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4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渝黔地区奥陶系红色岩溶地貌与沉积作用关系
1
作者 陈友智 姜伏伟 +3 位作者 陈颖 杨贵来 于宁 苏孝良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4-703,共10页
文章基于野外露头观测、薄片观察、牙形石研究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从沉积角度探讨了风化作用与湘渝黔地区奥陶系红色岩溶地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生成岩阶段,大气氧含量的增加,浅海陆棚水底氧化,陆源碎屑中铁离子被氧化形成Fe_(2)O_... 文章基于野外露头观测、薄片观察、牙形石研究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从沉积角度探讨了风化作用与湘渝黔地区奥陶系红色岩溶地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生成岩阶段,大气氧含量的增加,浅海陆棚水底氧化,陆源碎屑中铁离子被氧化形成Fe_(2)O_(3)进入沉积地层,奠定了地貌颜色;受岩相古地理的影响,早中奥陶世大湾期中上扬子地块自西向东岩相存在分带性,岩溶地貌仅出现在以武汉-松滋-松桃-黄平为中心的浅海陆棚碳酸盐岩弧形相带上;沉积微相决定碳酸盐岩孔隙大小与结构影响风化作用,岩石之间差异风化造就地貌凹凸形;米兰科维奇旋回导致牯牛潭组泥质灰岩与生物碎屑泥晶灰岩相互叠置,环潮坪型米级旋回造就出岩溶地貌的韵律性;灰岩中不溶残余物黏土矿物种类及含量暗示其沉积物源与埋藏史的差异,并影响岩层水化膨胀律和抗风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岩溶地貌 沉积作用 沉积 野外露头 沉积旋回
下载PDF
思政元素与地质类研究生课程的融合——以“盆地构造与沉积作用课程”为例
2
作者 杨克基 马宝军 +1 位作者 王青春 杨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期0139-0142,共4页
从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当前研究生思想状况分析来看,高校通过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政教育及价值引领是极为必要的。“盆地构造与沉积作用课程”主要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大地构造条件下盆地的形成演... 从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当前研究生思想状况分析来看,高校通过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政教育及价值引领是极为必要的。“盆地构造与沉积作用课程”主要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大地构造条件下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沉积作用的对应关系,近几年教师们利用启发性和互动性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典型案例,将家国情怀、生态文明、生命教育、科技创新等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盆地构造与沉积作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构造与沉积作用课程 课程思政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热水沉积作用的概念和几个岩石学标志 被引量:82
3
作者 陈先沛 高计元 +1 位作者 陈多福 董维全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4-132,共9页
热水沉积作用系指沉积界面之下循环流动的热水喷溢出界面以后发生的沉积作用,以及界面之下的围岩的交代(蚀变)充填作用。本文讨论了三个重要的岩石学标——与沉积物同期(准同期)的交代、充填作用;具对称分布趋势的喷溢条带和纹层及礁硅... 热水沉积作用系指沉积界面之下循环流动的热水喷溢出界面以后发生的沉积作用,以及界面之下的围岩的交代(蚀变)充填作用。本文讨论了三个重要的岩石学标——与沉积物同期(准同期)的交代、充填作用;具对称分布趋势的喷溢条带和纹层及礁硅岩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沉积作用 概念 岩石学 标志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奥陶纪区域地球动力学转换的沉积作用响应及其储层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4
作者 于炳松 林畅松 +3 位作者 樊太亮 王黎栋 高志前 张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1-232,共12页
为了探索塔里木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对盆地内沉积相带展布和储层发育的控制,文章在综合了前人对塔里木盆地板块构造演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周边早古生代区域地球动力学从伸展向挤压转换的时间及其所对应的盆地内部的沉... 为了探索塔里木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对盆地内沉积相带展布和储层发育的控制,文章在综合了前人对塔里木盆地板块构造演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周边早古生代区域地球动力学从伸展向挤压转换的时间及其所对应的盆地内部的沉积作用响应,认为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台内相带的分异和台内台缘高能礁滩相带的展布、沉积基准面的转换、岩性岩相的突变以及盆地内奥陶系中多个不同级别不整合面的形成等均与周边的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受区域动力学背景所控制的盆内的这一系列沉积作用响应,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一方面控制了礁滩相储层的分布,同时也制约着受不整合面控制的岩溶储层的发育与分布,这为我们进一步分析和评价有利储集体的分布提供了宏观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动力学 沉积作用响应 储层 寒武纪—奥陶纪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赣杭构造带红层盆地原型及其沉积作用 被引量:48
5
作者 余心起 舒良树 +1 位作者 颜铁增 祖辅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20,共9页
盆地原型是指盆地沉积时的构造属性类型,盆地原型分析就是按阶段的盆地结构分析法.文章暂不讨论赣杭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的火山杂色断陷盆地,而以实地观察资料和前期研究成果,对早白垩世晚期以后形成的一系列NEE方向分布的红色断陷... 盆地原型是指盆地沉积时的构造属性类型,盆地原型分析就是按阶段的盆地结构分析法.文章暂不讨论赣杭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的火山杂色断陷盆地,而以实地观察资料和前期研究成果,对早白垩世晚期以后形成的一系列NEE方向分布的红色断陷盆地及其沉积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盆地红层下部夹有玄武岩层,已有的K-Ar年龄值为105~98Ma,由此判断赣杭带红色断陷盆地演化从早白垩世晚期开始.早期属典型的断陷盆地,呈现半地堑式形态,北界为向南倾斜的正断层,南界为超覆不整合.晚白垩世中后期演变为拗陷盆地,沉积盆地扩大,南北两侧均见到超覆不整合,北侧部分地段保留早期断裂边界.河流沉积作用为最主要沉积作用方式,盆地中心部位可见少量内生沉积的白云岩、泥灰岩及炭质泥岩.沉积组合大致为湖泊相、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及河流相,代表了拉张型盆地的基本沉积类型,也反映了断陷湖盆由初始拉张断陷、中后期扩张为拗陷、到最后萎缩的完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作用 盆地原型 断陷盆地 拉张 构造带 不整合 红层 河流相 超覆 三角洲相
下载PDF
四川及邻区晚二叠世沉积作用及沉积盆地的发展 被引量:42
6
作者 强子同 文应初 +1 位作者 唐杰 沈照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9-90,共12页
东吴运动之后,因基底所受的挤压转化为拉张效应,从而产生张性应力,引起玄武岩的喷发,与此同时造成基底断裂活动,使上扬子盆地的四川及其邻区的沉积环境分裂为西部含煤盆地,东部碳酸盐缓坡,以及鄂西开阔海盆地。海侵是晚二叠世主要地质... 东吴运动之后,因基底所受的挤压转化为拉张效应,从而产生张性应力,引起玄武岩的喷发,与此同时造成基底断裂活动,使上扬子盆地的四川及其邻区的沉积环境分裂为西部含煤盆地,东部碳酸盐缓坡,以及鄂西开阔海盆地。海侵是晚二叠世主要地质事件。随着地壳的下沉,海侵西进,碳酸盐沉积超复在西部含煤盆地上,生物岩隆向西爬升,直到上二叠世晚期演化为碳酸盐台地。根据生物岩隆是沿碳酸盐缓坡爬升的海侵礁的认识,预测现今四川盆地北部存在着勘探长兴组油气资源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沉积作用 沉积 盆地 台地
下载PDF
湖相自生沉积作用与环境──兼论西藏色林错沉积物记录 被引量:32
7
作者 顾兆炎 刘嘉麟 +2 位作者 袁宝印 刘东生 张光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62-174,共13页
内陆封闭湖泊自生沉积作用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自生沉积速率主要受湖水蒸发量和补给水的化学成分控制,并受湖面变化影响。西藏色林错沉积物岩芯地球化学和矿物组成的变化揭示了当地12000年以来的气候和湖面变化,其中1... 内陆封闭湖泊自生沉积作用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自生沉积速率主要受湖水蒸发量和补给水的化学成分控制,并受湖面变化影响。西藏色林错沉积物岩芯地球化学和矿物组成的变化揭示了当地12000年以来的气候和湖面变化,其中12000—10000aB.P.干旱、低湖面,10000—4200aB.P.温湿、湖面上升,4200年以来的干旱、湖面波动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沉积 沉积作用 积物 蒸发量
下载PDF
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悬浮体的絮凝沉积作用 被引量:37
8
作者 雷坤 杨作升 郭志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8-295,共8页
1997年 2月在东海北部取得悬浮体和底质样品 ,通过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探讨了陆架北部泥质区悬浮体的絮凝沉积作用。结果表明 ,生物因素是泥质区悬浮体的发生絮凝的机制之一 ,可影响悬浮体在海水中的行为。生物活动产生的软... 1997年 2月在东海北部取得悬浮体和底质样品 ,通过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探讨了陆架北部泥质区悬浮体的絮凝沉积作用。结果表明 ,生物因素是泥质区悬浮体的发生絮凝的机制之一 ,可影响悬浮体在海水中的行为。生物活动产生的软组织、分泌物和粘膜等有机质可将矿物碎屑和生物骨屑粘结、吸附和捕集在一起形成絮凝体而迅速沉积。在悬浮体含量较低、水化学环境相对稳定的东海陆架 ,絮凝作用是泥质区得以形成的关键过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东海陆架 泥质区 絮凝沉积作用 扫描电镜 粒度分布 底质
下载PDF
黄、东海水体中的有机包膜及其沉积作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作升 郭志刚 +2 位作者 王兆祥 高文兵 徐景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22-226,T001,共6页
世界海洋水体中广泛分布着一种有机絮凝体,当其过滤至微孔滤膜上即呈膜状,称为有机包膜。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用各种取样方法和观测手段对其作了研究。这是因为它无论是作为单独的微环境或是搬运因子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有关黄、东海有机... 世界海洋水体中广泛分布着一种有机絮凝体,当其过滤至微孔滤膜上即呈膜状,称为有机包膜。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用各种取样方法和观测手段对其作了研究。这是因为它无论是作为单独的微环境或是搬运因子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有关黄、东海有机包膜仅见零星报道,本文是首次对其特征、分布、成因及沉积作用进行系统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东海 水体 有机包膜 沉积作用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喀姆斯特晚古生代沉积记录:物源和沉积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晓晖 李铁胜 +2 位作者 胡能高 杨家喜 许安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26,共14页
东准噶尔喀姆斯特下泥盆统阿拉比也巴斯他乌组和下石炭统卡姆斯特组代表陆壳增生不同阶段的沉积响应。碎屑岩碎屑组成模式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阿拉比也巴斯他乌组形成于大洋—活动大陆过渡型构造环境 ,物源区主要为发育在过渡型地壳... 东准噶尔喀姆斯特下泥盆统阿拉比也巴斯他乌组和下石炭统卡姆斯特组代表陆壳增生不同阶段的沉积响应。碎屑岩碎屑组成模式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阿拉比也巴斯他乌组形成于大洋—活动大陆过渡型构造环境 ,物源区主要为发育在过渡型地壳之上的岩浆岛弧 ;卡姆斯特组形成于活动大陆型构造环境 ,物源区主要为大陆岛弧环境的切割岩浆弧。沉积相、相组合及生物生态等沉积特征显示两组的沉积环境分别为海底斜坡和海底扇中扇—外扇盆地平原。结合区域构造分析和地层对比研究 ,下泥盆统阿拉比也巴斯他乌组海底斜坡沉积是东准噶尔构造带早泥盆世弧后盆地沉积响应的主要记录 ,卡姆斯特组海底扇—海底平原沉积则主要记录了东准噶尔复合地体早石炭世晚期弧间残余海盆的沉积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沉积作用 弧后盆地 残余海盆 晚古生代 东准噶尔 新疆 沉积环境 沉积记录
下载PDF
热水沉积作用与成矿效应 被引量:47
11
作者 陈多福 陈先沛 +2 位作者 陈光谦 高计元 潘晶铭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12,共6页
热水活动在岩石圈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地质和成矿作用,热水作用的动力学类型主要有深部岩浆作用、碰撞挤压作用和沉积物自生高压脱水作用。根据热水成矿的特点,在传统的三种成矿作用分类范围之外列出热水成矿作用,并进行了次级分类。... 热水活动在岩石圈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地质和成矿作用,热水作用的动力学类型主要有深部岩浆作用、碰撞挤压作用和沉积物自生高压脱水作用。根据热水成矿的特点,在传统的三种成矿作用分类范围之外列出热水成矿作用,并进行了次级分类。我国南方主要发育有四期热水沉积作用.其特征是:在演化方式上从震旦纪到二叠纪有从沉积作用向交代和充填作用演化的趋势,在元素组成上有从稳定元素向活泼元素演化的趋势。在时空分有模式上,热水沉积矿床主要发育于张性构造背景中裂陷盆地充填层序碳酸盐岩向细碎屑岩的过渡部位.这个过渡时期正是盆地演化到深部与表层物质和能量强烈交换的时期,也是盆地海平面最高、陆源物最少的时期,同时由于盆地沉积基底碳酸盐岩的较早因此共产生裂隙和层间空隙,有利于形成热水集中供给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沉积 沉积作用 成矿效应 时空模式
下载PDF
南海东部海域的沉积作用和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富元 张霄宇 +1 位作者 杨群慧 刘传联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90,共12页
1998年在南海东部海域采集了195个表层和24个柱状沉积物样,对沉积作用和物质来源研究表明:(1)南海东部海域具有典型的边缘海沉积特征,沉积物主要由陆源碎屑、生物碎屑、火山碎屑、浊流沉积物组成,沉积作用具有多样性;(2)黄岩岛以... 1998年在南海东部海域采集了195个表层和24个柱状沉积物样,对沉积作用和物质来源研究表明:(1)南海东部海域具有典型的边缘海沉积特征,沉积物主要由陆源碎屑、生物碎屑、火山碎屑、浊流沉积物组成,沉积作用具有多样性;(2)黄岩岛以北海区沉积物中基性岩组分含量为23.2%,陆源硅铝质组分含量为76.8%,这两种组分的理论计算值与海底沉积物实际分布相一致;(3)由碎屑矿物分析得出陆源矿物、混合矿物、自生铁锰矿物和中基性火山矿物四种矿物组合区,矿物组成和含量差异反映了物源和沉积环境的变化;(4)对沉积物中大于0.063mm的物质全组分分析表明,生源组分占66.97%,其中钙质生物含量为23.43%,硅质生物含量为43.54%,钙质生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水深小于3500m的海区,硅质生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水深大于3500m的深水区;(5)南海东部海域火山沉积作用明显,海底扩张区沉积物中铜、钡、铁、锰、钴、镍、砷等金属物质分布与海底构造和海底中基性火山活动密切相关;(6)对沉积物粒度、物质组成和生物化石组合分析表明北部陆坡区69柱187.5~190.0,287.5~280.0,377.5~380.0cm,深海平原区149柱157~187,187~194cm,南部陆坡区323柱280~350cm在粒度上表现出浊流沉积特征;(7)对锶同位素物源示踪和粒度、矿物的研究表明,北部陆源碎屑向南一直扩散到约17°N,西吕宋海槽是亚洲大陆物质特别是我国大陆物质向南海东部海域输运的主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部 沉积作用 物质来源 锶同位素
下载PDF
海底峡谷侵蚀-沉积作用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 被引量:17
13
作者 苏明 沙志彬 +5 位作者 匡增桂 乔少华 梁金强 杨睿 吴能友 丛晓荣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5-162,共8页
近年来海底峡谷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和研究表明,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海底峡谷强烈的侵蚀作用和良好的内部建造,与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聚集、分布和成藏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通过对目前海底峡谷和海域天然气水... 近年来海底峡谷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和研究表明,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海底峡谷强烈的侵蚀作用和良好的内部建造,与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聚集、分布和成藏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通过对目前海底峡谷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料调研和系统分析,指出海底峡谷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侵蚀-沉积作用与有利沉积体的分布、侵蚀-沉积作用与含烃流体渗漏的相互作用、侵蚀-沉积作用与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动态成藏。将海底峡谷和水合物的关联性应用到珠江口盆地海底峡谷群,初步分析了二者的关联。研究认为该区域的海底峡谷将会对有利沉积体进行破坏和改造,使其表现为"斑状/补丁状"的平面分布特征,影响了水合物的分布和实际产出;此外,峡谷侵蚀-沉积作用导致了先前形成的水合物的分解,一部分的甲烷等气体将会进入到海水之中,而受有利沉积体上部细粒均质层的遮挡,大部分的含气流体将被"继续"限制在有利沉积体之中而形成新的水合物,这可能是该区域内细粒沉积物中水合物饱和度较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峡谷 侵蚀-沉积作用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机制
下载PDF
从源到汇:大陆边缘的沉积作用 被引量:50
14
作者 李铁刚 曹奇原 +1 位作者 李安春 秦蕴珊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13-721,共9页
大陆边缘作为地球上沉积物堆积的主要区域,其沉积层保存着全球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岩石圈变形、大洋环流、地球化学循环、有机生产力和沉积物补给等重要信息。然而,尽管对大陆边缘沉积系统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得... 大陆边缘作为地球上沉积物堆积的主要区域,其沉积层保存着全球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岩石圈变形、大洋环流、地球化学循环、有机生产力和沉积物补给等重要信息。然而,尽管对大陆边缘沉积系统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尤其是没能实现对大陆边缘沉积物扩散系统和相关地层的定量解释。为此,近年来国际地学界开始构思源到汇———大陆边缘沉积作用的系统过程研究,以提高对大陆边缘物质扩散系统行为的预测能力。介绍了源到汇———大陆边缘的沉积作用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以及DSDP和ODP在大陆边缘沉积作用研究中的主要贡献和目前的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到汇 沉积作用 大陆边缘
下载PDF
盆山耦合与沉积作用 被引量:37
15
作者 李继亮 肖文交 闫臻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60,共9页
盆山耦合是重要的地质现象。根据动力学机制 ,可以识别出 6种盆山耦合类型 :引张、挤压、走滑引张、走滑挤压、垂直应力和冲击。本文讨论各种盆山耦合类型的构造特征和典型的沉积作用。
关键词 盆山耦合 动力学机制 沉积作用 构造应力场 走滑引力场 引张应力场
下载PDF
陆相盆地沉积作用与构造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26
16
作者 陶晓风 刘登忠 朱利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0-414,共5页
构造作用与沉积作用两者之间的联系性和统一性正受到人们重视。陆相盆地沉积作用受构造作用的控制极为明显。沉积演化就是构造演化的反映 ,陆相盆地沉积作用直接反映了构造活动的特征。陆相盆地沉积作用最主要的特征是相变快和幕式沉积... 构造作用与沉积作用两者之间的联系性和统一性正受到人们重视。陆相盆地沉积作用受构造作用的控制极为明显。沉积演化就是构造演化的反映 ,陆相盆地沉积作用直接反映了构造活动的特征。陆相盆地沉积作用最主要的特征是相变快和幕式沉积作用。按构造动力学背景 ,可将陆相盆地分为三大类型 :张性盆地、压性盆地和剪性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盆地 盆地类型 构造背景 盆地充填 沉积作用 构造作用
下载PDF
规模化浅海养殖水域沉积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蔡立胜 方建光 梁兴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5-310,共6页
从2001年9月到2002年7月底分5个阶段,使用沉积物捕获器在桑沟湾养殖海区的扇贝区、牡蛎区和海带区进行自然沉积作用的研究。通过对收集的沉积物进行分析,估算该养殖海区的总氮和总磷由海水到海底的通量。估算结果显示,该海区颗粒物质的... 从2001年9月到2002年7月底分5个阶段,使用沉积物捕获器在桑沟湾养殖海区的扇贝区、牡蛎区和海带区进行自然沉积作用的研究。通过对收集的沉积物进行分析,估算该养殖海区的总氮和总磷由海水到海底的通量。估算结果显示,该海区颗粒物质的年平均沉积速率为278.8g/(m2·d),而每克颗粒物质则携带了190.4μg总氮、472.5μg总磷和0.103g有机物质沉入海底。沉积物的总氮和总磷含量显示了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总氮的峰值出现在5月(春季),最低值出现在12月(冬季)。而总磷含量在12月显著高于5月和7月时段。分析表明,下沉的颗粒物质的氮磷摩尔比为0.67~2,而底泥的氮磷摩尔比为0.025~2。研究结果为桑沟湾沿岸海域氮磷营养盐的通量建模提供了重要参数,并为养殖水域环境容量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沉积作用 总氮 总磷 氮磷比 贝类养殖区
下载PDF
华南古海洋热水沉积作用研究概述及若干认识 被引量:37
18
作者 周永章 刘建明 陈多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华南地区热水沉积建造发育 ,在沉积建造类型、沉积作用方式、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反映了热水沉积的多样性。该地区的热水沉积作用具有相对确定的演化特性 ,并与许多金属矿床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关键词 热水沉积作用 古海洋 岩石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背景 华南 沉积建造 多金属矿床 研究概述 用具 发育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伸展断层转折褶皱作用及其对沉积作用的制约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志宏 梅梅 +4 位作者 柳行军 吴相梅 万传彪 林东成 高军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30-1337,共8页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由3坳、2隆5个一级构造单元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扎贲诺尔坳陷、嵯岗隆起、贝尔湖坳陷、巴彦山隆起和呼和湖坳陷,其中贝尔凹陷是贝尔湖坳陷南部...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由3坳、2隆5个一级构造单元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扎贲诺尔坳陷、嵯岗隆起、贝尔湖坳陷、巴彦山隆起和呼和湖坳陷,其中贝尔凹陷是贝尔湖坳陷南部的1个二级构造单元。贝尔凹陷的控陷断层为1个上凸、2个上凹断层转折组合构成的犁式正断层,在深部发育伸展双重构造。在犁式正断层上盘由于上凸断层转折产生的活动轴面与断层面为同旋向剪切,而上凹断层转折产生的活动轴面与断层面为反旋向剪切,在断层上盘形成2个背斜中间夹1个向斜的构造组合。由活动轴面与固定轴面之间滚动面的宽度确定控陷断层F1在早白垩世南屯期晚期的水平伸展量为6 850m。贝尔坳陷伸展断层转折褶皱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反映了断层滑移速率、构造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对凹陷内沉积地层变形特征的影响和构造活动对沉积作用和油气地质条件的制约。贝尔凹陷南屯组上段内部角度不整合的形成与变形作用中的剥蚀作用和沉积间断无关,而是由于半地堑从略欠补偿充填向过补偿充填状态转变时,沉积速率相对于构造沉降速率显著增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断层转折褶皱作用 生长地层 沉积作用 角度不整合 贝尔凹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围海造地工程对香港维多利亚港现代沉积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潘少明 施晓冬 +2 位作者 王建业 PeterTanner LaiShingLeong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2-28,共7页
对采自香港维多利亚港的 4个 6m长的沉积柱状样作了2 10 Pb及Pb、Zn、Cu含量分析。结果表明 ,维多利亚港开阔区域现代沉积速率在 0 .3~ 2cm/a之间变化 ,西部大于东部。在九龙海峡主航道上 ,基本上处于冲淤平衡状态。由于近百年来围海... 对采自香港维多利亚港的 4个 6m长的沉积柱状样作了2 10 Pb及Pb、Zn、Cu含量分析。结果表明 ,维多利亚港开阔区域现代沉积速率在 0 .3~ 2cm/a之间变化 ,西部大于东部。在九龙海峡主航道上 ,基本上处于冲淤平衡状态。由于近百年来围海造地、海岸工程建设 ,使维多利亚港的岸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台风避风塘等潮流作用较弱的区域及靠近城市排污口的地方沉积速率可达 3~ 5cm/a ,这表明围海造地、海岸工程等造成的岸线变化是影响维多利亚港堆积侵蚀的主要因素。Pb、Zn、Cu等重金属在沉积柱状样中的分布表明 ,在沉积速率较快的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多利亚港 沉积速率 沉积作用 铅210 围海造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