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硫酸铁混凝沉淀指数的研究
1
作者 赵影 王乃益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1993年第2期58-61,共4页
本文通过对聚铁在模拟制水工艺过程中的混凝沉淀实验,得出最佳剂量为40mg/L。根据混凝沉淀6分钟悬浮物沉淀百分率分别为13.9%和38.9%,得出沉淀指数为0.16,并对其意义与现场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作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 聚铁 最佳剂量 沉淀指数
下载PDF
CaCO_3沉淀势指数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韩虹琳 《华北电力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1-53,共3页
灰水系统结垢主要为CaCO3垢,对水中结CaCO3垢倾向的判断,方法很多,但准确性较差。根据实测CaCO3沉淀势指数判断结垢倾向、衡量结垢程度方便、准确、可靠、经济。
关键词 灰水系统 沉淀指数 水力输灰 碳酸钙 发电厂
下载PDF
尿液源头分离系统中的沉淀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董良飞 蒋健钗 +2 位作者 Kai M. Udert Hansruedi Siegrist 王利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64-968,共5页
尿液源头分离技术近年来在欧洲一些国家成为研究热点,但尿液输送与收集过程中的沉淀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介绍了尿液和沉淀物的组成及性质;从模拟自来水及雨水冲洗、尿素水解和有机配位剂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引起尿液沉淀... 尿液源头分离技术近年来在欧洲一些国家成为研究热点,但尿液输送与收集过程中的沉淀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介绍了尿液和沉淀物的组成及性质;从模拟自来水及雨水冲洗、尿素水解和有机配位剂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引起尿液沉淀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的冲洗水和稀释倍数将改变尿液的沉淀势指数(PP值),并影响沉淀物的组成;同时给出了沉淀处理与控制的方法,如管道和存水弯清洗、沉淀抑制以及利用沉淀;最后讨论了尿液稳定性对N、P营养元素回收利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源头分离 尿液水解 沉淀指数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经UHT处理全脂复原调制乳乳化稳定体系的研究
4
作者 黄娟 吴思翰 +1 位作者 廖高锋 彭小霞 《中国乳业》 2024年第9期97-104,110,共9页
[目的]复原奶调制乳受奶粉产地、营养指标、使用比例、乳化稳定剂、工艺参数等影响,易出现灭菌生产工艺过程中保温管结垢过多,导致蒸汽压力骤升超出安全阈值、终产品沉淀过多等不稳定现象。[方法]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探究复配乳化... [目的]复原奶调制乳受奶粉产地、营养指标、使用比例、乳化稳定剂、工艺参数等影响,易出现灭菌生产工艺过程中保温管结垢过多,导致蒸汽压力骤升超出安全阈值、终产品沉淀过多等不稳定现象。[方法]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探究复配乳化稳定剂、缓冲盐、奶粉品牌、奶粉复水温度和时长对产品稳定性、风味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组合试验,优化复配乳化稳定剂应用比例、奶粉复水比例及温度。[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新西兰产地的某品牌全脂奶粉优于澳大利亚优于美国;奶粉复水比例1︰7.5且复水30 min条件下,45℃复水温度优于50℃,优于40℃;奶粉复水比例1︰7.5且复水1 h条件下,40℃复水温度优于45℃,优于50℃。(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三聚磷酸钠+FH)复配乳化稳定剂优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FH)复配乳化稳定剂,优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六偏磷酸钠+FH)复配乳化稳定剂,优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FH)复配乳化稳定剂。结合生产实际建立响应面模型最优解结果表明,全脂复原奶调制乳最佳乳化稳定体系及关键工艺参数:(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三聚磷酸钠+FH)复配乳化稳定剂添加比例0.26%,新西兰产地的某品牌全脂奶粉复水比例1︰7.2,奶粉复水温度45℃,复水时长30 min,预测感官评分9.273,TSI顶部和底部平均值0.171,离心沉淀率0.31%。3个模型的P值均<0.001,对应R2为0.948~0.981,说明3个响应方程吻合程度较高。在该条件下进行中试试验验证,对应复原奶调制乳的综合感官评分9.14,上机24 h的TSI顶部和底部平均值仅为0.182,3000 rpm、30 min条件下的离心沉淀率仅为0.35%,与预测值接近,证明模型有效。测得其粘壁率0.25%,均质指数5.70%,终产品pH值6.42,变化较小,接近于中性,证明产品稳定性较好。工业化生产条件下验证结果显示连续生产90吨过程中,试产优化后的配方及工艺参数对应中间段的压力上升幅度较(单,双甘油脂肪酸酯+FH)复配乳化稳定剂生产方案(原始配方)有明显改善,感官风味结果与实验室一致。[结论]响应面法可有效拟合该调制乳的复配稳定剂添加比例,奶粉复水比例、温度和时长关系,为工业化生产中奶粉过度热循环处理等特殊生产状况提供基础依据,有助于实际操作中快速准确响应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乳 复原奶 工业化 响应面 稳定剂 沉淀指数(TSI)
下载PDF
酒度、总酸、pH值以及饮用温度对干红葡萄酒涩味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杨晓雁 袁春龙 +4 位作者 张晖 杨健 张世杰 马婧 杨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18-123,共6页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ph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唾液蛋白与模拟酒反应后蛋白减少比例,并将其表示为涩味强度;同时,以酒度、总酸、p H值以及饮用温度为考察因素,利...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ph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唾液蛋白与模拟酒反应后蛋白减少比例,并将其表示为涩味强度;同时,以酒度、总酸、p H值以及饮用温度为考察因素,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分析各因子对涩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值对涩度影响最大,其次是酸度和温度,酒度影响最小;其中p H值和酸度互作效应对涩味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酒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涩味强度 唾液蛋白沉淀指数
下载PDF
不同生育时期追氮与多效唑化控对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吴金华 张西平 +2 位作者 程瑞婷 胡言光 王笑颖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1,共4页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是谷蛋白大聚合体(GMP)的主要成分,与小麦面筋和烘烤品质性状等密切相关。本研究在底施氮肥的基础上,设起身期追氮、起身期追氮+化控、拔节期追氮、拔节期追氮+化控4个处理,3次重复,并采用双缩脲法测定不同处理下...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是谷蛋白大聚合体(GMP)的主要成分,与小麦面筋和烘烤品质性状等密切相关。本研究在底施氮肥的基础上,设起身期追氮、起身期追氮+化控、拔节期追氮、拔节期追氮+化控4个处理,3次重复,并采用双缩脲法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小麦GMP含量,同时测定籽粒沉淀指数和湿面筋含量,并且分析了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氮+化控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拔节期追氮处理下的小麦产量与最高产量差异不显著,但GMP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指数均最高,分别为1.290 4mg/mL、33%、21.9mL。因此,拔节期可以作为兼顾高产与优质的最佳追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谷蛋白大聚合体 湿面筋 沉淀指数
下载PDF
考马斯亮蓝法定量评估绿茶涩味强度 被引量:5
7
作者 宋亚赛 宁井铭 +3 位作者 张正竹 丁玎 方骏婷 宛晓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146,共6页
苦涩味是构成绿茶滋味的重要因子,但缺乏客观的评价方法。文中对121个绿茶样品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主成分和因子分析,得到了F1:苦、F2:鲜、F3:涩、F4:酸和F5:爽5个滋味复合因子,并筛选出36个茶样进行定量感官涩味评估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 苦涩味是构成绿茶滋味的重要因子,但缺乏客观的评价方法。文中对121个绿茶样品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主成分和因子分析,得到了F1:苦、F2:鲜、F3:涩、F4:酸和F5:爽5个滋味复合因子,并筛选出36个茶样进行定量感官涩味评估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结果表明:5个滋味复合因子能很好地解释绿茶"苦涩、鲜爽"的呈味特点;唾液淀粉酶沉淀指数与鲜味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定量感官涩味得分与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唾液淀粉酶沉淀指数、定量感官涩味得分及涩味因子得分间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绿茶茶汤涩味的产生不仅与酚类物质对唾液蛋白的沉淀有关,可能还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涩味强度 定量评估 考马斯亮蓝法 唾液淀粉酶沉淀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