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着眼于内容,完善于形式——沈阳话剧团演出《喧闹的夏天》观后絮语
1
作者 谢骏华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22-23,共2页
近几年来,我国话剧界的志士仁人,为使话剧摆脱困境、走出低谷进行了颇为艰难的跋涉拼搏和攀登。在北国名城沈阳,有一个话剧创作群体。他们以坚定的艺术追求、开阔的艺术眼光、激扬蹈厉的艺术创新气概而独树一帜。这就是以陈欲航同志为... 近几年来,我国话剧界的志士仁人,为使话剧摆脱困境、走出低谷进行了颇为艰难的跋涉拼搏和攀登。在北国名城沈阳,有一个话剧创作群体。他们以坚定的艺术追求、开阔的艺术眼光、激扬蹈厉的艺术创新气概而独树一帜。这就是以陈欲航同志为团长的沈阳话剧团。他们的《搭错车》走南闯北竟然奇迹般地演出超千场,这一现象确实启人深思。继《搭错车》《走出死谷》之后,在今年东北地区首届话剧节上,他们又演出了《喧闹的夏天》。该剧与上述两戏有其一贯相通之处,但又可看到他们在这条实践道路上是不断出新并日趋成熟了。此剧与其他参演剧目决然不同的独特风格,获得了评委和观摩人员很高的评价,名列优秀演出奖的第三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话剧团 艺术创新 艺术眼光 实践道路 创作群体 往前走 物感 现代舞蹈 爬起来 把花
原文传递
求解新方程——析沈阳话剧团对歌舞化、戏剧性与演出空间的探索
2
作者 高鉴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8-51,共4页
新现象从文化地理的角度看,沈阳的话剧虽然和大部分东北地区一样有着较为深广的观众基础,但从未象上海、北京那样成为某一时期话剧活动的中心。从戏剧历史的角度看,沈阳的话剧活动虽然有着较为久远的传统,但也未曾得风气之先而受到史家... 新现象从文化地理的角度看,沈阳的话剧虽然和大部分东北地区一样有着较为深广的观众基础,但从未象上海、北京那样成为某一时期话剧活动的中心。从戏剧历史的角度看,沈阳的话剧活动虽然有着较为久远的传统,但也未曾得风气之先而受到史家青睐。然而,在80年代中、后期,沈阳话剧团却异军突起,创造了众多的新记录,令全国瞩目:他们首次将营业性的话剧演出(不是非营业性的宣传演出)引向体育场馆的大空间,在上海和北京分别进入规模最宏伟的万体馆和首都体育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话剧团 首都体育馆 文化地理 一出戏 演出场次 经典剧目 演出实践 周郎 编导者 艺术元素
原文传递
沈阳话剧团两出新戏的启示
3
作者 黄莉莉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20-21,共2页
如果说,“定向戏”在许多人心目中意味着票房的高收入和观众席的低上座率的话,那么,沈阳话剧团目前正在演出的两部戏——《大潮中的漩涡》和《生命之光》无疑会打破这些人的成见,使人对“定向戏”重新审视,并对之作出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沈阳话剧团 定向戏 戏剧作品 使人 舞台灯光 演出场次 主题音乐 戏剧工作者 韩云 戏剧冲突
原文传递
沈阳市文化系统开展向沈阳话剧团学习的活动
4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0-40,共1页
最近,沈阳市文化局党委及文化局联合作出《关于在全市文化系统开展向沈阳话剧团学习的决定》。决定指出,首先要学习沈阳话剧团在改革中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学习他们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艰苦奋斗、团结... 最近,沈阳市文化局党委及文化局联合作出《关于在全市文化系统开展向沈阳话剧团学习的决定》。决定指出,首先要学习沈阳话剧团在改革中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学习他们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艰苦奋斗、团结拚搏的精神,学习他们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艺术生产过程,科学管理、从长建设的治团精神。沈阳话剧团近来经过不懈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话剧团 思想政治工作 从长 社会主义服务 中国戏剧节 生产过程 为人民服务 义命 命之
原文传递
希望在人间——沈阳话剧团“探索之路”再思考
5
作者 关林 《剧本》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9-50,共2页
回首八十年代中国剧坛,确实留下了许多值得“玩味”的东西。一方面,在审美主体参与戏剧演出方面,出现了大面积的断裂;另一方面,在剧目创作和演剧形态上,又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观众危机与戏剧创作(含演剧样式、理论研究)的繁荣,形成了... 回首八十年代中国剧坛,确实留下了许多值得“玩味”的东西。一方面,在审美主体参与戏剧演出方面,出现了大面积的断裂;另一方面,在剧目创作和演剧形态上,又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观众危机与戏剧创作(含演剧样式、理论研究)的繁荣,形成了鲜明的比照。由于二者之间在总体上说能很到位地契合,所以人们都习惯地说,戏剧艺术在面对当代观众的时候失落了。在这期间,中国剧坛却始终涌动着一股充满戏剧原始生命力和悲壮意味的潜流。这就是沈阳话剧团的探索之路。他们直面人生,置身于沸腾的时代,不断强化戏剧的内在张力,以便获得与当代观众“对话”的最基本条件。他们从《搭错车》、《走出死谷》、《榆树下的恋情》至到《喧闹的夏天》,接连在戏剧界制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轰动效应,出现了具有启蒙意义的“沈话现象”。英国著名批评家佩·特·荷思达尔在评价十八世纪欧洲公共领域与文学批评的状况时,曾说:“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学 沈阳话剧团 戏剧艺术 希望在人间 八十年代 著名批评家 审美主客体 启蒙意义 戏剧演出 故事框架
原文传递
在危机中崛起——记沈阳话剧团
6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6-17,共2页
近年来,在全国话剧演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沈阳话剧团尊重艺术规律,勇于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1985年以来,他们相继推出歌舞故事剧《搭错车》、《走出死谷》、《喧闹的夏天》,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苏联话剧... 近年来,在全国话剧演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沈阳话剧团尊重艺术规律,勇于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1985年以来,他们相继推出歌舞故事剧《搭错车》、《走出死谷》、《喧闹的夏天》,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苏联话剧《长椅》,以及《大潮中的旋涡》、《生命之光》7部大戏。其中,《搭错车》在全国近百个城市连续演出1460场,创国内话剧演出最高纪录。沈阳话剧团的艺术探索,在全国剧坛引起了“轰动效应”。1990年11月,在全国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经验交流会上,他们的艺术实践受到文化部的表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话剧团 艺术实践 尤金·奥尼尔 管理经验交流 艺术表演团体 定向戏 王延松 艺术探索 艺术规律 一级编剧
原文传递
实践的探索和探索的实践——《沈阳话剧团“探索之路”学术研讨会》述评
7
作者 高鉴 《剧本》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1-53,共3页
1990年2月20日,北京北郊新建的业运会建筑群溶中,《沈阳话剧团“探索之路”学术研讨会》在此召开了。这个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中国作家协会《文岂报》编辑部和沈阳市文化局联合召集,与... 1990年2月20日,北京北郊新建的业运会建筑群溶中,《沈阳话剧团“探索之路”学术研讨会》在此召开了。这个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中国作家协会《文岂报》编辑部和沈阳市文化局联合召集,与会的有首都和辽宁等省市的戏剧理论工作者和新闻界人士60余名。李希凡、赵寻、刘厚生、焦勇夫、姚欣、薛若琳、魏敏、李超、夏淳、李汉飞、田本相、钟艺兵等领导同志到会祝贺并讲了话。会议历时四天。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文化艺术工作情况交流座谈会和全国话剧、戏曲创作座谈会之后召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话剧团 戏剧理论 田本相 戏曲创作 中国作家协会 新闻界人士 交流座谈会 夏淳 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剧样式
原文传递
紧跟上时代 服务于人民——“沈阳话剧团‘探索 路’研讨会”综述
8
作者 康洪兴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6-47,共2页
今年2月20日至23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文艺研究》编辑部、《文艺报》编辑部和沈阳市艺术研究所联合发起的“沈阳话剧团‘探索之路’学术研讨会”,在首都隆重召开。京、沈两地的专家、学者共60多人出席会议,对沈阳话剧团多... 今年2月20日至23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文艺研究》编辑部、《文艺报》编辑部和沈阳市艺术研究所联合发起的“沈阳话剧团‘探索之路’学术研讨会”,在首都隆重召开。京、沈两地的专家、学者共60多人出席会议,对沈阳话剧团多年来在艺术探索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它的特点、意义及其启示,进行了探讨。会议得到了各级有关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中国剧协负责同志赵寻、刘厚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凡、副院长薛若琳,文化部文化市场管理局局长焦勇夫,《剧本》杂志主编魏敏,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姚欣等领导同志或出席了开幕式,或参加了研讨会,并部作了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话剧团 中国剧协 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探索 《文艺报》 艺术研究所 长焦 副院长 《文艺研究》 局副
原文传递
多元并存 各显神通——九十年代中国话剧展望
9
作者 汤逸佩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8-39,共2页
在元旦钟声敲响这一瞬间,艰苦卓绝而又成果辉煌的八十年代成为历史,变化莫测而又充满希望的九十年代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然而,我却在久久地思索,我们有没有与这一伟大瞬间相适应的心理准备,我们有没有信心在九十年代去创造话剧的繁荣局面... 在元旦钟声敲响这一瞬间,艰苦卓绝而又成果辉煌的八十年代成为历史,变化莫测而又充满希望的九十年代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然而,我却在久久地思索,我们有没有与这一伟大瞬间相适应的心理准备,我们有没有信心在九十年代去创造话剧的繁荣局面?九十年代的话剧创作,应该进一步建立在与观众互相默契的基础上。但是,话剧创作与观众欣赏的互相默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剧 九十年代 实验话剧 多元并存 沈阳话剧团 艺术概念 《雷雨》 《茶馆》 《北京人》 现代艺术家
下载PDF
“立交桥”下的对话——“交大”人谈话剧
10
作者 筱棠 晓湖 《上海戏剧》 1988年第4期48-,共1页
目前对话剧前途问题的讨论正日趋热烈:持乐观态度,认为话剧真正解放了自己并正走向繁荣的有之;持悲观态度,认为话剧已走进歧路并日趋没落的亦有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了解话剧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与影响,本刊记者特意走访... 目前对话剧前途问题的讨论正日趋热烈:持乐观态度,认为话剧真正解放了自己并正走向繁荣的有之;持悲观态度,认为话剧已走进歧路并日趋没落的亦有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了解话剧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与影响,本刊记者特意走访了本市交通大学一些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观态度 前途问题 日趋没落 交通大学 沈阳话剧团 中国梦 克莱德曼 计算机教师 徐家汇 生下来
下载PDF
困境中的话剧
11
作者 陈健 《今日中国》 1994年第1期45-46,共2页
困境中的话剧本刊记者陈健老王是一位忠实的戏迷,然而令他失望的是,翻开报纸的演出广告,很难寻觅到话剧的踪影。事实是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观众偶然还能看到令人满意的演出外,许多地区的观众已和话剧“分手”了。“观众锐减,... 困境中的话剧本刊记者陈健老王是一位忠实的戏迷,然而令他失望的是,翻开报纸的演出广告,很难寻觅到话剧的踪影。事实是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观众偶然还能看到令人满意的演出外,许多地区的观众已和话剧“分手”了。“观众锐减,地位骤跌”,一位戏剧评论家这样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戏 大城市 中央实验话剧 沈阳话剧团 演出场次 中国电影界 娱乐形式 千人一面 轻喜剧 男演员
下载PDF
生死之间:英雄“王成”的意义 评话剧《寻找“王成”》
12
作者 吴戈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1,共4页
在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和文旅局举办的2023年沈阳艺术节上,沈阳话剧团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话剧《寻找“王成”》(出品人:吕英辉;文学指导/导演:王延松;编剧:王嘉嘉),是一部从特殊角度切入抗美援朝题材的剧目:不是战役战场的正面表... 在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和文旅局举办的2023年沈阳艺术节上,沈阳话剧团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话剧《寻找“王成”》(出品人:吕英辉;文学指导/导演:王延松;编剧:王嘉嘉),是一部从特殊角度切入抗美援朝题材的剧目:不是战役战场的正面表现,也不是战斗故事的聚焦展示,而只是一个志愿军战士“战后回乡”的人生记录。这个人的战斗经历和“活下来”的人生不简单,他在战场上的经历,犹如电影《英雄儿女》中所塑造的志愿军英雄“王成”那样,在步话机里喊出过“向我开炮”的炮火指令……但他没牺牲,而是在连天炮火中幸存下来,“活着”回到了家乡。于是“活着”成为他自己心中的“原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 沈阳话剧团 王延松 抗美援朝 中共沈阳市委 志愿军
原文传递
面对现实 走出低谷——访吉林市话剧团
13
作者 肖茵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4-34,共1页
进入80年代以来,话剧艺术曾一度走入低谷,全国所有的话剧艺术团体几乎都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这一危机给从事这一艺术形式的领导和艺术家带来了深深的困惑和焦虑,一些剧团几乎处于瘫痪的状态,靠着国家的补助勉强维持生存,几年也推不出一... 进入80年代以来,话剧艺术曾一度走入低谷,全国所有的话剧艺术团体几乎都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这一危机给从事这一艺术形式的领导和艺术家带来了深深的困惑和焦虑,一些剧团几乎处于瘫痪的状态,靠着国家的补助勉强维持生存,几年也推不出一台戏。而东北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话剧团——吉林市话剧团,近几年来剧团建设却搞得有声有色,仅去年一年演出500多场次,观众高达数十万人次,收入60多万元。在话剧消费市场不景气的形势下,这样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足以使贫困的戏剧界羡慕不已。他们走出了困境,寻求出一条适于小型剧团生存的路子,它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艺术 艺术形式 推不出 剧场演出 沈阳话剧团 舞台艺术 江苏省文化厅 热爱艺术 哈尔滨话剧 娱乐形式
原文传递
戏剧观众的参与及其倒逆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兵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35,共2页
戏剧观众的参与及其倒逆雷兵长期以来,一些戏剧理论家并没有将观众参与表演看作是戏剧的一种本质因素,而西方现代先锋派戏剧却几乎毫无例外地呈现出这一本质因素,这一因素又与原始戏剧的本质特征不谋而合。观众参与,我认为可分为三... 戏剧观众的参与及其倒逆雷兵长期以来,一些戏剧理论家并没有将观众参与表演看作是戏剧的一种本质因素,而西方现代先锋派戏剧却几乎毫无例外地呈现出这一本质因素,这一因素又与原始戏剧的本质特征不谋而合。观众参与,我认为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互渗性参与、中介性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因素 互渗 先锋派 上海青年话剧团 演出过程 沈阳话剧团 王延松 演出实践 中国传统戏曲 布莱希特
下载PDF
认真演戏 刻苦读书 寻找机遇——记青年演员于小慧
15
作者 宋国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14-14,共1页
在全国引起轰动,作为反腐倡廉教育首选影片的《新中国第一大案》中,有一个不法资本家胡四的干女儿,在刘青山蜕化变质中起过糖衣炮弹作用的年轻漂亮的女人文仪,这一令人憎恶的角色是由沈阳话剧团青年演员于小慧饰演的。 前不久,于小慧又... 在全国引起轰动,作为反腐倡廉教育首选影片的《新中国第一大案》中,有一个不法资本家胡四的干女儿,在刘青山蜕化变质中起过糖衣炮弹作用的年轻漂亮的女人文仪,这一令人憎恶的角色是由沈阳话剧团青年演员于小慧饰演的。 前不久,于小慧又应长影之邀,在著名导演高天红最新执导的喜剧故事片《鸳梦惊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法资本家 沈阳话剧团 胡四 梦惊 文仪 拍摄现场 吕凉 丹东电视台 令人 “下海”
下载PDF
郑爽与谢晋导演合作拍摄《辛十四娘》
16
作者 董亚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9-9,共1页
曾主演过《游侠黑蝴蝶》、《木鱼石的传说》、《上海舞女》、《江湖妹子》等影片的沈阳话剧团青年女演员郑爽,在推出了上影新片《金元大劫案》中的国际女刑警后,被上影著名导演谢晋看中。
关键词 谢晋导演 合作拍摄 沈阳话剧团 女演员 木鱼石 古油松
下载PDF
艺术为知己者生——吕晓禾印象
17
作者 阿隽 《上海戏剧》 1986年第5期43-,共1页
一、他演凯勃特他,黑黑的大胡子,浓密的棕发,宽宽的双肩,粗壮的胳膊,浑厚的嗓音……十足的粗犷型男子汉。这位获一九八五年全国电影“金鸡”、“百花”奖的最佳男演员——吕晓禾,这次随沈阳话剧团来沪公演奥尼尔名剧《榆树下的欲望》,... 一、他演凯勃特他,黑黑的大胡子,浓密的棕发,宽宽的双肩,粗壮的胳膊,浑厚的嗓音……十足的粗犷型男子汉。这位获一九八五年全国电影“金鸡”、“百花”奖的最佳男演员——吕晓禾,这次随沈阳话剧团来沪公演奥尼尔名剧《榆树下的欲望》,出演剧中人伊弗雷姆·凯勃特。《榆树下的恋情》的演出进行着。农舍、榆树、奶牛、乡村,一切是那么美、那么静。然而欲望却黑压压地笼罩着这美丽的庄园,它潜伏着,积蓄着,一场物质占有欲与人性的纯真感情之间的交战正在进行……吕晓禾扮演的七十五岁的凯勃特,多年的劳累虽使他有点佝偻,身体仍结实有力,娶了个三十五岁的少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尔 占有欲 男演员 沈阳话剧团 三十五岁 雷姆 奥立弗 一九 话剧表演 高山下的花环
下载PDF
从“榆树下”眺望“天边外”——纪念奥尼尔百岁诞辰南京国际学术讨论会采访记(节选)
18
作者 陈菡 唐沪娟 《上海戏剧》 1988年第6期25-27,共3页
六月的南京,路旁一排排梧桐树已绿叶葱葱;汽车驶过中山路,不时可见街头巷尾张贴着鲜红的印有奥尼尔头像的宣传画,仿佛是掩映在一片绿叶丛中的朵朵红杜鹃,给古城南京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不少人在宣传画前停留注目,尽管在这之前,他们中的... 六月的南京,路旁一排排梧桐树已绿叶葱葱;汽车驶过中山路,不时可见街头巷尾张贴着鲜红的印有奥尼尔头像的宣传画,仿佛是掩映在一片绿叶丛中的朵朵红杜鹃,给古城南京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不少人在宣传画前停留注目,尽管在这之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那张脸及那个名字是陌生的。记得我们第一次观看奥尼尔的剧作是在一九八六年沈阳话剧团来沪演出《榆树下的欲望》,该剧以它表现的受到压抑的生活欲望、深沉的悲剧力量和感情强烈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所有的观众,这是我们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什么是话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也理解了吕晓禾、朱静兰(《榆》剧主角)演出时为何感到如此过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尔 天边外 国际学术讨论会 沈阳话剧团 百岁诞辰 琼斯皇 东方思想 红杜鹃 一九 表现主义
下载PDF
北国红梅——访方青卓
19
作者 诸葛子明 《上海戏剧》 1988年第2期9-10,共2页
白皑皑的一片雪野,女主人公吴秋香眼望远方,孤零零地伫立于寒风呼啸之中。此时的吴秋香的眼神是坚毅的,她静静地望着远方,似乎在呼唤未来,呼唤那真正理解她的、从未遇到过的伟男子。这是电视连续剧《雪野》中的最后一个镜头。三十二岁... 白皑皑的一片雪野,女主人公吴秋香眼望远方,孤零零地伫立于寒风呼啸之中。此时的吴秋香的眼神是坚毅的,她静静地望着远方,似乎在呼唤未来,呼唤那真正理解她的、从未遇到过的伟男子。这是电视连续剧《雪野》中的最后一个镜头。三十二岁的辽宁沈阳话剧团的演员方青卓成功地饰演了吴秋香——这位人们从未见过的具有强烈自主意识,敢于向因循守旧抗争的新一代农村妇女形象,使人们的眼睛为之一亮。据说,电视连续剧《雪野》播完以后,热情洋溢的赞扬信从四面八方向方青卓飞来。人们思忖,这位青年演员是凭什么把这个命运多舛、性格复杂的农村妇女演得活灵活现的? 凑巧的是,这位北国来的女子现在正在上海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青卓 秋香 沈阳话剧团 上海电视台 凭什么 妇女形象 拍摄现场 辽宁电视台 人生旅途 人生之路
下载PDF
球迷心窍 情深意长
20
作者 朱挺 《辽宁体育科技》 1992年第4期35-36,共2页
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喜剧影片《球迷心窍》即将与观众见面。在中国足球屡战屡败的情况下,长影能把足球搬上银幕,不仅是对球迷的理解,也是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充满信心和盼望中国足球早日腾飞炽热情怀的展现。作为球迷和群众演员,我有幸参... 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喜剧影片《球迷心窍》即将与观众见面。在中国足球屡战屡败的情况下,长影能把足球搬上银幕,不仅是对球迷的理解,也是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充满信心和盼望中国足球早日腾飞炽热情怀的展现。作为球迷和群众演员,我有幸参加了影片拍摄的全过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和作者、导演及剧组人员进行了广泛接触。我很想把他们的生活介绍给大家。编剧王余昌是我的好友。他是辽艺的二级演员。从小就喜欢踢球。当过知青,一干就是10年。1978年他回城后看的第一场比赛,就是辽宁对天津的绿茵角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片拍摄 长春电影制片厂 群众演员 情深意长 余昌 西安电影制片厂 城后 沈阳话剧团 人物形象 北京电影学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