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基准面在层序划分对比及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曹颖辉 池英柳 +1 位作者 薛良清 王洪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6-40,47,共6页
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与海相盆地相比 ,陆相盆地的沉积基准面既不是海平面也不是湖平面 ,而是相当于河流平衡剖面的一个抽象界面。在沉积基准面旋回中 ,不同位置的可容纳空间大小的不同 ,致使沉积物在不... 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与海相盆地相比 ,陆相盆地的沉积基准面既不是海平面也不是湖平面 ,而是相当于河流平衡剖面的一个抽象界面。在沉积基准面旋回中 ,不同位置的可容纳空间大小的不同 ,致使沉积物在不同相域内进行体积分配 ,从而导致了地层堆积样式、旋回厚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层序划分对比的标志。依据沉积基准面旋回中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原理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应当是有时岩石与岩石、有时岩石与界面、有时界面与界面的对比 ,而不是岩性对比和等厚度对比。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 ,可容纳空间大小变化的差异与不同体系域的生储盖层发育以及地层不整合面、岩性尖灭线的分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这为地层 -岩性油气藏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文以松辽盆地为例 ,具体阐述了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以及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基准面 层序划分 对比 地层岩性 油气藏 预测 应用
下载PDF
沉积基准面变化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42
2
作者 樊太亮 李庆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8-114,共7页
沉积基准面分析是研究层序地层形成、进行等时地层单元划分与对比的关键环节。从地震、测井等资料中可求取定性或半定量的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1)在地震剖面上正确识别和区分盆缘上超、滨岸上超和水下上超的基础上,经过差异沉降、... 沉积基准面分析是研究层序地层形成、进行等时地层单元划分与对比的关键环节。从地震、测井等资料中可求取定性或半定量的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1)在地震剖面上正确识别和区分盆缘上超、滨岸上超和水下上超的基础上,经过差异沉降、脱压实和地层剥蚀恢复等一系列校正,可获得反映基准面变化的上超点曲线;(2)在对测井曲线进行谱分析识别出米兰柯维奇旋回的基础上,采用校正的费希尔图解方法可编制出反映基准面变化的可容纳空间变化曲线。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利用地震和测井资料,采用不同方法求得的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有着很好的一致性,并用于层序地层划分、层序级别确定、井间层序对比和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史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基准面 上超点曲线 层序地层 分析技术 石油
下载PDF
沉积基准面在层序划分及油气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曹颖辉 池英柳 薛良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4-158,共5页
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与海相盆地不同 ,陆相盆地的沉积基准面既不是海平面也不是湖平面 ,而是相当于河流平衡剖面的一个抽象界面。在沉积基准面旋回中 ,不同位置的可容纳空间大小不同 ,致使沉积物在不同... 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与海相盆地不同 ,陆相盆地的沉积基准面既不是海平面也不是湖平面 ,而是相当于河流平衡剖面的一个抽象界面。在沉积基准面旋回中 ,不同位置的可容纳空间大小不同 ,致使沉积物在不同相域内进行体积分配 ,从而导致了地层堆积样式、旋回厚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层序划分对比的标志。依据沉积基准面旋回中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原理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应当是有时岩石与岩石、有时岩石与界面、有时界面与界面的对比 ;而不是岩性对比和等厚度对比。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 ,可容纳空间大小变化的差异与不同体系域的生储盖发育以及地层不整合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基准面 可容纳空间 层序划分与对比 地层岩性油气藏 预测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中生代沉积基准面变化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世奇 任延广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利用地质资料研究来恢复沉积基准面变化。首先根据沉积物的分布规律、沉积构造、古生物组合及古生态、自生矿物和波基面等特征来获得古水深,然后利用对地层做脱水压实校正获得沉积物原始厚度。对湖盆地区古水深和沉积物原始厚度累加...  利用地质资料研究来恢复沉积基准面变化。首先根据沉积物的分布规律、沉积构造、古生物组合及古生态、自生矿物和波基面等特征来获得古水深,然后利用对地层做脱水压实校正获得沉积物原始厚度。对湖盆地区古水深和沉积物原始厚度累加起来就可得到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为在松辽盆地中进行地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中生代 沉积基准面 古水深 沉积物原始厚度 层序地层学 油气预测
下载PDF
基于沉积基准面概念的层序划分——以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亚段2+3砂层组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汤军 《河南石油》 2006年第4期7-9,共3页
沉积基准面是一个用于描述沉积作用上限和侵蚀作用下限的动态平衡面,其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也就是说层序的成因是沉积基准面变化所引起的。沉积基准面作为可容纳空间的制约变量和沉积物通量影响因素的响应,其升降... 沉积基准面是一个用于描述沉积作用上限和侵蚀作用下限的动态平衡面,其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也就是说层序的成因是沉积基准面变化所引起的。沉积基准面作为可容纳空间的制约变量和沉积物通量影响因素的响应,其升降运动必然引起沉积物类型、堆积样式、地层厚度等的变化,这些正是依据基准面旋回进行层序划分和层序组成特征分析的理论依据。据此,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亚段2+3砂层组进行了层序划分,将其分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2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划分 沉积基准面 海相盆地 陆相盆地 抽象界面 基准面旋回 濮城油田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基准面恢复的砂砾岩期次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26
6
作者 鲜本忠 王永诗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11,共6页
针对砂砾岩地层古生物标志及标志层缺乏、地层划分对比困难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种在地质背景和复合基准面原则约束下,利用测井曲线小波变换时频分析进行砂砾岩体沉积基准面恢复,进行其期次细分及井间对比的方法。以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 针对砂砾岩地层古生物标志及标志层缺乏、地层划分对比困难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种在地质背景和复合基准面原则约束下,利用测井曲线小波变换时频分析进行砂砾岩体沉积基准面恢复,进行其期次细分及井间对比的方法。以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广泛发育的砂砾岩体为例,通过对三、四级基准面曲线的恢复,有效地实现了井间等时地层对比。研究表明,自然伽马或声波时差等测井信号小波变换后得到的多尺度小波系数周期性的振荡特征与各级层序旋回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高频成分的多级叠加可以较好地反映基准面变化特征,指导砂砾岩体期次的精细划分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测井信号 沉积基准面 层序地层 砂砾岩 车镇凹陷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成藏基准面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郝雪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沉积基准面、可容纳空间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其从成因上解释了沉积盆地物质剥蚀、搬运与沉积的一体化关系。提出了陆相断陷盆地中成藏基准面与可充注空间的概念,指出构造运动与欠压实、生烃等超压作用机制在不同级别上... 沉积基准面、可容纳空间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其从成因上解释了沉积盆地物质剥蚀、搬运与沉积的一体化关系。提出了陆相断陷盆地中成藏基准面与可充注空间的概念,指出构造运动与欠压实、生烃等超压作用机制在不同级别上影响断陷盆地成藏基准面的升降,造成可充注空间的变化,决定了盆地成藏和保存过程,即可从成因与动力学的角度解释烃类排出、运移、聚集、破坏的一体化关系;而沉积基准面、成藏基准面概念及其作用形式的相互对比,揭示了陆相断陷盆地构造运动、沉积充填、生烃和成藏等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将陆相断陷盆地各类物质运动形式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基准面 可充注空间 沉积基准面 可容纳空间 陆相断陷盆地
下载PDF
层序的成因及层序地层格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鹏举 王成文 孙跃武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3,共6页
层序的成因是沉积基准面变化所引起的 ,沉积基准面是全球性海平面变化、构造升降、沉积物供应和气候四个因素耦合作用导致的。通过对同位素测年、生物地层对比、层序成因、层序地层对比及层序界面性质五个方面的讨论 ,指出层序地层格架... 层序的成因是沉积基准面变化所引起的 ,沉积基准面是全球性海平面变化、构造升降、沉积物供应和气候四个因素耦合作用导致的。通过对同位素测年、生物地层对比、层序成因、层序地层对比及层序界面性质五个方面的讨论 ,指出层序地层格架不是一个等时地层格架 ,不能作为全球对比的标准 ,它所体现的主要是沉积作用和沉积地层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基准面 海平面变化 构造升降 气候 沉积
下载PDF
凹陷缓坡带沟谷分析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郝志伟 苏朝光 +1 位作者 闫昭岷 张营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3-467,共5页
位于生油凹陷邻近的凹陷缓坡带通常是地层及岩性油藏发育的有利区带。在缓坡带上所发育的多种油藏大都与缓坡带的沟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精确的古沟谷分析可以减少根据地震相预测沉积体系的多解性,降低储集层预测的风险。进一步结合层... 位于生油凹陷邻近的凹陷缓坡带通常是地层及岩性油藏发育的有利区带。在缓坡带上所发育的多种油藏大都与缓坡带的沟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精确的古沟谷分析可以减少根据地震相预测沉积体系的多解性,降低储集层预测的风险。进一步结合层序地层学的认识对缓坡带沟谷中沉积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洼陷缓坡带沟谷中不同沉积体系域下有利储层发育特点以及沟谷中不同沉积环境下所产生的不同油气疏导效能,可对凹陷缓坡带受沟谷发育影响的地层、岩性油藏勘探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坡带沟谷 沉积体系域 沉积基准面 骨架砂体 油气疏导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层序地层学特征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化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8-164,共7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了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诸要素及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层序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生、储、盖、运移和聚集等成藏诸要素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岩性地层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坡折带之下、不整合面和湖泛面附近;... 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了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诸要素及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层序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生、储、盖、运移和聚集等成藏诸要素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岩性地层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坡折带之下、不整合面和湖泛面附近;体系域和沉积基准面旋回对油藏类型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湖侵体系域发育以地层为主的油气藏,低水位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发育以岩性为主的油气藏;不同级别层序界面附近砂体成藏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基准面 体系域 成藏要素 岩性地层油气藏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三上段陆相层序可容空间变化机理及其图解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受权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6,26,共7页
方法根据沉积基准面原理,探讨在一个基准面旋回过程中,可容空间梯度迁移所引起的沉积程序效应;利用Fischer图解法对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三上段陆相层序进行研究。目的指导陆相层序的划分及其体系域的识别,进而预测陆相层序中... 方法根据沉积基准面原理,探讨在一个基准面旋回过程中,可容空间梯度迁移所引起的沉积程序效应;利用Fischer图解法对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三上段陆相层序进行研究。目的指导陆相层序的划分及其体系域的识别,进而预测陆相层序中生储盖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规律。结果在一个基准面旋回过程中,可容空间梯度随地理位置而发生迁移,与之相伴的是层序地层结构以及在相同相域内沉积物体积、厚度和侧向分布的变化;该图解法可把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划分为3个完整且规模较大的实际可容空间旋回,进而又可划分为15个次级旋回,与分析研究实际资料得到的结果基本上吻合。结论沉积基准面是受海(湖)平面、构造沉降、沉积物负荷及沉积地形等诸多综合因素制约的一个等势面,只有沉积基准面旋回及其伴随而发生的可容空间变化,才是控制沉积层序发育的内在机理;采用图解法求得的可容空间变化曲线,对于指导陆相层序的划分及其体系域的识别,进而预测陆相层序中生储盖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基准面 陆相层序 油气勘探 泌阳断陷
下载PDF
王场油田北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12
作者 姚孟多 廉宏涛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3期21-22,共2页
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是同时代地层与界面的对比,解释盐岩沉积在层序不同充填阶段的沉积特征与表现形式,如何识别盐岩剖面的层序界面以及盐岩沉积的湖平面变化响应,确定体系域的发育位置及其平面分布。通过对盐湖典型钻井的高分辨率层序地... 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是同时代地层与界面的对比,解释盐岩沉积在层序不同充填阶段的沉积特征与表现形式,如何识别盐岩剖面的层序界面以及盐岩沉积的湖平面变化响应,确定体系域的发育位置及其平面分布。通过对盐湖典型钻井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力图总结一套适合盐湖层序划分的层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沉积基准面 层序成因
下载PDF
Sedimentary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depositional filling model of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 in South Yellow Sea Basin 被引量:6
13
作者 YUAN Yong CHEN Jian-wen +3 位作者 ZHANG Yin-g ZHANG Yu-xi LIANG Jie ZHANG Peng-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910-2928,共19页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Mesozoic–Paleozoic marine strata are generally well developed with large thickness,and no substantial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Through research,it is belie...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Mesozoic–Paleozoic marine strata are generally well developed with large thickness,and no substantial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Through research,it is believed that the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 can be regarded as a long-term base-level cycle.Based on drilling data,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hology–electric property combination cyclicity,and the special lithology,the long-term base-level cycle was divided into five medium-term base-level cycles(MC1–MC5).On this basis,the Permian–Triassic sedimentary systems and their filling model were analyz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nge of base-level cycle and transition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as well a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illing sedimentary facies and seismic fac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six sedimentary systems(fluvial,delta,tidal flat,open platform,restricted platform,and continental shelf)developed in the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the sedimentary systems were distributed such that the water was deep in the northwest and shallow in the southeast,and there were two base-level cycle filling models(a relatively stable tidal flat facies and a rapidly transgressive continental shelf facies to stable platform facies)developed in the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These models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evaluation of the Mesozoic–Paleozoic hydrocarbon geology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e base-level cycle sedimentary system depositional filling model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 South Yellow Sea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