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AO+二沉池叠加结合现有处理单元的污水厂工艺改造方案
1
作者 杨魁志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73-181,共9页
攀枝花某污水厂原设计规模为1.9×10^(4)m^(3)/d,出水水质为一级B排放标准。随着该市对水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再生水用量的日益增加,原有的尾水排放标准已不能满足相关需求,因此,需要对该污水厂进行提标升级改造。而该厂区面... 攀枝花某污水厂原设计规模为1.9×10^(4)m^(3)/d,出水水质为一级B排放标准。随着该市对水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再生水用量的日益增加,原有的尾水排放标准已不能满足相关需求,因此,需要对该污水厂进行提标升级改造。而该厂区面临地理位置空间受限、预留用地不足、场地异形等难题。设计团队因地制宜,平面科学布局,立体深挖潜能,采用了AAO+二沉池空间叠加组合工艺的布置形式,同时充分挖掘既有建构筑物的潜能,出水水质由一级B排放标准提标升级为一级A排放标准。该工程土地利用效率高,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山区城市用地紧张的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O 沉池 污水厂 提标升级 节约用地
下载PDF
双侧堰周进周出辐流二沉池工艺设计要点
2
作者 翟林 罗肖肖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9期141-143,共3页
湖光污水处理厂为湛江市重要市政基础设施之一,设计近期规模2.5×10^(4)m^(3)/d,远期规模5.0×10^(4)m^(3)/d,采用AAO+AO/双侧堰周进周出辐流二沉池/深度处理工艺。双侧堰周进周出辐流二沉池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辐流二沉池,具有... 湖光污水处理厂为湛江市重要市政基础设施之一,设计近期规模2.5×10^(4)m^(3)/d,远期规模5.0×10^(4)m^(3)/d,采用AAO+AO/双侧堰周进周出辐流二沉池/深度处理工艺。双侧堰周进周出辐流二沉池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辐流二沉池,具有表面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长、利于固液分离、用地节约等特点,介绍了其主要设计参数及总体布置形式、上下游衔接方式、双侧堰出水方式等,该池布水均匀、运行稳定。本工程用地面积为建设标准的77%,实现了节约土地和节省投资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堰 周进周出 沉池 污水处理 设计要点
下载PDF
外回流比对双层二沉池水质稳定及节能降耗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林元昆 孔祥威 +1 位作者 刘亚妮 蒋贤贡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4年第6期136-139,共4页
外回流比在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工艺控制中会直接影响厌氧环境、污泥循环、二沉池负荷及电耗等,进而影响出水水质和生产工况稳定性。因此,通过研究不同外回流比与出水水质、二沉池工况及能耗的关系,可以分析其在减污降碳中的效益平衡点... 外回流比在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工艺控制中会直接影响厌氧环境、污泥循环、二沉池负荷及电耗等,进而影响出水水质和生产工况稳定性。因此,通过研究不同外回流比与出水水质、二沉池工况及能耗的关系,可以分析其在减污降碳中的效益平衡点。结果表明,较低的外回流比不利于水质稳定,容易导致悬浮物(SS)超标,但可以强化生物除磷,维持低泥位稳定;较高的外回流比可以强化脱氮效果,但会导致好氧段活性污泥浓度(MLSS)降低,增加电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回流 双层二沉池 脱氮除磷 节能降耗
下载PDF
矩形二沉池在广州猎德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波 赵忠富 +2 位作者 张学兵 邓蕾蕾 韩青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39,共3页
介绍了矩形二沉池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以广州猎德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二沉池池型方案比选为例,进行圆形二沉池和矩形二沉池的优缺点比较和经济技术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矩形二沉池的适用条件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矩形二沉池 圆形二沉池 工作原理 适用条件 污水处理厂
下载PDF
矩形二沉池在地埋污水处理厂中的运用分析
5
作者 陈昌雨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14期127-129,共3页
矩形二沉池和普通圆形二沉池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沉淀池池型,它具有圆形二沉池的许多优点,应用后能够提高污水净化处理水平,也有利于调节水质,创造更多效益。本文通过分析矩形二沉池的运行原理与应用优势,进一步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探究了... 矩形二沉池和普通圆形二沉池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沉淀池池型,它具有圆形二沉池的许多优点,应用后能够提高污水净化处理水平,也有利于调节水质,创造更多效益。本文通过分析矩形二沉池的运行原理与应用优势,进一步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探究了地埋污水处理中矩形二沉池的有效应用,希望可以为类似工程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沉池 刮泥机
下载PDF
臭氧对二沉池出水的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焦阳 李军 +3 位作者 董文艺 毛世春 张帅 陈旭娈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4-126,130,共4页
采用臭氧处理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就臭氧对二沉池出水的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对二沉池出水中的COD、色度、UV254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TOC的去除效果较差。试验条件下,臭氧的最佳投加量为10 mg/L、最佳接... 采用臭氧处理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就臭氧对二沉池出水的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对二沉池出水中的COD、色度、UV254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TOC的去除效果较差。试验条件下,臭氧的最佳投加量为10 mg/L、最佳接触时间为15 min,此时对COD的去除率为19.12%,去除单位COD的臭氧投加量为1.79 mg;对色度的去除率为58.59%,去除单位色度的臭氧投加量为1.46 mg;对UV254的去除率为39.57%,去除0.001 cm-1吸光度的臭氧投加量为2.82 mg;TOC/UV254提高到140.29,可生化性提高了1.5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池出水 臭氧 氧化特性 接触时间 可生化性
下载PDF
辐流式二沉池中异重流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蒋成义 吴春笃 +1 位作者 黄卫东 勾全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6-852,共7页
异重流的形成是影响活性污泥系统二沉池水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形成异重流的主要原因包括沉淀池内不均匀的污泥分布和温度分布。采用多相流欧拉模型、标准k-ε湍流模型和Boussinesq假设研究了二沉池中活性污泥和表面散热引起的异重流。... 异重流的形成是影响活性污泥系统二沉池水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形成异重流的主要原因包括沉淀池内不均匀的污泥分布和温度分布。采用多相流欧拉模型、标准k-ε湍流模型和Boussinesq假设研究了二沉池中活性污泥和表面散热引起的异重流。表面散热的计算采用经验方程,数值计算结果同实验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辐流式二沉池的流场、温度场和污泥分布。研究还表明,Fr2pGr/Re2表示了不均匀温度分布引起的浮升力与不均匀污泥分布引起的作用力的比值,用它可以判断两种作用力在异重流的形成当中的相对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池 异重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二沉池反硝化浮泥产生机理及避免措施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青 甘树应 刘遂庆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8-70,共3页
分析了二沉池产生反硝化浮泥的影响因素和机理 ,提出了降低二沉池进水硝酸盐浓度、增加设计池深、减少污泥停留时间、增加进水溶解氧浓度等避免措施。结合某含氮废水处理工程探讨了如何对沉淀池进行改造以避免浮泥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浮泥 沉池 反硝化 浮泥现象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辐流式二沉池数值模拟 被引量:31
9
作者 肖尧 施汉昌 范茏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00-104,共5页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准确描述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中的流态及固相分布对保证其稳定运行和出水水质达标至关重要,与其他常用于对二沉池进行数值模拟的经验模型、固体通量模型等相比,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在精度上具有明显优势。以基于计...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准确描述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中的流态及固相分布对保证其稳定运行和出水水质达标至关重要,与其他常用于对二沉池进行数值模拟的经验模型、固体通量模型等相比,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在精度上具有明显优势。以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商用软件FLUENT为工具,用欧拉—拉格朗日和欧拉—欧拉方法对辐流式二沉池的流态,尤其是固相行为和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固相颗粒在二沉池中的行为和分布受颗粒的粒径、密度等自身属性以及漩涡等特殊流动现象的影响,呈现出不同于理想沉降理论的轨迹;颗粒粒径及密度越小,颗粒则越易受漩涡等的影响,沉淀池的泥水分离效果也就越差。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污水处理厂的数据对比,表明该模拟结果可靠,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池 计算流体力学 FLUENT软件 固相行为及分布
下载PDF
活性污泥过程反应池与二沉池耦合模型与模拟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代钧 李振亮 +2 位作者 卢培利 张天 庞子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将二沉池一维通量模型与反应池活性污泥2号模型(ASM2)耦合,建立了活性污泥过程模型.模型应用于重庆某污水处理厂,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对出水中COD、SS、TN及TP进行模拟.针对该污水处理厂现行运行条件,分析了影响活性污泥系统的... 将二沉池一维通量模型与反应池活性污泥2号模型(ASM2)耦合,建立了活性污泥过程模型.模型应用于重庆某污水处理厂,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对出水中COD、SS、TN及TP进行模拟.针对该污水处理厂现行运行条件,分析了影响活性污泥系统的因素,提出优化运行参数,将二沉池污泥回流比由原来的0.75减至0.20-0.25,剩余污泥排放量从原来的591m^3/d至204-249m^3/d;将反应池污泥浓度由原来的1.2g/L增加至2.8g/L,可提高系统抗负荷冲击和抗低温的能力,改善系统出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过程 反应 沉池 数学模型 模拟优化
下载PDF
周边式二沉池流态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1
作者 屈强 马鲁铭 朱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5,共3页
利用改进的RNG两方程湍流模型,借助大型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不同回流比情况下的周边进水周边出水二次沉淀池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周边式沉淀池出水口和进水口在同侧距离较近,会发生短流,沉淀池容积利用率也较低,导致沉... 利用改进的RNG两方程湍流模型,借助大型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不同回流比情况下的周边进水周边出水二次沉淀池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周边式沉淀池出水口和进水口在同侧距离较近,会发生短流,沉淀池容积利用率也较低,导致沉淀效率下降。随着回流比的增加,短流和死区会减少,但始终不能消除,周边式二沉池内不存在理想的设计流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二沉池 流态 数值模拟 短流
下载PDF
二沉池动态仿真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蒋卫刚 顾国维 俞国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4,共4页
建立了二沉池的一维动态模型,同时定义偏差函数作为模型参数校核的目标函数,并对某污水厂二沉池进行动态仿真的模拟。通过对模拟数据和实际运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二沉池模拟的合理性以及参数校核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沉池 模型 固体通量
下载PDF
计算流体力学在二沉池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韦安磊 曾光明 +1 位作者 黄国和 邹亮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5年第3期52-54,共3页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对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二沉池内流场速率分布规律,进而确定流态临界位置水流速率,并将其作为标准速率。基于此,在二沉池内对挡板结构进行改造。改造后二沉池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二沉池在保证出...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对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二沉池内流场速率分布规律,进而确定流态临界位置水流速率,并将其作为标准速率。基于此,在二沉池内对挡板结构进行改造。改造后二沉池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二沉池在保证出水水质的情况下很好地满足了增大处理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沉池 污水处理
下载PDF
初沉池取消后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功能强化与局限性问题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波 高廷耀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9-31,共3页
初沉池取消后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功能强化与局限性问题张波,高廷耀(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同济大学)1前言初沉池是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城市污水厂实际测定结果,经初沉池一级处理后,进水中的COD可去除... 初沉池取消后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功能强化与局限性问题张波,高廷耀(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同济大学)1前言初沉池是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城市污水厂实际测定结果,经初沉池一级处理后,进水中的COD可去除30%左右,SS可大部分去除。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池 活性污泥法 曝气 功能
下载PDF
计算流体力学(CFD)在二沉池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明星 杨丽丽 王晓玲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6-19,共4页
对二沉池研究中常用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学模型进行了分类和归纳,介绍了数学模型的数值解法,讨论了水流模型中的动量源项和悬浮物模型中的传质源项,并分析了二沉池内水流运动、悬浮物传质过程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了应用CFD优化二沉... 对二沉池研究中常用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学模型进行了分类和归纳,介绍了数学模型的数值解法,讨论了水流模型中的动量源项和悬浮物模型中的传质源项,并分析了二沉池内水流运动、悬浮物传质过程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了应用CFD优化二沉池结构、进口条件及效率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沉池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水温对平流式二沉池运行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施周 涂朦朦 +1 位作者 王涛 施清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2-226,共5页
借助改进的RNGκ-ε两方程湍流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混合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某污水处理厂平流式二沉池在不同水温下的运行效果。通过对比Johnson对水库水温变化的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和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对平流式二沉池... 借助改进的RNGκ-ε两方程湍流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混合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某污水处理厂平流式二沉池在不同水温下的运行效果。通过对比Johnson对水库水温变化的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和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对平流式二沉池的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水温条件下池内水流速度存在相似的分布,在池的下部和上部各存在一个回流区;池内水温降低会造成上部回流区域减小、出水固体颗粒质量浓度增大,从而导致二沉池的颗粒去除率降低;采取增大颗粒粒径、密度和在沉淀池出水口前加设挡板的措施均能有效降低出水固体颗粒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数值模拟 平流式二沉池 水温影响
下载PDF
基于质量守恒的二沉池一维通量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代钧 李振亮 +1 位作者 张天 曹海彬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40-44,共5页
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导出了二沉池的一维通量模型。模型考虑了二沉池表面积的变化,低浓度污泥沉降和区域沉降采用了Takacs速率公式,压缩沉降采用了压缩沉降速率公式。结果表明,单元层的污泥质量守恒,模型在进水污泥浓度、进水流量、... 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导出了二沉池的一维通量模型。模型考虑了二沉池表面积的变化,低浓度污泥沉降和区域沉降采用了Takacs速率公式,压缩沉降采用了压缩沉降速率公式。结果表明,单元层的污泥质量守恒,模型在进水污泥浓度、进水流量、回流比及其组合的脉冲扰动下仍有较强的稳定性;二沉池出水悬浮物浓度与回流污泥浓度的模拟值分别为16.40mg/L与7.01g/L,和实测值范围15-19mg/L与6.46—8.32g/L较为吻合;污泥层高度的预测值为0.55m,与实测值0.45m较为一致。同时,恰当地选取二沉池分层数和模拟迭代时间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模拟失真,将二沉池分为30层及其以上可得到理想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池 通量模型 质量守恒 降速率
下载PDF
利用活性初沉池提高生物脱氮除磷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佳伟 张道友 +3 位作者 卢爱国 常江 甘一萍 周军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78-81,共4页
目前,设有初沉池的污水处理厂在同步生物脱氮除磷时碳源普遍不足,而通过将传统初沉池改造为活性初沉池可以增加进入生物反应池的碳源。分析了泥龄和循环比对活性初沉池中污泥水解发酵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了分别采用活性初沉池、传统初沉... 目前,设有初沉池的污水处理厂在同步生物脱氮除磷时碳源普遍不足,而通过将传统初沉池改造为活性初沉池可以增加进入生物反应池的碳源。分析了泥龄和循环比对活性初沉池中污泥水解发酵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了分别采用活性初沉池、传统初沉池或取消初沉池对生物脱氮除磷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初沉池中的污泥停留时间从2 d增加到5 d时对BOD5/TN和VFA/TP的影响不显著,但污泥循环比从10%增加到30%时,BOD5/TN明显提高。在泥龄为3.5 d和循环比为20%的条件下,活性初沉池出水的BOD5、CODCr、VFA的浓度分别高于传统初沉池出水41.3%、30.8%和24%,CODCr浓度低于总进水15%,VSS/SS值比初沉进水高0.29。因此,将传统初沉池改造为活性初沉池可同时实现节能和强化生物脱氮除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初沉池 碳源 脱氮除磷 水解发酵 节能降耗
下载PDF
二沉池污泥沉降特征参数探讨及泥位动态仿真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立爱 侯红勋 陈金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5-140,173,共7页
二沉池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单元其优化运行尤为重要,实际中往往缺乏对二沉池的深入认识而导致在运行中经常发生污泥沉降性能变差的情况,基于上述问题探讨了表征污泥沉降性能的经验表征参数污泥容积指数SVI的不足,提出了二沉池水力停留... 二沉池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单元其优化运行尤为重要,实际中往往缺乏对二沉池的深入认识而导致在运行中经常发生污泥沉降性能变差的情况,基于上述问题探讨了表征污泥沉降性能的经验表征参数污泥容积指数SVI的不足,提出了二沉池水力停留时间内污泥沉降比SV的概念,同时基于固体通量理论和物料守恒建立了二沉池的数学模型,采用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Lab VIEW)对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泥位层高度和回流污泥浓度进行了动态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泥浓度较低(MLSS<4.0 g/L)时,SV_(30)和MLSS之间呈正比例关系,可采用经验SVI值来判断污水厂的污泥沉降性能,但污泥浓度升高时(MLSS>4.0 g/L)SV_(30)和MLSS之间的线性关系发生改变,采用经验SVI值衡量污泥的沉降性能会带来较大误差;所开发的仿真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二沉池运行工况并预测未来二沉池泥位的变化趋势,同时指导操作人员动态地改变回流比值,既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泥膨胀带来的污泥流失风险,又能为污水厂的优化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参数估值 动态仿真 沉池 污泥容积指数 泥位层高度
下载PDF
气浮浮渣、剩余污泥回流初沉池的改造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文 王连卿 +1 位作者 王志广 于洪亮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31,共2页
制革污水处理厂气浮浮渣、二沉池剩余活性污泥回流至初次沉淀池,能明显提高初沉池的沉淀效率,降低初沉池出水COD、SS的浓度,其沉淀污泥含水率约为97%,所产生的总污泥量较改造前明显减少,大大减轻污泥脱水机的负担,并节省大量高分子絮凝剂。
关键词 气浮浮渣 污泥回流初沉池 制革污水 污水处理 含水率 絮凝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