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06年大亚湾大鹏澳养殖区甲藻孢囊通量的沉积捕捉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朝晖 曹宇 张玉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于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在大亚湾的大鹏澳养殖区采用沉积物捕捉器,对甲藻孢囊形成和水温、盐度、营养盐含量等环境因子进行了周年调查,探索该区孢囊形成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一年的沉积物捕捉器研究中,共分析鉴定出27种甲藻孢... 于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在大亚湾的大鹏澳养殖区采用沉积物捕捉器,对甲藻孢囊形成和水温、盐度、营养盐含量等环境因子进行了周年调查,探索该区孢囊形成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一年的沉积物捕捉器研究中,共分析鉴定出27种甲藻孢囊类型,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孢囊为该区最优势孢囊类群,从孢囊的组成显示了该区的污染是以养殖和生活污染为主。孢囊形成没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两个站年平均为1.07×105cysts.(m2.d)?1。高、低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孢囊的生成,氮限制对孢囊的形成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首次发现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孢囊在冬季形成的高峰,最高值达4.26×105cysts.(m2.d)?1。这说明核电站温排水冬季高水温对大亚湾生态环境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 孢囊通量 沉积物捕捉器 大亚湾 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下载PDF
广东大亚湾甲藻孢囊及其与锥状斯氏藻赤潮的关系 被引量:21
2
作者 肖咏之 王朝晖 +2 位作者 陈菊芳 吕颂辉 齐雨藻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2-377,共6页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月 ,在大亚湾澳头海域用沉积物捕捉器 (Sedimenttrap)及TFO重力采泥器对甲藻孢囊进行每月一次的周年监测 ,并同时研究了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 ,晚秋孢囊形成率最高 (3 4 8× 10 5cysts/m2 ·d...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月 ,在大亚湾澳头海域用沉积物捕捉器 (Sedimenttrap)及TFO重力采泥器对甲藻孢囊进行每月一次的周年监测 ,并同时研究了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 ,晚秋孢囊形成率最高 (3 4 8× 10 5cysts/m2 ·d) ,冬季形成率较低 ,年平均为 1 2 8× 10 5cysts/m2 ·d。锥状斯氏藻 (Scrippsiellatrochoidea)是大亚湾沉积物孢囊中的绝对优势种 ,除个别季节外 ,其形成率一般占孢囊总形成率的 5 0 %以上。 2 0 0 0年 8月至 9月 ,该海域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锥状斯氏藻赤潮 ,最高细胞密度达 4 0 6× 10 4cells/mL。赤潮中后期 ,锥状斯氏藻孢囊包括暂时性孢囊和休眠孢囊大量形成 ,孢囊的形成减少了水体中营养细胞数量 ,是赤潮消退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囊 锥状斯氏藻 沉积物捕捉器 大亚湾 南海 藻类 水体营养化
下载PDF
东海沉降悬浮物质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詹滨秋 吴玉霖 +1 位作者 李鹏程 宋金明 《海洋科学集刊》 CAS 1993年第1期107-114,共8页
海洋中“有机碎屑雨”的存在,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生物学家认为它为深海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Harding,1974);化学家则认为它是海洋中物质转移的主要途径(Menzels,1974)。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实验技术未能解决,无法进行现场研究,因... 海洋中“有机碎屑雨”的存在,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生物学家认为它为深海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Harding,1974);化学家则认为它是海洋中物质转移的主要途径(Menzels,1974)。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实验技术未能解决,无法进行现场研究,因而这些论断均未得到证实。自70年代以来,沉积物捕捉器的使用(詹滨秋等,1991)开创了这个研究领域的新局面。现在不仅能够研究悬浮体的基本特性,而且可以了解它们在沉降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沉积物捕捉器的使用,在我国开始于80年代,主要用于浅海和港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质 浮游生物 微量金属元素 特征研究 沉积物捕捉器 时空变化 浮游动物 有机碎屑 颗粒度分布 河口悬浮物
原文传递
东海悬浮物质再悬浮比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詹滨秋 宋金明 《海洋科学集刊》 CAS 1997年第1期99-102,共4页
海洋中悬浮颗粒物质(SPM)的化学特征和沉积通量的研究对于了解全球物质循环和确定海洋吸收、贮存和转移碳能力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陆架海洋沉积物的再悬浮作为海洋悬浮颗粒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已引起本领域专家的重视(詹... 海洋中悬浮颗粒物质(SPM)的化学特征和沉积通量的研究对于了解全球物质循环和确定海洋吸收、贮存和转移碳能力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陆架海洋沉积物的再悬浮作为海洋悬浮颗粒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已引起本领域专家的重视(詹滨秋等,1993)。Hosika等(1994)在研究东海陆架和沿岸区时,证实在东海存在一个底层涡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悬浮 悬浮颗粒物质 悬浮物质 东海北部 东海陆架 垂直通量 底层 海洋 沉积物捕捉器 特征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