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泥石流发生与沉积史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建力 陈忠 +2 位作者 周心琴 任雪梅 罗丽霞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66-770,共5页
文章对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古泥石流发生历史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 :古泥石流主要发生于 3 0~ 3 5Ma,2 4~ 2 5Ma ,1 9~ 1 6Ma ,1 0~ 1 1Ma ,0 7~ 0 9Ma ,0 6Ma,0 33Ma ,0 1~ 0 14Ma以及全新世 .泥石流是气... 文章对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古泥石流发生历史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 :古泥石流主要发生于 3 0~ 3 5Ma,2 4~ 2 5Ma ,1 9~ 1 6Ma ,1 0~ 1 1Ma ,0 7~ 0 9Ma ,0 6Ma,0 33Ma ,0 1~ 0 14Ma以及全新世 .泥石流是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的共同产物 ,随着晚上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及周围山地在一系列构造运动影响下逐步隆升 ,导致地形反差加大 ,气候冷暖变化频繁 ,泥石流爆发的频率加大 .人类活动只能加剧泥石流的爆发 ,却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它的发生 .随着全球变暖 ,有可能出现一些灾害性的气候变化 ,这必然会导致中国西部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规模有所加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东北边缘 沉积史 泥石流 气候变化 灾害性地貌过程 发生历 构造运动
下载PDF
西伯利亚克拉通寒武纪沉积史:碳酸盐台地和盆地的演化 被引量:2
2
作者 SergeiS.Sukhov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7年第5期27-39,共13页
西伯利亚克拉通或古西伯利亚台地,其面积4000000km2以上,是亚洲北部最主要的大陆地块之一。它以寒武系分布区域极为广泛、层序非常完整为特色。寒武系构成了遍及全区的下沉积盖层和出露在大的正向构造内。寒武纪时,研究区... 西伯利亚克拉通或古西伯利亚台地,其面积4000000km2以上,是亚洲北部最主要的大陆地块之一。它以寒武系分布区域极为广泛、层序非常完整为特色。寒武系构成了遍及全区的下沉积盖层和出露在大的正向构造内。寒武纪时,研究区是重要的碳酸盐沉积区,有碳酸盐-硅质碎屑的混合沉积、蒸发盐、礁和深水盆地的碳酸盐沉积。半个多世纪来,区内进行了各种大型的旨在找烃的地质调查及有关的寒武系层理、古地理和古构造的重建,以及沉积环境的重塑。但关于沉积物内部构造的研究工作一直主要是根据传统地层学的“连续地层柱”概念。有些工作者认为,古深度和地貌史或排列的各式各样的恢复不强调瞬时。只有最近10—15年,地下调查配合成因地层学和盆地分析概念的发展,使得有可能将生物群演化、沉积体边界的形状和类型以及它们的成因和对各种因素(诸如以上所述各种及相对海平面变化之类)的影响综合为统一的系统。这种区域继承观点的研究方法在60年代后期由Grachevsky(1969)提出,然后由Savistky(1979)和Astashkiu(1984)详尽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 沉积史 碳酸盐 台地 盆地 演化
下载PDF
马来西亚东部沙捞越盆地构造演化及相关沉积史:未来油气勘探指南 被引量:2
3
作者 MAT- Zin +4 位作者 I·SWAR BRICK R·E· 万玲(译) 韩冰(校对) 《海洋地质》 2011年第2期16-23,共8页
综合利用钻井的生物地层和测井资料,重新处理了沙捞越海区区域地震测线,并进行了地震一地层研究,其目的是重新认识沙捞越盆地的现今构造及古沉积环境。在第三系沉积中识别了几个不整合面,以此作为地震对比的标志。在不整合面过渡到... 综合利用钻井的生物地层和测井资料,重新处理了沙捞越海区区域地震测线,并进行了地震一地层研究,其目的是重新认识沙捞越盆地的现今构造及古沉积环境。在第三系沉积中识别了几个不整合面,以此作为地震对比的标志。在不整合面过渡到整合的地方,利用钻井资料进行整合面的对比。古环境图用来说明整个盆地历史构造和沉积的相互作用。沙捞越盆地的发育始于晚渐新世,沿海岸线呈NW-SE向沉积,几乎垂直于现今海岸线,海岸线在晚中新世已变成现今NE-SW向的形态。沙捞越盆地石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烃类来自陆生植物为主的源岩,这类源岩主要分布在海岸河流、海岸和下海岸平原环境,其数量和质量随着距海岸线的距离增加而降低。古环境图表明了沙捞越盆地源岩可能的分布,这将有助于对沙捞越盆地制定未来勘探计划。本研究也揭示了沙捞越盆地是在晚渐新世一中新世期间NW-SE向断裂右行走滑运动造成。右行走滑运动形成了NW-SE向的海岸线,将海上沙捞越区分成两个次级盆地。海岸平原和浅海相沉积物的沉积和保存延伸到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仍保持了隆起状态,直到晚中新世。右行走滑运动控制了沙捞越盆地演化,在盆地其它地区是大量近似平行的线性构造。运动的时间表明向东不断变得年轻,可断定沉积物的晚期结构和构造圈闭的形成与这些构造运动相关联。沙捞越盆地位于婆罗州北部陆缘,向海上延伸大约300km(图1),其北部边界为第三纪洋壳的南海,南部是变形的早第三纪较老沉积和婆罗州基底。在盆地南部边缘附近和较老的变形基底中还发现晚第三纪火山岩侵入体。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沙捞越盆地的构造背景和现在生产油气田的构造圈闭成因。我们的目的也是理解盆地的沉积作用史,这需要重新确定其地层格架。已有的深部二维和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资料为检验早期的沙捞越盆地构造沉积史模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构造演化 沙捞越 沉积史 油气勘探 马来西亚 沉积环境 海相沉积 不整合面
下载PDF
华盛顿州西北部第三纪煤矿床中的高铬含量——了解其沉积史的关键
4
作者 Brow.,ME 沈襄鹏 《国外煤田地质》 1996年第1期23-29,共7页
关键词 煤矿床 含量 沉积史 第三纪
下载PDF
普鲁德霍湾油田伊维萨克组储层的岩石类型,沉积史及成岩作用
5
作者 Sine.,RM 程哲 《石油勘探开发情报》 1997年第5期7-12,共6页
伊维萨克组储层目前的孔隙系统是由沉积和沉积期后作用的结果,它由粒间孔隙、粒内微孔隙组成,前者被后期淋滤作用所加强。沉积作用、地岩作用及埋藏作用造成孔隙度、渗透率、油层及水饱和度在纵横向变化较大。
关键词 储集层 岩石类型 沉积史 成岩作用 油田
下载PDF
华南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史
6
作者 孙舒 涵秋 《石油物探快讯》 1990年第2期56-78,共23页
关键词 中生代 新生代 沉积史 油气
下载PDF
根据地震资料研究科威特的构造史和沉积史
7
作者 Rabe.,FB 李惠凌 《石油勘探开发情报》 1996年第6期42-53,共12页
为了模拟科威特构造史而编制了一系列的构造图和等厚图,这些图说明科威特的地质史属于普通沉降史中的一种,由于多期隆起曾发生过许多沉积间断,观察表明,中白垩纪大的不整合位于Burqan隆起之上。该隆起是油气聚集最的一个构造... 为了模拟科威特构造史而编制了一系列的构造图和等厚图,这些图说明科威特的地质史属于普通沉降史中的一种,由于多期隆起曾发生过许多沉积间断,观察表明,中白垩纪大的不整合位于Burqan隆起之上。该隆起是油气聚集最的一个构造。等厚图上所见到的变薄沉积岩表明该构造发育于侏罗纪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地震资料 构造 科威特 沉积史
下载PDF
关于新竹岸外沉积史及其油气潜能的地震层序研究分析
8
作者 傅式齐 童春雷 《海洋地质译丛》 1994年第1期52-56,共5页
1 前言 位于新竹以西约20km的西新竹盆地(先前由Sun(1982)提出)达3920km^2。本区接近CBK气田,可望积聚油气。这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既要弄清本地区的详细沉积史,又要评价其油气潜力。在被挑选作分析的8个地震层序中,5个是中新世前的层序,... 1 前言 位于新竹以西约20km的西新竹盆地(先前由Sun(1982)提出)达3920km^2。本区接近CBK气田,可望积聚油气。这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既要弄清本地区的详细沉积史,又要评价其油气潜力。在被挑选作分析的8个地震层序中,5个是中新世前的层序,其余是中新世后的层序。本研究区及其一般构造背景如图1所示。以前研究中用于与地震资料作对比的两口探井都位于构造脊上。在这些探井中钻到的中新世前的地层遭到较为严重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竹岸外 沉积史 油气藏 地震层序
下载PDF
四川盆地P_2—T_2沉积发展史及其对烃类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文应初 强子同 王一刚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8,共8页
从东吴运动后(P_2)到印支运动前(T_2),四川盆地内在海侵的背景下自下而上形成了一个由含煤地层、深缓坡碳酸盐岩、开阔海台地碳酸盐岩、局限海台地碳酸盐岩和蒸发岩组成的大型复合向上变浅的地层层序。对这套地层的储集岩的岩石学及地... 从东吴运动后(P_2)到印支运动前(T_2),四川盆地内在海侵的背景下自下而上形成了一个由含煤地层、深缓坡碳酸盐岩、开阔海台地碳酸盐岩、局限海台地碳酸盐岩和蒸发岩组成的大型复合向上变浅的地层层序。对这套地层的储集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完表明燕山运动前(K)储集层中以液烃的运移、聚集为主。喜山运动前(N)则以气烃运移、聚集为主。在由液烃向气烃演化时烃类曾多次运移,气烃向层序上部迁移并导致不同源气混合。层序上部的膏盐层是封堵这些气烃的重要盖层,故现今在这些含膏盐岩的地层中发现了为数众多的气藏。综上所述,本文指出在这套地层中应注意在成盐盆地及其周围寻找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史 盆地 烃类聚集
下载PDF
应用波动分析法研究三肇深层沉积剥蚀史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庆石 张吉 张庆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6期23-24,共2页
由于构造运动等影响 ,三肇地区深层沙河子组、营城组地层普遍遭受抬升剥蚀。针对其剥蚀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正确认识地层的最大埋深、温度变化以及对深层生烃潜力的评价等问题 ,应用波动分析方法对该区深层的沉积 剥蚀史进行了研究。以... 由于构造运动等影响 ,三肇地区深层沙河子组、营城组地层普遍遭受抬升剥蚀。针对其剥蚀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正确认识地层的最大埋深、温度变化以及对深层生烃潜力的评价等问题 ,应用波动分析方法对该区深层的沉积 剥蚀史进行了研究。以研究盆地沉积 剥蚀过程中直接的地质记录和构造史为基础 ,通过运用数理方法对周期波进行迭代建立起盆地波动方程 ,进而计算出地史时期地层各组、段沉积量和剥蚀量 ,并预测了盆地沉积 剥蚀的演化过程。该方法克服了其它剥蚀量计算方法在深层研究中的局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分析 构造运动 地层 沉积剥蚀 油气勘探 排烃过程 三肇地区 生烃潜力 生烃过程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西沙海域沉积发育史及含油气远景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修权 张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1-105,共15页
在对南中国海西沙海域地震资料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描述了西沙海域的地震反射特征,并依据地震地层学原理,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地震反射参数特征,将该区域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A.B.C.D四... 在对南中国海西沙海域地震资料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描述了西沙海域的地震反射特征,并依据地震地层学原理,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地震反射参数特征,将该区域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A.B.C.D四个地震层序:层序A代表从海底到反射界面的地层;层序B代表从反射界面到T_2反射界面的地层;层序C代表从T_2反射界面到T_3反射界面的地层;层序D代表从T_3反射界面到T_g反射界面的地层。文中就各层序内不同的地震相参数特征进行了相应的地质解释。最后作者试图对该区的沉积发育史及其含油气远景作一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陆坡 西沙海域 沉积发育 含油气
下载PDF
万安盆地沉积发育史及其与油气生储盖层的关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嘹亮 刘振湖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6年第3期144-152,共9页
万安盆地是南海西南部陆架上的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晚始新世以来,受盆地东界断裂-万安断裂的多期活动及全球海平面控制,盆地经历了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内陆湖泊到晚渐新世的海湾及早中新世以来的滨,浅海-半深海环境的发育历程... 万安盆地是南海西南部陆架上的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晚始新世以来,受盆地东界断裂-万安断裂的多期活动及全球海平面控制,盆地经历了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内陆湖泊到晚渐新世的海湾及早中新世以来的滨,浅海-半深海环境的发育历程,盆地内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气的生成,运移与聚集都受沉积特征的强烈控制,内陆湖泊环境中的湖相泥岩段和海湾环境的海湾相泥岩段有机质含量高,是重要的烃源岩,三角洲砂体,浊积砂体,扇三角洲砂体,深切河谷内的河道砂体,碳酸盐台地及其斜坡脚的塌积岩是有利的储集岩体,上新世早期的海进和高水位期间形成的凝缩段是区域稳定的盖层,其各阶段发育的凝缩段多为局部性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安盆地 沉积发育 油气生储盖层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东太平洋海盆CC区晚新生代沉积史与多金属结核生长史的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永样 李杨 梁德华 《南海地质研究》 1996年第8期24-36,共13页
对东太平洋海盆CC区多金属结核的研究发现,多金属结核的生长史经历了三个生长期,即早中新世早期生长期(核心形成期)、早中新世晚期至中中新世初期生长期(中间层组形成期)、上新世至第四纪生长期(外层组形成期)。每个生长期之间曾出现过... 对东太平洋海盆CC区多金属结核的研究发现,多金属结核的生长史经历了三个生长期,即早中新世早期生长期(核心形成期)、早中新世晚期至中中新世初期生长期(中间层组形成期)、上新世至第四纪生长期(外层组形成期)。每个生长期之间曾出现过结核生长的间断期。早中新世以来的沉积史表明本区曾存在三个沉积环境不尽相同,但沉积速率均小于3m/Ma的沉积期,即早中新世早期钙质软泥沉积期、早中新世晚期至中中新世初期硅质软泥沉积期、上新世至第四纪红粘土沉积期。结核层及沉积层中微体化石及^(10)Be同位素测年资料揭示,它们的形成有大致对应的关系,沉积间断与结核层生长间断几乎同时出现。对于以成岩成矿和成岩-沉积成矿兼有的过渡类型结核而言,缓慢的沉积作用期是结核的主要成矿期,沉积间断期间,这一类结核常遭受破坏,停止生长,即便有局部生长的可能,其生长速率也极小。南极底流是影响多金属结核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结核 生长 东太平洋 海盆 沉积史
原文传递
曾母盆地新生代沉积发展史与充填模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嘹亮 《海洋地质》 1996年第1期28-38,共11页
曾母盆地是发育在地缝合线附近走滑特征明显的周缘前陆盆地盆地所处大地构造复杂,具三种没性质的基底。依据盆地新生代沉积发育历史的差异,盆地被分为六个沉积分区,即,索康坳陷分区,西部斜坡分区,东巴林坚坳陷分区,南康台地分区... 曾母盆地是发育在地缝合线附近走滑特征明显的周缘前陆盆地盆地所处大地构造复杂,具三种没性质的基底。依据盆地新生代沉积发育历史的差异,盆地被分为六个沉积分区,即,索康坳陷分区,西部斜坡分区,东巴林坚坳陷分区,南康台地分区,康西坳陷分区和塔陶垒堑与西巴林坚隆起分区,在详细分析各分区的沉积发育历史基础上提出了四个垂向沉积充填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母盆地 沉积发育 充填模式 新生代
下载PDF
九龙江河口红树林区柱状沉积物中汞的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亚芹 袁东星 +3 位作者 卢冰艳 孙鲁闽 林海英 黄舒元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64,共7页
在福建龙海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林内(H样,2014年4月10日)和林外光滩(G样,2012年12月18日),各采集一根柱状沉积物;对其中的总汞、甲基汞、总汞同位素、总有机碳以及铅定年等参数进行测定.光滩柱状样长0.54 m,总沉积时间为... 在福建龙海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林内(H样,2014年4月10日)和林外光滩(G样,2012年12月18日),各采集一根柱状沉积物;对其中的总汞、甲基汞、总汞同位素、总有机碳以及铅定年等参数进行测定.光滩柱状样长0.54 m,总沉积时间为32 a,沉积速率转折点发生在1992年左右,即该地自1992年起水文特征发生较大变化.林区柱状样的沉积受到较大干扰,无法得到准确的定年信息.光滩柱状样总汞含量范围116.00~435.30 ng/g,均值为190.80 ng/g;甲基汞含量范围0.18~0.52 ng/g,均值为0.26 ng/g.林内沉积物总汞含量范围71.75~145.50 ng/g,变化较平稳,均值为121.30 ng/g;甲基汞含量范围0.39~1.03 ng/g,均值为0.58 ng/g.总体上,林内沉积物的总汞含量比光滩低,林内甲基汞含量比光滩高.原因可能是林内微生物种群更丰富,生物活性高,有利于汞的甲基化;且林区受光照的影响较小,生成的甲基汞不易分解.两根柱状样中的汞同位素均发生了明显的负的质量分馏,光滩所受的人为源的影响更大.光致还原反应对光滩柱状样中汞同位素非质量分馏的贡献率较大.在柱状沉积物中,总汞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并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柱状沉积 总汞 甲基汞 总汞同位素 沉积史
下载PDF
鄂西渝东地区石柱古隆起构造沉积演化 被引量:22
16
作者 盛贤才 王韶华 +1 位作者 文可东 陈立军 《海相油气地质》 2004年第1期43-52,共10页
石柱古隆起区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晚喜马拉雅等五个阶段。海西期—早印支期、晚印支期—早燕山期是石柱古隆起形成并继承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发育了石炭系黄龙组、二叠系、三... 石柱古隆起区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晚喜马拉雅等五个阶段。海西期—早印支期、晚印支期—早燕山期是石柱古隆起形成并继承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发育了石炭系黄龙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等地层序列 ,厚度大于 5 - 0 0 0 -m ,形成了多套生、储、盖成藏组合。三叠纪末的挤压 (晚印支运动 )对石柱古隆起的叠加导致了古圈闭的最终形成 ,圈闭高度达 10 0 -m左右 ,隆起幅度达 4 0 0~ 5 0 0 -m左右。此时 ,下志留统、下二叠统烃源岩埋深均大于 2 - 6 0 0 -m ,已进入生气、生油高峰阶段。三叠纪及侏罗纪石柱古隆起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及聚集区 ,侏罗纪末—白垩纪 (燕山晚期 )则是石柱古隆起圈闭的油气重新运移聚集的重要时期。石柱古隆起及周缘地区成藏条件优越 ,区内现今的圈闭群可认为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石柱隆起 沉积史 构造演化 渝东地区
下载PDF
高频率气候循环史模拟
17
作者 高贵生 王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沉积史演化 高频率气候循环 模拟 含油气沉积
下载PDF
波斯湾盆地油气分布主控因素初探 被引量:33
18
作者 白国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2,38,共6页
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波斯湾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区域上油气主要分布于现今的波斯湾及其周缘地区,层系上不同地区油气富集的储集层系不同。在扎格罗斯次盆地,古近系和... 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波斯湾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区域上油气主要分布于现今的波斯湾及其周缘地区,层系上不同地区油气富集的储集层系不同。在扎格罗斯次盆地,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油气最为富集;而在阿拉伯次盆地,侏罗系和白垩系是石油最富集的层系,二叠系是天然气最富集的层系。油气的分布主要受3个因素的控制,即次级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史、优质区域盖层和主力烃源岩展布,前2个因素控制油气的层系分布,第3个因素则控制着油气的区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湾盆地 油气分布 主控因素 构造沉积史 区域盖层
下载PDF
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研究 被引量:39
19
作者 余和中 蔡希源 +1 位作者 韩守华 徐云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2-66,共5页
松辽盆地石炭 二叠系是烃源岩,沉积埋藏史可划分出持续深埋型、平衡埋藏型和短暂浅埋型3种类型。早白垩世晚期,石炭 二叠系烃源岩地温又一次达到并超过90℃,开始第二期生烃,油、气并生。这一时期,有效供烃区位于盆地东南部农安地区、西... 松辽盆地石炭 二叠系是烃源岩,沉积埋藏史可划分出持续深埋型、平衡埋藏型和短暂浅埋型3种类型。早白垩世晚期,石炭 二叠系烃源岩地温又一次达到并超过90℃,开始第二期生烃,油、气并生。这一时期,有效供烃区位于盆地东南部农安地区、西北部黑鱼泡地区,生气强度超过了生油强度。通过对石炭 二叠系沉积埋藏史、有机质热演化史和生烃史研究,无论对于深层找气,还是对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油气勘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石炭—二叠系 烃源岩 沉积埋藏 有机质热演化 生烃
下载PDF
黔西地区煤储层物性差异及其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邓会娟 夏浩东 崔立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6-129,60,共5页
为了探究黔西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采用多种测试手段,系统分析了该地区2种典型区块(织纳和盘关)的煤储层在孔隙结构、吸附性、孔渗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并深入剖析了该差异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黔西地区煤储层物性差异的主控因素是煤... 为了探究黔西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采用多种测试手段,系统分析了该地区2种典型区块(织纳和盘关)的煤储层在孔隙结构、吸附性、孔渗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并深入剖析了该差异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黔西地区煤储层物性差异的主控因素是煤的变质程度,而煤的变质程度又受控于煤层的沉积埋藏史和后期的构造热事件;沉积埋藏史决定了织纳和盘关两区之间的煤阶差异,而后期的构造热事件是织纳和盘关地区内部煤阶差异的主控因素。不同的沉积埋藏史及构造热事件产生了不同的煤化作用史,导致了煤岩在物理、化学结构上的差异,从而决定了黔西地区煤储层物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黔西地区 沉积埋藏 构造热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