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沉积实验的重力流沉积体系砂体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存磊 左晓春 +4 位作者 王玲玲 陈盼盼 张金亮 刘建美 高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6-93,共8页
重力流沉积体系砂体展布规律极为复杂,通过重力流流体实验,确定了重力流沉积不同岩相的成因及展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岩芯观察及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在滨南油田古近纪沙三下亚段进行重力流砂体展布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塑性流... 重力流沉积体系砂体展布规律极为复杂,通过重力流流体实验,确定了重力流沉积不同岩相的成因及展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岩芯观察及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在滨南油田古近纪沙三下亚段进行重力流砂体展布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塑性流体在运动过程中被稀释,导致颗粒支撑机制发生复杂的变化,从而出现多种流态的流体,因此塑性流体被稀释到一定程度后会转换为液态流体; 2)重力流沉积层序的垂向演化及横向变化是流体性质演化的结果,即地质记录中的复杂重力流层序为流体性质转换后再沉积的结果; 3)重力流垂向层序与沉积模式的有机结合是进行砂体展布预测的关键。在该模式的指导下,明确了滨南油田沙三下亚段岩相的空间展布和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南油田 沉积实验 流体性质转换 沉积层序
下载PDF
镍在铜上的电沉积实验
2
作者 林文修 张珊珊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11,共1页
镍在铜上的电沉积实验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350007)林文修福建中山中学(351100)张珊珊1834年,法拉第(MichaelFaraday)发现,当电流通过金属盐的水溶液,金属就会沉积在阴极上面.镍离子在电流作用... 镍在铜上的电沉积实验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350007)林文修福建中山中学(351100)张珊珊1834年,法拉第(MichaelFaraday)发现,当电流通过金属盐的水溶液,金属就会沉积在阴极上面.镍离子在电流作用下沉积在铜表面是种简单、快速且有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电镀液 沉积实验 演示实验 铜表面 阳极连接 师范大学 实验装置图 表面处理 电极反应
下载PDF
沉积模拟实验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刘远刚 张明望 +3 位作者 李少华 于金彪 龙颖波 喻思羽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22,共10页
多年来,国内外地质学家在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中积累了海量的实验数据和资料,但目前缺少对此类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共享应用的软件系统。对此,提出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的沉积模拟实验信息系统,实现了沉积模拟实验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 多年来,国内外地质学家在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中积累了海量的实验数据和资料,但目前缺少对此类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共享应用的软件系统。对此,提出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的沉积模拟实验信息系统,实现了沉积模拟实验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观测数据、实验结果等信息的集成管理、高效检索和可视化分析等功能,从而为沉积模拟实验的网上信息化管理与分析应用提供可行方案。最后,以某油田辫状河储层沉积模拟实验为例,介绍了系统中实验项目检索、实验详情浏览、砂体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等功能的应用效果,说明了本系统的实用性。本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可极大地方便沉积模拟实验数据的管理、分享及分析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拟实验 信息系统 ASP.NET MVC Web ADO.NET Entity Framework ECharts
下载PDF
基于沉积模拟实验平台的多轴控制系统设计
4
作者 郑阳阳 周永乾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4期80-83,共4页
为研究自然界的沉积现象,设计了一套基于活动底板的沉积模拟实验平台多轴控制系统。该系统以西门子SIMATIC S7-1500 PLC为核心,基于比值串级PID控制算法,通过V90伺服驱动系统,控制沉积模拟实验平台的20块活动底板做姿态运动,模拟各种地... 为研究自然界的沉积现象,设计了一套基于活动底板的沉积模拟实验平台多轴控制系统。该系统以西门子SIMATIC S7-1500 PLC为核心,基于比值串级PID控制算法,通过V90伺服驱动系统,控制沉积模拟实验平台的20块活动底板做姿态运动,模拟各种地质现象。该系统能够实现姿态的NX MCD虚拟仿真、活动底板姿态构造。利用OpenGL技术搭建的上位机三维软件能够实现对各活动底板姿态数据监控等功能。经仿真以及实际测试,控制系统的同步性、协调性良好,满足对沉积模拟实验平台的多轴控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拟实验平台 NX MCD仿真 姿态构造 多轴控制 PID控制算法
下载PDF
脉冲激光沉积镀膜实验虚拟仿真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纪源 厉淑贞 +2 位作者 韩汝取 万佳 王芳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3期77-81,107,共6页
薄膜制备是“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的重要基础工艺。但因薄膜制备技术存在的先进性和复杂性,给该技术的实验教学带来困扰。该文针对这一难题,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融入教学氛围、兼顾实验开放共享,结合... 薄膜制备是“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的重要基础工艺。但因薄膜制备技术存在的先进性和复杂性,给该技术的实验教学带来困扰。该文针对这一难题,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融入教学氛围、兼顾实验开放共享,结合“能实不虚、虚实结合、优化资源和规范流程”的原则,设计了脉冲激光沉积镀膜虚拟实验系统。该系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养成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末端处理的工程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沉积镀膜实验 虚拟仿真技术 薄膜制备 自主学习
下载PDF
流花16-2油田海底管道原油蜡沉积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江俊达 黄启玉 +2 位作者 高雪冬 朱祥瑞 张雨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5-180,共6页
针对流花16-2油田海底管道原油蜡沉积严重的问题,利用环道蜡沉积实验,研究了不同原油温度、流速、油流与管壁温度区间及长时间老化作用影响下的蜡沉积规律和蜡沉积物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溶解度、剪切剥离、老化等不同的机理和作用下,... 针对流花16-2油田海底管道原油蜡沉积严重的问题,利用环道蜡沉积实验,研究了不同原油温度、流速、油流与管壁温度区间及长时间老化作用影响下的蜡沉积规律和蜡沉积物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溶解度、剪切剥离、老化等不同的机理和作用下,原油温度、流速、油流与管壁温度区间及长沉积时间老化作用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蜡沉积物质量、沉积速率、含蜡量和实际沉积蜡质量。尽管流花16-2原油为低凝、低黏、低含蜡原油,但其所在海域较低的水温仍可使管道发生严重的蜡沉积,因此建议在制定清蜡方案时考虑更短的清管周期,确保油田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16-2油田 海底管道 沉积 环道蜡沉积实验 老化作用 沉积物性质
下载PDF
冲积扇研究现状及沉积模拟实验——以碎屑流和辫状河共同控制的冲积扇为例 被引量:33
7
作者 印森林 刘忠保 +1 位作者 陈燕辉 吴小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3,共14页
近年来,对冲积扇复杂沉积机制与沉积过程的研究受到关注,取得了较大进展。从冲积扇的分类及其沉积特点、冲积扇沉积储层构型表征方法及冲积扇沉积机制等方面对冲积扇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综述。之后,针对碎屑流与辫状河共同控制下冲积扇... 近年来,对冲积扇复杂沉积机制与沉积过程的研究受到关注,取得了较大进展。从冲积扇的分类及其沉积特点、冲积扇沉积储层构型表征方法及冲积扇沉积机制等方面对冲积扇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综述。之后,针对碎屑流与辫状河共同控制下冲积扇水道演化机制不明的情况,利用水槽沉积模拟对冲积扇过程进行了沉积实验模拟。研究表明,冲积扇具有多种分类方案,反映了冲积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冲积扇表征技术主要有现代沉积、野外露头、地下密井网解剖和水槽沉积实验模拟等方法;控制冲积扇发育的异旋回因素主要有:构造差异活动、同生断层的组合样式及物源气候的变化等;自旋回因素控制下冲积扇存在多种沉积机制,其决定了冲积扇内部构型单元的分布。通过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发现,对碎屑流与辫状河共同控制下冲积扇沉积过程具有如下特点:1在扇体初始雏形形成后,水携沉积物具有向扇面低势部位堆积的趋势;2扇面辫状水道存在两种重要的迁移方式,单一主水道迁移和分叉式次水道迁移方式。单一主水道的迁移是导致扇体辐向前积增大的主要原因,而分叉式次水道迁移方式是扇体展宽的重要机制;3在构造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多期扇体具有明显向源退积的特征。在前述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下一步冲积扇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研究现状 水槽沉积模拟实验 储层构型 同生断层
下载PDF
沉积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艳忠 操应长 +4 位作者 葸克来 远光辉 王健 董春梅 邱隆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3-176,共4页
科研实验室一直以来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研发和生产实践的主要平台,其在本科实验教学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为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定位于产学研综合... 科研实验室一直以来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研发和生产实践的主要平台,其在本科实验教学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为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定位于产学研综合发展的要求,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岩模拟科研实验室引入地质学专业本科沉积学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了科研实验室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推进了地质学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锻炼了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模拟实验 沉积实验 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PDF
洪水型浊流砂体形成及分布的沉积模拟实验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忠保 龚文平 +3 位作者 王新海 张春生 罗顺社 江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0,37,共6页
利用沉积模拟实验技术,通过大量洪水浊积砂体的原型资料,结合洪水型浊流的形成环境和条件,设计了洪水型浊流的模拟实验方案,论述了不同斜坡长度、坡度、初始流速、泥沙比例和含沙浓度等参数条件下洪水型浊流的形成过程,剖析了洪水型浊... 利用沉积模拟实验技术,通过大量洪水浊积砂体的原型资料,结合洪水型浊流的形成环境和条件,设计了洪水型浊流的模拟实验方案,论述了不同斜坡长度、坡度、初始流速、泥沙比例和含沙浓度等参数条件下洪水型浊流的形成过程,剖析了洪水型浊流沉积作用规律,揭示了洪水型浊流砂泥质的分布与沉积特征,分析了湖底地形对洪水型浊流沉积作用的控制,探讨了洪水型浊流砂体形成及发育的水动力机制。实验表明,斜坡带的坡度与高差、湖底地形、湖水位及初始流速等对参数对洪水型浊流沉积有重要影响,洪水型浊流的泥沙含量决定了其流动行为及沉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牵引流 洪水型浊流 洪水沉积 斜坡带 沉积模拟实验
下载PDF
油包水型乳状液蜡沉积冷指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鹏宇 姚海元 +3 位作者 宫敬 杨威 周元欣 刘慧姝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采用我国某油田生产的高含蜡原油作为实验介质,利用蜡沉积冷指实验装置研究了油包水型乳状液蜡沉积量随含水率和剪切强度的变化规律。并结合高温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探讨了沉积物碳数分布随乳状液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剪切条件下油... 采用我国某油田生产的高含蜡原油作为实验介质,利用蜡沉积冷指实验装置研究了油包水型乳状液蜡沉积量随含水率和剪切强度的变化规律。并结合高温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探讨了沉积物碳数分布随乳状液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剪切条件下油包水型乳状液蜡沉积量随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随着剪切强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含水率和剪切强度对沉积物的碳数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而沉积物的碳数分布对沉积层的硬度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清管的难易程度。这些研究结论为今后开展油-水两相蜡沉积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型乳状液 沉积冷指实验 含水率 剪切强度 碳数分布
下载PDF
沉积模拟实验砂体形态三维面形检测与分析系统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忠保 张春生 +1 位作者 李万松 苏礼坤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4,共3页
介绍了砂体形态三维面形检测与分析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的机械组成、软件界面特征及在沉积模拟中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快速、准确、适时地检测沉积模拟实验过程中砂体的形态特征。据砂体形态特征的连续检测,可反映砂体形态在... 介绍了砂体形态三维面形检测与分析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的机械组成、软件界面特征及在沉积模拟中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快速、准确、适时地检测沉积模拟实验过程中砂体的形态特征。据砂体形态特征的连续检测,可反映砂体形态在沉积模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历程,揭示砂体形态的演变规律,为油田储集砂岩体的研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拟实验 储集砂岩体 形态 三维面形检测 分析系统 应用 位相测量 油田
下载PDF
沉积岩石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林玉 《高等理科教育》 CSSCI 2004年第3期104-106,共3页
本文根据沉积学的专业特点与沉积岩石学实验课教学的实际状况,探索了沉积岩石学实验课教学的新思路,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多媒体引入到沉积岩石学实验课的教学当中,培养了学生在沉积岩石学实验中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将野外沉积现... 本文根据沉积学的专业特点与沉积岩石学实验课教学的实际状况,探索了沉积岩石学实验课教学的新思路,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多媒体引入到沉积岩石学实验课的教学当中,培养了学生在沉积岩石学实验中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将野外沉积现象与沉积岩镜下鉴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沉积岩石学实验课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石学实验 教学改革 多媒体课件
下载PDF
关于《沉积岩石学》实验课教学过程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九珍 胡光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52期105-106,共2页
《沉积岩石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由于长期的传统实验教学方式,产生了教师及学生重视度不高、实验报告敷衍了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在实验课程上进行了改革,引进了现代化的显微数码成像设备,提高了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并采用了多元化... 《沉积岩石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由于长期的传统实验教学方式,产生了教师及学生重视度不高、实验报告敷衍了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在实验课程上进行了改革,引进了现代化的显微数码成像设备,提高了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并采用了多元化的综合实验考试成绩评价方案,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实验 教学改革 考试改革
下载PDF
沉积岩实验中的数字化应用及效果
14
作者 陶艳忠 王珏博 谢林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年第6期31-32,60,共3页
文中就沉积岩实验中引入数字多媒体系统的原因、重要性、构成、功能及所能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该系统把庞大的实验样品数据化,让学生在该系统中共享多种样品的时实观察和互动研究;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样品的学习效率;将"枯燥"... 文中就沉积岩实验中引入数字多媒体系统的原因、重要性、构成、功能及所能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该系统把庞大的实验样品数据化,让学生在该系统中共享多种样品的时实观察和互动研究;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样品的学习效率;将"枯燥"实验学习变得生动;同时减轻了指导老师的重复性劳动。近年来使用该系统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人才,不失为传统教学与数字媒体相结合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实验 数字媒体系统 构成 功能 应用 效果
下载PDF
基于工程认证与“双一流”的“沉积岩与沉积相”课内实验教学改革
15
作者 王珏博 谢林 +1 位作者 郗爱华 王挽琼 《科教导刊》 2021年第12期98-101,共4页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传统地学实验教学面临革新。"沉积岩与沉积相"课内实验教学以逆向设计(BD)和成果导向(OBE)为指导,从支撑毕业的指标点出发重新设置教学计划,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组织学...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传统地学实验教学面临革新。"沉积岩与沉积相"课内实验教学以逆向设计(BD)和成果导向(OBE)为指导,从支撑毕业的指标点出发重新设置教学计划,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丰富教学活动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解决复杂沉积岩问题的能力。建立一套师生互动评价体系,对课程进行动态跟踪和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认证 沉积岩与沉积实验 混合式教学 持续改进
下载PDF
基于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的不同类型辫状河心滩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维领 李少华 +3 位作者 王军 张以根 于金彪 史敬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2,82,I0001,I0002,共13页
辫状河具有较多的沉积类型和复杂的形成机理,易形成优质储集沙体。为研究不同类型辫状河心滩坝发育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结合不同地区的辫状河类型,以底形坡度、河道宽度及河岸类型为地质变量,基于水槽沉积模拟实验,设计3种类型辫状河... 辫状河具有较多的沉积类型和复杂的形成机理,易形成优质储集沙体。为研究不同类型辫状河心滩坝发育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结合不同地区的辫状河类型,以底形坡度、河道宽度及河岸类型为地质变量,基于水槽沉积模拟实验,设计3种类型辫状河,即开阔型辫状河、限制-开阔型辫状河和限制型辫状河;控制不同水流大小和加沙量,根据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类型辫状河心滩坝沉积特征及定量表征参数。结果表明:开阔型辫状河心滩坝长宽比介于3~11,平均为6,以纵向沙坝为主;限制-开阔型辫状河心滩坝长宽比介于2~5,平均为3,以纵向沙坝和侧向沙坝为主;限制型辫状河心滩坝长宽比介于1~3,平均为2,以侧向沙坝和横向沙坝为主。底形坡度、水流强度与河岸类型是影响不同类型辫状河心滩坝沉积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不同因素引起辫状河心滩坝形态特征及几何规模的差异,可为古辫状河心滩坝沉积的精细表征提供定量参数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槽沉积模拟实验 辫状河 开阔型河道 心滩坝 纵向沙坝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沉积特征与演化过程——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吕峻岭 朱一杰 +5 位作者 夏瑞 郑云柯 刘晨虎 冯文杰 李国艳 杜晓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4-1005,共12页
在干旱气候背景下,盆地边缘可形成一种发育于盆地边缘并顺源延伸至湖盆边缘终止的大型沉积体系,即分支河流体系,其主体往往被称为冲积扇。分支河流体系规模较大,沉积过程复杂,其沉积物可形成大规模的油气、水储层。为了明确干旱型分支... 在干旱气候背景下,盆地边缘可形成一种发育于盆地边缘并顺源延伸至湖盆边缘终止的大型沉积体系,即分支河流体系,其主体往往被称为冲积扇。分支河流体系规模较大,沉积过程复杂,其沉积物可形成大规模的油气、水储层。为了明确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沉积演化过程及其不同时期沉积特征的差异,通过水槽沉积实验模拟再现其沉积过程,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延时拍摄等技术手段精确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分支河流体系的半径、边缘糙度与模拟期次(沉积物供给)呈对数相关关系,同时其增生规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差异,据此可将沉积演化过程划分为早期、中期及后期三个阶段。2)各阶段沉积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初期阶段以片流为主,片流单元在分支河流体系表面呈连片状多期次迁移叠置,中期阶段非限制性河道的侧向迁移及与其远端相连的限制性河道的形成与废弃共同主导了沉积过程,后期阶段非限制性河道发育程度大大降低而限制性河道发育程度大大增加并主导沉积过程。3)分支河流体系的三阶段演化导致其本身由三个沉积特征差异较大、空间结构迥异的沉积层构成,包括底层片流朵体复合体、中层非限制性河道与限制性河道切割叠覆体、顶层限制性河道切叠沉积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 沉积特征 演化过程 沉积构型 水槽沉积模拟实验
下载PDF
三角洲—浅海沉积体系泥质沉积规律模拟实验——以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屈童 高岗 +4 位作者 徐新德 王瑞 甘军 梁刚 游君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3,共10页
三角洲—浅海沉积体系由于同时具有陆源有机及海洋有机质备受众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南海地区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崖城组陆源海相泥岩是油气生成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由于深水区烃源岩埋深较大、现有钻井较少,极大地限制了该地区烃源岩研究与... 三角洲—浅海沉积体系由于同时具有陆源有机及海洋有机质备受众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南海地区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崖城组陆源海相泥岩是油气生成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由于深水区烃源岩埋深较大、现有钻井较少,极大地限制了该地区烃源岩研究与勘探进展。为了对泥质沉积物沉积与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本文以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崖城组地质背景为基础,设计沉积模拟实验,对沉积物沉积过程进行观察,并对沉积体进行取样,测定样品粒度组成,结合定性观察与定量对比,对三角洲—浅海沉积体系泥质沉积物的沉积规律进行探究,对陆源海相烃源岩的优势发育部位进行揭示。研究结果表明,由物源向浅海方向,沉积物的泥质含量呈整体增大的趋势,在三角洲前缘斜坡处由于水动力条件的骤降出现突增,但沉积物的总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使得泥质沉积物的总量向深水方向呈减少趋势;三角洲前缘斜坡—浅海沉积范围是泥岩发育的优势区域,在三角洲沉积体内局部低地势、弱水动力条件的部位也可沉积并保存泥质沉积物;地形坡度的增大有利于泥质沉积物向深水区搬运。三角洲前缘—浅海区是泥质沉积物堆积的主要部位,即近海盆地的近岸地区,这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陆源海相烃源岩优势发育部位的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浅海沉积体系 陆源海相烃源岩 泥质沉积 沉积模拟实验 优势发育区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中的石墨粉尘沉积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丽潇 梁栋 +4 位作者 王秀娟 邓少刚 周大为 张宇航 梁宇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2期47-53,共7页
为了研究高温气冷堆内石墨粉尘沉积行为,通过构建氦气实验回路,设计蒸汽发生器封头及换热单元模拟件,研究氦气载带的石墨粉尘在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内特征结构处的沉积情况,分析不同流量和温度下蒸汽发生器底部和蒸汽发生器换热单元的... 为了研究高温气冷堆内石墨粉尘沉积行为,通过构建氦气实验回路,设计蒸汽发生器封头及换热单元模拟件,研究氦气载带的石墨粉尘在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内特征结构处的沉积情况,分析不同流量和温度下蒸汽发生器底部和蒸汽发生器换热单元的石墨粉尘沉积量与沉积分布。结果表明:蒸汽发生器人孔处会有大量的石墨粉尘残留;蒸汽发生器换热单元下部沉积大于上部,经估算,单个换热单元内饱和沉积量约为222. 6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石墨粉尘 沉积实验 蒸汽发生器
下载PDF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20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是国家海洋局部门开放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为依托单位,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室、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和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中...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是国家海洋局部门开放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为依托单位,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室、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和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中心为基础组建。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石学法博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秦蕴珊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 中国 科研工作 地质队伍 学术成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