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伯达盆地北极之光项目区块油砂层沉积样式 被引量:4
1
作者 殷鹏飞 柳广弟 +3 位作者 刘成林 李浩涵 刘文平 刘迎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7-814,共8页
在大量钻井地质成果及岩心数据研究的基础上,对北极之光油砂项目区块McMurray组的层序及沉积环境进行了划分及对比。结合测井数据,分析了McMurray组沉积相及岩石组合特征。北极之光项目区块中,McMurray组是最重要的油砂发育层,其包含连... 在大量钻井地质成果及岩心数据研究的基础上,对北极之光油砂项目区块McMurray组的层序及沉积环境进行了划分及对比。结合测井数据,分析了McMurray组沉积相及岩石组合特征。北极之光项目区块中,McMurray组是最重要的油砂发育层,其包含连续的河流、三角洲平原和潮控的河口湾沉积。将McMurray组划分为3段:上部———滨岸及浅海沉积、中部———河口湾及潮间带沉积、下部———陆相河流沉积。确定并讨论了每个层序的地质属性、地质时代、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样式。根据测井数据,将其一步划分为9个亚相,部分亚相又细分成若干微相。并对其沉积模式进行了总结,提出下段河道砂体及中段河口湾及潮汐通道沉积的砂体为McMurrary组主要的油砂储集层。该认识不仅为北极之光项目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而且可对我国在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的油砂勘探开发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层序 沉积 沉积样式 McMurray组 阿尔伯达盆地
下载PDF
近岸水下扇沉积样式及地震响应特征新认识 被引量:12
2
作者 雷蕾 韩宏伟 于景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51-1158,I0013,共9页
东营凹陷近岸水下扇内幕地震反射特征复杂,圈闭识别困难;并且对地层产状认识不足,导致油藏油水关系出现矛盾。为此,依据水槽沉积模拟实验分析近岸水下扇沉积样式,并通过三维正演模拟明确其地震响应特征。研究发现,多物源近岸水下扇可以... 东营凹陷近岸水下扇内幕地震反射特征复杂,圈闭识别困难;并且对地层产状认识不足,导致油藏油水关系出现矛盾。为此,依据水槽沉积模拟实验分析近岸水下扇沉积样式,并通过三维正演模拟明确其地震响应特征。研究发现,多物源近岸水下扇可以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端、扇间4种亚相,内幕存在有规律的微相变化,导致4种亚相存在不同类型的构造及岩性圈闭。不同相带的圈闭具有不同的地震响应特征,因此,建立了沿相带变化的地震响应特征量板以指导不同类型圈闭的识别。此外,正演模拟结果表明,由于扇体高速陷阱导致时间域地震资料中扇根出现上拉现象,地层真实产状存在回倾。该观点能合理解释油藏油水关系,为同类型近岸水下扇油气藏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沉积样式 三维正演模拟 地震响应特征 高速陷阱
下载PDF
南极半岛太平洋边缘冰期——间冰期层序沉积样式及分布
3
作者 Lart.,RD 王金莲 《海洋地质》 1994年第4期65-72,共8页
关键词 沉积 地震调查 南极半岛 太平洋 沉积样式 冰期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物源转换及沉积充填响应
4
作者 易珍丽 石放 +5 位作者 尹太举 李斌 李猛 刘柳 王铸坤 余烨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6,共11页
通过矿物成分分析、砂地比计算、地震属性分析及测井响应特征识别等技术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典型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形态、沉积体系展布、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 通过矿物成分分析、砂地比计算、地震属性分析及测井响应特征识别等技术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典型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形态、沉积体系展布、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物源主要来自东北部的天山造山带,其ZTR系数由东北部向凹陷中央逐渐增大;侏罗系和白垩系物源主要来自东南部和南部的昆仑山造山带,其ZTR系数由北部、南部向凹陷中央逐渐增大。(2)三叠纪晚期,随着古特提斯洋的增生,研究区北部天山的隆升强度减弱与南部昆仑山的隆升强度增大是此次物源转换的主要原因。(3)三叠纪,研究区的沉降-沉积中心位于南部,主要发育了一套北东—南西向的辫状河三角洲—深水湖泊沉积;侏罗纪和白垩纪,沉降-沉积中心则跃迁到研究区北部,主要发育了一套南东—北西向和南—北向的辫状河三角洲—浅水湖泊沉积。(4)三叠纪,砂体叠置样式的前积方向主要为北东—南西方向;侏罗纪和白垩纪,砂体叠置样式的前积方向主要为南东—北西方向和南—北方向。(5)三叠系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于研究区西南部,侏罗系和白垩系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于研究区西北部和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转换 沉积充填-叠置样式 地震属性 重矿物ZTR系数 隆升强度 岩性油气藏 中生界 哈拉哈塘—哈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盆地及邻区更新世时期沉积与后期侵蚀样式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会平 刘少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6-816,共11页
利用残存的地貌标志恢复原始地貌形态是地貌研究的难点之一。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晚新生代黄河在本区发育,其后期演化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扩展的详细信息,同时黄河侵蚀下切过程本身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 利用残存的地貌标志恢复原始地貌形态是地貌研究的难点之一。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晚新生代黄河在本区发育,其后期演化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扩展的详细信息,同时黄河侵蚀下切过程本身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由于黄河水系的发育,晚更新世以后循化-贵德盆地地区实现由盆地加积向退积的凋整,盆地地区逐渐开始遭受黄河水系的侵蚀下切,并逐渐形成现今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貌形态。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更新统的变形程度较弱,由于区域构造隆升与河流强烈下切的共同作用,现今保存的更新统已经成为盆地内部的分水岭,如龙羊峡地区。本研究正是选取循化-贵德盆地及其邻区更新统地层为古地貌重建的标志,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盆地地区更新世古地貌形态,并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认识有:1)秦岭北缘断裂带构成其南西向北东方向地形快速降低的边界带;2)在北西南东方向上,西秦岭、黄河、拉脊山、湟水河以及祁连山等总体上构成了向形-背形相间的地貌格局。同时以古地形为基础,定量计算了盆地区更新世以来的侵蚀分布图像,定量结果表明:1)剥蚀量的分布形态与高原东北缘盆山地貌系统之间有一定相关耦合性,盆地地区的剥蚀量比较大,而相邻山脉地区的剥蚀量都比较小;2)剥蚀量比较大的盆地地区剥蚀量与盆地内部河流形态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关联特征,盆地内部剥蚀量最大的区域往往是盆地内部独立河流的中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循化-贵德盆地 更新世 沉积样式 侵蚀样式
下载PDF
断陷盆地扇三角洲朵叶“叠置型”沉积样式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兴安岭组Ⅰ、Ⅱ油组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崔鑫 李江海 +3 位作者 姜洪福 王运增 齐林海 杨少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2-695,共14页
综合运用单井岩性分析、测井特征对比,粒度分选特征分析,典型相标志识别等手段,结合前人研究,确定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下白垩统兴安岭组Ⅰ、Ⅱ油组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有利于储层砂体发育的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 综合运用单井岩性分析、测井特征对比,粒度分选特征分析,典型相标志识别等手段,结合前人研究,确定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下白垩统兴安岭组Ⅰ、Ⅱ油组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有利于储层砂体发育的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和浊积砂等。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力储层砂体发育相。Ⅰ、Ⅱ油组存在3种砂体沉积样式,分别为"孤立型""接触型"和"叠置型"。"孤立型"沉积样式主要发育在物源供给不足,但沉积空间充足的B28井区,具有扇体朵叶分散,河道砂体独立的特征;"接触型"沉积样式主要发育在物源供给充足且沉积空间充足的B14井区,具有朵叶侧向接触,河道砂体侧向相切的特征;"叠置型"沉积样式主要发育在物源供给充足且"窄而深"的B16井区,具有多期发育的扇体朵叶垂向叠置,侧向加积,河道砂体上下叠置,侧向相切的特征。建立区内扇三角洲"叠置型"沉积相模式,认为断陷盆地内"叠置型"沉积样式最有利于发育优质储层并储存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置型”沉积样式 扇三角洲 油气意义 苏德尔特构造带 海拉尔盆地
原文传递
廊固凹陷断陷期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样式 被引量:5
7
作者 周从安 胡美玲 +3 位作者 佟凤芝 陈令 王旭峰 付亮亮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6期38-42,94+6,共6页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岩性地层圈闭已成为中、新生代高成熟盆地的主要勘探对象。开展廊固凹陷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研究,对凹陷内进一步的岩性地层圈闭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廊固凹陷三维连片地震资料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将该凹...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岩性地层圈闭已成为中、新生代高成熟盆地的主要勘探对象。开展廊固凹陷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研究,对凹陷内进一步的岩性地层圈闭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廊固凹陷三维连片地震资料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将该凹陷古近系划分出12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又可划分出低位、高位和湖侵3种体系域。由于受构造运动、物源和气候变化影响,凹陷内发育了多种充填样式,形成了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冲积扇等多种沉积相带。研究指出,大柳泉鼻状构造带和河西务西部带是凹陷内岩性地层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沙三段和沙四上亚段是凹陷内砂体发育的有利层位,其中SQ3低位体系域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SQ6低位体系域的近岸水下扇砂体及SQ7高位体系域的扇三角洲砂体发育,为岩性地层油藏提供有利的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充填样式 岩性地层圈闭 廊固凹陷
下载PDF
济阳坳陷车镇凹陷沙河街组三段沉积充填样式及断裂坡折带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丽军 林畅松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10-17,I0001,共9页
综合应用岩心、常规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三段(以下简称沙三段)的层序地层、沉积充填样式及主控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大体对应于沙三下亚段、... 综合应用岩心、常规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三段(以下简称沙三段)的层序地层、沉积充填样式及主控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大体对应于沙三下亚段、沙三中亚段、沙三上亚段;区内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河流三角洲、湖泊(包括滨浅湖和深湖)等沉积体系;断裂坡折带对沉积体系或沉积充填样式具有最重要的控制作用:凹陷北部陡坡带凸起边缘的断裂坡折控制着扇三角洲近端的粗砂砾岩沉积,凹陷边缘带的二级断裂控制着扇三角洲前缘和湖底扇的砂质沉积,南部缓坡带的断裂坡折控制着河流三角洲和湖底扇沉积的发育和分布,凹陷中部的断裂坡折控制着凹陷的沉积中心;三角洲和湖底扇相带的发育和分布,尤其是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湖底扇砂体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构成盆内寻找砂岩油气藏的最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充填样式 层序地层 断裂坡折带 沙河街组三段 车镇凹陷 济阳坳陷
下载PDF
近岸水下扇扇体沉积新认识与油气勘探再实践——以济阳坳陷陡坡带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景强 韩宏伟 +4 位作者 张云银 蔡来星 刘海宁 娄凤芹 董大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0-1353,共14页
在济阳坳陷砂砾岩体油气勘探中,砂体复杂分布和油水差异聚集等问题引发了对现有近岸水下扇沉积充填样式的思考、探索和补充。为完善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发育模式提供实验素材和地质实例,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硕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水... 在济阳坳陷砂砾岩体油气勘探中,砂体复杂分布和油水差异聚集等问题引发了对现有近岸水下扇沉积充填样式的思考、探索和补充。为完善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发育模式提供实验素材和地质实例,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硕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水槽沉积模拟实验、解析沉积充填过程,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论证。可将断陷湖盆陡坡带近岸水下扇分为扇根、扇中、扇间和扇端4种沉积亚相,并包括9种沉积微相;较之以往,补充建立了扇中坡积朵叶体微相和扇间侧向迁移朵叶体微相,前者多超覆在早期扇主体斜坡之上,纵向呈独特的前积式反旋回并表现为“底凹上凸”的外部形态,后者则以发育正粒序中—细砂岩为主,沉积充填特征显著;二者均与半深湖—深湖泥岩、扇端和扇间泥岩紧密接触,利于形成岩性圈闭;济阳坳陷陡坡带以坡积朵叶体和侧向迁移朵叶为勘探目标的多口井接连获得高产、稳产工业油气流,在勘探实践中验证了近岸水下扇扇体沉积新认识,拓宽了断陷湖盆砂砾岩体的勘探新空间。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来源于理论与实验的矛盾,油气地质学更是着重表现出“问题由实践中来,认识到实践中去”的特点,基于水槽模拟实验的沉积充填模式探讨是促进沉积学繁荣发展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沉积充填样式 油气圈闭类型 陡坡带 济阳坳陷
下载PDF
贺兰山下古生界陆源碎屑-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灵波 许淑梅 +4 位作者 冯怀伟 李萌 毕海明 季阳 叶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7-610,共14页
陆源碎屑和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现象分布广泛,但由于混合沉积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受不同沉积条件的制约,研究相对薄弱。贺兰山地区早古生代发育了陆源碎屑岩和海相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建造,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贺兰山地区的混合沉积现象的研究... 陆源碎屑和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现象分布广泛,但由于混合沉积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受不同沉积条件的制约,研究相对薄弱。贺兰山地区早古生代发育了陆源碎屑岩和海相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建造,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贺兰山地区的混合沉积现象的研究至今没有涉及。研究区早古生代混合沉积狭义上表现为混积岩,主要类型包括:泥质灰岩、含泥灰岩、灰质砾岩、灰质粉砂岩;广义上表现为混积层系,主要类型包括: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陆源碎屑岩、混积岩-碳酸盐岩。本文从沉积相变关系、区域地层间接触关系、残余地层展布、物源分析等方面对研究区下古生界混合沉积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区寒武纪和奥陶纪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混合沉积样式:寒武纪为"拼贴式"混合沉积,而奥陶纪为渐变式混合沉积。板块运动、全球海平面变化、陆源碎屑物质的供给等因素共同控制了研究区早古生代混合沉积的形成。从研究区早古生代不同时期特有的沉积样式人手,分析了研究区早古生代盆地类型及演化。研究区早古生代经历了寒武纪大洋和克拉通盆地共存-早奥陶世的局限克拉通盆地-中、晚奥陶世的前陆盆地雏形这样一个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混合沉积 沉积样式 贺兰山地区
下载PDF
塔中16油藏石炭系巴楚组含砾砂岩段小层对比及地层叠置样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楠鑫 尹志军 +5 位作者 韩涛 胡泽云 周勇水 李任鹏 曹岑 常玉丽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64,共7页
含砾砂岩段是塔中16油藏石炭系的主力产油层段,因该套地层厚度较薄且叠置样式不明确,导致油田投入开发以来,小层划分及对比意见不统一,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方案部署以及剩余油挖潜。以剖析塔中16油藏含砾砂岩段地层叠置样式及该样式下的... 含砾砂岩段是塔中16油藏石炭系的主力产油层段,因该套地层厚度较薄且叠置样式不明确,导致油田投入开发以来,小层划分及对比意见不统一,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方案部署以及剩余油挖潜。以剖析塔中16油藏含砾砂岩段地层叠置样式及该样式下的小层分布特征为目的,综合运用地质、测井以及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采用模式指导、旋回对比、动态验证、全区闭合的方法,开展了含砾砂岩段小层的划分与对比工作。研究认为:含砾砂岩段发育先超覆沉积后剥蚀的地层叠置样式;在小层的岩性特征、旋回特征以及电性特征的综合分析基础上,结合地层对比标志层,将含砾砂岩段自下而上划分为2个砂组5个小层;通过不同地层叠置样式下的地层对比方法分析,优选了适合研究区的"斜对"方式,开展全区的小层对比工作,并通过已有的生产动态资料进一步论证了划分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分析了1-5小层的地层平面分布范围,总体表现为由下至上地层分布范围逐渐减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16油藏 东河砂岩 含砾砂岩段 超覆 沉积样式 小层对比
下载PDF
西藏山南地区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岩性分布样式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朝凯 李祥辉 +1 位作者 王尹 孙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3,共8页
对西藏山南地区雅鲁藏布江以南的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完成了14条地质路线调查和65个点的观测,重点统计了露头观测点陆源碎屑岩各种岩性的厚度。根据不同岩性(反映粒度大小)的厚度统计对每个观察点上的砂岩与(粉砂... 对西藏山南地区雅鲁藏布江以南的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完成了14条地质路线调查和65个点的观测,重点统计了露头观测点陆源碎屑岩各种岩性的厚度。根据不同岩性(反映粒度大小)的厚度统计对每个观察点上的砂岩与(粉砂质)板岩厚度的比例进行了计算,将砂岩/板岩比值投点到平面图上,编绘出不同层位的砂岩/板岩比值等值线图。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层位的砂岩/板岩比值呈现由北向南变小的变化,反映了向南粒度变细的趋势;这一变化趋势与过去发表的由北而南古水流格局所反映的物源来源具有相同涵义,进一步支持并夯实了郎杰学群系北部来源而非印度大陆(特提斯喜马拉雅)来源的科学认识。物源来源和东西部砂岩/板岩比值的大小差异还暗示郎杰学群至少有两个主流物源方向和两个叠合的海底扇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沉积物分散样式 砂岩 板岩比值 郎杰学群 上三叠统 西藏南部
下载PDF
渤中坳陷沙北地区构造—沉积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永利 陈树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2,共7页
利用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基于构造—沉积分析方法,在盆地构造活动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渤中坳陷沙北地区古近纪的构造—沉积充填响应及其演化过程,结合钻井岩相、地震相和地震属性的对应关系,探讨了研究区构造—沉积的时空演化规律。... 利用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基于构造—沉积分析方法,在盆地构造活动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渤中坳陷沙北地区古近纪的构造—沉积充填响应及其演化过程,结合钻井岩相、地震相和地震属性的对应关系,探讨了研究区构造—沉积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区发育U型沟谷、W型沟谷、V型沟谷、单断槽、双断槽5种古沟谷体系和断崖型、断坡型、同向断阶型和反向断阶型4种构造坡折带类型。不同古沟谷的输砂能力及对应扇体规模各异,不同坡折带类型对应的沉积物的堆积样式不同。研究区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发育富砂的扇三角洲沉积和富泥的滨浅湖沉积,物源来自石臼坨凸起和沙垒田凸起,为近源体系;在东营组沉积时期除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外,开始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包含了近源的石臼坨凸起和沙垒田凸起以及远源的北部古滦河流域两大物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分析 时空演化 古沟谷体系沉积物充填样式 沙北地区 渤中坳陷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地震层序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莉 雷振宇 +5 位作者 许红 骆帅兵 钱星 帅庆伟 季兆鹏 周佳维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南海是中国海洋地质调查、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重点区域,随着南海浅水区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南海北部深水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研究程度仍然较低,以该区2D多道地震及围区钻井资料为基础,使用地球物理地... 南海是中国海洋地质调查、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重点区域,随着南海浅水区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南海北部深水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研究程度仍然较低,以该区2D多道地震及围区钻井资料为基础,使用地球物理地震勘探理论和类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盆地地层沉积结构样式和油气勘探前景。在双峰盆地追踪了7个主要反射面,以不整合面为界划分了3套地震层序。研究认为盆地新生界地层厚度较大,中—晚中新世后,盆地进入半深海-深海相沉积环境,发育了以下切水道、深水扇及滑塌体为代表的深水沉积。盆地西部和北部坳陷渐新统湖相-海湾相泥岩,现今已达到成熟-早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周缘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盆内发育斜坡扇和盆底扇,可为良好储层。早中新世以来发育的半深海相泥岩,可为良好的区域盖层,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组合,预测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沉积样式 勘探前景 双峰盆地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初始隆升时间的地层学标定 被引量:64
15
作者 张传恒 刘典波 +2 位作者 张传林 王自强 余琪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4-302,共9页
博格达山位于东天山北缘,是准噶尔盆地与柴窝堡凹陷的分界岭。它的初始隆升时间是一个意义重大而又长期争论的基础地质问题。地表地质调查和人工地震勘探结果证实,石炭纪以来最早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发育于白垩系与前白垩纪地层之间。博... 博格达山位于东天山北缘,是准噶尔盆地与柴窝堡凹陷的分界岭。它的初始隆升时间是一个意义重大而又长期争论的基础地质问题。地表地质调查和人工地震勘探结果证实,石炭纪以来最早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发育于白垩系与前白垩纪地层之间。博格达地区斜层理、叠瓦状砾石迎水面等古流向示向构造研究结果证实,博南、博北沉积物扩散方向在早二叠世均指向南、侏罗纪时指向博格达主脊、而白垩纪及其后则背离博格达主脊。博格达山南、北砾石成分统计结果显示,侏罗系具双物源特征,而白垩纪物源区则为博格达山。据此推论,博格达山初始隆升发生在侏罗纪末-白垩纪初。基于博格达山初始隆升发生在侏罗纪、白垩纪转换之际,有理由相信博格达山地区在海西期未卷入天山造山带,在早中生代期间柴窝铺凹陷与准噶尔盆地同属一个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山 隆升时间 角度不整合 沉积物扩散样式 砾石成分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梧桐沟组层序地层划分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佳 宋双 +2 位作者 王一博 詹路锋 芮志峰 《地质学刊》 CAS 2018年第4期558-567,共10页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梧桐沟组作为一套重要的储集岩,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前景,但对其层序划分及地层沉积样式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在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芯、测井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梧桐沟组层序地层划分及地层沉积样...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梧桐沟组作为一套重要的储集岩,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前景,但对其层序划分及地层沉积样式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在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芯、测井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梧桐沟组层序地层划分及地层沉积样式研究表明,梧桐沟组沉积时期构造强度较弱,地形较为平缓,地层在全区稳定分布;中晚二叠世盆地发生造山运动,吉木萨尔凹陷东南边缘区域经过构造抬升,上部地层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形成了现今"底平顶削"的地层样式。以凹陷中部少数地层保存较全的井的地层叠加样式分析为基础,通过井-震结合识别不同类型界面,特别是最大湖泛面,建立了区域层序地层格架,即梧桐沟组为一个完整的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并在其内部识别出5个中期旋回。梧桐沟组地层在不同的层序发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旋回叠加样式:下段沉积时期,即最大湖泛面以下,随着可容纳空间的增大,地层表现为明显的退积叠加样式;上段沉积时期,即最大湖泛面以上,随着可容纳空间的减小,地层表现为明显的进积叠加样式,符合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层沉积样式 沉积物体积分配 梧桐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新疆
下载PDF
湖盆斜坡生长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俊峰 白斌 +4 位作者 郭懿萱 侯云超 李一凡 夏勇 龙盛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7-996,共10页
形成于大陆边缘的斜坡生长理论,对于理解海洋和湖盆的沉积充填过程、构造—气候—沉积的耦合响应关系及深水储层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重要发展。湖相盆地的斜坡生长现象近年来才被关注。斜坡生长现象提供了... 形成于大陆边缘的斜坡生长理论,对于理解海洋和湖盆的沉积充填过程、构造—气候—沉积的耦合响应关系及深水储层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重要发展。湖相盆地的斜坡生长现象近年来才被关注。斜坡生长现象提供了丰富的沉积学指示。通过斜坡生长过程分析,可恢复大陆边缘或湖盆边缘古地形、水体深度,获取地层加积、进积的速率等有关沉积体系演化的定量信息;进而揭示海/湖平面变化、气候变化、物源供给特点以及沉积物传送和分散样式。近年来,对匈牙利Pannonian盆地、罗马尼亚Dacian盆地以及中国渤海湾盆地秦南凹陷和东营凹陷等湖相沉积斜坡,已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目前,对坳陷湖盆等重要类型盆地的斜坡生长方式的认识尚不清楚;关于湖盆斜坡生长与三角洲前缘-深水区沉积物分散样式的过程与响应关系,尚不明确;对湖盆斜坡体的成因及其控砂机理研究尚为薄弱。以上几个方面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生长 滨线迁移轨迹 沉积物分散样式 深水砂岩 坳陷型湖盆
下载PDF
EXTENSION OF SEQUENCE STRATIGRAPHIC MODELAND SEQUENCE STRATIGRAPHIC ANALYSIS IN LIMNIC DEPOSITIONAL BASIN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增学 魏久传 +4 位作者 王民镇 李守春 李青山 金秀昆 兰恒星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1996年第2期1-8,共8页
The architectural patterns of sedimentary succession are diverse in different depositionalbasins. The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such basins asepicontinental sea, intraplate limnic basins, et... The architectural patterns of sedimentary succession are diverse in different depositionalbasins. The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such basins asepicontinental sea, intraplate limnic basins, etc., differ cIearly from those of continentalmargin basin. Extension, complement and perfection of sequence stratigraphic models are needed in the studies of various depositional basins based on the classical sequence model. This paper, for this reason,expounds the thought, principles of sequence division, methodology and technology of the study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epicontinental and limnic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continental sea basin limnic basin extension of sedimentary sequence model sequence stratigraphic analysis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模式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斌 赵喆 +1 位作者 张水昌 陈建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08-114,共7页
通过系统分析源岩沉积样式并结合区域地温场,综合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和四川盆地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成烃模式,探讨了各自的生烃潜力.海相烃源岩可划分为4种成烃演化模式:早期快速演化型、中期快速演化型、... 通过系统分析源岩沉积样式并结合区域地温场,综合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和四川盆地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成烃模式,探讨了各自的生烃潜力.海相烃源岩可划分为4种成烃演化模式:早期快速演化型、中期快速演化型、持续演化型和多期演化型.其中,早期快速演化型对形成工业性油气藏直接贡献不大,以寻找古油藏或原油裂解气为主;中期快速演化型虽然已发现较多气藏,但总体规模有限;后两种类型都取决于前期的演化程度,若较低后期仍可生成液态原油,否则以生气为主.四川盆地古油藏得以较好地保存,源岩普遍经历了干酪根-油-气的演化过程,这对于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模式 海相烃源岩 生烃潜力 沉积样式 叠合盆地
原文传递
黄河口凹陷湖相烃源岩发育机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庄新兵 邹华耀 +2 位作者 姜雪 杨元元 孙和风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8-54,共7页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为典型的富生烃断陷盆地,发育有沙河街三段(E2s3)、沙河街一段(E3s1)和东营组下段(E3dL)3套湖相烃源岩。E2s3和E3s1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IIA为主,个别为III型,姥植比均小于2.0;E3dL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有...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为典型的富生烃断陷盆地,发育有沙河街三段(E2s3)、沙河街一段(E3s1)和东营组下段(E3dL)3套湖相烃源岩。E2s3和E3s1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IIA为主,个别为III型,姥植比均小于2.0;E3dL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为混合II型偏向IIB型,姥植比大于2.0。针对不同层系烃源岩的差异,通过对凹陷构造-沉积演化和古气候分析以及古盐度计算,探讨凹陷充填样式,建立与源岩发育的关系。E2s3为平衡充填型湖盆,发育的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是优质湖相源岩发育的最有利湖泊类型。E3s1为欠充填型湖盆,水质略咸化,发育的源岩有机质丰度略低于E2s3。E3dL由平衡充填型湖盆过渡到过充填型湖盆,有机质丰度变化大,生烃潜力明显低于欠充填型湖盆和平衡充填型湖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湖泊环境 沉积充填样式 烃源岩 控制因素 黄河口凹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