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个体差异探究沉浸式影像的用户感知效果
1
作者 雷茜涵 马建明 《声屏世界》 2024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文章聚焦于映美视元宇宙光影馆的多元化展厅,利用KANO模型探索个体差异对沉浸式影像体验感知的影响。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及行业背景的用户群体对沉浸式影像的需求和感知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对... 文章聚焦于映美视元宇宙光影馆的多元化展厅,利用KANO模型探索个体差异对沉浸式影像体验感知的影响。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及行业背景的用户群体对沉浸式影像的需求和感知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内容故事、视觉效果、音效效果的不同偏好上。对此,需要针对这些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提升用户感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影像技术 用户体验 KANO模型 用户感知
下载PDF
teamLab沉浸式影像艺术语言探究
2
作者 古雨桐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3期27-30,33,共5页
目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沉浸式影像艺术已成为当今艺术创作中一种备受欢迎的形式。文章探讨沉浸式影像艺术语言特征及其在受众感官体验中的作用,以teamLab艺术团队的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表达的独特性和创新... 目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沉浸式影像艺术已成为当今艺术创作中一种备受欢迎的形式。文章探讨沉浸式影像艺术语言特征及其在受众感官体验中的作用,以teamLab艺术团队的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表达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介绍teamLab的团队概念及发展历程,然后探讨作品中视觉、听觉、触觉及空间艺术等多种语言的具体应用,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沉浸式影像艺术语言的特征和表现手法。结果:研究发现,teamLab的沉浸式影像作品通过多感官的交互设计,极大地增强了受众的沉浸感和参与感。其作品打破了传统艺术的界限,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震撼,而且在多重感官、交互和空间设计的配合下,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推动了受众与艺术作品的深度互动。结论:沉浸式影像艺术作为科技与艺术交融的产物,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艺术价值。teamLab的作品作为这一领域的先锋,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案例,揭示了作品艺术语言在多感官体验中的重要性,引发了人们对未来艺术创作方式的思考与探索。深入分析沉浸式影像艺术,可以看出其在艺术表达和受众体验中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mLab 沉浸式影像艺术 语言 特征
下载PDF
体验美学视域下沉浸式影像的类型与特征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珏 《艺术传播研究》 2020年第2期16-22,共7页
体验美学对人本的复归和对过程的重视,为主体通过体验这一中介获得瞬间的感性直觉,从而抵达超然的审美升华提供了理论路径。而沉浸式媒介发展至今,几乎已具备了与传统艺术全然不同的表达范式和传播效果,其“体验性”特征越发显著。若聚... 体验美学对人本的复归和对过程的重视,为主体通过体验这一中介获得瞬间的感性直觉,从而抵达超然的审美升华提供了理论路径。而沉浸式媒介发展至今,几乎已具备了与传统艺术全然不同的表达范式和传播效果,其“体验性”特征越发显著。若聚焦沉浸式影像这一特定领域,从影像语言的变迁、影像时空的重构、影像传播的革新等研究视角出发,辅以体验美学的论证思维和核心观点,则可以探析沉浸式影像的典型媒介艺术特征及其营造沉浸效果的目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美学 沉浸式影像 媒介艺术特征
下载PDF
基于动作捕捉的实时交互影像系统——以广州国际灯光节实时交互影像制作为例
4
作者 马楠 骆駪駪 《现代电影技术》 2023年第7期47-52,共6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沉浸式影像的制作和效果呈现出更多可能性。在沉浸式交互影像的呈现上,观众在影像中与虚拟物体和虚拟角色进行实时交互的方式,能够很大提升观众体验感和影像沉浸感。本文以广州国际灯光节沉浸式交互影像设计制作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沉浸式影像的制作和效果呈现出更多可能性。在沉浸式交互影像的呈现上,观众在影像中与虚拟物体和虚拟角色进行实时交互的方式,能够很大提升观众体验感和影像沉浸感。本文以广州国际灯光节沉浸式交互影像设计制作为例,借助三维建模工具、动作捕捉设备和实时渲染引擎,设计了一个基于动作捕捉的实时交互影像系统,实现观众与虚拟场景中物体和角色进行实时交互的功能,打破影像与观众之间的界限,增强影像沉浸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捕捉 实时交互 沉浸式影像
下载PDF
沉浸式纪录影像拍摄与后期制作研究——以摄制《端午龙舟节》纪录片为例
5
作者 王颂衡 《电视指南》 2017年第24期7-9,共3页
沉浸式影像的拍摄技术和手法与传统影像有明显的区别,其独特的影像特点使其艺术创作比传统影像更具有挑战性和有更多技术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尤其是利用外部缝合的组装式拍摄设备进行拍摄。沉浸式影像是由多个摄影机全方位同时拍摄实现... 沉浸式影像的拍摄技术和手法与传统影像有明显的区别,其独特的影像特点使其艺术创作比传统影像更具有挑战性和有更多技术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尤其是利用外部缝合的组装式拍摄设备进行拍摄。沉浸式影像是由多个摄影机全方位同时拍摄实现的,其会涉及到多个镜头的时间同步、空间透视差异、广角镜头画面扭曲、景物位置分布、后期缝合等问题。充分考虑后期缝合的技术问题的前提下进行摄制创作更有利于创作出优秀的沉浸式影片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影像 纪录片 画面缝合 后期制作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文化在沉浸式互动影像中的运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宋凯 《艺术教育》 2021年第1期176-179,共4页
沉浸式互动影像作为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时代产物,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多感官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在进行相关主题创作时,如何将传统文化运用到沉浸式互动影像艺术中,成为艺术家关注的问题。文章从沉浸式互动影像的概述出发,... 沉浸式互动影像作为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时代产物,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多感官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在进行相关主题创作时,如何将传统文化运用到沉浸式互动影像艺术中,成为艺术家关注的问题。文章从沉浸式互动影像的概述出发,分析总结其特征,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在沉浸式互动影像中运用的意义,并重点探究具体的运用方法,以期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沉浸互动影像 意义 方法
原文传递
断裂性的影像整合:“后连续性”美学的跨媒介赓续 被引量:3
7
作者 邓慧敏 《当代电影》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2,共9页
当代数字电影制作不再强调通过定位动作的精确时空关系来描绘动作发生的地理位置。相反,以“混乱”的手持摄影风格、极端的相机角度以及大量的数字合成素材为特征的“后连续性”美学被广泛引入。二维银幕上的后连续性美学呈现为快速剪... 当代数字电影制作不再强调通过定位动作的精确时空关系来描绘动作发生的地理位置。相反,以“混乱”的手持摄影风格、极端的相机角度以及大量的数字合成素材为特征的“后连续性”美学被广泛引入。二维银幕上的后连续性美学呈现为快速剪辑的影像、多视角游移的镜头、纷繁多样的单人构图和特写镜头,体现了电影艺术对情动效果、具身经验和有限确定性等数字美学经验的追求。沉浸式影像的后连续性则体现为用户在三维虚拟影像空间中交互式的数字视听经验,具体呈现为主客同存的摄影机身份、自由移动的观众视角以及人眼天然构成的摄影机效应——它们是二维银幕后连续性美学在三维影像空间的极化变体,反映了数字媒介体系中的美学共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电影 后连续性 沉浸式影像 媒介融合 情动影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