易溶盐等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了阙体水岩作用方式时空特征和表层剥落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表层剥落表现为壳状、片状和粉状,分布具有空间伴生性和时间连续性,该病害主要由阙体岩石表层在水或水汽运移直接驱动下发生成分改变和在含水率变化间接参与下产生结构破坏共同导致。各种剥落形式的区别在于岩石表层破坏方式不同,壳状剥落为表层内外两侧结构差异性破坏,片状和粉状剥落为表层结构密实度破坏,粉状剥落破坏程度更严重,主要体现在盐风化方面。根据阙体岩石表层劣化进程不同,阙身下部和阙楼表层剥落可分别概化为“阶段性”和“渐进性”2种模式。
关键词
砂岩
劣化
水岩作用
表层剥落
沈府君阙
Keywords
sandstone
degradation
water-rock interaction
scaling off
Shenfujunque
分类号
K854.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P584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渠县汉阙之沈府君阙研究三题
被引量:
5
2
作者
侯忠明
机构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系
出处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11-15,共5页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文科重点科研课题<达州古代金石书法研究>(川教计 [2 0 0 0 ] 1 1 8号 )
文摘
四川渠县现存汉阙 6处 7尊 ,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 ,素有“汉阙之乡”的美称。其中《沈府君阙》是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处 ,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书学价值。文章以严谨、科学的态度 ,对《沈府君阙》阙主的官职名讳。
关键词
四川
渠县
汉
阙
沈府君阙
官职名讳
碑亭记
书法艺术
史学价值
书学价值
Keywords
grave steles for the Shens
official position and reputation
inscription on the tablet
art of calligraphy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图画天地——沈府君阙的视觉程序与象征结构
被引量:
1
3
作者
秦臻
机构
四川美术学院
出处
《古代墓葬美术研究》
2017年第1期91-110,共20页
基金
中国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图像、营建与观念——川渝地区汉代石阙艺术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号:14BF063
文摘
'沈府君阙'位于四川省渠县城北约34公里处的水口乡汉亭村[1],约建造于东汉中晚期安帝、顺帝期间[2],为现存诸汉阙中较少的双阙[3](图1)[4]。石阙为整石仿木结构,以渠县当地所产黄砂石建造。东西两阙均为子母阙,两母阙皆存,但子阙均已损毁。阙体位于连绵的丘陵自南向北逐渐上升的古驿道北侧台地上,前临一片呈簸箕形的大洼地,双阙间距为21.78米,分别残高4.94米,坐西北面东南,方向为南偏东26°,相对而立(图2)[5]。在西阙北面立有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知渠县事灵石王椿源所书《沈府君神道碑亭记》石碑(图3)[6]。沈府君阙两阙的子阙现均已残损,在东阙东侧中段尚可观察到接纳子阙榫头所凿的孔洞,阙基也遗失部分。
关键词
沈府君阙
墓主人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破解汉阙无名难题的“离合体”方法——以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汉阙沈府君为例
4
作者
李后强
李海龙
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智库工作处
出处
《中国西部》
2022年第1期14-26,共13页
文摘
被称为"活化石"的汉阙已有近2000年历史,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在中国西部尤其是四川现在还有不少遗存,特别是在被称为"中国汉阙之乡"的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占全国的两成以上。然而,许多汉阙的主人是谁,一直没能破解,成为千古之谜。文章以沈府君墓阙为例,采用"离合体"等方法对"标识字"进行分析,并查阅对照《华阳国志》《永昌府志》等文献,结合实地调研确定沈府君为东汉永昌太守、巴郡渠县人沈稚,阙文是两幅"字谜",由沈稚自己书写。根据五行哲学、古天文学和阙文离合研究,对照冯焕、郑纯等名人去世年份,推测沈稚很可能出生于公元82年(建初七年)11月25日,去世于公元142年(汉安元年)6月25日。东汉隶书使用广泛,字谜盛行,天文学发达,五行学深入人心,"离合体"方法在破解汉阙铭文及其他文化谜题方面可能还有较大潜力,值得关注。
关键词
汉
阙
沈府君阙
离合体
分类号
K87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沈府君阙铭文掠磔飞扬透露的历史信息
被引量:
1
5
作者
周嘉荃
出处
《书法赏评》
2014年第4期46-50,共5页
文摘
沈府君阙位于四川省渠县岩峰乡燕家村,共两石,隶书阴刻。西阙铭文十三字为“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东阙铭文十五字为“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铭文流畅飘逸,劲健宕逸,唐代张怀瓘称其“作威投戟,腾气扬波,非晋魏以来所能仿佛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有“布白疏,磔笔长”、“用笔与‘孔宙’相类”、“旁出逶迤,极其势而去,如不欲还”,“皆以胜”之评。
关键词
沈府君阙
孔宙
张怀瓘
广艺舟双楫
岩峰乡
布白
屯司马
阴刻
蚕头燕尾
砖文
分类号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四川汉闕的价值
被引量:
8
6
作者
冯一下
出处
《四川文物》
1984年第4期58-59,共2页
文摘
在四川辽阔的土地上,星星点点地散布着数量可观的汉阙。它们是雅安高颐阙,绵阳平阳府君阙,芦山樊敏阙,忠县丁房阙,夹江杨公阙,德阳上庸长阙,新都王稚子阙,梓潼李业阙、贾公阙、杨公阙和边孝先阙,渠县冯焕阙、沈府君阙、赵家坪东无名阙和西无名阙、王家坪无名阙、蒲家湾无名阙。这些都是东汉遗物。其中李业阙兴建于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是现存汉阙中年代前早的,比著名的河南登封太室阙还早八十多年。渠县有汉阙六处,是全国汉阙最多的一个县。1983年2月。
关键词
四川汉代
无名
书箱
平阳
昭觉县
渠县
沈府君阙
浮雕
金石
新都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渠县汉阙
被引量:
3
7
作者
王建纬
出处
《四川文物》
1987年第3期70-72,共3页
文摘
川东渠县地处大巴山南麓,渠江纵贯县境,是汉代宕渠县故地,地面、地下的汉代遗物、遗迹较为丰富。渠县土溪乡至岩丰乡之间约10公里的一段古驿道旁,比鳞巍然矗立着六座东汉至西晋时代的石阙(习惯统称汉阙)。它们是:冯焕阙,沈府君阙,王家坪无铭阙。
关键词
无铭
阙
沈府君阙
渠县
枋子
王家坪
朱雀
庖厨
建造年代
栌斗
庑殿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访“汉阙之乡”
8
作者
张彦夫
机构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
出处
《文史杂志》
1999年第6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无铭
阙
沈府君阙
中国西部
重访
州刺史
四川渠县
《华阳国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安帝
河南
分类号
K828.6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汉代碑刻艺术初论
被引量:
3
9
作者
谢荔
机构
泸州市博物馆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2-36,共5页
文摘
最近得阅高文、高成刚先生合编的。《四川历代碑刻》一书,颇受启迪。该书对于散碎的四川汉代碑刻,进行了较全面,较系统的收集,可以说,这是目前收集最全面、最完整的四川汉代碑刻了。即或有遗漏之处,该书亦能基本展现出汉代四川碑刻艺术大观。 为此,笔者试以该书所收集的汉代碑刻为材料,力图较为全面地论述四川汉代碑刻的书法艺术。
关键词
碑刻
四川汉代
崖墓
隶书
汉碑
书法艺术风格
石棺
沈府君阙
篆书
汉简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岩作用对沈府君阙表层剥落影响机制分析
赵凡
姚雪
谢振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渠县汉阙之沈府君阙研究三题
侯忠明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图画天地——沈府君阙的视觉程序与象征结构
秦臻
《古代墓葬美术研究》
2017
1
原文传递
4
破解汉阙无名难题的“离合体”方法——以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汉阙沈府君为例
李后强
李海龙
《中国西部》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沈府君阙铭文掠磔飞扬透露的历史信息
周嘉荃
《书法赏评》
2014
1
原文传递
6
四川汉闕的价值
冯一下
《四川文物》
1984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渠县汉阙
王建纬
《四川文物》
198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重访“汉阙之乡”
张彦夫
《文史杂志》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四川汉代碑刻艺术初论
谢荔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