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戏剧剧本的文学价值和表演价值──“沈汤之争”之我见
被引量:
1
1
作者
崔薇
《文教资料》
2008年第4期11-12,共2页
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不仅需要优秀的剧本,还必须经过舞台演出和观众接受才能实现其价值."沈汤之争"触及到了戏剧的本质及其价值定位问题,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围绕剧本的文学价值与表演价值问题而展开的.从二者的主次关...
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不仅需要优秀的剧本,还必须经过舞台演出和观众接受才能实现其价值."沈汤之争"触及到了戏剧的本质及其价值定位问题,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围绕剧本的文学价值与表演价值问题而展开的.从二者的主次关系、接受群、艺术感染力和传播的角度来看,剧本的表演价值应高于其文学价值.剧本的创作是为戏剧服务的,其根本目的是可以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汤之争
剧本
文学价值
表演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沈汤之争中王骥德的本色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岑玲
《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年第1期13-16,共4页
明朝万历年间,剧坛上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开展了一场激烈的学术论争,几乎所有的剧作家、评论家都卷入其中或受到它的影响。王骥德和两派剧作家都有过学术上的长期切磋和往返辩难,他的本色论正是在这场学术论...
明朝万历年间,剧坛上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开展了一场激烈的学术论争,几乎所有的剧作家、评论家都卷入其中或受到它的影响。王骥德和两派剧作家都有过学术上的长期切磋和往返辩难,他的本色论正是在这场学术论争中逐步形成的。 临川派和吴江派,是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各不相同的两个戏曲流派。两派论争的焦点是戏曲创作中文辞与格律的关系问题。沈璟主张“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骥德
沈汤之争
沈璟
本色派
戏曲创作
创作主张
艺术风格
戏曲流派
戏曲理论
曲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沈汤之争”的历史观照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秦
《戏曲研究》
2005年第1期85-101,共17页
一万历二十六年(1598),当汤显祖自浙江遂昌县知事任上弃官告归之秋,《牡丹亭》传奇最终完稿。那"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汤显祖《牡丹亭题词》)的至情,那"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如花美眷,似...
一万历二十六年(1598),当汤显祖自浙江遂昌县知事任上弃官告归之秋,《牡丹亭》传奇最终完稿。那"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汤显祖《牡丹亭题词》)的至情,那"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牡丹亭·惊梦》)的藻采,叩响了无数青年男女的心扉,成为他们执着追求的生活理想。以至于还在该剧的创作、修改过程中,《牡丹亭》传奇已经通过特定的渠道在吴中传播并产生影响。江熙《扫轨闲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汤之争
《牡丹亭》
四梦
江熙
魏良辅
戏曲家
家班
叶堂
昆山腔
一往而深
原文传递
历史剧的“戏说”与历史“诗意”的构成——汤显祖和“雪中芭蕉”的启示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本红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6-133,287,共8页
汤显祖《牡丹亭》被改编演出而引发的"沈汤之争",反映出争论双方美学思想的尖锐冲突。沈璟崇尚戏剧艺术的形式美学及历史剧的"真实"原则,而汤显祖则要打破形式主义束缚,以主观抒情和审美意象突破史实的局限而追求&q...
汤显祖《牡丹亭》被改编演出而引发的"沈汤之争",反映出争论双方美学思想的尖锐冲突。沈璟崇尚戏剧艺术的形式美学及历史剧的"真实"原则,而汤显祖则要打破形式主义束缚,以主观抒情和审美意象突破史实的局限而追求"神似"。这一争论引发我们对历史剧创作中"史实"与"诗意"之间辩证关系的思考。历史剧在坚持整体架构符合历史史实的原则下,象征意象的意蕴美与精心虚构生活细节的诗意美,是构成历史"诗意"的两大途径。在历史真实的基石上,意象的选择、"诗意"的浓淡与格调,则决定着历史剧创作不同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风格,最终形成各种流派。在网络时代,历史成为时尚流行文化的一种元素,由此,影视剧创作中的"历史"与"诗意"的内涵又有了新的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又呈现出新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
沈汤之争
”
“雪中芭蕉”
历史诗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戏剧剧本的文学价值和表演价值──“沈汤之争”之我见
被引量:
1
1
作者
崔薇
机构
东南大学中文系 江苏南京
出处
《文教资料》
2008年第4期11-12,共2页
文摘
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不仅需要优秀的剧本,还必须经过舞台演出和观众接受才能实现其价值."沈汤之争"触及到了戏剧的本质及其价值定位问题,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围绕剧本的文学价值与表演价值问题而展开的.从二者的主次关系、接受群、艺术感染力和传播的角度来看,剧本的表演价值应高于其文学价值.剧本的创作是为戏剧服务的,其根本目的是可以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戏剧.
关键词
沈汤之争
剧本
文学价值
表演价值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沈汤之争中王骥德的本色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岑玲
出处
《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年第1期13-16,共4页
文摘
明朝万历年间,剧坛上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开展了一场激烈的学术论争,几乎所有的剧作家、评论家都卷入其中或受到它的影响。王骥德和两派剧作家都有过学术上的长期切磋和往返辩难,他的本色论正是在这场学术论争中逐步形成的。 临川派和吴江派,是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各不相同的两个戏曲流派。两派论争的焦点是戏曲创作中文辞与格律的关系问题。沈璟主张“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
关键词
王骥德
沈汤之争
沈璟
本色派
戏曲创作
创作主张
艺术风格
戏曲流派
戏曲理论
曲词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沈汤之争”的历史观照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秦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戏曲研究》
2005年第1期85-101,共17页
文摘
一万历二十六年(1598),当汤显祖自浙江遂昌县知事任上弃官告归之秋,《牡丹亭》传奇最终完稿。那"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汤显祖《牡丹亭题词》)的至情,那"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牡丹亭·惊梦》)的藻采,叩响了无数青年男女的心扉,成为他们执着追求的生活理想。以至于还在该剧的创作、修改过程中,《牡丹亭》传奇已经通过特定的渠道在吴中传播并产生影响。江熙《扫轨闲谈》:
关键词
沈汤之争
《牡丹亭》
四梦
江熙
魏良辅
戏曲家
家班
叶堂
昆山腔
一往而深
分类号
J809.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历史剧的“戏说”与历史“诗意”的构成——汤显祖和“雪中芭蕉”的启示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本红
机构
学术界杂志社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6-133,287,共8页
文摘
汤显祖《牡丹亭》被改编演出而引发的"沈汤之争",反映出争论双方美学思想的尖锐冲突。沈璟崇尚戏剧艺术的形式美学及历史剧的"真实"原则,而汤显祖则要打破形式主义束缚,以主观抒情和审美意象突破史实的局限而追求"神似"。这一争论引发我们对历史剧创作中"史实"与"诗意"之间辩证关系的思考。历史剧在坚持整体架构符合历史史实的原则下,象征意象的意蕴美与精心虚构生活细节的诗意美,是构成历史"诗意"的两大途径。在历史真实的基石上,意象的选择、"诗意"的浓淡与格调,则决定着历史剧创作不同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风格,最终形成各种流派。在网络时代,历史成为时尚流行文化的一种元素,由此,影视剧创作中的"历史"与"诗意"的内涵又有了新的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又呈现出新的格局。
关键词
汤显祖
“
沈汤之争
”
“雪中芭蕉”
历史诗意
Keywords
Tang Xianzu
the dispute between Tang Xianzu and Shen Jing
Chinese banana in thesnow
poetic flavor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戏剧剧本的文学价值和表演价值──“沈汤之争”之我见
崔薇
《文教资料》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简论沈汤之争中王骥德的本色论
岑玲
《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沈汤之争”的历史观照
周秦
《戏曲研究》
2005
1
原文传递
4
历史剧的“戏说”与历史“诗意”的构成——汤显祖和“雪中芭蕉”的启示
李本红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